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方新編》~ 卷二十四 (35)
卷二十四 (35)
1. 黑末子
治癤毒。用羊角(連肉骨燒存性)為末,酒調三錢,分上下服之,瘡可散。
白話文:
治療癤毒,可以用羊角(連同肉和骨一起燒成灰)磨成粉末,用酒調和三錢的份量,分兩次服用,這樣可以讓瘡癤消散。
立齋曰:此方未嘗用,蓋秘方也。嘗治面上或身卒得赤斑,或癢、或瘭毒皆可治,或以羖羊角燒存性,研為極細末,以雞子清調塗之甚效。《本草》亦云然。
白話文:
立齋說:這個藥方我以前從來沒有用過,可能是祕方。我曾經治療過臉部或身上突然出現的紅斑,或是癢、或是瘭毒的,都很有效。或者用羊角燒成存性,研磨成極細的末粉,用雞蛋清調成糊狀塗上去效果很好。《本草》對此也有記載。
2. 藜蘆膏
治一切瘡疽、胬肉突出,不問大小長短,用藜蘆一味為末,以生豬脂和研如膏塗患處,周日易之。
白話文:
治療各種瘡癤,腫肉突出,不論大小長短,使用藜蘆一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生豬油混合研磨成膏狀,塗抹在患處,每週更換一次。
3. 治頭面黃水肥瘡方
小兒頭面患瘡膿汁作癢痂厚者,名曰黏瘡。當用此方,或只用礬、丹二味亦可。若作癢出水,水到即潰者,名曰黃水瘡,當用後一方。松香、枯礬、宮粉、飛丹等分為末,麻油調敷。或為香菸垢更效(於香爐蓋上刮取用之)。一方用綠豆、松香等分為末,麻油調敷極效。或內服荊防敗毒散等藥。
又方:用益元散加枯礬少許,麻油調敷。
白話文:
對於兒童頭部和臉部患有膿瘡,膿汁流出、皮膚發癢、痂皮增厚的疾病,叫做黏瘡。可以用此方治療,也可以只用礬和丹兩味藥。如果皮膚發癢並且滲出液體,液體一到就會潰爛的疾病,叫做黃水瘡,可以使用下一個方子。松香、枯礬、宮粉、飛丹等分研末,用麻油調勻塗敷。或使用香菸垢更有效(在香爐蓋上刮取使用)。另一個方子是用綠豆、松香等分研末,用麻油調勻塗敷,效果極佳。或者內服荊防敗毒散等藥物。
4. 大黃揭毒散
敷熱壅腫毒。大黃一兩半,白芨一兩,朴硝二兩,為末,井水調搽,干則潤之。
白話文:
將熱敷在腫毒處。大黃一兩半,白芨一兩,朴硝二兩,研成粉末,用井水調勻塗抹,乾了就再潤濕。
5. 草烏揭毒散
草烏、貝母、花粉、南星、芙蓉葉等分為分末,醋調搽四圍,中留頭出毒,如干用油潤之。治一切癰疽腫毒效。
白話文:
將草烏、貝母、花粉、南星、芙蓉葉等分量研磨成粉末,用醋調和後敷在患處周圍,中間留出一個開口引出毒素,如果變乾了,可以用油潤濕。這個方法對治療一切癰疽腫毒都有效。
6. 神功散
黃柏(炒)、草烏(炒)各一兩為末,漱口水調,入香油少許搽患處,干則以水潤之,癰疽腫潰皆效。
白話文:
將黃柏(炒)、草烏(炒)各一兩磨成粉末,用漱口水調和,然後加入少許香油塗抹患處,如果乾了就以水潤濕它,對癰疽腫瘤潰爛都有效。
7. 治白虎丹
發則頭面眼目四肢俱腫,而惟額上指尖兩耳不腫及不見赤色者,方是其症。
白話文:
發病時頭臉眼睛四肢都會腫,但是額頭、手指尖和兩耳不會腫,而且沒有出現紅色,這樣才是這種病症的表現。
先將馬桶洗淨,用沸湯傾入,蓋少頃,傾出盆內浴之,數次即退,再用車前草、九里香、馬蹄香、枸杞苗(即雁稜菜),同搗爛,和麻油,遍身自上而下擦之。
又方:生香附末,冷茶調服三錢,即愈。
白話文:
-
首先將馬桶清洗乾淨。
-
倒入滾燙的熱水,蓋上蓋子,過一會兒,把水倒入盆中,用來沐浴。
-
重複幾次,症狀就會緩解。
-
然後將車前草、九里香、馬蹄香、枸杞苗(即雁稜菜)搗爛,與麻油混合。
-
從上到下擦拭全身。
又方:擂綠豆水去渣,飲二三碗妙。大忌雞、魚、生冷、炙爆、日色、火光、燈煙、湯氣,慎之!
白話文:
另一種方法:把綠豆打成汁去渣,喝兩三碗很有效。嚴格禁止吃雞、魚、生冷食物、煎炸食物、避免日曬、火光、煤油燈的煙、熱氣,要謹慎小心!
8. 抑陽散
一名洪寶丹。治瘡瘍純陽,腫痛發熱。天花粉二兩,薑黃、白芷、赤芍各一兩,上為末,茶湯調,搽患處。
白話文:
一種叫做洪寶丹的藥方。用來治療純陽瘡瘍,腫痛發熱。天花粉二兩,薑黃、白芷、赤芍各一兩,研磨成粉末,用茶水調成糊狀,塗抹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