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方新編》~ 卷二十二 (36)
卷二十二 (36)
1. 應用群方第十七
鬱金丸:隨常痧症腹痛者,一服見功,且治九種心疼。五靈脂(醋炒)兩,延胡索八錢,砂仁(炒)、生明礬各五錢,木香(不見火)、真鬱金(勿用薑黃代)、雄黃為衣各三錢,神麯糊丸,卜子大。每用五六丸,唾津嚥下(須少用溫水,水不可丸,竟用神麯糊亦得)。
煉石丹:痧脹通用。千年石(即陳石灰,水飛)兩,松根石(即真琥珀)三錢,水骨石(即白滑石水飛)二錢,水滴為丸,表熱煩躁者,青黛為衣。眩暈心悶者,硃砂為衣。每二錢垂頭蘆粟湯下。
硫礬丸:硫黃、明礬各四兩(同人罐,用豆腐漿煮一日夜,去腐渣,再慢火熬至乾燥,連罐埋地三尺,三日取出成紫金色,下一層有泥渣不用),茯苓、山藥各三兩(二味同蒸,曬乾、露一宿),當歸(酒洗,炒燥)四兩,白蒺藜(酒浸一宿,炒燥)四兩,烏藥(略炒)三兩,半夏(水浸一宿,入薑汁二兩,明礬五錢,角刺切碎兩,同煮,多用水煎乾)三兩,杏仁(去皮尖,焙)兩半,陳皮(去白)兩,小茴(炒燥)兩,共細末,同制硫、礬,用膠棗肉丸綠豆大,。每清晨鹽湯下錢半,臨臥白湯下一錢。
有人病痧十年,發則叫喊暈死,或用醋炭熏鼻,或鹽湯探吐,並用華佗危病方略得解,醒後服此丸全愈除根。予屢行多效,真神方也。
附華佗危病方:吳茱萸、木瓜、食鹽各五錢(同炒焦),砂罐水三碗煮百沸,隨病人冷熱任意服之即蘇。
潤下丸:治大腸燥實,二便秘結,痧毒壅盛者。大黃(酒製)四兩,黑醜(炒、頭末)二兩,牙皂煎汁丸鳳仙子大。每服一錢,多至二錢止,燈心湯上,不獨潤腸,兼利小便。
治臌香圓丸:或水、或食、或氣俱治。蘿蔔子(炒)六兩,陳香圓四兩,醋製香附三兩,廣皮(去白)、荊三稜(醋炒)、蓬莪朮(醋炒)、澤瀉、茯苓各二兩,山楂(去核)、青皮(去瓤)各兩,神麯糊丸豌豆大。每服五六十丸,米飲下。
大羌活湯:《經》云:兩感者死不治。一日太陽與少陰俱病,頭痛發熱惡寒,口乾煩懣而渴。太陽者府也,自背俞而入,人所共知。少陰者臟也,自鼻息而入,人所不知也。鼻氣通於天,故寒邪無形之氣從鼻而入。腎為水,水流濕,故腎受之。又云:天之邪氣感則害人五臟,以是知內外兩感,臟腑俱病,欲表之則有里,欲下之則有表,表裡既不能一治,故死矣。然所稟有虛實,所感有淺深,虛而感之深必死,實而感之淺,猶或可治。
羌活、獨活、防風、防己、黃芩、黃連、蒼朮、白朮、細辛、炙草各等分,知母、川芎、生地倍之。俱片,每服兩半,煎一大盞熱飲之,不解再服。
此解利兩感神方也。若痧症與此彷彿,亦以是方加減而選用之。
白話文:
應用群方第十七
鬱金丸:適用於常見痧症引起的腹痛,一劑見效,還能治療九種心痛。配方:五靈脂(醋炒)兩,延胡索八錢,砂仁(炒)、生明礬各五錢,木香(不經火) 、真鬱金(不可用薑黃代替)、雄黃(作丸衣)各三錢,用神麴糊做丸劑,如卜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五六丸,以唾液送服(需少量溫水送服,水量不可多於藥丸,也可只用神麴糊)。
