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方新編》~ 卷二十四 (50)
卷二十四 (50)
1. 外科要訣
凡治初起之毒,順手醫去,便易見效。如毒患已久及被人醫得反復者,必須究其初起何因及一向所服何藥?且何藥見效,何藥不見效,仔細問明,看清陰陽,兼診脈之虛實,方好用藥。凡治毒,必須按經加引經藥,方能奏效。
正氣盛者,消毒為主,正氣虛者,扶正為主,消毒佐之。上身之毒,當歸、川芎常用,腳下之毒,用當歸不用川芎。足下之毒,十有八九,初起以濕熱論,久後以氣虛論。發背不宜用白朮。上身之毒,總不宜用白朮,恐燥腎閉氣,排膿作痛。臍以下可用,並可重用。委中毒不可用黃耆,用則足不能伸。
傷寒時毒,不可用耆、術。開口之毒,不宜用皂刺,恐其翻口。
陽毒初起,通用加減消毒散。冬天有外感,加前胡、防風、蘇葉、夏天有暑氣,加香茹、扁豆。
陰毒初起血虛者,通用陽和湯。此方不必加減,惟初起略加銀花、甘草。或貧士無力,買好玉桂換用當歸二錢亦可。氣虛者通用加味四妙湯。通經絡用山甲,清熱解毒用元參、赤芍、銀花、甘草,消陽毒堅腫用蒲公英,此乃陽明經主藥,陽明之毒有堅腫者,可以重用。消陰毒堅腫用續斷。
散寒濕用防風、前胡。頭腦上引經蘢用藁本,手上用桂枝,胸前口上用桔梗,腰上用杜仲,腳上用牛膝,耳內用菖蒲,耳後用柴胡、夏枯,鼻孔用辛夷、桔梗,顴骨用公英,唇口用山梔、白果。頸背側膀胱經用羌活,乳房用公英,有兒吃乳者宜加漏蘆以通乳竅,或山甲亦可。腰眼用獨活。
濕熱毒不宜用丹,腳上初起忌用輕粉並升丹,火毒不宜用丹,對口忌用丹,下疳初起忌用丹,顴口疽忌用丹,龜蛇初開口不宜用丹。魚口是空處不宜用降,腦項上不宜用追毒散,腹上不宜用降,恐其傷膜。腳上濕熱毒不宜用膏藥,貼用則熱氣閉寒,從內橫走四邊起吻,久後則可用。
乳房不宜用針,恐其傷絡。毒氣未清,不宜用生肌散,面上不宜用生肌散,耳後不可上藥線。
發背陽毒易治,陰毒居多。初起連服陽和湯數貼,自可消散,即或不消,亦易潰膿而收功也。萬不可服真人活命飲,此方多剝削脾胃。凡患陰背發者,多由腎氣虧損,蓋先天既壞,復用連翹、花粉,剝削脾腎,安得不死。
凡毒肉滿毒盡,久不收口而色白者,多是肌肉寒冷,用薑炭、玉桂末摻之方能收口。凡毒鮮紅者多痛。凡毒不可單用水洗,必須煎藥,恐其傷濕。凡服大黃,小便必紅而濁,須向病定說清,恐其驚惶。
麻黃、荊芥,祛風散熱,大頭瘟症,可用此煎水沖。人中黃、大頭瘟要藥。氣閉作痛者用追毒散,膿閉作痛者,用冰翠散。
上牙屬腎,下牙屬大腸,牙肉亦然。交牙亦屬胃,上齶屬脾,舌下屬心。
瘡口久後變黑無膿,乃氣血大敗之候,不治。
陰毒誤事,多因妄用降丹點頭。蓋陰毒初起,宜溫經通絡,以圖內消。日久宜用補劑托裡,使其轉陽潰膿,不可妄行點降開刀。氣薄者不宜重用銀花,恐其傷氣發汗。
凡遇毒頭在上者,未出之時,先用降丹點於垂正處,向下順出,方不至成倒胎,膿難盡出。
服涼藥而呃逆者,脾胃敗也。服暖藥而呃逆者,火毒攻也。暖藥中用荊芥必須炒黑,取其和腠理之血。
凡患毒最忌熱食、火酒,犯之則紅腫焮痛。銀花不可洗毒,洗則變爛。
腿、牙、頭患毒,徹骨痛者以腎經為主;天柱痛者以肝經為主;漫腫者,以脾經為主。又有咬骨疽,生魚口下些,此症疼痛徹骨。凡欲追散毒氣,不論陰陽,服藥內必須加山甲、皂刺。
解降丹毒,用蚱行同冰片搗爛敷,並能解諸火毒。
蔥搗蜜,乃相反之藥,頭頸上不宜用,別處寒毒可敷。肺癰服白芨,須曬乾研末,候藥水略溫,再放下攪勻即服,不可久停,恐黏成膏。
無論各處瘡毒,有黃膿痂者,皆是有癢之症,或用消毒散刷。
凡毒無論已潰未潰,忽咬牙寒戰,系氣虛不能勝毒,毒陷攻裡之兆。或潰後膿水忽多忽少,瘡口如蟹吐沫者,系內膜已透,俱為逆症。
初起瘡口變黑者,或上壞升丹,或遇用黃丹,常有此弊。瘡口如豬肝色者,多是過用黃丹所致。出桐油水者,氣血大虛,宜參歸鹿茸湯補之。瘡口深而有腫硬流桐油水者必有管。久毒口細而深,無腫硬,流桐油水者必是漏。浮皮爛流桐油水者是濕氣。堅腫出南瓜水結成珠者亦是濕氣。久毒瘡頭流血,乃肝氣將敗之候,宜重劑補藥加五味子收之。
