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相璈

《驗方新編》~ 卷二十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二 (5)

1. 論吐下第七

傷寒食未化,下之太早,反引寒邪入胃,變為熱邪固結,所食乃成結胸。若痧症新食,以吐為先,至所食既久,驟然痧脹,雖食消未盡,下之無礙。盡因痧本火毒在腸胃,腸胃部分肌肉作腫作脹,盤腸絞痛,遍及臟腑。故外宜刮放,以泄其毒於表,內可即下,以攻毒於裡,則腫脹自當潛消,食積因之通利,非有寒邪入胃變成結胸之可憂也!但下之必先消散食積,又宜以漸而進中病即止。

白話文:

傷寒時吃下的食物尚未消化完,過早地服用瀉藥,反而會引發寒邪進入胃部,轉變成熱邪凝結成塊,所吃的食物就形成了胸部的積塊。如果是痧症新飲食,應當先催吐,如果吃的時間過久,突然得了痧脹,即使食物沒有完全消化完,瀉下去也沒關係。因為痧症本質上是腸胃中的火毒,腸胃部分肌肉腫脹,腹痛絞痛,遍及臟腑。所以應該在體表刮痧放血,以此泄除了表面的毒素,然後再服用瀉藥,以此攻下裡面的毒氣,這樣腫脹自然會消退,食積也會因此通利,不必擔心寒邪入胃形成胸積,然而瀉藥服用前必須先消散食積,還應該漸進緩和,病情適度緩解便可停止。

霍亂症,噁心腹痛,上吐下瀉,瀉如水注。此感受暑火暴發,升降不利,清濁不分,所瀉皆五臟津液。宜急用五苓散或胃苓湯,以分利陰陽,清暑火之氣。有夾食積者,亦不可過下,恐津液暴涸,元氣損傷也。更有吐瀉無物,亦有上下關閉竟不吐瀉者,為乾霍亂,惟心腹絞痛,令人立斃。

白話文:

霍亂症,病人噁心腹痛,往上吐,往下瀉,瀉出來的就像水柱一樣。這是因為受到暑火暴發,人體的升降功能失調,清濁不分,所瀉的都是五臟的津液。應立即服用五苓散或胃苓湯,以分別調解陰陽,清除暑火之氣。如果有夾雜食物積滯,也不可過度瀉下,以免津液暴涸,元氣受損。再者,如果沒有吐瀉物,也有上下關閉完全不吐不瀉的,稱為乾霍亂,只有心腹絞痛,會讓人猝死。

急以炒鹽湯深吐,通則可救,即定後,周時勿進粒米,得食復發,慎之!即如嘔盡瀉空倦極,當用六和湯調理(方補群方末)。

白話文:

馬上用炒鹽湯,深呼吸並吐出,通暢就能得救,發作立刻停止之後,一週內不要吃任何的穀類米飯,如果吃了有會復發,要注意!就像嘔吐、拉肚子、身體都很虛弱得時候,可以用六和湯來調理(詳細內容請參照方補羣方中的最後一段)。

2. 急症第八

急症昏迷,先觀唇舌,色黑者凶,黃者重,淡紅者略輕。蓋黃知內熱,黑知熱極,淡紅雖熱,用藥不可太冷,又要看舌苔施治。

白話文:

當發生昏迷的危急症狀時,首先要觀察嘴脣和舌頭的顏色。嘴脣或舌頭的顏色發黑則病情很危險,發黃的則病情嚴重,淡紅色的病情較輕。通常嘴脣或舌頭發黃代表內在有熱症,發黑代表熱症已到極點,即使發淡紅的也代表有熱症,用藥時不可太過寒涼,另外還要看舌苔的顏色來判斷如何治療。

