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方新編》~ 卷十一 (7)
卷十一 (7)
1. 陰疽孽報
凡落頭、對口、發背、腰花、人面等疽及一切陰疽惡毒,如果醫治無效,恐系冤孽所侵。偶憶王漁洋《池北偶談》內載:歙人胡半庵,順治丙午,兩膝患人面瘡,延醫一百三十多人,瀕死者數矣。瘡忽人言曰:汝前生將我害死,今日報汝,醫何能為?詣佛懺悔可耳。胡即書誦經卷而愈。
他書所載,似此甚夥。可見虔心懺悔,自能立起沉疴。報應分明,捷如影響,急宜恐俱修省,或可延年卻病也。
白話文:
凡是落頭疽、對口疽、發背疽、腰疽、人面疽等各種陰疽惡疾,如果治療都沒效果,很可能是冤魂索命所致。我偶然想起王漁洋《池北偶談》裡記載:歙縣人胡半庵,在順治丙午年(西元1666年),雙膝患了人面瘡,找了一百三十多位醫生治療,都快要死了。這瘡忽然說話了:「你前世害死了我,今天來報復你,醫生怎麼能治好呢?去佛寺懺悔吧!」胡半庵於是抄寫經文念誦,病就好了。
其他書籍上記載類似的事情很多。由此可見,虔誠懺悔,就能治愈沉重的疾病。報應分明,迅速如同影子的反應,應該趕快反省自身過錯,或許就能延年益壽,免除疾病。
2. 陰疸無價活命仙丹(增補
3. 陰疽單方
有人於尻骨間(脊骨最下處)生雙疽,晝夜徹痛者十餘日,百藥罔效,後用白豆、椿木少加水揉作團,蒸透,趁極熱罨疽上,痛即止,略冷取去,復痛,因多做數團,冷即更換,日夜輪流蒸罨,經數日獲痊。此經驗單方也。
白話文:
有人長了陰疽,長在尾椎骨附近(脊椎最底部),疼痛劇烈,日夜持續十多天,各種藥物都無效。後來用白豆和椿樹木少許水揉成團,蒸熟,趁熱敷在患處,疼痛立刻止住。稍微涼了就取下來,如果疼痛又開始,就再做幾個藥團,涼了就換新的,日夜輪流熱敷,幾天後就痊癒了。這是個經驗方。
4. 膏藥方
系異人傳授,治背發見奇功第一良方也。治諸瘡毒,俱皆效驗。
一大生地六兩(切片)、二黃芩二兩(切片)、三大粉草一兩五錢(切片)、四鬱金二兩(切片),五黃蠟二兩,六白蠟一兩,七藤黃五錢,上四六冰片三錢(擂末,要牙色香味清幽,碎小者為佳。
白色大片香味濁者,系樟腦煉成,切不可用),買公豬板油二斤,微火煉熟去渣後,按上各藥次序,逐一炸枯去渣,至藤黃止,俟冷定將凝凍時,再下冰片末調勻,將藥缸放涼水缽內侵之,面上蓋好,夜晚放外露之,次早抬回放陰涼處,浸露三夜之後則退盡火氣矣。先熬陳茶、艾葉、甘草、銀花四味洗淨瘡,隨用舊棉絮或厚軟棉紙開膏貼患處,每早一換,生肌一線,久則自愈。不可急躁,真仙方也。
白話文:
膏藥方
這是異人傳授的治療背部疾病奇效良方,治療各種瘡毒都非常有效。
配方:生地黃六兩(切片)、黃芩二兩(切片)、大飛揚草一兩五錢(切片)、鬱金二兩(切片)、黃蠟二兩、白蠟一兩、藤黃五錢、冰片三錢(研磨成粉末,需色澤潔白、氣味清幽,粉末細小者最佳;白色大片、氣味濃濁者是樟腦煉製的,絕對不能使用)。豬板油二斤,小火熬煉至熟,去除雜質後,按照上述藥材順序,依次放入鍋中炸至焦枯,去除雜質,炸到藤黃即可。待冷卻凝固後,加入冰片粉末拌勻。將藥膏放入盛有冷水的容器中浸泡,上面蓋好,晚上放在室外露置,第二天早上收回放在陰涼處,如此浸露三天三夜,便能去除火氣。使用前,先用陳茶、艾葉、甘草、金銀花四味煎水清洗患處,然後用舊棉花或厚軟棉紙將藥膏敷貼患處,每天早上更換一次,傷口會慢慢長好,久之自愈。不可操之過急,此乃仙方也。
