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方新編》~ 卷二十二 (11)
卷二十二 (11)
1. 藥宜
菊花,清心解熱毒,葉亦可用。青黛,治痧至妙之品。晚蠶砂,解痧毒治熱。穿山甲,透痧消痰,破瘀托毒,善走經絡之神劑,經絡諸藥所不到者,非此不達(土炒末)。乳香、沒藥,消瘀血而不傷新血,痧症以治血結。阿魏,破積聚,逐惡血,其功甚大。角刺,透毒能引諸藥至於痧毒血瘀之所。
大麻仁,潤大腸,腸胃燥結者宜用。雄黃、牛黃、膽星、天竺黃,消痰丸中宜用。麝香,開竅,散痧功亦甚大。明礬,解痧毒,消痰定痛,用之探吐宿食甚妙。石膏,暑痧、暑天最多,自汗大渴,用白虎湯即解。龜甲,破宿血,在胸用上截,在下用下截(去肋酥炙末)。殭蠶,活血分之痰,佐山甲透經絡以破瘀毒(須炒末用一二分)。
童便,解痧毒,消痰降火最速,定痛,治血痢、痢下血水,諸藥莫及。板藍根,即澱葉,普濟消毒飲中用之以解溫毒。小青草,一名血見愁,清熱除疹最速。梅花,得一元之氣,治痧上品(取大半開者紙籠當風處陰乾,桃花亦可)。天仙子,即紅蓼子,治痧塊多用,亦去痞積。
紫荊皮,絲一、絲七俱用作引。惟絲一有之。
評:荊芥細辛防風:痧症寒熱,不由外感,其毒從鼻吸而入,搏擊肌表。荊芥、細辛,善能透竅,使由竅入者亦由竅泄。防風臣使為佐,不比麻黃、羌活,專計發表,反有升發火毒之慮也。
白話文:
藥宜
菊花能清心解熱,花葉皆可入藥。青黛是治療痧症的妙藥。晚蠶砂能解痧毒、治熱症。穿山甲能透痧、消痰、破瘀、托毒,是善於運行經絡的神奇藥物,其他經絡藥物達不到的地方,唯有它能到達(需土炒研末)。乳香、沒藥能消散瘀血而不傷新血,治療痧症中的血瘀症狀。阿魏能破除積聚,驅除惡血,功效很大。角刺能透發毒邪,引導其他藥物到達痧毒和血瘀之處。
大麻仁能潤滑腸道,腸胃燥結者適用。雄黃、牛黃、膽星、天竺黃常用於消痰丸中。麝香能開竅,散解痧症的功效也很大。明礬能解痧毒、消痰、止痛,用於催吐宿食效果極佳。石膏適用於暑痧,尤其在暑熱季節,伴有自汗、口渴時,服用白虎湯即可緩解。龜甲能破除宿血,治療胸部宿血用上半部,治療腹部宿血用下半部(需去除肋骨,炙烤研末)。殭蠶能活血化痰,配合穿山甲通行經絡,以破除瘀毒(需炒研末,用量一二分)。
童尿能解痧毒、消痰、降火,速度最快,還能止痛,治療血痢、痢疾下血水,效果勝過其他藥物。板藍根,即靛葉,在普濟消毒飲中使用,用於解溫毒。小青草,又名血見愁,清熱除疹速度最快。梅花,具有天地元氣,是治療痧症的上品(需採摘半開的梅花,用紙籠在通風處陰乾,桃花也可)。天仙子,即紅蓼子,多用於治療痧塊,也能去除痞積。
紫荊皮,無論是絲一還是絲七,都可用作引藥,但主要使用絲一。
評述:荊芥、細辛、防風:對於痧症的寒熱,若非外感,而是毒邪從鼻孔吸入,侵犯肌表者。荊芥、細辛善於透達竅位,使由竅位侵入的邪氣也能由竅位排出。防風作為輔助藥物,不同於麻黃、羌活專主發散表邪,反倒可能有升發火毒的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