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素問直解》~ 卷之一 (1)
卷之一 (1)
1. 卷之一
《素問》為《黃帝內經》,本太素渾元之理,闡天人合一之道。謀諸岐伯,開示諸臣。雖岐伯之言居多,而黃帝之問實啟之。故後世以《黃帝內經》九卷,稱為《素問》。漢·班固《藝文志》曰:《黃帝內經》十八卷,《素問》即其經之九卷也,兼《靈樞》九卷,乃其數焉。
白話文:
《素問》是《黃帝內經》的一部分,它闡述了太初的本源與渾沌未分的原理,說明瞭天地人之間合一的道理。黃帝向岐伯求教,岐伯回答了黃帝提出的問題。雖然岐伯回答的內容較多,但黃帝提出的問題卻起到了引導作用。後世將《黃帝內經》九卷稱為《素問》。漢代學者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記載:《黃帝內經》有十八卷,《素問》是其中九卷,加上《靈樞》九卷,就是《黃帝內經》的全部內容。
2. 上古天真論第一篇
上古者,黃帝之時追溯混沌初開,鴻濛始闢也。天真者,天性自然之真,毫無人慾之雜也。帝欲壽天下之民,故言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今時之人不能也。更欲昌天下之後,故言人壽雖年老有子。而今時之人,又不能也。終舉上古真人,乃上古天真之人也。中古至人能同於上古之真人者也。
白話文:
遠古時期,黃帝當時回溯到混沌初開,鴻蒙形成之際。天真就是天生的自然本性,沒有任何雜質的慾望。黃帝想要讓天下百姓長壽,所以說遠古的人,春秋都超過一百歲,而現在的人卻無法做到。黃帝還想讓天下後代昌盛,所以說人即使年老也有子嗣。而現在的人,也無法做到這一點。最後提到遠古真人,就是遠古時天真無邪的人。中古至人能夠達到遠古真人的境界。
其次有聖人,其次有賢人,能學中古之至人,無愧於上古之真人。故名《上古天真論》。
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
徇,循同。長,上聲。下仿此。
白話文:
其次有聖人,其次有賢人,能學習中古時期的至人,不亞於上古時期的真人。因此取名為《上古天真論》。
從前的黃帝,出生時就具備神聖靈異之能,牙牙學語時即可言論,幼年時就能遵循禮法,長大後聰敏過人,最後成仙登天。
史臣敘《黃帝素問》,而先為紀述之。黃帝姓公孫,有熊國君少典之子,繼神農而有天下。生於軒轅之丘,故名軒轅。以土德王天下,故號黃帝,在,察也。史臣追述而稽察之。故曰昔在「生而神靈」。度越凡流,天授之聖人也。「弱而能言」,生而知之,弱年即能立言也。
白話文:
史官記載《黃帝素問》之前,先敘述一下黃帝的生平。黃帝姓公孫,是少典國君的兒子,繼承神農氏而統治天下。他出生在軒轅丘,所以取名軒轅。他用土德治理天下,所以號稱黃帝,意思是「察」,史官追溯考證後記載下來。因此說他「生而神靈」,超越凡人,是上天授予的聖人。「弱而能言」,生來就知道,弱小時就能說話。
循,順也。齊,正也。「幼而循齊」,年雖幼,能順其正也。敦,誠信也。敏,通達也。「長而敦敏」,長則誠信通達,垂拱致治,教化大行也。「成而登天」,帝鑄鼎於鼎湖之山,鼎成昇仙,群臣攀龍髯而莫及也。
白話文:
**循:**遵循正道。**齊:端正。「幼而循齊」:年紀雖小,卻能遵循正道。
**敦:**誠實守信。**敏:聰慧通達。 「長而敦敏」:長大後誠實守信、聰慧通達,不需親自操勞就能治理國家,教化廣泛推行。
成而登天」: 傳說中,黃帝鑄造鼎於鼎湖山,鼎成後昇仙,羣臣攀著黃帝的龍鬚卻無法追趕上。
乃問於天師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
白話文:
我詢問天師說:我聽聞上古時期的人,春秋兩季皆超過一百歲而動作不衰弱,現在的人年過半百就動作衰弱,是因為時代不同嗎?還是人本身出了問題?
