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素問直解

《黃帝素問直解》是清代醫學家高士宗積十年之功,為上古中醫經典《黃帝素問》所作的詳盡註釋。這部著作共十二卷,結構上分為上、下篇,旨在闡發《素問》中關於人體生理、病理、診斷、治療以及養生保健的精微理論,是後世研究與學習中醫學的重要參考。高士宗的「直解」一詞,便開宗明義地表明了他對這部著作的定位:提供一個直觀、清晰、易於理解的《素問》解釋,期望能矯正時弊,使醫者乃至學者重歸軒岐聖學之本源。

作者高士宗在《序》中深刻地闡述了他著書的動機與時代背景。他觀察到,《黃帝素問》作為軒轅黃帝與岐伯開創醫道之源的聖經,歷經數千年傳承,其精髓卻未能廣為人知與理解。無論是儒者還是醫者,面對《素問》的深奧義理,往往茫然無措。他痛心於「軒岐經論不彰」,而「方技偽書日盛」,醫者安於苟簡,畏懼經典的難度。這種情況,在他看來,猶如楊墨學說充斥兩間,一旦提及孔孟之道,反被譏為迂遠不切實際。因此,高士宗認為有必要以「直解」的方式,將《素問》的義理清晰地呈現出來,以心體會聖賢微意,質之古人,希望為後世學者提供一條通往經典的途徑。他謙稱此舉不必期望得到天下人的理解,只願求質於軒岐,寄希望於後之君子能夠繼承與發揚。

在《凡例九條》中,高士宗進一步闡明了他的註釋原則與編纂體例。他批評了前代《素問》註釋的不足,指出有些註釋者存在割裂全文、刪改字句、剽竊甚至以訛傳訛的問題,特別點名了《靈素合刻》、《類經》等書,認為它們開罪於先聖。雖然推崇王太僕、馬元臺、張隱菴等人的全本註釋,但也指出了其中的重複、倒置、訛誤等瑕疵。高士宗自詡其《直解》是經過細密考校、確參訂正的成果,希望能補聖經之不足,下禪後學。他特別強調其註釋「直捷明白」,可以與原文一同誦讀,不像某些註釋(如張太岳《四書直解》)那樣晦澀難懂。他還聲稱搜補了《素問》原遺闕的兩篇,並對每一篇的名目和篇中大旨進行了詳細闡解,將篇章分為數節,以便讀者領會。

高士宗在《凡例》中反覆強調了《素問》作為「聖經」的地位及其字句的珍貴,反對後人著書「偏剿襲其義,摘取其文」,而忽略了經脈、針刺、三才運氣等核心理論,擔心長此以往,《素問》將徒留空名。他自負其註釋「體會先聖微意,言言中的,字字見解」,尤其在針一血(可能是指針灸或氣血運行等關鍵點)的闡釋上力求深入淺出,旨在為千百世後立下不易之說。然而,他也深知「道非淺近」,故堅持「非其人勿授、非其真傳不傳」的原則,甚至流露出將此解「藏之名山」的心思,足見其對《素問》義理的珍視與對傳承者的要求之高。

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是,高士宗在《凡例》第八條中指出,《素問》雖然廣泛論述人體的陰陽、血氣、臟腑、經脈等理論基礎,「而無治病之法」。他認為這正是數千年來醫家咸置不問的原因,因為義理精深,卻沒有直接的臨床應用指引。他的《直解》旨在使「理明義達」,但要真正掌握仍需誠切研求、潛心會悟。他甚至對自己另一部著作《傷寒集註》雖已「理明義達」但少有人能深入研究而感到悲哀,推測《素問》可能也會面臨同樣的困境。為彌補《素問》在臨床應用上的不足,高士宗還著有《本草崇原》、《靈樞直解》、《金匱集註》等經典註釋,並計劃梓行一部匯集神農、黃帝、仲景學術精華、詳明識證施治、品方用藥之法的《醫學真傳》。他將這些臨床應用的著作比作「布帛菽粟」,認為它們是使人可衣、令人可食的實用之學,而《素問》等經論則是基礎,必須經論俱成後,才能更好地理解與應用《醫學真傳》。這表明高士宗構建了一個完整的教學與學術體系,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以期復興中醫學。