陽毒通用涼藥,則變為半陰半陽,但比純陰毒更易轉身,培補正氣,即轉為陽。
天庭中心雖屬督脈,但此處又是離宮,用藥必須帶住心經。人中患毒以陽明為主。鼻梁內外以肺為主。玉莖屬肝,馬口屬小腸,囊屬肝,子屬腎,子之系屬肝。
凡毒生空處,最易生管成漏。凡寒症,先酸息而後經腫,濕熱毒,紅腫堅緊,按之有納,純濕者皮色不變。氣虛者,不紅紫不作緊,按之有納,初中益氣湯主之,腿上患毒,貧苦者多是風濕,富者多有肝腎虛,但風濕之症,多有寒熱作體。三陰經患毒,雖是陽症,仍宜調理血分。
口內有白色,用硼砂末搽之。口內腐爛亦見白色,宜用柳花散搽之。
冬天亦有暑毒,暈紅作燒,如暑天一樣,不會作寒。
口內生疔,仍有癢有頭起得暴。治法,先針疔頭,用降丹點之,俟膿頭拑,用柳花散收功。
凡毒麻木,有濕痹、血痹、氣虛之分。重墜有納者是氣虛,手足初起者多濕痹,血熱者多作痛,血虛者下午更甚,亦有納。
傷寒狐惑,嘴唇腐爛,不論蟲之食臟食肛,小兒總以瀉積熱為主。如胡連、臭夷、谷蟲、蘆薈等藥,皆可酌用。
用太極黑銅膏,須避燈火,敷之更驗。
凡手足叉龜濕熱毒,雖膿腐盡時,不宜用生肌散,恐其復腫而痛,光膏貼之可也。
凡陽毒初潰、堅硬有腐者,宜用化管丸提之,以結其毒,聽其自脫,後用烏雲散蓋膏,徐即收功。
肛門患毒,服藥內須入枳殼方效。
凡毒坐久而痛,血不行也。行而痛者,氣血虛也。下午痛者,血虛也。潰後仍痛者,氣血虧也。初起痛者,凡寒濕熱客於肉裡而作膿也。
凡毒癢有濕癢、有風癢、有虛癢,血行亦作癢。
凡毒內作寒者,乃陰寒之毒,補藥內須加鹿茸、玉桂。身上作寒兼有頭痛者,乃外感風寒之候,宜疏表之。
空處及多筋骨處,降丹宜少用。腹上不可輕用降丹。
凡刺毒,須要膿透時方可刺,開刀太早,則泄氣反痛。
毒有臭氣,須用洗藥。陽毒多有臭氣,陰毒有臭氣必流血,乃氣血大敗,多不治。陽毒有臭而生蛆者,須用生豬油搗寒水石末貼之。或用清油調杏仁末刷亦可。
凡毒起蘿圈塍,有上壞丹藥而起者,多紫黑作緊,乃閉住瘀血故也,宜用線針刺去紫血,再按症用藥。有過服補澀藥而起者,內外清解,即可平復。若起淺白塍者無妨。
瘡口出血不止:有肝敗而流血者,有氣血虧而流血者,俱宜用重劑歸脾湯治之。有未熟誤針而出血者,宜用托裡散治之。
瘡口無膿,有氣血虛而無膿者,有風濕痹而無膿者,有誤服白朮閉住毒氣而無膿者,四邊必堅硬,宜用清熱瀉火通竅之藥治之。
瘡口紫黑,有上壞醜丹而然者,須換好丹、蓋膏自轉紅活。有上多黃丹而然者,換藥刷之自轉。有氣血大虛而然者,多難治,治之則宜大補。
凡瘡毒有腐肉,須用冰翠散,重者宜用降丹點之。久後結成腐骨者,宜用託管丸治之。
凡毒胬肉多,因開刀太早,傷其好肉所致。亦有毒將愈時,未避風水,新肉強出,只須用膏蓋護,可以平復。
凡久毒成漏,宜內服大補氣血之藥,外用川烏洗淨蒸乾,切片二分厚,用口涎潤濕貼毒口上,用艾圓灸之,令毒口溫暖,稍稍覺痛,即住手勿灸,須用八寶丹蓋膏。灸法須用五七日為止。
久毒成管,先用化管丸納入,蓋膏六七日,方可拑去,換用拔毒散,以消餘毒,內服托裡散治之。如五六日後腫未消,則管未離岩,再照法用化管丸一次,斷無不起,如無化管丸,或用降丹線插入,蓋膏,但不如化管丸能入彎曲之處。
凡刺毒須認有膿無膿,皮色縐黃,用手按之,手起而即復者有膿,手起而不復者無膿。重按乃痛,膿之深也。輕按即痛,膿之淺也。至於用刀手法,刀口勿嫌闊大,深則深開,淺則淺開,如開魚口、便毒、背癰、臍癰、腹癰,宜淺開之。若遇肉厚處宜深開之。
凡毒用藥,當分初、中、末之異。初宜散熱、解毒、通經為主,以圖消散;中宜排托為主,以圖逐毒成膿;末宜溫補為主,以圖易於收功,此大法也。若純陰之毒,始終概宜溫補調理,一切清涼寒凝之藥,不可輕投,並不可外敷寒涼末藥,冰寒氣血,不能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