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方新編》~ 卷二十四 (5)
卷二十四 (5)
1. 瘡毒初起解散方
蒲公英、當歸身、生黃耆、甘草節各五錢,水、酒各半煎服,發汗即愈。
白話文:
蒲公英、當歸身、生黃耆、甘草節各用五錢,用水和酒各一半混合煎煮後服用,喝了發汗就會好。
2. 治一切大毒初起
槐花子一大把,砂鍋內炒褐色,好酒一碗衝入,乘熱飲之,取汗即愈,未散再服。
又,治一切大瘡、無名腫毒經驗方,用豆腐渣在砂鍋內炒熱,看紅腫處大小作餅子貼上,冷即更換,以愈為度。
又方:天南星、生貝母、芙蓉葉、狼毒各等分,俱研末,春夏用蜂蜜、蛋清調,冬用陳醋調敷。患中留出一孔,最效。
白話文:
治療各種嚴重毒症初期發作的方法:
取一把槐花子,放入砂鍋中炒至褐色,倒入一碗好酒沖泡,趁熱喝下,發汗後病就會好。如果沒有痊癒,就再喝一次。
又,治療各種瘡瘍、不明原因的腫毒的經驗方:
取豆腐渣,放入砂鍋中炒熱,根據紅腫部位的大小做成餅狀敷在患處,冷了就更換,直到痊癒為止。
另一個藥方:
將天南星、生貝母、芙蓉葉、狼毒各取等量的份,全部研磨成粉末。春夏時用蜂蜜或蛋清調和,冬天用陳醋調和後敷在患處,在敷藥的患處中心留一個孔,效果最好。
3. 治瘡毒簡便奇方
不論線香、棒香,研成細末,以燒酒調和敷患處,即愈。
白話文:
不論是線香還是棒香,都磨成細粉,用燒酒調和後敷在患處,就能痊癒。
4. 治癰疽發背初起
或已結或未結,赤熱腫痛,未見頭頂,或有一粒黃如傑米者,先以濕紙貼上,視其紙先干之處者即是結、疽頭頂處也。取獨頭大蒜,切片如三個錢厚,放在疽頂上,用艾火灸三壯,換一片再灸,痛者灸至不痛,如不痛者灸至痛為度。最要早覺早灸,方發一二日者,十灸十愈。
過七日則不可灸矣!若有十數頭者,用大蒜搗成膏作餅鋪上,聚艾燒之,亦能安也。惟頭上及腎俞穴生毒不可灸,元氣大虛之人亦不可灸。
又方:穿山甲四片,黃明牛皮膠四兩,新瓦上炒焦,研細和勻、用酒調,從容服完,保無大患。外用牛皮膠、少加薑汁,熬如稀糊,以布攤貼極妙。此方濟人已多,未潰者微出黃水,已潰者即能收口。
又方:生甘草節五錢,金銀花三兩,當歸一兩,元參五錢,花粉二錢,白礬一錢,附子一片,水煎服。初起者一服即消,腫起者兩服即消。
白話文:
治療癰疽、發背這類疾病剛開始的時候,不管是已經形成硬塊還是還沒,出現紅腫熱痛,但還沒看到膿頭,或者只有像小米粒一樣黃色的膿點,先用濕紙貼在患處,觀察紙哪裡先乾,那個地方就是硬塊、膿頭的所在。取一顆獨頭大蒜,切成約三個銅錢厚的薄片,放在膿頭上,用艾草點燃後灸三次,換一片蒜片再灸,如果會痛就灸到不痛為止,如果不會痛就灸到感到痛為止。最重要的是要及早發現及早灸,如果病發才一兩天,灸十次就能好。
過了七天就不能用灸了!如果出現十幾個膿頭,就把大蒜搗成泥,做成餅狀敷在上面,再用艾草燒它,也能夠讓病情穩定。只有長在頭部和腎俞穴的毒瘡不可以灸,元氣虛弱的人也不可以灸。
另一個藥方:穿山甲四片,黃明牛皮膠四兩,在新的瓦片上炒焦,磨成細粉,用酒調和後,慢慢地喝完,保證不會有大問題。外用方面,用牛皮膠,加少許薑汁,熬成稀糊狀,用布攤開貼在患處,效果非常好。這個藥方已經幫助很多人了,還沒破的膿瘡會稍微流出黃水,已經破的很快就能癒合。
還有一個藥方:生甘草五錢,金銀花三兩,當歸一兩,元參五錢,花粉二錢,白礬一錢,附子一片,加水煎煮後服用。剛開始發病的,喝一副藥就能消腫,腫起來的,喝兩副藥就能消腫。
5. 發背疔毒無名腫毒
金銀花一兩,浙貝母六錢,赤芍五錢,當歸尾四錢,黃芩二錢,甘草節三錢,黃酒半碗,水二碗,煎服即愈。
白話文:
用金銀花一兩、浙貝母六錢、赤芍五錢、當歸尾四錢、黃芩二錢、甘草節三錢,加入黃酒半碗、水兩碗,一起煎煮後服用,就能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