從《卷之一》的內容 excerpts,我們可以一窺《黃帝素問直解》的註釋風格。作者首先在卷首對《素問》的名稱來源、與《靈樞》的關係進行了簡要介紹,引用班固《藝文志》作為依據,並強調《素問》闡發的是「太素渾元之理」、「天人合一之道」,其形式是「黃帝之問實啟之」。

隨後的《上古天真論第一篇》和《四氣調神篇第二篇》是《素問》開篇最重要的兩篇,高士宗的註釋首先會對篇名進行字面和內涵的解釋。例如,他解釋「上古天真」是指追溯鴻濛初闢之時,以及人體「天性自然之真」。他詳述了黃帝向岐伯提問古今之人壽命差異的原因,以及岐伯的回答。岐伯認為差異不在於時世,而在於人是否「知道」,即是否懂得養生之道。這個道的核心便是「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進而落實到具體的行為規範上,如「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以及精神層面的「恬惔虛無,精神內守」。這些行為使得上古之人能夠「形與神俱」,盡終天年。與之對比,今時之人則因「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乃至「起居無節」等戕生之舉,導致「半百而衰」。高士宗的註釋清晰地疏通了原文的字句,並點明了其中蘊含的養生原理和對比論證。

在《四氣調神篇》的註釋中,高士宗解釋了「四氣調神」是指隨四時之氣調養五臟之神志。他詳細詮釋了春季「發陳」的意義,以及順應春氣的養生之道: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關鍵是「使志生」,做到「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他清晰地指出了違逆春氣對肝臟的傷害及其在夏季和冬季產生的後果。對於夏季「蕃秀」之氣,他也提出了相應的調養方法: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氣得泄,強調順應夏氣「養長」的重要性,並闡述了違逆夏氣對心臟的傷害和引發秋季疾病的後果。這些註釋不僅解釋了原文的字面意思,更將其與臟腑、季節變化、疾病發生緊密聯繫起來,體現了中醫整體觀念和天人相應的思想。

總體而言,《黃帝素問直解》是高士宗對《黃帝素問》進行的一次全面、系統、深入的註釋工作。作者懷抱著對中醫經典的崇高敬意和對時弊的深刻洞察,力圖以其「直解」之法,將晦澀的古文轉化為清晰易懂的義理。他不僅對原文的字句進行了細緻的訓詁與闡發,更將《素問》的天人觀、陰陽五行理論、生理病理機制與養生原則融會貫通。雖然《素問》本身側重理論,缺乏具體治法,高士宗也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並通過其其他著作來補充臨床應用的部分,構建起一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中醫學體系。他的工作對於後世理解《素問》、傳承中醫理論體系具有不可磨滅的貢獻。正如其在《凡例》中所言,儘管當時學界或許未能完全領會其苦心,但其「理明義達」的註解,至今仍是中醫學界研究《素問》、深入了解中醫本源思想的重要階梯。這部著作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它對《素問》原文的疏解,更在於它所體現的高士宗對中醫學術體系的整體思考與重構,以及他對經典傳承的擔憂與期盼。它在中醫教育和臨床實踐中的廣泛應用,以及在國際上的傳播,都印證了其不朽的學術價值與深遠影響。


凡例九條

卷之一 (1)

卷之一 (2)

卷之一 (3)

卷之一 (4)

卷之一 (5)

卷之一 (6)

卷之一 (7)

卷之一 (8)

卷之一 (9)

卷之一 (10)

卷之一 (11)

卷之一 (12)

卷之一 (13)

卷之一 (14)

卷之一 (15)

卷之一 (16)

卷之一 (17)

卷之一 (18)

卷之一 (19)

卷之一 (20)

卷之一 (21)

卷之一 (22)

卷之一 (23)

卷之一 (24)

卷之一 (25)

卷之一 (26)

卷之一 (27)

卷之一 (28)

卷之一 (29)

卷之一 (30)

卷之一 (31)

卷之一 (32)

卷之一 (33)

卷之一 (34)

卷之一 (35)

卷之一 (36)

卷之一 (37)

卷之一 (38)

卷之一 (39)

卷之一 (40)

卷之二 (1)

卷之二 (2)

卷之二 (3)

卷之二 (4)

卷之二 (5)

卷之二 (6)

卷之二 (7)

卷之二 (8)

卷之二 (9)

卷之二 (10)

卷之二 (11)

卷之二 (12)