岐伯為帝師,故史臣稱為天師。帝欲天下之人,壽同上古。故問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度,越也。年越百歲,而動作且不衰。今時之人,年僅半百,而動作皆衰者,豈古今時世之異耶?抑不得其道而人將失之耶?
白話文:
岐伯是古代帝王的老師,所以史官稱他為「天師」。帝王希望天下人都能像上古時代那樣長壽。因此,帝王詢問上古時代的人,他們的年齡都超過一百歲。越,超過的意思。超過一百歲,動作還不會衰退。現在的人,年僅五十歲,動作都已經衰退了。難道古今時代有什麼不同嗎?還是說,沒有找到長壽的方法,所以人類失去了長壽的能力呢?
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白話文:
岐伯回答道:古時懂得保養之道的人,他們遵循陰陽變化,與自然法則和諧相處,飲食有節制,作息有規律,不妄為過度勞累,因此能形體與精神都健康,活到天年,壽過百歲才離開人世。
言非時世之異,乃人自失其道也。上古之人,其知養生之道者,能取法於天地之陰陽,調和於五行之術數,知陰陽術數之道,則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以養其形,不妄作勞,以安其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此所以春秋皆度百歲乃去也。
白話文:
這並不是時局變換導致的差異,而是人們自己迷失了養生的道理。上古時期的人,懂得養生的方法,他們能夠效法天地間的陰陽變化,運用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瞭解陰陽術數之道,就能夠飲食有節制,作息有規律,這樣才能保養身體,不輕易勞累,安養精神。所以既能形體強健,又能精神安寧,因此能夠享盡天年,活到春秋高齡才離世。
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白話文:
現今之人不同於古代,以酒當水喝,以放縱為常態,喝醉了就上牀,耗盡精氣,損傷元氣,不懂得節制,不順應自然規律,只追求一時的快樂,違背養生的法則,生活沒有規律,所以年過半百就衰老了。
樂,音落,下同,餘篇仿此。今時之人,不知養生之道,而且戕賊其生。酒能亂性,若以酒為漿,則心不由理,而以妄為常矣。以酒為漿,則身不由心,而醉以入房矣。醉以入房,是以欲竭其精也。以妄為常,是以耗散其真也。竭精耗真,則不知持滿之道以養身,不知隨時御神之法以養心,但務快其心,而其身則逆於生樂,致起居無節,不能形與神俱,故年半百而動作皆衰也。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白話文:
音樂的美妙之處不在於其音調的高低,其他篇章也同理。現在的人,不懂得養生的方法,反而糟蹋了自己的生命。酒能讓人失去理智,如果把酒當飲料喝,那麼心就會不受理智控制,而胡亂行事成為常態。把酒當飲料喝,那麼身體就會不受心控制,而醉酒進入臥室。醉酒進入臥室,就是要竭盡全力地消耗精氣。胡亂行事成為常態,就是要耗散真正的精氣。竭盡精氣與耗散真正的精氣,就不知道保持充盈的狀態來養身,也不知道隨時控制精神來養心,只知道追求一時的心靈愉悅,而身體卻違背了養生的規律,導致生活沒有節制,不能形神兼顧,所以年過半百時,動作都會衰退。
上古聖人的教導,都說外在的不正之氣邪風,避開它們是有時機的,只要心靈恬淡空虛,真正的氣息就會隨著產生,精神內斂自守,疾病又怎麼會產生呢?
惔,憺同。上古聖人,恐人為外邪所侵,故教下也。凡四時不正之氣,皆謂之虛邪賊風,教其避之有時,其心則恬憺虛無,而本元之真氣從之,不竭其精,時御其神,則精神內守,外知所避,內得其守,病安從來?
