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相璈

《驗方新編》~ 卷十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五 (1)

1. 卷十五

2. 中暑

(與痧症、霍亂各門參看。)

白話文:

中暑 (參考痧症、霍亂相關章節。)

3. 中暑論

中暑者,靜而得之。如避暑深堂大廈,為陰寒所遏,暑不得越故也。外症見身熱頭痛,煩躁不安,或咳嗽發熱,汗出不止。然必熱有進退,脅下有汗,方為傷暑。若久熱不止,脅下無汗,便是夏月傷寒,症雖少見,不可不詳辨而妄投湯藥也。又,腹痛、嘔、瀉為冒暑,宜涼解清利。

四肢困倦,不思飲食,為熱傷元氣,宜補。忽然昏僕,不省人事為暑風,宜清涼而加風經藥,不可概從中暑治也。

白話文:

中暑論

中暑是因為靜止不動而引起的。例如躲在陰涼的深堂大廈裡,被陰寒之氣阻遏,暑氣就無法散發出去。外在症狀表現為身體發熱、頭痛、煩躁不安,或者咳嗽發燒、汗出不止。但是,必須是發熱的情況有盛有衰,脅下(腋下)有汗,才算是中暑。如果發熱很久不退,而且脅下沒有汗,那就是夏天患上的傷寒,這種情況雖然少見,但不可不仔細辨別就亂投藥。此外,腹痛、嘔吐、腹瀉是因受暑氣侵襲而引起的,應該用涼性的藥物來解表清利。

四肢乏力,不想吃東西,是暑熱損傷了元氣,應該服用補益的藥物。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這是暑熱引起的風症,應該服用清涼的藥物並加入治療風症的藥物,不能一概而論都當作中暑治療。

4. 中暑諸方

蒜頭二顆,研爛,取路上熱土,日曬熱處淨土,若汙泥不可用,攪新汲井水調勻服一錢,甚效。

又,黑芝麻,炒,井水擂汁灌下,即愈。

又,扁豆葉、搗汁飲,亦效。

又方:六一散、蓋元散(見內外備用諸方)均效。

白話文:

中暑諸方

大蒜兩瓣,搗爛,用乾淨的、曬熱的泥土(路上的熱土,但必須乾淨,不能用沾有污泥的土),加井水調勻,服用一小撮(約一錢重),效果很好。

另外,黑芝麻炒熟後,用井水磨成汁服用,即可痊癒。

此外,扁豆葉搗爛取汁服用,也有效。

還有以下兩種藥方也有效:六一散和蓋元散(詳見《內外備用諸方》)。

5. 夏天道路受熱忽然昏倒

名中熱,又名中暍。切不可誤用冷水噴灌,一受寒冷則不可救。急用稻草結為長帶,曲盤肚臍,外用熱土搓碎圍之,使人撒尿其中,令溫氣入腹,久之自愈。

又方:草紙捲成筒,點火向口鼻間熏之即活。其效如神。

又方:用布蘸滾水,更換熨之,熨臍與臍下三寸為要,醒後仍忌飲冷水,飲之復死。

又方:皂角燒存性,生甘草,各一錢,共為末,溫水調灌。

又方:白礬末,陰陽水調服一錢,即醒,神效。

白話文:

夏天中暑昏倒,也稱中暑或中暍。絕對不能用冷水沖洗,因為一旦受寒就沒救了。應立即用稻草編成長條,圍繞肚臍盤繞,再用熱土搓碎圍在稻草外面,讓病人尿在熱土上,利用溫熱之氣溫暖腹部,持續一段時間就能自行恢復。

另一方法:將草紙捲成筒狀,點燃後在患者口鼻處熏,就能救活,效果神奇。

另一方法:用布蘸滾燙的熱水,反覆熱敷,重點是肚臍和肚臍下三寸處,醒來後仍要避免喝冷水,否則會再次昏迷。

另一方法:將皂角燒成灰,再取等量生甘草,研磨成粉末,用溫水調和後灌服。

另一方法:取一錢白礬粉末,用陰陽水(井水和河水)調和後服用,就能立即清醒,效果極佳。

6. 傷暑出丹

凡暑月身熱昏沉,未明症候,恐是出丹。用生白扁豆數粒食之。如不知腥味,則以生白扁豆、水泡濕,研汁一小杯,調水一盞服之。即愈。

白話文:

夏天酷熱,身體發熱昏沉,症狀不明顯,恐怕是中暑引起的丹毒。可以吃幾粒生的白扁豆。如果覺得白扁豆的味道不好聞,就用生的白扁豆泡水弄濕,研磨成一小杯汁液,加一碗水服用,很快就會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