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宗

《黃帝素問直解》~ 卷之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2)

1. 四氣調神篇第二篇

舊本誤傳大論,今改正。

白話文:

舊本所傳之《大論》,內容有誤;今予更正。

四氣調神者,隨春夏秋冬四時之氣,調肝心脾肺腎五臟之神志也。君臣問答,互相發明,則曰論。無君臣之問答則曰篇,余皆仿此。此篇乃黃帝繼上文而言之,欲人四氣調神以全其天真也。

春三月,此為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

白話文:

四氣調神之法,是隨著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氣候變化,來調和肝、心、脾、肺、腎五臟的神志。

君臣之間問答討論,互相啟發,就稱為「論」。沒有君臣問答的,就稱為「篇」,其餘都依此類推。

這篇是黃帝在前面文章的繼續,目的是讓人在四個季節調和神志,以保全天生的本性。

春天(農曆)三月,稱為「發陳」,天地萬物一同萌發,一切生機蓬勃。

為,去聲;下此為之為俱同。春氣從陰而陽,開發冬時閉藏之氣,故此為發陳。四時之氣,天地主之,至春則天地俱生。盈天地之間者,惟萬物,天地俱生,則萬物以榮。

白話文:

「為」,念去聲;此字在此處與下文「之」字意思相同。春天的氣息從陰轉化為陽,開啟了冬天閉藏的氣息,所以這個時候稱為「發陳」。四時之氣,由天地主宰,到了春天,天地都生長。充滿天地之間的,只有萬物。天地一起生長,萬物才能繁榮昌盛。

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白話文:

晚上早睡、早晨早起,在庭院中散步,披散頭髮,輕鬆自如,讓精神愉悅舒暢,讓萬物生長而不摧殘,給予而不爭奪,獎賞而不懲罰,這是符合春季之氣的生活方式,也是養生的道理。如果違背,就會損傷肝臟,在夏季轉變為寒證,養育後代的力量就會衰弱。

予,輿同,長上聲,下同。人體春時之氣而調神,當夜臥早起,以使其生,廣步於庭,以運其身。步庭之時,更當被髮緩形,以使肝志內生。志者,神之所依也。肝志內生,故但生之而勿殺,但予之而勿奪,但賞之而勿罰。凡此皆所以逐其春生之氣,故曰此春氣之應,在人為養生之道也。

白話文:

「予」,同「與」,讀長音,下文同。

春天的時候,人體要順應春天的氣息來調整神志,應該早睡早起,保養元氣,在庭院中散步,鍛鍊身體。

散步的時候,最好披散頭髮,緩慢舒展,這樣能讓肝臟的志氣在體內產生。志氣,是精神所依附的。肝臟的志氣在體內產生,所以只有保護它而不要剋制它,只有滋養它而不要奪取它,只有獎勵它而不要懲罰它。

這些做法都是為了順應春天的生機,所以說,這是春天對應的養生之道。

若逆之而不養其生,則傷肝,肝傷則春無以生,故至夏有寒病之變,而奉夏長者少。是知調春生之氣,乃為夏長之基。

夏三月,此為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

白話文:

如果違逆了生長規律,不養護生命,就會損傷肝臟。肝臟受損,春天就會無法生長萬物。因此,到了夏天就會出現寒病,而能順應夏天生長的人會很少。由此可知,調和春天的生長之氣,是為夏天的生長打下基礎。

夏季三個月,這時候草木繁盛,天地之氣交融,萬物繁花盛開,果實累累。

蕃,蕃衍。秀,榮秀也。夏時從生而長,則蕃衍矣。既長而盛,則榮秀矣。天地氣交者,天氣盡施於地,地氣盡騰於天。萬物華實者,華美成實也。

白話文:

**蕃:**生長繁茂。**秀:**繁榮秀麗。

夏時從生而長,則蕃衍矣。 夏季天氣溫暖,萬物開始生長繁衍。

既長而盛,則榮秀矣。 萬物生長旺盛,就會繁榮秀麗。

天地氣交者,天氣盡施於地,地氣盡騰於天。 天地之間的氣息交合,天上的陽氣全部施加於地,地上的陰氣全部上升於天。

萬物華實者,華美成實也。 各種植物結出果實,花朵繁茂美麗,果實也成熟豐盛。

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白話文:

夜間就寢,早晨早起,不厭倦於日光照射,使心志沒有憤怒的情緒,使華美英秀的容貌發育成熟,使氣機暢達舒洩,好比所喜愛的事物在外部一樣,這是順應夏季陽氣的養生之道。如果違背這個養生之道,就會損傷心臟,秋天容易發作瘧疾,收藏的陽氣較少,冬天會生大病。

痎,音皆。餘篇仿此。人體夏時之氣而調神,當夜臥早起,以遂其長,無厭於日,以厲其心,夏日最長而無厭,則心氣清明,故使心志無怒。無怒,平和也。心志平和,則凡華英者,皆使之成秀矣。華英成秀,則氣機充溢,故使氣得以疏泄,若所愛在外者然。凡此,皆所以遂其夏長之氣。

白話文:

人們應順應夏天的特性來調養精神,夜晚晚睡,早晨早起,以適應夏天萬物的生長。不要厭惡白天漫長的日子,這樣可以磨鍊心志。夏天白天最長,沒有厭倦之心,則心氣清明,能保持心境平和。心志平和,就能讓萬物成長茂盛。萬物成長茂盛,氣機充盈,因此可以順利疏泄,就像人的愛好表現在外部一樣。這些都是順應夏天生長之氣的方法。

故曰此夏氣之應,在人為養長之道也。若逆之而不養其長,則傷心,心傷則夏無以長,故至秋有陰寒之痎瘧,而奉收者少。秋無以收,冬何以藏,故冬至重病。是知養夏長之氣,不但為秋收之基,且為冬藏之本。

白話文:

因此說,夏天是氣候順應養生的時節,人應該順應這股氣候來養護身體的生長。如果不順應,不養護身體的生長,就會損傷心臟,心臟受傷就會影響夏天的生長,導致到了秋天出現寒涼的瘧疾病,收穫也很少。秋天不能收穫,冬天就不能儲藏,所以到了冬天就會生重病。所以,養護夏天的生長之氣,不僅是為了秋天的收穫打下基礎,也是為了冬天的儲藏做好準備。

秋三月,此為榮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

夏時盛極,秋氣舒緩,其時則從容而平定也。天氣以急,肅殺將至也,地氣以明,草木將凋也。

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

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

白話文:

到了秋季的三個月,此時萬物繁榮,天氣晴爽,地氣光明。

夏季的生機達到鼎盛,到了秋季,天氣舒緩,這時候就應該從容平穩。天氣晴爽,表示肅殺的氣息即將來臨;地氣光明,表示草木將要凋零。

早睡早起,和雞一起起牀,讓心神安寧,以緩解秋季的刑罰,收斂精神,讓秋氣平緩,不要讓慾望外放,

這樣才能讓肺氣清淨,這是順應秋季的養生之道。如果違背了這個原則,就會傷害肺臟,到了冬天就會出現腹瀉,元氣會衰弱。

飧,音孫,餘篇同。藏,如字,下同。人體秋時之氣而調神,當早臥以寧,早起以清。與雞俱興者,雞臥則臥,雞起則起也。早臥早起,所以使肺志安寧,以緩秋時之刑殺也。收斂神氣,使秋氣平者,言使志安寧,所以收斂神氣也。以緩秋刑,所以使秋氣平也,是五臟之志,即五臟之神矣。

白話文:

「飧」讀音同「孫」,其他篇章均同。「藏」字如字面解釋,以下同。「人體在秋天時,根據天氣變化而調整精神,應早睡以保持寧靜,早起以保持清醒。與雞同時醒來的人,雞睡覺時就睡覺,雞醒來時就起牀。早睡早起,可以使肺部安寧,以緩解秋季的肅殺。收藏斂聚精神,使秋季的氣候平和。也就是說,使精神安寧,就能收藏斂聚精神。通過緩解秋季的肅殺,使秋季的氣候平和,五臟的精神就是五臟的神。」

無外其志,使肺氣清者,言收斂神氣,乃無外其志也。使秋氣平實,使肺氣清也,是五臟之神,即五臟之志矣。凡此,皆所以遂其秋收之氣,故曰此秋氣之應,在人為養收之道也。若逆之而不養其收,則傷肺,肺傷,則秋無以收,故冬為飧泄之病,奉冬藏者少,是知調秋收之氣,乃為冬藏之基。

冬三月,此為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

白話文:

沒有讓精神外放的慾望,讓肺氣清淨,就是沒有讓精神外放的慾望。讓秋季之氣平穩,使肺氣清淨,五臟之神就是五臟的慾望。這些都是為了順應秋季收斂的氣候,所以說這是秋季的變化,對於人體來說就是要養護收斂之道。如果不順應,不養護收斂,就會傷害肺臟,肺臟受傷,秋季就無法收斂,所以冬季就會出現腹瀉等疾病,儲存到冬季的東西就會很少,由此可見,調養秋季的收斂之氣,是為冬季的儲藏打下基礎。

冬天的三個月,天地閉藏,水變成冰,大地龜裂,不要打擾陽氣。

坼,音拆。餘篇同。閉,閉塞。藏,伏藏也。水冰,水性至動,凍而冰也。地坼,地體至厚,裂而坼也。無擾乎陽,地氣固藏,不騰於天也。

白話文:

「坼」音同「拆」,其他篇章也相同。「閉」指閉塞。「藏」指隱藏。「水冰」:水性極其活躍,凝固時成為冰。「地坼」:大地極其厚重,裂開時出現裂縫。「無擾乎陽」:大地之氣穩固地隱藏著,不會上升到天上。

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白話文:

早臥晚起,必定待到日出,使心神安靜收斂,好像隱藏了自己的意念,好像有所得獲,避寒就溫,不使皮膚受寒,使陽氣得以舒緩,這是順應冬季的養生之道。

冬天應早睡晚起,等到太陽出來後再起牀,讓心神保持安靜收斂,好像隱藏了自己的想法,好像有所收穫一樣。要避免寒冷,保持溫暖,不要讓皮膚受寒,讓陽氣能舒緩運行。這是順應冬季養生的原則。如果違背了這個原則,就會損傷腎臟,導致春季出現痿弱麻痺的症狀,生育能力也會下降。

人體冬時之氣而調神,當早臥晚起,以避其寒,必待日光,以就其溫,使腎志若伏若匿,而退藏於密。若有私意而不出諸口,若己有得,而不告諸人者然。去寒就溫,去戶外之寒,以就深室之溫也。無泄皮膚,使氣亟奪,無以寒風泄其皮膚,使陽氣亟奪也。凡此,皆所以遂其冬藏之氣,故曰此冬氣之應,在人為養臟之道也。

白話文:

冬天,人體順應天地之氣,應早點睡、晚點起,以躲避寒冷,一定要等到太陽出來,再到陽光下取暖,讓腎氣像隱藏起來一樣,退縮到身體深處。就像有自己的祕密,不說出口,或者有收穫,也不告訴別人一樣。躲避寒冷,前往溫暖的地方,就是離開戶外的寒冷,前往室內溫暖的地方。不要讓皮膚受寒,導致陽氣急速散失,不要讓寒風接觸皮膚,使陽氣極快地流失。所有這些,都是為了順應冬季收藏的氣機,所以說這是冬季之氣的反應,對人來說就是保養臟腑之道。