是以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
白話文:
「惔」和「憺」的意思相同。上古聖人,擔心人們會受到外邪侵襲,所以教導他們進行自我調節。所有四季中不正的氣,都稱之為虛邪賊風。教導人們在適當的時候躲避這些邪氣,保持心靈寧靜、平和,這樣本體的真氣就會相隨,精氣不會枯竭,精神也會得到適當的控制。精神內斂,就能知道如何避開外邪;內心得到守護,疾病自然無從而來。
以心地清閒而少慾望,心意安定而不恐懼,身體勞動而不疲倦,呼吸順暢,各人都隨著自己的慾望,都能得到所求,所以吃得好吃滿意,依本性而行。
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白話文:
他們穿著合宜,喜愛自己的風俗,地位高低不相互羨慕,所以百姓才被稱為樸實。因此,各種慾望無法消耗他們的精力,邪惡的誘惑無法動搖他們的內心,無論是愚蠢、聰明、賢能、卑劣,都不會相互抬高或貶低,對事物心存敬畏,所以順應自然之道,因此都能活到百歲,而且動作依然不衰老,是因為他們德行完備,沒有危險的緣故。
內得其守,外知所避,是以內則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外則形勞而不倦,內外安和,故氣從以順,各從其欲,而皆得所願也。故外則美其食,任其服;內則樂其俗,高下不相慕。上古之民,不同於今日之民,其民故曰樸。夫美其食,任其服,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樂其俗,是以淫邪不能惑其心。
白話文:
內心堅守正道,外在懂得躲避禍害,所以內心志向安閒、慾望不多,心靈安定、無所畏懼;外在身體勞累也不疲倦,內外安詳和諧,所以氣血順暢,各得其所,都能達成願望。所以外在方面,可以美化自己的食物,選擇自己喜歡的衣服;內在方面,可以享受自己的習俗,不羨慕高人,也不輕視卑者。上古時代的人民,和今天的人民不同,所以被稱為「樸實」。美化自己的食物,選擇自己喜歡的衣服,這樣嗜好慾望就不會過度勞累眼睛。享受自己的習俗,這樣淫邪之事就不會迷惑人心。
高下不相慕,是以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其民曰樸。故合於養生自然之道。所以上古之人,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道合則德全,而不致傾危也。由是,則非時世之異,而人自失其道也。
白話文:
上古之人能夠活到百歲且動作不衰,是因為他們的生活方式符合自然之道。他們心胸寬廣,不會因外物而恐懼,因此能與自然和諧相處,養生得道。如今不是時代的變化造成健康問題,而是人們自己失去了養生之道。
此一節,言形與神俱,則內外安和,道合德全而能壽也。
帝曰:人年老而無子者,材力盡耶?將天數然也?
帝既欲壽天下之民,更欲昌天下之後,故問人年老而無子者,自身之材力盡耶?抑將天數拘限而然也?
岐伯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
白話文:
這一段是說,當一個人的形體和精神都充沛飽滿,那麼內在和外在都會安寧平和,道德和修養都完善,這樣的人就能夠長壽。
黃帝問道:人到了年老卻沒有兒子的,是因為他們的精力體力耗盡了嗎?還是因為天命使然?
