《驗方新編》~ 卷二十 (45)
卷二十 (45)
1. 產後口渴或兼小便不利
凡產後口燥咽乾而渴,兼小便不利,由血枯而多汗,且勞倦傷脾,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則生化之元氣不運,滲泄之令不行,是以上無津液流通,而有咽乾燥渴之症,下則胃腎閉滯,而有水道不通之候,治當助脾益肺,升其血氣,則血氣流行,陽升陰降,自然津生而便利矣。
若認口渴為火,而用芩、連、知、柏以降之,便澀為水滯,而用五苓等味以通之,非徒無益,而反害之。
白話文:
凡是產後口乾咽燥而口渴,同時小便不利,是由於血枯、盜汗多,加上勞倦傷脾,不能為胃生津,生化的元氣不能運行,排泄的命令不能執行,所以以上沒有津液流動,而有咽幹口渴的症狀,以下胃腎閉塞,有水道不通的症狀。治療應當幫助脾氣益肺氣,使血氣運行,陽升陰降,自然津液產生,大便通暢了。
助脾益肺湯:黃耆一錢五分,人參、麥冬各二錢,五味十粒,當歸二錢,茯苓一錢五分,乾葛一錢,升麻四分,炙甘草五分。汗多,加棗仁二錢,麻黃根一錢。渴甚,生脈散代茶。大便不通,加蓯蓉二錢。如產母壯盛而熱劇、小便不利者,暫加知母、滑石各一錢。
白話文:
助脾益肺湯:黃耆1.5錢,人參、麥冬各2錢,五味子10粒,當歸2錢,茯苓1.5錢,乾葛1錢,升麻0.4錢,炙甘草0.5錢。如果多汗,則加入棗仁2錢,麻黃根1錢。口渴嚴重,生脈散泡水代茶飲。大便不通,加入蓯蓉2錢。如果是體壯熱劇產婦,且小便不利,暫時加入知母、滑石各1錢。
2. 產後便數淋症
凡產後小便數者,由腹內宿有冷氣,因虛而發。宜桑螵蛸散,或以益智仁炒研為末,米飲下二錢。若淋瀝作痛,亦由產母虛弱,冷氣客於腹中,以茅根湯治之。
白話文:
生產之後小便頻繁,是由於腹中有寒氣,因為體虛而引起。此時應該服用桑螵蛸散,或者將益智仁炒熟研磨成粉末,用米湯送服二錢。如果尿液淋漓且疼痛,也是因為產婦體虛,寒氣堆積在腹中所致,應服用茅根湯來治療。
桑螵蛸散:螵蛸十二枚,人參三兩,黃耆三兩,鹿茸、牡蠣、赤石脂各二兩,共為末,米飲湯空心下。
白話文:
桑螵蛸散:桑螵蛸十二枚,人參三兩,黃耆三兩,鹿茸、牡蠣、赤石脂各二兩,將所有的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米湯在空腹時服用。
白茅根湯:白茅根、瞿麥、茯苓、車前、人參、滑石、通草、麥冬、炙甘草。加燈芯數根煎服。
又,內府秘方:用陳米淘濃泔,澄清,熱服之,小便即通。
按:治血淋,可加懷牛膝。
白話文:
白茅根湯:白茅根、瞿麥、茯苓、車前草、人參、滑石、通草、麥冬、炙甘草。加入幾根燈芯,煎煮後服用。
3. 產後傷脬小便淋數不止
產後傷脬,此緣穩婆之故。以白芨散治之。
白芨散:白芨、鳳凰衣、桑螵蛸,等分入豬脬內。煮爛食之。
白話文:
白芨散:取等量的白芨、鳳凰衣、桑螵蛸,放入豬膀胱內。煮爛後食用。
4. 產後水腫
產後四肢浮腫,皮膚光瑩,脾虛不能制水,腎虛不能行水故也。當大補氣血為主,佐以蒼朮、白朮、茯苓等藥,虛加人參、木通,熱加麥冬、條芩。若因風冷濕氣傷表,無汗而腫,宜加薑皮、半夏、蘇葉及五皮散以微表之,使水氣從皮毛而出。然後以補劑調理。
白話文:
產後四肢水腫,皮膚光鮮。是因為脾氣虛不能化水,腎氣虛不能輸水的原因。應該以大補氣血為主,輔以蒼朮、白朮、茯苓等藥物。體虛者可加人參、木通;體熱者可加麥冬、條芩。若因風寒濕氣傷及體表,無汗而腫,應加入薑皮、半夏、蘇葉以及五皮散,使水氣從皮毛排出。然後再用補劑調理。
利水益氣湯:人參、白朮各三錢,白芍、茯苓各一錢,陳皮六分,木瓜八分,蒼朮、厚朴、蘇葉、木通、腹皮各一錢。
白話文:
利水益氣湯:人參、白朮各15克,白芍、茯苓各6克,陳皮、木瓜各4克,蒼朮、厚朴、蘇葉、木通、腹皮各6克。
五加皮散:加皮、腹皮、苓皮、骨皮、薑皮。
白話文:
五加皮散:五加皮、豬腹皮、茯苓皮、羊骨皮、生薑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