若逆之而不養其臟,則傷腎,腎傷,則冬無以藏,故至春為痿厥之病,而奉春生者少,是知調冬藏之氣,乃為春生之基。此一節,言隨四時之氣,調五臟之神,為生長收藏之先基也。

天氣清淨,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白話文:

如果違逆時令,不保護自己的內臟,就會傷及腎臟。腎臟受傷,冬天就沒有能力儲藏能量,因此到了春天就會出現虛弱和血脈不通的疾病,而能夠順應春生的人很少。所以,知道調整冬藏之氣,纔是春生之氣的基礎。這一節所說的是,隨著四時的氣候,調整五臟的功能,是生長收藏的先決條件。

天氣清明,陽光普照。德行藏而不露,所以不下降。

四時之氣,天氣主之。天氣清淨,言天純粹無為也。光明者也,言天覆照無私也。天之內而清淨,外而光明,由於藏德不止;藏德不止,即天之所以調神,故位極其高,體隆於上,而不下也。

天明,則日月不明,邪害空竅。

白話文:

四季的變化,是由天氣掌控。天氣純淨無為,表示天純粹自然而不加幹預。光明普照,表示天無私地照耀大地。天的內部純淨,外部光明,是因為天德不斷地涵養;天德不斷地涵養,正是天調節神靈的緣故,所以天位極高,體質宏大,不會下降。

天色昏暗的時候,日月會不明顯,邪氣會趁虛而入,侵害人體空虛的部位。

天德惟藏,大明不明,故有日焉,為之明於晝;有月焉,為之明於夜。使天自用其明,則日月不明,日月不明,則四時不成,邪害天地之空竅。

陽氣者閉塞,地氣者冒明。

白話文:

自然界的法則深不可測,看不見的明光照亮一切,才會有太陽白天發光;有月亮夜晚發光。如果老天爺自己運用這種明光,那麼日月就不會發光,日月不發光,四季就無法形成,而且邪惡的東西會傷害天地的空洞之處。

陽氣閉塞,地氣冒出光亮。

邪害天之空竅,則所謂陽氣者,閉塞於上,而不下降矣。邪害地之空竅,則所謂地氣者,昏冒其明,而不上承矣。

雲霧不精,則上應白露不下,交通不表,萬物命故不施,不施,則名木多死。

白話文:

邪氣侵害天部空竅,導致陽氣閉塞在上,無法下降。邪氣侵害地部空竅,導致地氣昏暗,無法上升接通天部。

雲霧不濃密,則上天降下的露水就會減少,導致天地間氣機阻塞,萬物生機無法順利運行,無法運行,就會導致珍貴的樹木大量死亡。

應,平聲。地氣上升則為雲霧,天氣清明,則有白露,若地氣不升,而云霧不精,則上應白露不下矣。精,猶極也。表,四布也。上下交通而四布,則萬物秉命以施生,若交通不表,萬物命故不施,而名木多死矣。

惡氣不發,風雨不節,白露不下,則菀藁不榮。

白話文:

應:平聲。當大地之氣上升時會形成雲霧,天氣晴朗時就會有露水降下。如果地氣不能上升,雲霧也不夠精純,那麼露水就落不下來了。精:在此處意指極致。表:四處散佈。當天地氣之間互相流通且能四處散佈時,萬物就能得到生機並順利生長。如果氣機不通暢,不能四處散佈,萬物就無法獲得生機,許多樹木也會因此枯死。

陰邪之氣不發散,風雨不調和,白露不下降,那麼草木就不會繁榮發育。

菀,音郁,義通,餘篇仿此。惡氣,不正之氣也。發,散發也。惡氣不發,則四時之風雨不節,而清潔之白露不下,凡草木皆菀藁不榮。菀,郁也;藁,枯也。凡此,皆閉塞冒明之所致也。