岐伯回答說:對於女子來說,到了七歲,腎氣開始旺盛,因此牙齒會更替,頭髮也會生長。
更,平聲,下同。人之生子,天數固有常期。材力亦有定數,天施地生,在人則男施女生。故先論女子。女子起於七歲者,偶得奇數,陰中有陽也。故女子七歲,腎氣始盛。《五臟生成篇》云:「腎之合,骨也,其榮發也。」齒者,骨之餘,腎氣盛,故齒更髮長。
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
白話文:
齒中有一女子,名叫腎。
《臟腑生成》:「腎主骨齒。」意思是腎主管骨頭和牙齒。
女子年滿二十七歲,精氣充足,腎氣上達,任脈暢通,太衝脈充盈,月經正常來潮,因此能懷孕生子。
任脈之任,平聲,餘篇仿此。天癸者,男精女血,天一所生之癸水也。二七而天癸至,則任脈通,任脈通,則太衝脈盛。《骨空論》云:任脈起於中極之下,上關元。是任脈合少陰也。《陰陽離合論》云:太衝之地,名曰少陰。是太衝亦合少陰也。故任脈通,太衝脈盛,則少陰癸水之月事以時下。月事時下,腎氣勻調,故有子,言有子自二七始也。
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
白話文:
任脈的「任」字讀作平聲,其他篇章中的「任脈」字也是如此。天癸,是男性精子、女性血液,也是天一所生的癸水。女子到了十四歲,天癸就來了,任脈就會通暢,任脈通暢,太衝脈就會充盈。《骨空論》說:任脈起始於中極穴下,通向上關元穴。這說明任脈與少陰經相合。《陰陽離合論》說:太衝穴所在的地方,稱為少陰。這說明太衝脈也與少陰經相合。所以,任脈通暢,太衝脈充盈,少陰經的癸水(月經)就能按時來潮。月經按時來潮,腎氣就會調和,因此能生育子女。女子有生育能力從十四歲開始。
三七可使腎氣平均,因此能使真正的牙齒生長並保持極度健康。
平均,平滿均調,無太過無不及也。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齒根尖深者名牙,牙之最後生者,名真牙。言七歲腎氣始盛,至三七而充足也。
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
白話文:
平均:平衡、協調,沒有過度或不足。腎氣平衡,因此真正的牙齒才會生長出來,並且牙根堅固深長。牙齒中最後生長出來的,稱為真牙。意思是說,七歲時腎氣開始旺盛,到三七歲時達到最充足的狀態。
四十七歲,筋骨堅固,頭髮依然茂盛,身體依然強健。
筋骨,肝腎之所主也。堅,固足也。肝腎固足,故髮長極,身體盛壯也。言四七,內堅固,外充滿,無以復加也。
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墜。
白話文:
筋骨是由肝腎主導的。堅固,就是穩固結實。肝腎穩固結實,所以頭髮長到極點,身體強壯。所謂四十七歲,內在堅固,外在充盈,無法再增加了。
五七歲時,陽明脈氣衰弱,面容開始枯槁,頭髮開始脫落。
陽明之脈,行於面,衰則面始焦。陽明多血多氣,衰則血氣不充溢於毛竅,故發始墜。言四七血氣盛極,至五七而始衰也。
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
白話文:
陽明經絡分佈在面部,如果陽明經絡衰弱,就會導致面部開始枯槁。陽明經絡氣血充足,衰弱時氣血無法充盈毛孔,導致頭髮開始脫落。這裡說的是,人的氣血在四十七歲時達到鼎盛,到了五七歲才會開始衰退。
六十七歲,三陽經絡氣血衰弱於上半身,因此面色焦黃,頭髮開始斑白。
三陽,太陽、陽明、少陽也。三陽之脈,皆起於面,故脈衰於上,始則面始焦者,至此則皆焦矣。始則發始墜者,至此則始白矣。言五七陽明脈衰,至六七而三陽皆衰也。
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白話文:
三陽脈,包括太陽脈、陽明脈和少陽脈。這三條陽脈都起源於面部,因此如果脈象衰弱於面部,一開始是面部開始發黃,到了這一階段,整個面部都發黃了。一開始頭髮開始脫落,到了這一階段,頭髮已經開始變白了。這句話的意思是,當陽明脈的脈象在五七之日開始衰弱,到了六七之日,三條陽脈的脈象都開始衰弱。
