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相璈

《驗方新編》~ 卷十七 (5)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七 (5)

1. 兩腮腫痛

生大黃末,用蔥汁調塗四圍露頂,敷數次即愈。

白話文:

將大黃磨成粉末,用蔥汁調和均勻,塗抹在兩腮腫痛的部位,但要露出腫痛處的頂端,塗敷幾次就會痊癒。

2. 風熱腮腫

用絲瓜燒枯存性研為末,水調搽數次即愈。

白話文:

將絲瓜燒到焦黑,保留它的藥性,然後磨成粉末,用水調和成糊狀,塗抹在腮部腫脹的地方,塗抹幾次就會痊癒。

3. 痄腮(又名撐耳風)

赤小豆研末,水調服,即愈;凡一切癰疽發背初起,皆可以赤小豆敷之,屢見奇效。

又方:生大黃一兩,木香、薑黃、檳榔各三錢,共研細末,醋、蜜調敷,中留小孔,干則再換,連敷數次即愈。

又方:用靛青調搽數次即愈。

白話文:

將赤小豆磨成粉末,用水調和後服用,就能治好痄腮。凡是各種癰瘡、背瘡剛開始發作時,都可以用赤小豆粉敷在患處,常常能看到非常好的效果。

另一個方子:用生大黃一兩、木香、薑黃、檳榔各三錢,一起磨成細末,用醋和蜂蜜調和後敷在患處,中間留一個小孔,藥乾了就再換新的,連續敷幾次就能治好。

還有一個方子:用靛青調和後塗抹患處幾次就能治好。

4. 抱耳風

(即撐耳風)

用慄樹子去肉,將殼煎水洗之,隨用靛花搽塗,干再復搽。或用鹿角以醋磨搽之,皆極效。

白話文:

(就是俗稱的撐耳風)

用栗子樹的果實,去除果肉,將剩下的殼煎水來清洗患處,之後用靛花粉塗抹,等乾了再塗一次。或者用鹿角加醋磨成汁來塗抹,這些方法都非常有效。

5. 撐耳風方

此方治撐耳風紅腫作熱,甚至大便閉結,小便黃赤,口渴身煩等症。酒炒黃芩錢半,梔仁錢半,花椒二錢,連翹、牛子、防風各二錢,酒浸生地三錢,紅胡、薄荷、膽草(酒洗)、澤瀉、甘草各錢半,升麻五分,大便結加熟大黃二錢,水煎服二劑。外用燒酒調靛腳搽之,即愈。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撐耳風,也就是耳朵周圍紅腫發熱,嚴重時可能會出現便秘、小便黃赤、口渴、身體煩躁等症狀。

藥方內容包含:酒炒過的黃芩一錢半、梔子仁一錢半、花椒二錢、連翹二錢、牛蒡子二錢、防風二錢、用酒浸泡過的生地三錢、紅胡一錢半、薄荷一錢半、用酒洗過的龍膽草一錢半、澤瀉一錢半、甘草一錢半、升麻五分。如果便秘嚴重,可以加熟大黃二錢。

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一天服用兩劑。

另外,可以將燒酒和靛腳(一種染料的沉澱物)調和後塗抹在患處,這樣就能痊癒。

6. 嘴唇紅腫而癢

(名羊胡瘡)

片糖(即廣糖)、白蠟,二味相和蒸融塗之,立愈。

白話文:

這個叫做「羊胡瘡」的病,用片糖(也就是廣糖)、白蠟這兩種藥材,一起蒸融後塗在患處,馬上就會好。

7. 大笑脫腮

烏梅搗泥為餅,塞滿牙盡處,張口流涎,隨手掇上。

白話文:

將烏梅搗爛成泥,做成餅狀,塞滿牙齒的盡頭處(也就是最裡面的牙齦),讓患者張開嘴巴,口水自然流出來,這時就順手將脫臼的下巴推回原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