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相璈

《驗方新編》~ 卷二十四 (51)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四 (51)

1. 外科脈候

浮數之脈應發熱,其不發熱而反惡寒者,若有痛處,癰疽之證也。

洪大之脈,其主血實、積熱、瘡腫。凡洪大者,癰疽之病進也,膿未成者宜下之,膿潰之後,脈見洪大則難治,若兼自利,尤為凶矣。

白話文:

洪大之脈,主要由氣血實熱、積熱、瘡腫引起。凡是脈洪大的,都是癰疽的病勢向惡化發展,膿未成熟時,宜用瀉下法治療,膿已潰之後,脈見洪大的,則難以治療,如果兼有腹瀉的,就更加兇險了。

數脈主熱,浮而數者為表熱,沉而數者為裡熱,諸緊數之脈應發熱,而反惡寒者癰疽也。仲景曰:數脈不時見,則生惡瘡也。又曰:肺脈數者,生瘡也。凡諸瘡脈至洪數,其內必有膿也。

白話文:

脈搏頻繁大多是體內有熱,浮脈而急促代表表熱,沉脈而急促代表裡熱。凡是脈搏急促緊繃都應當發熱,如果反而畏寒,是會生癰疽。仲景說:「脈搏經常急促,就會長惡瘡。」他又說:「肺脈急促,會生瘡。」所有瘡的脈搏,到了一定程度都會很急促,體內一定有膿。

實脈主邪盛,邪氣盛則實也。瘡疽得此可下之。若久病虛人則最忌之,以正不勝邪也。

滑脈多陽,或為熱,或為虛。瘡疽得此,膿未成者可內消,膿已潰者宜托裡,所謂始為熱,終為虛也。

散脈為血虛,有表無里也。凡瘡毒膿潰之後,脈見洪滑粗散而煩痛不除者難治,以其正氣虛、邪氣實也。又曰:肢體沉得肺脈大則斃,謂其浮散而無根也。

白話文:

散脈是血氣虛弱,邪氣在表,正氣在裡的病症。凡是瘡毒膿潰之後,脈象洪大流利,粗散而煩痛不除的,難以治癒,因為正氣虛弱,邪氣實盛。又說:肢體沉重而不能動彈,肺脈就很大,這是因為脈象浮散而沒有根基。

長脈主陽氣充實,傷寒得之,將欲汗解也。長而緩者胃脈也,百病得之皆愈。故曰:長則氣治也。

芤脈主陰虛血虛,膿潰後得之為宜,以脈病相應也。

弦脈主肝邪,《瘡疽論》曰:弦洪相搏,內寒外熱,欲發瘡疽也。

腎脈主切痛積癖,凡瘡疽得此,則氣血留滯,邪結不散,多為痛也。

短脈主虛,《經》曰:短則氣病,以其乏胃氣也。瘡瘍脈短,真氣虛也。諸病見之皆為難治,尤不可攻也。

澀脈主血虛氣澀。瘡瘍潰後,得之無妨。

沉脈為陰,瘡瘍得之,邪氣深也。

遲脈主陽氣不足,瘡瘍得之,潰後自愈。

緩脈無邪,長而緩者,百病皆宜。瘡瘍得此則易愈,以其有胃氣也。

弱脈主氣血俱虛,形精不足,大抵瘡家之脈,凡沉、遲、濡、弱者皆宜托裡。

微脈主虛,真氣復則生,邪氣勝則死,瘡瘍潰後、微而和者,將愈也。

細脈主陽衰,瘡腫脈細而沉者,裡虛而欲變證也。

虛脈空而無力,脈虛則血虛,血虛生寒,陽氣不足也,瘡瘍得之,只宜托裡、補血、養氣也。

軟脈少神,元氣弱也。凡瘡瘍之脈,但見虛遲軟弱者,悉宜補虛、排膿、托裡。

牢脈堅強,陰之虧也。凡瘰癧結核之類,診得牢脈者,皆不可內消也。

結、促之脈,凡陰衰則促,陽衰則結。大抵結促之脈,由氣血俱虛而斷續者居多。瘡瘍得之,多宜托裡。然有素稟結、促者,又當以有力無力辨其虛實,實者可下,虛者不可不補。

白話文:

中醫中,結脈和促脈都是由氣血虛弱導致的,其中氣血俱虛、斷斷續續的脈搏最為常見。如果有瘡瘍伴隨著這種脈搏,大多數情況下需要藥物治療。但是,如果患者本身就存在結脈或促脈的問題,就需要通過有力和無力的特徵來辨別是虛還是實。實證的患者可以考慮下藥治療,而虛證的患者則需要以補益為主。

上癰疽脈二十二種,大都微、弱、虛、細、遲、緩、知、澀者,必氣血皆虛,形精不足,俱當用補用托,不可妄攻,無待言也。即如浮、滑、弦、洪、結、促等脈,此中最有疑似,亦不得以全實論治。必須詳審形症,或攻或補,庶無誤也。

白話文:

癰疽的上部有二十二種脈象,這些脈象大都微弱、虛弱、細微、遲緩、沉著、澀滯。有這些脈象的人,氣血必定虛弱,形體精氣必定不足。都應該使用滋補和託駐的方法治療,不可倉促攻伐,這是不言而喻的。像浮脈、滑脈、弦脈、洪脈、結脈、促脈等脈象,這些脈象中最容易讓人產生懷疑和誤診,也不能以完全實證的方法來治療。必須仔細審視患者的形狀和症狀,才能決定是攻是補,才能避免誤診誤治。

齊氏曰:瘡瘍之證,若不論候,何以知陰陽勇怯,血氣聚散。又曰:脈洪大而數者,實也。細微而數者,虛也。河間曰:脈沉實者,其邪在臟。浮大者,其邪在表。立齋曰:癰疽未潰而脈先弱者,何以收斂。

白話文:

齊氏說:瘡瘍的證狀,如果不區分陽證和陰證的表徵,怎麼知道是陽盛還是陽虛,血氣是聚集還是分散。又說:脈搏洪大而數的,是實證。脈搏細微而數的,是虛證。河間先生說:脈搏沉實的,說明邪氣在臟腑。脈搏浮大的,說明邪氣在表。立齋先生說:癰疽沒有潰破而脈搏先弱的,用什麼來收斂。

部分毒見於背、見於腦,中屬督脈,旁屬足太陽經。見於鬢,屬手足少陽經。見於眉,屬手足太少陽經。見於頤、見於髭,屬手足陽明經。見於腮頷,屬手陽明經。見於顴,屬手太陽經。見於穿襠,屬督、沖、任三經。見於腿,外跗屬足三陽,內跗屬足三陰。見於臂,從手背赤肉屬手三陽,從手心白肉屬手三陰。見於乳,內屬陽明,外屬少陽。

白話文:

部分毒瘡生長於背部,生長於頭部,中脈屬督脈,旁邊屬足太陽經。生長於鬢角,屬手足少陽經。生長於眉間,屬手足太少陽經。生長於下顎、臉鬚,屬手足陽明經。生長於腮幫,屬手陽明經。生長於顴骨,屬手太陽經。生長於胯部,屬督脈、沖脈、任脈三經。生長於腿部,外側屬足三陽經,內側屬足三陰經。生長於手臂,從手背的赤色肌肉屬手三陽經,從手心的白色肌肉屬手三陰經。生長於乳房,內側屬陽明經,外側屬少陽經。

頭屬厥陰。逐部推求,治療自驗。諸經惟少陽、厥陰之瘍,理宜預防。以其氣多血少也。其血本少,肌肉難長,少陽更有相火,遞用驅毒之劑,禍不旋踵。訣曰:多血多氣君須記,手經大腸足經胃。多氣少血有六經,三焦膽腎心脾肺。多血少氣心包絡,膀胱小腸肝無異。記此,則知氣血多少之異矣。

白話文:

頭部屬於厥陰經。循著經絡逐段檢查,治療方法自會應驗。各條經絡只有少陽經、厥陰經的瘡瘍,才應該預先防範。因為這兩條經絡氣多血少。氣血本就少,肌肉難以生長,少陽經還有相火,反覆使用驅除毒素的藥物,禍害會很快發生。訣竅說:血氣旺盛你需記,手經大腸足經胃。氣旺血少有六經,三焦、膽、腎、心、脾、肺。氣血衰弱心包絡,膀胱、小腸、肝臟沒有分別。記住這些,就可以知道氣血多少的不同了。

五指經脈所屬:大指屬肺,食指屬大腸,中指屬心包,無名指屬三焦,小指內側屬心,外側屬小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