七七之後,任脈虛損,太衝脈衰微,天癸枯竭,生育之路不通,因此形體衰敗而不能生育。
二七而天癸至,則任脈通,太衝脈盛,至七七而任脈虛,太衝脈衰少,是以天癸竭。天癸之水,行於地中,水竭則地道不通,不通故有形之經脈敗壞,而無子也。此女子天數有常期,而材力有定數者如此。
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
白話文:
女性在十四歲左右時,身體開始發育成熟,任脈和太衝脈也會變得旺盛。到了四十九歲時,任脈開始衰弱,太衝脈也逐漸衰退。這時,女性的生育能力就開始下降,因為天癸(生殖精華)已經枯竭。天癸就像地下的泉水,一旦泉水枯竭,地下的脈絡也會不通暢。脈絡不通暢,身體的經脈就會受損,導致無法生育。這正是女性天生的生理週期,也是她們天生具有的體質特點。
男子八歲時,腎氣旺盛,頭髮開始生長,乳牙開始換成恆牙。
男子起於八歲者,奇得偶數,陽中有陰也。腎氣實者,言八歲以前,腎氣尚虛,至此始實也,腎合骨,其榮發,故髮長齒更。
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
白話文:
男子的身體發育從八歲開始,出現單數與偶數的交替變化,也就是陽氣中夾雜著陰氣。腎氣充盛的意思是,八歲以前,腎氣仍然虛弱,到了這個階段才開始充實。腎臟和骨頭相連,腎氣充盛,頭髮就會生長,牙齒也會換掉。
二十八歲時,腎氣旺盛,天癸成熟,精氣充足,陰陽調和,所以能夠生育子女。
寫,瀉同,餘篇仿此。二八腎氣盛者,言八歲方實,至二八而始盛也。腎氣盛,故天癸至,天癸至,則精氣滿溢而外瀉。男女媾精,故陰陽和而有子。言男子二八,始能有子也。
白話文:
「寫出」和「瀉」的意思相同,其他部分也仿照此例。八歲時腎氣才開始充實,直到十六歲時才會旺盛。腎氣旺盛,所以天癸(青春期發育所需的精氣)才會出現,天癸出現,精氣就會充盈而外洩。男女交合精液,因此陰陽調和而有孩子。這句話的意思是,男子十六歲時,才開始有生育能力。
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
腎氣平滿均調,則精氣運行,故筋骨勁強,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言男子三八,而腎氣衝和也。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
白話文:
三八,腎氣平均
腎氣充盈平穩,精氣運行順暢,因此筋骨強健有力,長出堅固健康的真牙。男子三八歲時,腎氣旺盛,氣血調和。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
筋骨更加強健,肌肉飽滿壯碩。
三八,筋骨勁強,至四八,則有餘而隆盛矣。筋骨隆盛於內,則肌肉亦滿壯於外。男子腎氣至四八而內外有餘也。
白話文:
三十八歲時,筋骨強壯。等到四十八歲,腎氣就會過盛而有餘。腎氣過盛於內,肌肉也會豐滿強壯於外。因此,男子在四十八歲時,腎氣在內外都有盈餘。
五八,腎氣衰,發墜齒槁。
腎氣八歲始實,四八盛極,至五八而始衰。腎氣實,則髮長齒更,腎氣衰,則發墜齒槁,自然之理也。
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鬢斑白。
白話文:
五十八歲,腎氣衰退,頭髮脫落,牙齒乾枯。
腎氣在八歲時開始充盈,四十八歲達到極盛,到了五十八歲開始衰退。腎氣充實,頭髮就會生長,牙齒會更新;腎氣衰退,頭髮就會脫落,牙齒會乾枯,這是自然規律。
六十八歲,陽氣在上面衰竭,臉色發黑,頭髮和鬢角花白。
五八衰在下之腎氣,至六八,則在上之陽氣亦衰竭矣。蓋陽氣盛,則其顏光,毛髮長。今陽氣衰竭於上,故面焦,髮鬢斑白。
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竭。
白話文:
到了五十八歲,腎氣開始衰退;到了六十八歲,上邊的陽氣也衰竭了。這是因為陽氣旺盛,才會面色紅潤,毛髮茂密。現在陽氣在上邊衰竭,所以臉色枯黃,鬢髮斑白。
八、肝氣衰竭,筋骨無法活動,天癸耗盡,精氣減少,腎臟衰弱,全身器官功能衰竭。
