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相璈

《驗方新編》~ 卷二十 (2)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 (2)

1. 交骨不開論

交骨不開者,陰血虛也。或年幼受胎,陰氣不足,陰不足則氣不達,所以不開;或年大方嫁,脈絡長成;或元氣虛弱,胎前失調,皆有此證。用參便佛手散補而開之,或十全大補湯亦可。古法用加味芎歸湯,每見服此藥者,惡血凝滯,反成不救,惟大劑人參、童便入於芎歸劑中,助其氣血,開闔之攻立致也。證見咬牙昏暈,急以熱小便灌之,稍遲則無濟矣。

若元氣不虛者,只有佛手散入小便服之,人參不必用也。又有用開骨膏以參便佛手散煎湯送下,予謂又不如用加味神柞飲開交骨如神也。予曾治彭姓女,初次生產,經日不下,交骨不開,神柞飲並諸催生藥服之不效。用人參三錢煎服,立下。

參便佛手散:治臨產交骨不開,其驗如神。當歸三錢,川芎一錢,人參三五錢(去血過多加至一兩),水煎,臨服入童便半盞,續續進之。質壯氣實者,但加童便,其參不用可也。

開骨膏:治交骨不開(即催生方乳朱丹,彼兼治難產,此獨開交骨),明乳香一兩,五月五日研細,豬血為丸如雞豆大,硃砂為衣,涼酒化服一丸。

加味神柞飲:開交骨如神,見本卷臨產催生方內。

白話文:

「交骨不開」這種情況,是因為身體陰血虛弱造成的。可能的原因有:年輕時就懷孕,導致陰氣不足,陰氣不足則氣血無法順利運行,所以交骨無法打開;或是年紀較大才結婚,身體脈絡已經長成;也可能是因為元氣虛弱,懷孕前身體就沒有調理好,這些都可能導致交骨不開。

治療可以使用參便佛手散來補益氣血,幫助打開交骨,或是使用十全大補湯也可以。古時候的醫生會用加味芎歸湯,但常常看到病人服用後,反而因為惡血凝結,導致病情更嚴重,救不回來。只有用大量的 人參 和 童便 加入芎歸湯中,幫助氣血運行,才能快速打開交骨。病人如果出現咬牙、昏迷的狀況,要趕快用熱的童便灌下去,如果太晚就沒救了。

如果病人不是因為元氣虛弱造成交骨不開,只需要使用佛手散配童便服用即可,不必使用人參。也有人使用開骨膏,並搭配參便佛手散煎湯送服,但我認為不如使用加味神柞飲,打開交骨的效果更好。我曾經治療一位姓彭的婦女,第一次生產,經過一天都生不下來,交骨打不開,用了神柞飲和各種催生藥都沒效,最後使用人參三錢煎服,立刻就順利生產了。

**參便佛手散:**治療臨產時交骨打不開,效果非常好。使用當歸三錢、川芎一錢、人參三到五錢(如果失血過多,人參可以用到一兩),用水煎煮,快要服用時加入半盞童便,分次服用。如果體質強壯,氣血充足,只需要加童便,可以不用人參。

**開骨膏:**治療交骨打不開(也就是催生方中的乳朱丹,乳朱丹除了可以治療難產,還可以幫助打開交骨)。使用明乳香一兩,在五月五日研磨成細粉,用豬血做成雞豆大小的丸子,再用硃砂做外衣,用涼酒送服一丸。

**加味神柞飲:**打開交骨效果很好,詳細內容可以參考本卷中關於臨產催生的處方。

2. 子死腹中論

凡孕婦胞衣未下,急於胎之未生,子死腹中急於胞之未下。蓋胞衣未下,子與母氣尚相呼吸。若子死腹中,則軀形已冷,胞臟氣寒,胎血凝冱、氣不升降;欲下死胎,若以至寒之藥用之,不惟無益,而害母命者多矣。所以古人有用附子湯使胞臟溫暖,凝血流動。以附子能破寒氣墮胎也。

又有因患傷寒、熱病、溫瘧之類,胎受邪熱毒氣,內外交攻,因致胎死留於胞臟。古人深慮胎受毒氣,必然脹大,故用朴硝、水銀、硇砂之藥,不惟使胎不脹,又能使胎形化爛,再副以行血順氣之藥,死胎即下。此古人立方之意,後人遵意仿而行之,所以有立候下胎散一方。