痧症危急,放血不流,若審無食積,血痰阻滯於中,用陰陽水或泥漿水、晚蠶砂水、細辛水、白砂糖梅水,擇一飲之。稍醒扶起,再治。若有食積血痰,破瘀用桃仁、紅花、童便之類,去新食用鹽湯、礬湯吐之。食久痧脹,用楂、卜、麥芽消之。有積阻用檳榔、大黃驅之,金七方治之。

白話文:

痧症發作危急,放血卻不流血,如果確認沒有食物積滯,也沒有血痰阻滯在體內,可以選擇服用陰陽水、泥漿水、晚蠶砂水、細辛水、白砂糖梅水中的其中一種來治療。患者稍清醒後,扶起來再進行治療。如果有食物積滯和血痰,可以使用桃仁、紅花、童便等來破瘀,然後用鹽湯、礬湯催吐,將新的食物和瘀血吐出。如果痧脹是由食物積滯引起,可以使用山楂、扁豆、麥芽來消積。如果有積阻,可以使用檳榔、大黃來驅除,也可以使用金七方來治療。

或痰血凝結,昏迷不醒,用菜油、麝香調下,立蘇;阻滯去,痧氣行,筋自現,而後可刮可放,當藥即藥。蓋緣痧症初發,未攻壞臟腑故耳。

白話文:

如果痰、血凝結而昏迷不醒,用菜油和麝香調和服下,即可立即蘇醒;阻滯被消除,痧氣運行,經絡自然顯現,然後可以刮痧或放血,需要藥物治療時則用藥物治療。這是因為痧症初發,尚未損害臟腑的緣故。

凡痧藥得宜,倘有不效者,蓋湯劑多帶冷,冷則直入腸胃未能達於肌膚血肉,故治先刮放也。刮放而藥仍不效,必刮放未盡也。刮已到,放已盡,而痧猶在,則毒惟在陽明胃及脾、肝、腎三陰經絡,非藥何以治之。

白話文:

治療痧病的藥物都要慎重選擇,如果沒有效果,可能是因為湯劑太過於寒涼,而寒涼的藥物會直接進入腸胃,無法到達肌膚和血肉,因此治療痧病首先要刮擦放血。如果刮擦放血之後,藥物還是沒有效果,那一定是刮擦放血沒有做到位。如果已經刮擦放血到位了,痧病仍然存在,那就說明毒素只存在於陽明胃經以及脾、肝、腎三條陰經絡中,不是藥物所能治癒的。

昏迷不醒,難施刮放,當用藥救。夫湯藥帶冷,雖不能即周血肉,然當熱毒攻心,正遇帶冷之物,順流而下,昏迷自醒。有不醒,乃食積血痰所阻,攻而下之,無不醒者。

白話文:

昏迷不醒,很難施用刮痧放血的方法,應該用藥物來救治。湯藥帶有寒涼性質,雖然不能立即遍及全身血肉,但是當熱毒攻心時,正好遇到帶有寒涼之物,順著血脈流動而下,昏迷自然就會醒過來。如果有昏迷不醒的情況,那是因為食物積滯、痰涎阻塞所造成的,攻下這些積滯和痰涎,沒有不醒的。

痧發無寒症,然亦有時為寒,非真寒也。蓋因痧熱而服大寒之劑以至此。夫痧必無食積血阻於中,方可服寒飲得效。若一有之,而飲大寒,則食不消、積不行、血不散,而毒反冰伏矣。嘗見岩谷中行旅感冒,渴飲澗泉而即斃者,是名寒痧,蓋飲寒毒結,多致不救也。若幸遇放痧之人,毒血一行,便無阻滯。

白話文:

痧發病時沒有寒症,但是有時也會有寒症,但那不是真正的寒症。這是因為痧熱而服用大寒藥物所導致的。痧病一定沒有食物積滯和血脈阻滯在體內,才能服用寒涼藥物而見效。如果有一點兒積滯,而飲用大寒藥物,那麼食物消化不了、積滯不行、血不會散,毒氣反而會像冰一樣潛伏起來。曾經見到山谷中行旅因受寒,口渴喝了山澗泉水而立刻死亡的,這叫做寒痧,這是由於飲用了寒毒凝結,大多導致無法救治。如果幸運遇到放痧的人,讓毒血流出來,便沒有阻滯了。

