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相璈

《驗方新編》~ 卷十五 (4)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五 (4)

1. 瘧疾三方

又方:用草從左手中指頂尖處,量至中指根處為止,將草摘斷,即用此草從根量至掌,再從掌量至腕為度,以墨點記。用獨頭大蒜研爛,敷於墨點處,用核桃殼蓋上,以布紮上一個時辰,即去之,神效。

又方:信石五分、巴豆七爛、雄黃七分、共為末,於端午日午時丸如麻子大,三陰瘧貼額中,余男左女右貼之。

又方:巴豆二十一粒,南星一個,白麵少許,水調捻餅,用膏藥貼額上。

又方:酒地金錢草(又名遍地金錢,又名破銅錢,又名滿天星),清早塞兩鼻孔中各一丸,雖三日一發之瘧,可以立愈。

又方:桃頭七個(向天者),獨頭蒜七個,胡椒四十九粒,五家粽尖,五月五日午時共搗為丸,扎肚臍內,一周時即愈。

又方:常山、草果、丁香少許,用上好酒半茶杯,煎數滾,盛鍾內,熱熏鼻孔,即愈。

又方:當歸、川芎、防風、甘草、陳皮、蒼朮、杜仲、檳榔、草果、半夏、常山、荊芥、知母各一錢,真烏梅五錢,燒熟打碎,將藥共放鍋內炒熱,於瘧未發時,用稀布包裹,捆緊臍上。臍內先以藥末三分填滿,其發必輕,再炒再捆,無有不效,間日瘧者更效。輕者一服,重者兩服必愈。年老人不肯服藥者,用此最效。

又方:龍眼樹葉,男用十一片、女用十二片,加白芝麻三錢,煎濃汁,於瘧發先半時服,服後蓋被臥片時,汗出即愈。諸藥不效者,用此最妙。

白話文:

瘧疾三方

第一方:取一種草藥,以左手的中指尖為起點,量至中指根部,摘取此長度的草藥。再以此草藥的長度為準,從藥草根部量至手掌,再從手掌量至手腕,用墨汁點記這三個位置。將獨頭大蒜搗爛,敷在墨汁點記處,用核桃殼蓋上,再用布紮好一個時辰,然後取下,效果神奇。

第二方:信石五分、巴豆七粒、雄黃七分,研磨成粉末。在端午節中午,將藥粉製成如麻子般大小的藥丸。如果是陰性瘧疾,貼在額頭中間;如果是陽性瘧疾,男性貼在左側,女性貼在右側。

第三方:巴豆二十一粒,南星一個,少量麵粉,加水調成藥餅,用膏藥貼在額頭上。

第四方:用酒浸泡地錢草(又名遍地金錢、破銅錢、滿天星),清晨取藥丸塞入左右鼻孔各一粒,即使是三天發作一次的瘧疾,也能立即痊癒。

第五方:桃樹枝頭向上的七個桃子,獨頭蒜七個,胡椒四十九粒,五家粽的尖端,在五月五日中午,將所有材料搗碎製成藥丸,塞入肚臍內,一周即可痊癒。

第六方:常山、草果、丁香少許,用上等酒半茶杯,煎煮數滾,盛在碗中,用藥液熱熏鼻孔,即可痊癒。

第七方:當歸、川芎、防風、甘草、陳皮、蒼朮、杜仲、檳榔、草果、半夏、常山、荊芥、知母各一錢,真烏梅五錢,將烏梅燒熟打碎,與其他藥材一起炒熱。在瘧疾發作前,用稀薄的布包裹藥材,捆緊在肚臍上。先在肚臍內填入三分藥末,瘧疾發作時症狀就會減輕,再次炒熱藥材後重新捆綁,屢試不爽,間日瘧尤為有效。輕症一劑痊癒,重症兩劑必愈。此法尤其適用於不肯服藥的老年人。

第八方:龍眼樹葉,男性用十一片,女性用十二片,加入白芝麻三錢,煎煮成濃汁。在瘧疾發作前半小時服用,服藥後蓋好被子臥床一會兒,出汗後即可痊癒。其他藥方無效者,使用此方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