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相璈

《驗方新編》~ 卷二十一 (7)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一 (7)

1. 初發熱至痘出齊調治方

加味升麻葛根湯:粉葛根一錢,升麻六分,甘草三分,桔梗三分,牛蒡子五分(炒),赤芍六分,蘇葉五分,川芎四分,炒楂肉八分,生薑引,熱服微汗。此方加荊芥六分,防風六分,前胡一錢五分。小兒初發熱者服一劑,則痘必現紅點。即非痘症,服之亦可退熱。麻症初起,亦宜服此方。虛弱者,荊芥、防風不加亦可。

白話文:

加味升麻葛根湯:

粉葛根一錢,升麻六分,甘草三分,桔梗三分,牛蒡子五分(炒),赤芍六分,蘇葉五分,川芎四分,炒山楂肉八分,生薑引,熱服微汗。

此方加入荊芥六分,防風六分,前胡一錢五分。小兒初發熱者服一劑,則痘必現紅點。

即非痘症,服之亦可退熱。麻症初起,亦宜服此方。虛弱者,荊芥、防風不加亦可。

催痘出齊方:玉竹力量最薄,須用五錢方可。生耆亦宜稍加。生玉竹一錢,前胡一錢,川芎八分,桔梗八分,生綿耆一錢,防風一錢,歸身一錢,甘草五分,蟬蛻(去頭足)、五枚,炒楂肉五分。凡小兒已服前方,痘已現點,而通身不出齊者,急宜服此方。即通身已出齊,而痘不起發者亦可服。

白話文:

催發痘痘出齊的方劑:玉竹藥力最弱,須用五錢方可有效。生耆也宜稍微增加。生玉竹一錢,前胡一錢,川芎八分,桔梗八分,生綿耆一錢,防風一錢,歸身一錢,甘草五分,蟬蛻(去掉頭和腳)五枚,炒楂肉五分。凡是小孩已服前一方,痘痘已經出現斑點,而全身上下沒有出齊的,急宜服此方藥。即全身上下已出齊,而痘痘沒有發作的,也可以服此方。

服此方後,無吐瀉腹痛諸雜症者,急以千金內托散連服數劑,便可灌漿、結痂矣。

白話文:

服用這個藥方後,如果沒有嘔吐腹瀉和各種各樣的併發症狀,那就趕緊用「千金內託散」繼續服幾劑,這樣就能夠使傷口癒合,結痂了。

加味參蘇飲:無力有人參者,真高麗參須用錢半。若真臺黨參須用三四錢,方有力量。以下仿此。法半夏三分,茯苓五分(以上二味不可輕用),人參三分,蘇葉五分,桔梗四分,前胡四分,牛子(炒)四分,粉葛八分,楂肉(炒)六分,川芎四分,生薑引。此方去法半夏,茯苓較妥當。

白話文:

加味參蘇飲:如果沒有能力購買人參的人,可以使用真正的韓國參,需要使用大約 0.5 錢。如果使用真正的臺黨參,需要使用 3-4 錢,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其餘的藥物,依此類推。處方中的半夏為 3 分,茯苓為 5 分(這兩種藥物不能輕易使用),人參為 3 分,蘇葉為 5 分,桔梗為 4 分,前胡為 4 分,炒牛子為 4 分,粉葛為 8 分,炒山楂肉為 6 分,川芎為 4 分,生薑引。這個處方去除半夏和茯苓會比較適當。

此書所錄、皆屢效之分。內藥有與灌漿不甚相宜而可偶用以救急者,必注不可輕用,恐人粗豪以誤事也。

大凡痘症,初發熱及正灌漿時,蒼朮白朮陳皮、法半,俱不可輕用,收靨時則可用矣。發熱時,羌活獨活麻黃細辛,尤不可輕用。灌漿時,穿山甲、天丁、皂刺,斷不可用。總記於此,業是術者,尚其慎之,勿視人命為兒戲也。

白話文:

基本上,在水痘初發高燒及皰疹開始灌漿時,蒼朮、白朮、陳皮、法半都不宜輕易使用,但當皰疹開始乾燥時就可以使用。在發熱時,羌活、獨活、麻黃、細辛更不能輕易使用。在皰疹灌漿時,穿山甲、天丁、皁刺絕對不能使用。請從業的醫師將此謹記在心,不要草菅人命。

敗毒和中散連翹(去心)七分,牛子(炒)七分,黃連(酒炒)七分,枳殼(炒)七分,荊芥五分,木通五分,桔梗四分,紫草茸(酒炒)四分,蟬蛻(酒洗)四分,川芎四分,甘草四分,前胡五分,升麻四分,大麥冬(酒炒,去心)八分,防風五分,不用引,毒氣盛,煩渴腹痛者,宜用此方。

白話文:

敗毒和中散:

連翹(去心)七錢,牛子(炒)七錢,黃連(酒炒)七錢,枳殼(炒)七錢,荊芥五錢,木通五錢,桔梗四錢,紫草茸(酒炒)四錢,蟬蛻(酒洗)四錢,川芎四錢,甘草四錢,前胡五錢,升麻四錢,大麥冬(酒炒,去心)八錢,防風五錢。

不用引藥,毒氣盛,煩渴腹痛者,適用此方。

升消平胃散:蒼朮(米泔水制)五分,陳皮三分(此二味不可輕用,恐燥平精液不能灌漿故也,後仿此),川芎五分,香附(制)五分,紫蘇五分,厚朴(姜炒)五分,藿香三分,砂仁三分,白芷三分,炙草二分,麥芽六分,楂肉一錢,生薑引。

白話文:

升消平胃散配方:

  1. 蒼朮(以米泔水製過)五分。

  2. 陳皮三分。(這兩種藥材不可輕易使用,因為它們可能使精液乾燥,無法灌漿。後面的藥材也是如此。)

  3. 川芎五分。

  4. 香附(經過加工)五分。

  5. 紫蘇五分。

  6. 厚朴(用薑炒過)五分。

  7. 藿香三分。

  8. 砂仁三分。

  9. 白芷三分。

  10. 炙甘草二分。

  11. 麥芽六分。

  12. 山楂肉一錢。

  13. 生薑引。

參砂和胃散:法半夏四分,雲苓(土炒)五分,白朮(土炒)五分,陳皮三分(以上四味,不可輕用),人參四分,砂仁四分,藿香三分,炙草二分,煨姜五分。此方只用後五味亦效。

白話文:

參砂和胃散:

半夏四分之一,雲苓(土炒)五分之一,白朮(土炒)五分之一,陳皮三分之一(以上四種藥材,不可輕易使用),人參四分之一,砂仁四分之一,藿香三分之一,炙草二分之一,煨姜五分之一。此方只用後五種藥材也有效。

術苓調脾散:白朮(土炒)七分,雲苓七分(上二味不可輕用),酒芍五分,神麯(炒)五分,炙草五分,扁豆(薑汁浸,去皮)八分,厚朴(薑汁炒)三分,香附三分,砂仁三分,煨薑、紅棗、元肉引,加人參四分亦可。

白話文:

術苓調脾散:白朮(用土炒)七分,雲苓七分(以上兩種藥材不要隨意使用),酒芍五分,神麴(炒過)五分,炙草五分,扁豆(用薑汁浸泡,去皮)八分,厚朴(用薑汁炒)三分,香附三分,砂仁三分,煨薑、紅棗、元肉當引子藥,如果加上人參四分也可以。

清解散:防風四分,荊芥四分,蟬蛻(酒洗)四分,桔梗四分,川芎四分,前胡五分,楂肉八分,乾葛五分,升麻五分,黃芩(酒炒)六分,黃連(酒炒)六分,紫草茸(酒洗)六分,木通六分,牛子(炒)七分,連翹(去心)七分,甘草三分,生薑引。

白話文:

清解散:

防風:四錢

荊芥:四錢

蟬蛻(用酒洗過):四錢

桔梗:四錢

川芎:四錢

前胡:五錢

楂肉:八錢

乾葛:五錢

升麻:五錢

黃芩(用酒炒過):六錢

黃連(用酒炒過):六錢

紫草茸(用酒洗過):六錢

木通:六錢

牛子(炒過):七錢

連翹(去除果核):七錢

甘草:三錢

生薑:引子

蘇解散:即清解散去芩、連,加白芷四分,羌活四分(此味不可輕用)。

白話文:

蘇解散:就是清解散中去除黃芩、連翹,加入白芷四分之一、羌活四分之一(羌活這味藥不可隨便使用)。

溫中益氣湯:參、耆二味,宜加分量,說已見前。以上均仿用:白朮(土炒)五分,茯苓六分(以上二味不可輕用),人參五分,生耆八分,歸身(酒洗)六分,炙草四分,川芎四分,白芷五分,防風四分,木香四分,官桂三分,楂肉(炒)三分,生薑引。

白話文:

溫中益氣湯:人參、黨參兩味,宜增加分量,說明已在前邊提到。以上藥材均按仿用比例:白朮(炒土)五分,茯苓六分(以上二味不可輕用),人參五分,生黨參八分,當歸(酒洗)六分,炙甘草四分,川芎四分,白芷五分,防風四分,木香四分,桂皮三分,炒山楂肉三分,生薑引。

調元化毒湯:生耆八分,生芍(酒炒)六分,當歸(酒洗)六分,牛子(炒)七分,連翹(去心)七分,黃芩(酒炒)八分,黃連(酒炒)八分,防風六分,荊芥六分,桔梗六分,前胡六分,木通六分,紅花(酒洗)三分,生地(酒洗)三分,甘草三分,蟬蛻(酒洗)四分,楂肉(炒)八分,紫草茸(酒洗)六分,人參四分,生薑引。

白話文:

調元化毒湯:

生地黃八錢,生芍藥(用酒炒過)六錢,當歸(用酒洗過)六錢,牛蒡子(炒過)七錢,連翹(去除果核)七錢,黃芩(用酒炒過)八錢,黃連(用酒炒過)八錢,防風六錢,荊芥六錢,桔梗六錢,前胡六錢,木通六錢,紅花(用酒洗過)三錢,生地黃(用酒洗過)三錢,甘草三錢,蟬蛻(用酒洗過)四錢,山楂肉(炒過)八錢,紫草根(用酒洗過)六錢,人參四錢,生薑引。

加味參蘇飲:羌活三分(冬加),麻黃四分(此上二味,不可輕用,慎之),陳皮四分(此一味,亦不可輕用),白芷三分,蘇葉六分,人參四分,荊芥四分,防風四分,桔梗三分,甘草三分,生薑引,熱服,但不可汗。

白話文:

加味參蘇飲

  • 羌活三分(冬天加量)
  • 麻黃四分(這兩味藥不能輕易使用,須慎用)
  • 陳皮四分(這味藥也不能輕易使用)
  • 白芷三分
  • 蘇葉六分
  • 人參四分
  • 荊芥四分
  • 防風四分
  • 桔梗三分
  • 甘草三分

加入生薑做引子,趁熱服用,但不可服用後出汗。

平和湯:人參四分,當歸(酒洗)四分,桔梗四分,白芍(酒炒)四分,黃耆四分,防風三分,白芷三分,甘草三分,官桂三分,沉香三分,乳香三分,藿香三分,檀香三分(用沉香則不用檀香亦可),生薑引。外用蒼朮、紅棗、沉、檀燒之,以闢其氣。只用紅棗一味,置炭火上燒之,更佳,房中切不宜熏安息香

白話文:

平和湯:人參四錢、當歸(用酒洗過)四錢、桔梗四錢、白芍(用酒炒過)四錢、黃耆四錢、防風三錢、白芷三錢、甘草三錢、官桂三錢、沉香三錢、乳香三錢、藿香三錢、檀香三錢(如果用沉香,就不需要檀香了),生薑打底。另外用蒼朮、紅棗、沉香、檀香燒一燒,來去除病氣。只用紅棗一味,放在炭火上燒一燒,效果更好。房間裡不要燻安息香。

凡正灌漿時,痘癢而動手抓破者,此症最險。宜用西域真藏香燒至床頭,內亟服大劑補藥,漿足而手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