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方新編》~ 卷二十四 (39)
卷二十四 (39)
1. 真君妙貼散
治癰疽諸毒,頑硬惡瘡,漫不作膿,敷此不痛者即痛,痛者即止。並治皮破血流、濕爛痛苦,天泡、火丹、肺風、粉刺。白灰面、蕎麥粉各五兩,淨硫黃十兩。共研極細,井水拌濕,要乾燥得宜,趕成薄片捲起,略曬,外用薄皮紙包裹,掛風中陰乾。臨用量瘡大小研末,水調成膏敷貼。如皮破血流,濕爛粉刺,用麻油調,天泡、火丹,用靛汁調。
白話文:
用於治療癰疽、各種毒症、頑固難治的惡瘡,如果塗抹這個藥膏不疼痛的話,馬上就會疼痛,原先疼痛的話,也會馬上停止。同時也能治療皮膚破裂流血、濕爛疼痛、天皰瘡、火丹瘡、肺風、粉刺。
做法:使用白灰面、蕎麥粉各五兩,淨硫黃十兩。全部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井水調和成濕潤但不會太稀的狀態,然後趕緊做成薄片,捲起來,稍微曬乾,再用薄皮紙包起來,掛在風中陰乾。
使用的時候,根據瘡的大小研磨成粉末,再用水調成膏狀敷貼。如果是皮膚破裂流血、濕爛粉刺,可以用麻油來調和;如果是天皰瘡、火丹瘡,可以用靛汁來調和。
2. 二青散
治陽毒諸瘡,紅腫痛癢,臖熱未成者立消。水龍骨、白蘚皮、黃柏、青黛、白芷、白芨、白蘞、白薇、朴硝各三錢,花粉、大黃、芙蓉花葉各一兩,研極細,醋調敷,已成者留頂,未成者遍塗。
白話文:
治療陽毒引發的各種瘡症,症狀為紅腫、疼痛、奇癢無比、患部灼熱,但尚未形成膿瘡者,立即可消。
藥方如下:
-
水龍骨、白蘚皮、黃柏、青黛、白芷、白芨、白蘞、白薇、朴硝,各取三錢。
-
花粉、大黃、芙蓉花葉,各取一兩。
將所有藥材磨成極細的粉末,用醋調和後敷在患處。
如果瘡症已經形成膿瘡,只要留住膿瘡的頂部,不要塗抹藥膏。
如果瘡症尚未形成膿瘡,則將藥膏塗抹在患處。
3. 五龍膏
治癰疽陰陽等毒,腫痛未潰時,敷此追膿拔毒。五龍草(即烏蘞莓,欲名五爪龍,江浙多產之)、生銀花、豨薟草、車前根葉,四味俱用鮮草,等分搗如泥,再拌陳小粉一兩,鹽五分,再搗成膏,遍貼腫處,中留一孔,外用棉紙蓋定,以避風寒。此方內五龍草或缺少不便,倍豨薟草亦效。
白話文:
治療癰疽陰陽等毒,腫痛尚未潰瘍時,敷這方藥可促膿成熟並拔毒。五龍草(就是烏蘞莓,又名五爪龍,江浙地區多產)、生銀花、豨薟草、車前根葉,這四味藥都用新鮮草藥,等分搗爛成泥,再拌入陳小粉一兩、鹽五分,再搗成膏狀,敷貼於腫痛處,中間留一個孔,外面用棉紙蓋緊,以避風寒。這方藥中如果五龍草缺了也不方便,加倍豨薟草也有效。
4. 蝌蚪拔毒散
治無名腫毒,火毒瘟腫。寒水石,皮硝、大黃各二兩,共研極細,初夏預取蝌蚪,瓦缸收貯封口,埋土中三尺,至秋化水,每用一碗,和藥成團,陰乾再研細。每用水調敷貼腫處,或蜜調敷。
白話文:
治療無名腫毒、火毒瘟腫。寒水石、皮硝、大黃各二兩,一起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初夏時先收集蝌蚪,用瓦缸密封保存,埋入土中三尺深,到了秋天會化成水。每次取一碗水,和藥粉混成團,在陰涼處曬乾後再研磨成細粉。每次用冷水調和後敷貼在腫處,也可以用蜂蜜調和後敷貼。
5. 二味拔毒散
治風濕熱毒,紅腫痛癢,疥痱瘡癤初起。明雄黃一兩,白礬八錢,共研極細,茶清調塗,頻蘸潤濕,或豬油、或蜜調敷不燥裂。白礬生用解毒,煅用生肌。
白話文:
治療因風濕熱毒引起的紅腫、疼痛、瘙癢、疥瘡、痱子、瘡癤等初期症狀。取一兩雄黃和八錢白礬,研磨至極細,加入茶水攪拌成糊狀,頻頻蘸取塗抹於患處,保持濕潤。也可以用豬油或蜂蜜調和塗抹,避免乾燥開裂。白礬生用有解毒的作用,煅燒後使用能生肌。
6. 回陽玉龍膏
治癰疽陰瘡,不熱不痛,不腫不膿,及寒痰流注,冷痛痹風,寒濕腳氣,手足頑麻,筋骨悶痛,鶴膝風等症。凡漫腫無頭,皮色不變,但無肌熱赤痛者,皆可敷貼,良薑、草烏、赤芍(切片、炒黃)各二兩,南星(煨)、白芷、嫩桂枝各一兩,共研極細,熱酒調成膏,敷貼患處,上用熱酒浸棉紙蓋定,坐臥要向暖處,忌犯風寒。
白話文:
適用於治療癰疽陰瘡,不發熱不疼痛,不腫脹不化膿,以及寒冷痰液流注,寒冷疼痛的痺病風寒,寒濕腳氣,手腳麻木遲鈍,筋骨悶痛,鶴膝風等症狀。凡是腫脹沒有膿頭,皮膚顏色不變,只有皮膚表面的熱赤疼痛的,都可以敷貼。良薑、草烏、赤芍(切片、炒黃)各二兩,南星(煨)、白芷、嫩桂枝各一兩,共研極細,用熱酒調成膏狀,敷貼患處,上面用浸了熱酒的棉紙蓋好,坐臥時要向暖處,忌犯風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