藏,作臟,餘篇凡作臟者,俱不釋,如字則釋之。肝氣衰者,腎水不生肝木也。肝衰,則血不榮筋,故筋不能動。肝衰則天癸已竭。男子之天癸,精也。天癸竭,則精少,精少,則腎臟衰。腎臟衰,不但衰無形之氣,有形之形體,亦皆竭矣。
白話文:
藏,當作臟器來解釋,其餘篇章凡是用到臟字的地方,都不作解釋,如果當作字詞來用則會解釋。肝氣衰弱的人,是腎水無法滋養肝血所致。肝臟衰弱,血氣就不會滋養筋脈,導致筋脈無法運作。肝臟衰弱,則人體的生殖機能也已衰退。古文中所說的「天癸」,就是精氣。天癸耗盡,則精氣不足,精氣不足,則腎臟也會衰退。腎臟衰退,不僅會導致無形的精氣衰弱,有形的形體也會一併耗盡。
八八,則齒髮去。
五八腎氣始衰,則發墜齒槁。至八八,則齒髮離形體而去矣。此男子天數有常期,而材力有定數者如此。
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能瀉,今五臟皆衰,筋骨解墜,天癸盡矣。故髮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耳。
白話文:
到了八十八歲,牙齒和頭髮就會脫落,這是因為腎氣衰敗,身體機能退化,就像樹木枯萎一樣,到了最後,枝葉也會脫落。
五藏,臟同;六府,腑同。餘篇臟腑,俱仿此。而臟之藏,如字,解墜同懈惰。先天癸水,籍後天水穀以生。故腎者主水。水,癸水也:受五臟六腑水穀所化之精,而藏之於腎。夫六腑之精,歸於五臟,五臟之精,復歸於腎,故必五臟盛,精乃能瀉。今五臟皆衰,筋骨懈惰,而天癸亦盡矣。天癸盡於內,故髮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見於外,此其所以無子耳。
白話文:
五個臟器中,它們共同的作用是藏精;六個腑器中,它們共同的作用是受納和傳輸物質。其他篇章中臟腑的作用描述,都按照這個原則。而「藏」這個字,像它的字面意思一樣,解作「收納」(同「懈惰」)。先天腎水,靠後天飲食中的水和穀物滋生產生。所以腎臟主水。水,就是腎水:它接收五臟六腑從水和穀物中化生的精氣,並儲藏於腎臟中。而六腑的精氣會歸於五臟,五臟的精氣又會歸於腎臟,所以必須五臟強盛,精氣才能向下排泄。現在五臟都衰敗了,筋骨也懈怠,所以天癸也枯竭了。天癸在體內枯竭,所以頭髮花白,身體沉重,走路不穩,這些外在表現表明此人沒有生育能力了。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
上文論男女天癸之常,以明今時不同於上古。帝欲今時之人同於上古,故問有其年已老而猶然有子者何也?
岐伯曰:此其天壽過度,氣脈常通,而腎氣有餘也,此雖有子,男不過盡八八,女不過盡七七,而天地之精氣皆竭矣。
白話文:
帝問:有些人年紀大了還能生子,是怎麼回事呢?
上文討論男女天癸的正常變化,來說明當今時代與上古時代不同。黃帝希望當今的人們能像上古時代一樣,所以詢問那些年紀大了還能生子的人是什麼原因。
岐伯回答說:這是因為他們的天壽超過了正常的年限,氣血運轉暢通,腎氣充盈。雖然他們還能生育,但男性最多活不過八十八歲,女性最多活不過七十七歲,因為天地間的精氣都已經枯竭了。
年老有子,此其天壽過度,七七、八八,不能限也。其人必氣脈常通,而腎氣有餘,故老而有子也。此雖有子,非其常數;若以常數論之,男子天癸不過盡於八八,女子天癸不過盡於七七,而上天之氣,下地之精皆竭矣。
白話文:
高齡得子,這是天賦的壽命過長了,活到七七、八八歲,不能以此為界限。這樣的人氣脈一定通暢,而且元氣有餘,所以老來得子。雖然有子,但這是非常規的現象;如果以規律來論,男子天年不過八十八歲,女子天年不過七十七歲,此時天空之氣,大地之元氣都已經衰微。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數,能有子乎?
道者,百數有子,女子不在其中;上文年老有子,亦但問男子,岐伯兼論男女,故帝復問也。
岐伯曰:夫道者,能卻老而全形,身年雖壽,能生子也。
白話文:
古代文字: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數,能有子乎?
黃帝說:那些修道的人,年紀都很老,他們能夠生孩子嗎?