然藥味俱多峻歷,且有爛肉之能,即遇壯實村婦,予猶未敢輕用,又何敢施於富貴弱質之體哉!況予屢見死胎,人不慌迫,亦能遲遲生下,並不傷母,其故何也?蓋人腹中極熱,食物入內俱化,其胎雖死,若產母不驚恐,能安心飲食,腹內熱氣熏蒸,胎自柔軟腐化,亦生而不傷母,但所出穢氣令人難聞耳!予每治胎死不下,用胎產金丹一粒服下,頃刻即生。但子死在腹,其故多端,要不過急去其死胎、以安產母。

如胎氣薄弱,不成而殞;如產母久病胎萎而死;如胎肥氣滯,惡露已盡,致胎乾子死身冷不能出;如臨產孕婦護痛,兩足不開,夾住兒頭,以致子死;如蕡㕮忍耐,當值之人,不善扶持,緊抱其腰,傷胎而死;如生路不順,逆側等證,穩婆蠢厲,用手莽撞,傷子而死;如臍帶纏項,氣絕而死;如兒頭到門,交骨不開,久而不下,以致子死;如孕至五七個月,胎漏、跌僕、時證等類,傷胎而死。用烏金散、脫花煎、香桂散、牛膝、琥珀等丸新法下胎。

神柞飲類,擇其宜服者服之,死胎自下。又有雙軀一死一生者,不可不知。但雙軀之脈,三陽俱盛,如少陰督脈微緊,血即凝濁,經養不周,胎即偏夭,或因難產,一死一生,不去其死,害母失胎,千金神造散主之。但恐虛弱人下胎、或有貧富不等,醫藥一時未便,予故又擇諸書內丸散及簡易單方,開載於後,以備選用。然下胎最宜謹慎,必先驗明產母面赤舌青,腹中陰冷,重墜,口穢氣喘的確,方可用下。

若見紫黑血塊血縷,尤為確候。亦必先固妊婦本元,補氣養血而後下之,予故重佛手散、香桂散、滑胎煎為下死胎之王道藥也。倘孕婦遇有不安,醫者未能審詳,遽用峻厲功伐,難免不測之禍,慎之慎之!

立候下胎散:治臨產或橫逆、或血海乾涸、或胎死不下,命在頃刻。皮硝一錢,少壯者一錢五分,大附子體弱者加三五分(煨去皮),壯者不用,如寒天,亦加附子三五分,煨去皮,用黃酒半鍾煎一二沸,溫服,立下。

烏金散(《局方》名黑神散,《靈苑》名肉桂散):治產難,或熱病胎死腹中,或因顛仆,或從高墜下、或房室驚搐,或臨產驚動太早,觸犯禁忌,或產時未到、經行先下惡露已盡,致胎乾子死、身冷不能出。熟地(酒焙乾)、蒲黃、當歸、交趾桂、芍藥、軍姜(即炮姜去皮)、粉草各一兩,小黑豆二兩炒,百草霜五錢,上為末,每用兩錢,米醋半合許,沸湯六七分,寢起溫服。疑貳之際,且進佛手散酒水合煎,二三服探之。

白話文:

子死腹中論

懷孕婦女胎盤未娩出,急於胎兒未出生;胎兒死於腹中,則急於胎盤未娩出。這是因為胎盤未娩出,胎兒與母親的氣息仍然相通。如果胎兒死於腹中,則胎兒形體已冷,臟腑氣寒,胎血凝固,氣機不升降;想要娩出死胎,如果使用至寒的藥物,不僅無益,反而危害母體性命的多。所以古人使用附子湯使臟腑溫暖,使凝血流動,因為附子能破寒氣而使胎兒娩出。

也有些情況是因為患傷寒、熱病、溫瘧等疾病,胎兒受到邪熱毒氣的侵襲,內外夾攻,導致胎兒死亡而滯留於臟腑。古人深知胎兒受毒氣侵襲,必然脹大,所以使用朴硝、水銀、硇砂等藥物,不僅能使胎兒不脹,還能使胎兒形體腐爛,再配合行血順氣的藥物,死胎就能娩出。這是古人制定方劑的用意,後人遵照其意而仿效施行,所以才有了「立候下胎散」這個方劑。