卷之二 (13)

卷之二 (14)

卷之二 (15)

卷之二 (16)

卷之二 (17)

卷之二 (18)

卷之二 (19)

卷之二 (20)

卷之二 (21)

卷之二 (22)

卷之二 (23)

卷之二 (24)

卷之二 (25)

卷之二 (26)

卷之二 (27)

卷之二 (28)

卷之二 (29)

卷之二 (30)

卷之二 (31)

卷之二 (32)

卷之二 (33)

卷之二 (34)

卷之二 (35)

卷之二 (36)

卷之二 (37)

卷之二 (38)

卷之二 (39)

卷之二 (40)

卷之二 (41)

卷之二 (42)

卷之二 (43)

卷之二 (44)

卷之二 (45)

卷之二 (46)

卷之二 (47)

卷之二 (48)

卷之三 (1)

卷之三 (2)

卷之三 (3)

卷之三 (4)

卷之三 (5)

卷之三 (6)

卷之三 (7)

卷之三 (8)

卷之三 (9)

卷之三 (10)

卷之三 (11)

卷之三 (12)

卷之三 (13)

卷之三 (14)

卷之三 (15)

卷之三 (16)

卷之三 (17)

卷之三 (18)

卷之三 (19)

卷之三 (20)

卷之三 (21)

卷之三 (22)

卷之三 (23)

卷之三 (24)

卷之三 (25)

卷之三 (26)

卷之三 (27)

卷之三 (28)

卷之三 (29)

卷之三 (30)

卷之三 (31)

卷之三 (32)

卷之三 (33)

卷之三 (34)

卷之三 (35)

卷之三 (36)

卷之三 (37)

卷之三 (38)

卷之三 (39)

卷之三 (40)

卷之三 (41)

卷之三 (42)

卷之三 (43)

卷之三 (44)

卷之三 (45)

卷之三 (46)

卷之三 (47)

卷之三 (48)

卷之三 (49)

卷之三 (50)

卷之三 (51)

卷之三 (52)

卷之三 (53)

卷之三 (54)

卷之三 (55)

卷之三 (56)

卷之四 (1)

卷之四 (2)

卷之四 (3)

卷之四 (4)

卷之四 (5)

卷之四 (6)

卷之四 (7)

卷之四 (8)

卷之四 (9)

卷之四 (10)

卷之四 (11)

卷之四 (12)

卷之四 (13)

卷之四 (14)

卷之四 (15)

卷之四 (16)

卷之四 (17)

卷之四 (18)

卷之四 (19)

卷之四 (20)

卷之四 (21)

卷之四 (22)

卷之四 (23)

卷之四 (24)

卷之四 (25)

卷之四 (26)

卷之四 (27)

卷之四 (28)

卷之四 (29)

卷之四 (30)

卷之四 (31)

卷之四 (32)

卷之四 (33)

卷之四 (34)

卷之四 (35)

卷之四 (36)

卷之四 (37)

卷之四 (38)

卷之四 (39)

卷之四 (40)

卷之四 (41)

卷之四 (42)

卷之四 (43)

卷之四 (44)

卷之四 (45)

卷之四 (46)

卷之四 (47)

卷之四 (48)

卷之四 (49)

卷之四 (50)

卷之四 (51)

卷之四 (52)

卷之四 (53)

卷之四 (54)

卷之四 (55)

卷之四 (56)

卷之四 (57)

卷之五 (1)

卷之五 (2)

卷之五 (3)

卷之五 (4)

卷之五 (5)

卷之五 (6)

卷之五 (7)

卷之五 (8)

卷之五 (9)

卷之五 (10)

卷之五 (11)

卷之五 (12)

卷之五 (13)

卷之五 (14)

卷之五 (15)

卷之五 (16)

卷之五 (17)

卷之五 (18)

卷之五 (19)

卷之五 (20)

卷之五 (21)

卷之五 (22)

卷之五 (23)

卷之五 (24)

卷之五 (25)

卷之五 (26)

卷之五 (27)

卷之五 (28)

卷之五 (29)

卷之五 (30)

卷之五 (31)

卷之五 (32)

卷之五 (33)

卷之五 (34)

卷之五 (35)

卷之五 (36)

卷之五 (37)

卷之五 (38)

卷之五 (39)

卷之五 (40)

卷之五 (41)

