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相璈

《驗方新編》~ 卷二十四 (27)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四 (27)

1. 瘡已愈後復起紅泡不結痂

用陳臘肉油搽之。

又,生半夏醋磨塗,並治癬,除根。

2. 黃水瘡

初如粟米,癢而兼痛,破流黃水,浸淫成片,隨處可生。用青黛、殭蠶、輕粉、蛤粉、黃柏滑石、浮水石、寒水石、熟石膏甘草白芷梢各一錢,共研末,麻油豬膽汁調搽。

白話文:

一開始像粟米般大小,又癢又痛,破了之後流出黃色的水,會蔓延成一片,到處都能長。可以使用青黛、僵蠶、輕粉、蛤粉、黃柏、滑石、浮水石、寒水石、熟石膏、甘草、白芷梢各一錢,研磨成粉末,用麻油和豬膽汁混合調勻後塗抹。

又方:老菱殼燒灰,用小磨麻油調搽。

3. 火赤天疱瘡

初起小如芡實,大如棋子,燎漿水疱,色赤者為火赤瘡,頂白根赤名天疱瘡,俱能延及遍身,焮熱疼痛,破流毒水。上身多生者屬風熱盛,頻服解毒瀉心湯,下身多生者屬濕熱盛,頻服清脾除濕飲。初起未破,外搽如意金黃散,已破流水,外摻石珍散,破爛自干。多煎甘草湯洗淨瘡痂,方好上藥,各方俱見後主治及敷貼匯方。

白話文:

開始時小如芡實,大如棋子,像火燒的漿糊水泡,呈現紅色的叫做火赤瘡,瘡頂呈白色、根部呈紅色,叫做天皰瘡,都能蔓延到全身,灼熱疼痛,破裂時流出有毒的水。多長在上身的,是風熱盛所導致,應該頻繁服用清熱解毒的湯藥,多長在下身的,是濕熱盛所導致,應該頻繁服用清脾除濕的飲品。初期瘡口尚未破裂時,可在外部塗抹如意金黃散,已經破裂流水的,可在外部敷上石珍散,瘡口會自動乾涸。多用甘草湯煎煮清洗瘡痂,才能塗上藥物,各個方子的詳細介紹請見後面各主治及敷貼匯方。

4. 黃水瘡並鬧瘡

土硫黃一兩,人言、鐵鏽各五錢,韭菜根、蔥白各錢半,共搗極爛塗碗內,覆小磚灶上,燒艾葉熏干,麻油調和,放藥手心內,兩手搓極熱,時時以鼻嗅之,然後搽瘡極效。

白話文:

土硫黃一兩、人參和鐵鏽各五錢、韭菜根和蔥白各一錢半,一起搗得非常細碎,塗在碗裡,蓋在小磚竈上,用艾葉燻乾,用麻油調和,藥放在手掌心,兩手搓熱,隨時用鼻子聞一聞,然後擦在瘡上,非常有效。

又方:真紅粉、輕粉、牙硝、麻油調搽。

又方:雄黃、輕粉、銀硃、白礬、牙硝、松香密陀僧銅綠、油頭髮,用鐵盞盛桐油熬藥末,傾地上槽孔中,候冷結條磨搽,極效。如癢,再加椒殼末。

白話文:

另一個藥方:雄黃、輕粉、銀硃、白礬、牙硝、松香、密陀僧、銅綠、油頭髮,將藥末放在鐵盞中,用桐油煮沸後,倒入地上的槽孔中,待冷卻凝固後磨成條狀,塗抹在患處,效果非常好。如果瘙癢,再加入椒殼末。

5. 手足瘭疽

此疽常生手足肩背,累累如赤豆,刺之汁出,用蕓薹菜葉煮汁,服一碗,並食干熟菜數頓,少與鹽醬,冬月用子研服。

白話文:

這種瘡通常出現在手腳、肩背,密密麻麻的像小米粒紅豆,刺破後流出液體,用蕓薹菜葉煮成汁液,喝一碗,同時吃一些乾熟菜,少放些鹽和醬,冬天的時候用萊菔子研碎服用。

6. 腦漏鼻流臭膿

破瓢、白雞冠花、白螺絲殼(各燒存性)等分,血竭麝香各五分,為末,以好酒潤濕,熟艾連葉揉成餅,貼在頂門上,以熨斗火熨之,以愈為度。

白話文:

將破瓢、白雞冠花、白螺絲殼(各均燒成粉末)等份混合,加上五分血竭、五分麝香,磨成粉末,用好酒潤濕,再加入熟艾葉揉成餅狀,敷在頭頂,用熨斗加熱熨燙,直到痊癒為止。

7. 異疽似癰

惟有小異,膿如小豆汁,今日去,明日滿,用蕓薹(即油菜薹)搗爛布袋盛,於熱灰中煨熱,更換熨之即愈。無葉時用乾者亦可。

白話文:

只是病情稍有不同,膿汁像綠豆汁,今天擠乾淨了,明天又會滿上。可以用蕓薹(即油菜薹)搗碎後用布袋盛裝,在熱灰中加溫,更換位置熨燙患處,就可以治癒。如果沒有新鮮的蕓薹也可以用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