古代文字:
道者,百數有子,女子不在其中;上文年老有子,亦但問男子,岐伯兼論男女,故帝復問也。
修道的人,活到一百多歲後還能生孩子,但是女性除外。上面所說的年老還能生孩子,也只是指男性。岐伯的回答涵蓋了男女,所以黃帝又再次詢問。
古代文字:
岐伯曰:夫道者,能卻老而全形,身年雖壽,能生子也。
岐伯回答說:修道的人,能夠延緩衰老,保持身體健康。雖然年紀很大,但仍然能夠生孩子。
形有盡,道無窮。夫道者,自能卻老而全形,天之常數,不得限之。故身年雖壽,能生子也。此一節,言生子有常數,惟道者能卻老全形,雖壽而有子也。
白話文:
身體的機能是有極限的,而養生之道卻是無窮無盡的。養生之道,自然具有抗衰老和保全身體的能力,這是天生的規律,不能以時間來限制。因此,即使身體衰老,依然可以生育子嗣。這一段講述了生育能力有其規律,只有掌握養生之道的人才能抗衰老保全身體,即使年老也能有子嗣。
黃帝曰: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白話文:
黃帝說:我聽說上古時期有真人,他們能提挈天地、掌握陰陽,呼吸吐納精氣,獨立守神,肌肉如同一體。所以他們能與天地同壽,沒有終結的時候。這就是他們養生之道。
道者,百數有子,惟古為然。故曰,余聞上古有真人者,乃稟道之人也。道居天地之上,大道無形,生育天地,故其人能提挈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故其人能把握陰陽;呼吸而天地之精氣合,故呼吸精氣,獨立而天地之元神守,故獨立守神。真人肌肉之體,與天地清寧之體無二,故肌肉若一。
白話文:
道教傳承,子孫眾多,只有古代纔是這樣。所以說,我聽說上古時代有真人,他們是稟承道法的人。道位於天地之上,大道無形,孕育天地,因此真人能掌控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因此真人能把握陰陽;呼吸間與天地精氣相合,因此真人呼吸就能得到精氣;獨立而天地元神在旁相守,因此真人獨立就能守住神明。真人的血肉之軀,與天地清淨無暇的本體無異,因此他們的肌肉像一體一樣。
如是,故能壽敝天地。敝,盡也。壽盡天地,則無有終時。凡此皆其道之所生,上古真人之稟道者如此。
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於真人。
白話文:
所以能與天地同壽。敝,通「盡」。壽命與天地一樣,那麼就沒有結束的時候。凡是這些都是大道所生的,上古時代稟持大道的真人就是這樣的。
中古時期,有至德真人,道德圓滿,與天地陰陽和諧,順應四季變化。他們遠離世俗,積累精氣,神完氣足,遊歷天地之間,耳目靈敏,能洞察萬物。他們的壽命因此而延長,身體強健,最後也歸於真人。
至,極也。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極盡人道,以歸於真也。淳德全道者,淳其天性之德,全其固有之道也。和於陰陽,調於四時者,和調於天地陰陽之四時也。去世離俗者,身居世俗之內,心超世俗之外也。積精全神者,精積而神全也。能如是也,故形體遊行於天地之間,聰明視聽於八達之外,此至人全道,蓋益其壽命而自強者也。其體亦歸於真人。
白話文:
「至」的意思是極致。在古時候,有「至人」,他們窮盡了人生的道理,以回歸本真。
「淳德全道」是指保持天生的品德,遵從固有的正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是指與天地陰陽和四時協調一致。
「去世離俗」是指身處世俗之中,但心靈超脫於世俗之外。「積精全神」是指精氣充足,精神充沛。
能夠做到這些,就能讓身軀自由自在於天地之間,聰明才智遠超凡俗。這便是「至人全道」,可以增長壽命,強健自身。他們的肉身也將歸於真人之境。
此中古至人,歸真以合道者如此。
其次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欲於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於世,被
白話文:
在那個古老的時代,能回歸本真,與天道相合的人,便是像這樣。
接著,有聖人出現,他們處於天地和諧之中,遵循八風的道理,適應世間的慾望,心中沒有憤怒和嗔恨,行為不願離開世間,卻也受其影響。
服章,舉不欲觀於俗,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
白話文:
養生之道,外在的服飾打扮不要與世俗潮流相同,不要讓外在事務勞累身體,內在不要讓思想困擾自己。以清淡平和的心境為要務,以自我滿足為目標。這樣,身體不受損害,精氣充沛,精神不渙散,也可以活到百歲。
恚,音惠,餘篇仿此。聖人者,先知先覺之人也。真人居天地之上,至人去世俗之間。聖人,則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其居世俗之內也,則適嗜欲於世俗之間,而無恚嗔之心,其行已也,不欲自離於世,亦被服而章。服,衣也。章,冠也。其舉動也,不欲觀於習俗,故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
白話文:
恚,讀音「惠」,其他字的讀音依照此類推。聖人是指具有先見之明的人。真人居住在天地之上,至人生活在社會之中。聖人則處於天地和諧之中,通曉八方的道理。即使生活在社會中,也能適應世俗的喜好,卻不會有憤怒和怨恨之心。他們的言行舉止,不願脫離社會,同時也穿戴得體。服,指衣服。章,指帽子。他們的舉動,不願受到世俗禮儀的約束,因此外表上不為事物所累,內心也不會有煩惱憂愁。
內無思想,則以恬愉為務,外不勞形,則以自得為功。不勞形而自得,則形體不敝。敝,壞也。無思想而恬愉,則精神不散。散,失也。如此,則壽亦可以百數,是同於至人之益其壽命而強者矣。此言聖人之同於至人者如此。
白話文:
內心沒有煩惱,就以安逸快樂為目標;外在不勞累身體,就以心安理得為成就。身體不勞累且心安理得,那麼身體就不會衰敗。(敝:衰敗)沒有煩惱且安逸快樂,那麼精神就不會渙散。(散:渙散)像這樣,壽命就可以達到一百歲,這與那些品德高尚的人增加壽命、身體強壯是一樣的。這句話的意思是,聖人與品德高尚的人的共同點是如此。
其次有賢人者,法則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從陰陽,分別四時,將從上古,合同於道,亦可使益壽,而有極時。
白話文:
其次有賢能之人,他法則天地,效仿日月,辨識星辰,逆順陰陽,區分四時。承襲自上古以來的方法,與自然大道相合,這樣也可以使人延年益壽,直到生命的盡頭。
別,音逼。賢人者,則古稱先,闡幽發微之人也。法則天地者,上法天,下則地也。日月星辰繫於天,故象似日月,辨列星辰。象似者,效像擬似。辨列者,分辨條列也。陰陽四時徵於地,故逆從陰陽,分別四時。逆,迎也。陰陽之變,迎而從之,四時之常,分而別之。如此,則將從上古,而合同於道,能如是也,亦可使益壽。
白話文:
別,發音同「逼」。賢人,古代稱為「先」,就是闡明奧祕,發掘精深道理的人。法則天地的人,遵循天上的規律,效法地上的法則。
日月星辰掛在天空中,所以賢人模擬日月,辨別星辰的位置。模擬,就是效仿其形態和性質。辨別,就是分辨並條列出來。
陰陽和四季變化的規律體現在地上,所以賢人順應陰陽變化,區分四季。順應,就是迎合。陰陽的變化,要迎合並順應它;四季的常規,要區分並明辨它。
這樣的話,就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並與大道相合。能做到這樣,也可以延長壽命。
猶言亦可如至人,而使益其壽命也。而有極時者,真人壽敝天地,無有終時。賢人則有極時,此賢人學道,亦可如聖人,而幾於至人者如此。此一節,承上文道者年壽有子之意,言上古真人能全道,中古至人能全真,聖人賢人,全真以合道也。
白話文:
賢人也有壽命極限,而真人可以和天地一樣長壽,沒有終點。賢人學習道術,也可以像聖人一樣,幾乎達到至人的境界。這段話承接上文道士的壽命有高有低,說明上古時期的真人能夠完全遵循道術,中古時期的至人能夠完全遵循真道,聖人和賢人則通過遵循真道來達到與道術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