5. 內外備用諸方
觀音救苦膏:此膏能治百病,或貼或服,應驗如神。外治者用布攤貼,內服者作丸如綠豆大,每服七粒,切不可多。孕婦忌用。大黃、甘遂(研)、木鱉(研)、蓖麻子(研)各二兩,生地、川烏、草烏、三稜、莪朮各一錢,巴豆(研)、羌活、黃柏、麻黃、皂角、肉桂、枳實、真紅芽大戟、白芷各八錢,香附、芫花、厚朴、杏仁(研)、穿山甲、防風、天花粉、獨活、全蠍、檳榔、桃仁(研)、細辛(研)、五倍子、元參各七錢,蛇蛻、黃連各五錢,當歸一兩五錢,蜈蚣十條,上藥合三十六天罡之數,預先齋戒,將麻油五、六斤浸五日,後用火熬。
熬藥時忌婦人、雞、犬,並忌汙穢,齋戒沐浴於淨室內,供觀音大士神位,默誦: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寶號一千遍,用柳枝攪勻,熬至滴水成珠,再加水飛黃丹二斤四兩、密陀僧四兩,不老不嫩收入瓷罐,放水中拔盡火氣,聽用:一偏正頭風,左患貼左,右患貼右,正患貼印堂,兼卷條塞鼻孔中,口含甘草湯咽之。
一眼科七十二症:腫病,將耳上角針刺血出貼之;星障翳膜、拳毛倒睫,迎風流淚等症,卷條左患塞左、右患塞右鼻孔中,常飲甘草湯。一牙痛貼牙上。一喉嚨三十六症:單蛾、雙蛾、喉閉、喉風俱貼喉上,口含甘草水。如要速效,開水送服七丸,不可飲甘草水。一咳嗽、哮喘、吐痰,貼前後胸,勿吞服。
一噎隔,貼胃口,並服七丸。一吐血、鼻血,貼兩腳心,並服甘草湯。一中風,用瓷調羹撬開口,滾水灌下七丸。一豉脹,貼臍下丹田,並服七丸。一癆病有蟲,貼背脊、尾閭、肚腹,飲甘草湯,七日癆蟲盡死。一瘧疾一二三等日,俱貼肚臍,飲甘草湯。如發過四五次者,早晨時服下七丸,飲熱酒數杯,即日便止。
一傷寒,蔥白湯服七丸,一汗而愈。一大小便閉,俱貼肚臍,飲甘草水自通;如數日不通,危在旦夕,開水送服七丸,小腹用蔥汁、甘草汁調敷立下,勿服甘草水。一各種痢疾,俱貼胃口、肚臍;四、五日不愈者,紅痢用龍眼殼七個,打碎煎湯送下七丸;如白痢,用荔枝殼核七枚,打碎煎湯送七丸;赤白兼者,用龍眼、荔枝殼核各七枚,打碎煎湯送七丸。一便血腸風、夢遺、白濁,俱貼肚臍。
一痔漏,內則卷條插入,外則貼之。一婦人難產、逆生、胞衣不下,作丸熱酒送下七丸,立刻便產。產門、小腹煎甘草水瀕洗,不可服。一婦人赤白帶下,貼肚臍下及丹田,常服甘草湯。一血塊、痞疾、貼患處,體壯者服七丸即瀉出矣。一小兒驚風,作條塞鼻,並服七丸。一小兒諸般疳症貼肚臍,口疳貼牙床。
回生再造丸:治男婦中痰、中風、口眼歪斜,手足拘攣、言語不清、左癱右瘓、筋骨疼痛,半身不遂,步履艱難。初起氣絕者服之即可回生,久病者平復如常,功同再造故名。孕婦忌服。
白話文:
內外備用諸方