卷之五 (42)

卷之五 (43)

卷之五 (44)

卷之五 (45)

卷之五 (46)

卷之五 (47)

卷之五 (48)

卷之五 (49)

卷之五 (50)

卷之五 (51)

卷之五 (52)

卷之五 (53)

卷之五 (54)

卷之五 (55)

卷之五 (56)

卷之五 (57)

卷之五 (58)

卷之五 (59)

卷之五 (60)

卷之五 (61)

卷之五 (62)

卷之五 (63)

卷之五 (64)

卷之五 (65)

卷之五 (66)

卷之五 (67)

卷之五 (68)

卷之五 (69)

卷之五 (70)

卷之五 (71)

卷之五 (72)

卷之五 (73)

卷之五 (74)

卷之五 (75)

卷之五 (76)

卷之五 (77)

卷之五 (78)

卷之五 (79)

卷之五 (80)

卷之五 (81)

卷之六 (1)

卷之六 (2)

卷之六 (3)

卷之六 (4)

卷之六 (5)

卷之六 (6)

卷之六 (7)

卷之六 (8)

卷之六 (9)

卷之六 (10)

卷之六 (11)

卷之六 (12)

卷之六 (13)

卷之六 (14)

卷之六 (15)

卷之六 (16)

卷之六 (17)

卷之六 (18)

卷之六 (19)

卷之六 (20)

卷之六 (21)

卷之六 (22)

卷之六 (23)

卷之六 (24)

卷之六 (25)

卷之六 (26)

卷之六 (27)

卷之六 (28)

卷之六 (29)

卷之六 (30)

卷之六 (31)

卷之六 (32)

卷之六 (33)

卷之六 (34)

卷之六 (35)

卷之六 (36)

卷之七 (1)

卷之七 (2)

卷之七 (3)

卷之七 (4)

卷之七 (5)

卷之七 (6)

卷之七 (7)

卷之七 (8)

卷之七 (9)

卷之七 (10)

卷之七 (11)

卷之七 (12)

卷之七 (13)

卷之七 (14)

卷之七 (15)

卷之七 (16)

卷之七 (17)

卷之七 (18)

卷之七 (19)

卷之七 (20)

卷之七 (21)

卷之七 (22)

卷之七 (23)

卷之七 (24)

卷之七 (25)

卷之七 (26)

卷之七 (27)

卷之七 (28)

卷之七 (29)

卷之七 (30)

卷之七 (31)

卷之七 (32)

卷之七 (33)

卷之七 (34)

卷之七 (35)

卷之七 (36)

卷之七 (37)

卷之七 (38)

卷之七 (39)

卷之七 (40)

卷之七 (41)

卷之七 (42)

卷之七 (43)

卷之七 (44)

卷之七 (45)

卷之七 (46)

卷之七 (47)

卷之七 (48)

卷之七 (49)

卷之七 (50)

卷之七 (51)

卷之七 (52)

卷之七 (53)

卷之七 (54)

卷之七 (55)

卷之七 (56)

卷之七 (57)

卷之七 (58)

卷之七 (59)

卷之七 (60)

卷之八 (1)

卷之八 (2)

卷之八 (3)

卷之八 (4)

卷之八 (5)

卷之八 (6)

卷之八 (7)

卷之八 (8)

卷之八 (9)

卷之八 (10)

卷之八 (11)

卷之八 (12)

卷之八 (13)

卷之八 (14)

卷之八 (15)

卷之八 (16)

卷之八 (17)

卷之八 (18)

卷之八 (19)

卷之八 (20)

卷之八 (21)

卷之八 (22)

卷之八 (23)

卷之八 (24)

卷之八 (25)

卷之八 (26)

卷之八 (27)

卷之八 (28)

卷之八 (29)

卷之八 (30)

卷之八 (31)

卷之八 (32)

卷之八 (33)

卷之九 (1)

卷之九 (2)

卷之九 (3)

卷之九 (4)

卷之九 (5)

卷之九 (6)

卷之九 (7)

卷之九 (8)

卷之九 (9)

卷之九 (10)

卷之九 (11)

卷之九 (12)

卷之九 (13)

卷之九 (14)

卷之九 (15)

卷之九 (16)

卷之九 (17)

卷之九 (18)

卷之九 (19)

卷之九 (20)

卷之九 (21)

卷之九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