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方新編》~ 卷十九 (5)
卷十九 (5)
1. 腎囊生瘡
頭髮燒灰,蘇葉焙乾,杉木皮燒灰,共研末,瘡濕則乾摻,瘡干即用青油調敷。如囊爛無皮,以蘇葉包之愈。
白話文:
將頭髮燒成灰,蘇葉烤乾,杉木皮燒成灰,三種材料一起研磨成粉末。如果瘡濕潤就直接撒上藥粉,如果瘡乾燥就用麻油調和藥粉敷上。如果陰囊潰爛沒有表皮,用蘇葉包敷就能痊癒。
2. 腎囊腐爛不堪
蒼朮、甘草二味煎湯,洗淨拭乾,然後以五倍子為末敷之,數日即愈。
白話文:
用蒼朮和甘草這兩味藥煎成湯,清洗患處後擦乾,再將五倍子磨成粉敷在上面,幾天就會痊癒。
3. 囊潰偏墜
絲瓜葉燒枯存性三錢,雞蛋殼燒灰二錢,溫酒調服。
又,治偏墜方:生薑搗取自然汁,入宮粉五分,調勻敷之,數次即愈。忌發物、房勞、氣怒數日。
白話文:
絲瓜葉燒成炭,保留藥性,取三錢,加上雞蛋殼燒成的灰二錢,用溫酒調和服用。
另外,治療偏墜的方子:把生薑搗碎取出自然汁液,加入五分宮粉(可能是指一種細膩的粉狀藥材),調勻後敷在患處,多敷幾次就會好。治療期間要忌吃發物、禁止房事、避免生氣發怒幾天。
4. 腎囊癰
生在大便前小便後。初起內消散:生甘草節四兩研末,皂角末五分,分作四劑,滾水調服立消。愈合以六味地黃湯服之。
白話文:
這個病症長在排大便之前,小便之後的位置。剛開始發作時,可以讓它在內部消散:用甘草節四兩磨成粉末,加上皂角末五分,分成四份,用滾燙的開水調和服用,馬上就可以消散。痊癒後,再用六味地黃湯來調理。
5. 龜頭腫爛
兒茶、冰片共研極細末,乾摻之極效。
又,龜頭生瘡,甚至如蠟燭花,用藤黃磨麻油搽之,久而自愈。
又方:亂頭髮一團,用鹽水洗淨油,再用清水洗極淨,放瓦上炙枯焦,棗核七個瓦上煅枯,共研細末。先用甘草煎水,將瘡洗淨拭乾,再將藥末頻搽自愈。
又方:生甘草研末,調生白蜜,搽之極效。
又,下疳瘡方:明礬、皂礬,等分為末,裝入一顆大五倍子內,瓦上燒灰存性研末,再加冰片三分,兒茶少許,再研勻,搽之即愈。
白話文:
將兒茶和冰片一起磨成極細的粉末,直接乾敷在腫爛的龜頭上,效果非常好。
另外,龜頭長瘡,甚至像蠟燭花一樣,用藤黃磨麻油塗抹,久了就會自己痊癒。
還有一個方法:收集一團亂頭髮,用鹽水洗掉油污,再用清水洗乾淨,放在瓦片上烤到焦枯,加上七個烤焦的棗核,一起磨成細末。先用甘草煎水,將瘡洗乾淨擦乾,再將藥末頻繁塗抹,就會自己痊癒。
還有一個方法:將生甘草磨成粉末,調和生白蜂蜜,塗抹在患處,效果非常好。
另外,治療下疳瘡的藥方:將明礬和皂礬等量磨成粉末,裝入一個大的五倍子內,放在瓦片上燒成灰後磨成粉末,再加入少許冰片(約三分),和少量兒茶,一起研磨均勻,塗抹在患處就會痊癒。
6. 囊癰
又名騎馬癰,又名懸癰。凡覺玉莖後、穀道前腫痛,即多用生甘草煎濃汁代茶飲之,多服為妙,以殺其毒。外用野紫蘇葉(即面青背紫者是),焙乾為末,麻油調敷,早為消散最妙。
白話文:
這種病又叫做騎馬癰,也叫做懸癰。凡是感覺到陰莖後方、肛門前方腫痛,就多用生甘草煎煮成濃汁當茶喝,多喝效果更好,可以解除它的毒性。外用方面,用野紫蘇葉(就是葉面青色、葉背紫色的那種),烘乾後磨成粉末,用麻油調和後敷在患處,越早使用效果越好,能快速消散腫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