觀音救苦膏:此膏號稱能治療各種疾病,可外敷或內服,療效奇佳。外敷時用布塊攤開貼在患處;內服時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粒,切勿過量。孕婦禁用。藥方成分:大黃、甘遂(研磨)、木鱉子(研磨)、蓖麻子(研磨)各二兩,生地黃、川烏、草烏、三稜、莪朮各一錢,巴豆(研磨)、羌活、黃柏、麻黃、皂角、肉桂、枳實、真紅芽大戟、白芷各八錢,香附、芫花、厚朴、杏仁(研磨)、穿山甲、防風、天花粉、獨活、全蠍、檳榔、桃仁(研磨)、細辛(研磨)、五倍子、玄參各七錢,蛇蛻、黃連各五錢,當歸一兩五錢,蜈蚣十條。所有藥材共計三十六味,符合古法配方。準備藥材前需齋戒沐浴,以五、六斤麻油浸泡藥材五日後,用火熬製。熬藥時忌諱婦女、雞、犬以及污穢之物,需在乾淨的房間內,擺放觀音菩薩神位,默念觀世音菩薩寶號一千遍,用柳枝攪拌均勻,熬至藥汁滴水成珠,再加入水飛黃丹二斤四兩、密陀僧四兩,待藥膏冷卻後裝入瓷罐,置於水中以散去火氣即可使用。用法如下:
頭痛:偏頭痛則貼於患側,正頭痛則貼於印堂穴,並將藥膏搓成條狀塞入鼻孔,同時口含甘草湯服用。眼疾七十二種:眼腫,可在耳上角針刺放血後,再貼上藥膏;眼疾如星障、翳膜、倒睫、迎風流淚等,將藥膏搓成條狀塞入患側鼻孔,並常飲甘草湯。牙痛:貼於患牙處。喉嚨疾病三十六種:如單蛾、雙蛾、喉閉、喉風等,貼於喉嚨部位,並含服甘草水。如需快速見效,可服用七粒藥丸,但不可飲用甘草水。咳嗽、哮喘、痰多:貼於前後胸,不可吞服。噎膈:貼於胃脘部,並服用七粒藥丸。吐血、鼻血:貼於雙腳心,並服用甘草湯。中風:用瓷湯匙撬開患者嘴巴,灌入七粒藥丸,用水送服。腹脹:貼於肚臍下丹田處,並服用七粒藥丸。肺癆(疑似寄生蟲感染):貼於背脊、尾閭、腹部,並飲用甘草湯,連續七日,可殺死蟲體。瘧疾:不論發作於哪一日,皆貼於肚臍,並飲用甘草湯。若已發作四五次者,早晨服用七粒藥丸,並飲用數杯熱酒,即可止住瘧疾。傷寒:以蔥白湯送服七粒藥丸,可迅速痊癒。大小便不通:貼於肚臍,並飲用甘草水,即可通便;若數日不通,情況危急時,則以開水送服七粒藥丸,並用蔥汁、甘草汁調和後敷於小腹部,切勿飲用甘草水。各種痢疾:貼於胃脘部及肚臍。若四、五日未癒,紅痢則用龍眼殼七個打碎煎湯送服七粒藥丸;白痢則用荔枝殼核七枚打碎煎湯送服七粒藥丸;赤白痢皆有則用龍眼、荔枝殼核各七枚打碎煎湯送服七粒藥丸。便血、腸風、遺精、白濁:貼於肚臍。痔瘡:內痔則將藥膏搓成條狀塞入肛門,外痔則貼於患處。婦女難產、胎位不正、胎盤不下:服用七粒藥丸,以熱酒送服,可立即分娩。產後,可用甘草水清洗產道及腹部,但不可內服。婦女赤白帶下:貼於肚臍下及丹田處,並常飲甘草湯。血塊、痞塊:貼於患處,體質強健者服用七粒藥丸即可排出。小兒驚風:將藥膏搓成條狀塞入鼻孔,並服用七粒藥丸。小兒各種疳疾:貼於肚臍,口疳則貼於牙床。
回生再造丸:此藥丸用於治療男女因痰濁、中風引起的口眼歪斜、手足拘攣、言語不清、半身不遂、行動困難等症狀。初期氣絕者服用後可起死回生,久病者亦可痊癒,療效顯著,故名「回生再造丸」。孕婦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