煉石丹:痧症和脹滿皆可服用。配方:千年石(即陳年石灰,水飛)兩,松根石(即真琥珀)三錢,水骨石(即白滑石,水飛)二錢,製成水丸。若有表熱煩躁,則以青黛為衣;若有眩暈心悶,則以硃砂為衣。每次服用二錢,用垂頭蘆粟湯送服。
硫礬丸:配方:硫黃、明礬各四兩(一同置於罐中,用豆腐漿煮一日一夜,去除腐渣,再以小火熬至乾燥,將罐埋入地下三尺,三日後取出,藥物呈紫金色,底部一層泥渣不用),茯苓、山藥各三兩(二味同蒸,曬乾,露置一夜),當歸(酒洗,炒乾)四兩,白蒺藜(酒浸一夜,炒乾)四兩,烏藥(略炒)三兩,半夏(水浸一夜,加入薑汁二兩,明礬五錢,角刺切碎兩,一同煎煮,用大量水煎至乾燥)三兩,杏仁(去皮尖,焙乾)一兩半,陳皮(去白)兩,小茴香(炒乾)兩。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末,與製備好的硫黃、明礬混合,用膠棗肉做丸劑,如綠豆般大小。每天清晨用鹽湯送服一錢半,睡前用白湯送服一錢。
曾有人痧症十年,發作時會喊叫昏厥,曾用醋炭熏鼻、鹽湯催吐,並服用華佗危病方才略見好轉,醒後服用此丸,痊癒且根除病症。我多次使用此方,效果甚佳,真是神方!
附:華佗危病方:吳茱萸、木瓜、食鹽各五錢(一同炒焦),用三碗水煎煮至沸騰一百次,根據病人寒熱情況自由服用,即可甦醒。
潤下丸:治療大腸燥熱便秘,以及痧毒壅盛。配方:大黃(酒製)四兩,黑醜(炒,取末)二兩,用牙皂煎汁做丸劑,如鳳仙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一錢,最多不超過二錢,用燈心湯送服,不僅潤腸,還能利尿。
治臌脹香圓丸:無論是水、食或氣引起的臌脹皆可服用。配方:蘿蔔子(炒)六兩,陳香圓四兩,醋製香附三兩,廣皮(去白)、荊三稜(醋炒)、蓬莪朮(醋炒)、澤瀉、茯苓各二兩,山楂(去核)、青皮(去瓤)各兩,用神麴糊做丸劑,如豌豆般大小。每次服用五六十丸,用米飲送服。
大羌活湯:《經方》云:兩種邪氣同時入侵者,難以治療,必死。一日內,太陽經與少陰經同時患病,頭痛發熱惡寒,口乾煩躁而渴。太陽經屬表,從背部俞穴而入,眾人皆知;少陰經屬裡,從鼻息而入,眾人不知。鼻氣通於天,故無形的寒邪之氣從鼻而入。腎臟屬水,水性流動易濕,故腎臟受寒邪影響。又云:天之邪氣入侵則損害人體五臟,因此知道內外兩種邪氣同時入侵,臟腑皆病,欲治療表證則有裡證,欲治療裡證則有表證,表裡證皆不能同時治療,故必死。然而,患者體質有虛實之分,感受邪氣的程度也有深淺之別,體虛而感受邪氣深者必死,體實而感受邪氣淺者,尚有治愈的希望。
配方:羌活、獨活、防風、防己、黃芩、黃連、蒼朮、白朮、細辛、炙甘草各等分,知母、川芎、生地黃加倍。將藥物切片,每次服用半兩,煎一大碗熱服,若無效可再次服用。
此為治療兩種邪氣同時入侵的神方。若痧症與此症狀相似,也可根據此方加減藥物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