故方書有服陰陽水者,不獨取井水,即此故耳。是以久服涼飲痧有未痊者,略用三香溫和之劑,實為權宜之術。若驟用桂、附、乾薑、吳萸、參、耆之屬,則又誤矣。

白話文:

因此,古代醫書上有服用陰陽水的記載,不僅是指井水,也是基於這個原因。所以,長期服用涼飲導致痧病沒有痊癒的人,稍微使用三香溫和的藥劑,確實是權宜之計。如果草率地使用桂枝、附子、乾薑、吳茱萸、人參、黨參等藥物,那就錯了。

痧皆屬火,火有君、相之別。手少陰君火也,右腎命門為手心主,乃手厥陰胞絡之臟。《經》言心之原出於大陵。凡刺大陵穴者,以瀉手心主相火之原耳。又有手少陽三焦,合為表裡,神脈同出現於右尺,二經代君行令。故相火之為病居多,火性炎烈,以致三焦阻塞,六脈全乖,昏冒痰喘。然相火作病,猶有可回,若犯心君,殞在須臾,莫謂術疏耳!

白話文:

痧症都屬火症,火有君火和相火之分。手少陰心經是君火,右腎命門是手心的主人,是手厥陰心包經的臟器。《經典》說:心的原氣出於大陵穴。凡是刺大陵穴的,都是為了瀉出手心主人相火的原氣。還有手少陽三焦經,合為表裡,神脈同出現於右尺脈,二經代替君火行使命令。所以相火引起的疾病居多,火性炎烈,導致三焦阻塞,六脈全亂,昏迷痰喘。然而相火引起的疾病,還有可恢復的機會,如果觸犯了心君,頃刻間就會死亡,不要說醫術不精啊!

痧犯咽喉,則痰喘如鋸,先放痧,急用薄荷、牛蒡、山豆根、童便之類清之,兼吹竹一方,餘症且緩治。

白話文:

痧氣侵犯咽喉,就會出現像鋸子一樣的痰喘,首先放血拔痧,然後趕緊用薄荷、牛蒡、山豆根、童便之類的藥物清肺化痰。同時用吹竹藥方來治療。其餘的症狀緩一緩再治療。

痧症危急,大便不通,急宜放痧,用潤下丸以攻之。小便不通宜放痧,用土四方以分利之。

白話文:

痧症危急,如果大便不通,需要立即放血,同時服用潤下丸以攻下。小便不通的時候宜放血,服用土四方以利尿。

痧有心胸高起如饅餃者不治(曾用竹六方愈一婦),心胸左右或背心一點痛者凶,角弓反張者死,腰腎一片痛者死,脅肋痛者,四肢腫痛者難治。鼻如煙煤者;舌卷囊縮者;環口黎黑者;頭汗如珠、喘而不休者;昏迷甚、放無血,服藥不應者;痧塊大痛,服藥不應者;俱死。此皆實熱之為害耳。

白話文:

痧症如果心胸部高起像饅頭一樣的,通常是治不好的(曾經有個案例是用竹六方治好了一位婦女)。如果心胸兩側或背部某一點疼痛,情況很危險。身體向後彎曲成弓狀的會死亡,腰部和腎部一整片疼痛的也會死亡,肋骨兩側疼痛、四肢腫脹疼痛的情況很難治療。鼻子顏色變黑如煙煤;舌頭捲曲、陰囊縮小;嘴巴周圍黑色;頭上汗水如珠子般不斷冒出、喘息不止;昏迷嚴重、放出的血沒有反應,服用藥物也無效;痧塊大且疼痛,服用藥物也無效;這些情況都會導致死亡。這都是因為體內實熱過盛造成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