然而,這些藥物的藥性都非常峻烈,而且具有腐蝕肉體的作用,即使是體格強壯的農村婦女,我也不敢輕易使用,更不敢用於富貴而體質虛弱的人。況且我多次見到死胎,產婦並未驚慌,也能慢慢娩出死胎,而沒有傷及母體,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人體腹部非常溫熱,食物進入體內都會被消化,即使胎兒死亡,如果產婦不驚恐,能夠安心飲食,腹內熱氣熏蒸,胎兒自然會逐漸軟化腐爛,最終娩出而不會傷及母體,只是娩出的穢氣令人難聞而已!我治療胎死不下,常用胎產金丹一粒,服用後很快就能娩出。但是胎兒死於腹中,原因有很多,總的來說,就是要儘快娩出死胎,以保證產婦的安全。

例如,胎氣虛弱,未成形就夭折;例如產婦久病,胎兒萎縮而死;例如胎兒肥大,氣血滯塞,惡露已盡,導致胎兒乾燥,屍體冰冷而不能娩出;例如臨產時產婦疼痛,雙腿無法張開,夾住胎兒頭部,導致胎兒死亡;例如分娩時忍耐过度,接生之人不善於扶持,緊抱產婦腰部,傷及胎兒而死;例如生產過程不順利,胎位不正等情況,接生婆粗心大意,用手莽撞操作,傷及胎兒而死;例如臍帶繞頸,窒息而死;例如胎兒頭部已入產道,恥骨聯合未能張開,長時間不能娩出,導致胎兒死亡;例如妊娠五七個月時,胎漏、跌倒、其他疾病等原因,傷及胎兒而死。此時可以使用烏金散、脫花煎、香桂散、牛膝、琥珀等丸劑以及新的方法來娩出死胎。

神柞飲等藥物,要根據產婦情況選擇服用,死胎自然會娩出。還有一些情況是雙胞胎中一個死一個活,這點不可不知。雙胞胎的脈象,三陽脈皆盛,如果少陰、督脈略緊,則血液凝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胎兒就會夭亡,或者因為難產,一個死一個活。如果不儘快娩出死胎,會危害母體而導致流產,此時可以使用千金神造散來治療。但擔心體質虛弱者服用下胎藥物後,或因貧富懸殊,一時無法取得藥物,所以我又從其他書籍中選擇一些丸散以及簡單易行的單方,記錄在後面,以備選用。然而,娩出死胎最應該謹慎,必須先確認產婦面色赤紅、舌頭青紫、腹部陰冷、墜脹、口中有穢氣、呼吸困難等確切症狀,才能使用下胎藥物。

如果見到紫黑色血塊和血絲,那就更是確切的徵兆。而且必須先鞏固產婦的元氣,補氣養血,然後才能娩出死胎,所以我認為佛手散、香桂散、滑胎煎是治療胎死不下最主要的藥物。如果孕婦出現不適,醫生未能詳細診斷,就使用峻烈攻伐的藥物,難免會發生意外,一定要謹慎!

立候下胎散:治療臨產時胎位不正,或血海乾涸,或胎死不下,性命危急。皮硝一錢,體質強壯者一錢五分,大附子體弱者加三五分(炮製去皮),體質強壯者不用,如果天氣寒冷,也加附子三五分,炮製去皮,用黃酒半杯煎煮一、二沸,溫服,能立即娩出死胎。

烏金散(《局方》名黑神散,《靈苑》名肉桂散):治療難產,或熱病導致胎死腹中,或因跌倒,或從高處墜落,或房事後驚搐,或臨產過早,觸犯禁忌,或未到預產期,經期提前,惡露已盡,導致胎兒乾燥,屍體冰冷而不能娩出。熟地黃(酒炙乾)、蒲黃、當歸、交趾桂枝、白芍藥、炮姜(去皮)、益母草各一兩,黑豆二兩炒制,百草霜五錢,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米醋半合,沸水六七分,溫服。如果情況不明確,可以服用佛手散,用酒水煎煮,服用二三次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