賊風數至,暴雨數起,天地四時不相保,與道相失,則未央絕滅。

白話文:

「菀」字發音為「ㄩˋ」,意思是「鬱結」或「不通暢」。後面的文字都以此為例。所謂的「惡氣」,是指不正常、不正當的氣。當惡氣不散發時,四季的風雨就會失調,純淨的露水也不會降下,於是所有的草木都會枯萎凋零。「菀」是鬱結的意思,「藁」是枯槁的意思。所有這些現象,都是因為閉塞冒犯光明所導致的。

疫風屢次襲來,暴雨頻頻而至,天地四時失常,偏離道法,就會永無止境地毀滅。

數,音朔。夫名木多死,菀藁不榮,由於賊風數至,暴雨數起,致天地四時之氣,失其常度,故不相保,而與道相失。如是,則天地之氣,亦未央而絕滅矣。央,久也。此天地失道,而四時不成,皆邪害空竅之所致也。

惟聖人從之,故身無奇病,萬物不失,生氣不竭。

白話文:

數:通「朔」,指初一。樹木因為常受到賊風和暴雨的侵襲,而導致它們死亡或萎靡不振。這是因為天地四時之氣失去了平衡,導致萬物無法得到正常的養育,因而與自然規律相背離。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天地之氣就會耗盡而消失。「央」是「久」的意思。天地失去規律,四時不調,都是邪氣侵害空竅造成的。

只有聖人才會遵循這個原則,所以身體沒有怪異的疾病,萬物沒有損失,生氣永不枯竭。

從之者,處天地之和,順四時之氣也。惟聖人從之,故養身,則身無奇病,治人,則萬物不失,生氣流行而不竭也。

白話文:

遵循自然規律的人,處於天地之間的和諧之中,順應四季的氣候變化。只有聖人才能做到這一點,所以他們能養好自己的身體,不會生奇怪的病;治理人民,就能讓萬物生生不息,生機蓬勃,永不斷絕。

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氣內洞;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沉。

白話文:

違反春天的氣候,則少陽之氣不能生長,肝氣在內部發生變化;違反夏天的氣候,則太陽之氣不能增長,心氣在內部空洞;違反秋天的氣候,則太陰之氣不能收斂,肺氣鬱積充盈;違反冬天的氣候,則少陰之氣不能收藏,腎氣獨自下沉。

凡少陽少陰之少,去聲,餘篇同。從之則順,反之則逆。少陽主春生之氣,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木王於春,逆則肝氣內變。太陽主夏長之氣,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火王於夏,逆則心氣內洞。太陰主秋收之氣,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金王於秋,逆則肺氣焦滿。少陰主冬藏之氣,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水王於冬,逆則腎氣獨沉。

白話文:

所有「少」字讀輕聲,「陽」和「陰」的「少」字後面都要讀輕聲,其他章節也一樣。

順應時令,就能順遂;違背時令,就會受阻。少陽主管春天生長的氣息,如果違背春天陽氣上生的氣候,少陽之氣就會受到阻礙而無法生發。肝木在春季旺盛,如果違背時令,肝氣就會發生內變。

太陽主管夏天生長的氣息,如果違背夏天陽氣旺盛的氣候,太陽之氣就會受到阻礙而無法生長。心火在夏季旺盛,如果違背時令,心氣就會發生內擾。

太陰主管秋天收斂的氣息,如果違背秋天陽氣收斂的氣候,太陰之氣就會受到阻礙而無法收斂。肺金在秋季旺盛,如果違背時令,肺氣就會發生乾燥灼熱的症狀。

少陰主管冬天收藏的氣息,如果違背冬天陽氣收藏的氣候,少陰之氣就會受到阻礙而無法收藏。腎水在冬季旺盛,如果違背時令,腎氣就會獨自沉降。

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浮沉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

白話文:

四時陰陽交替,是萬物生存的基礎。因此聖人春天夏天養護陽氣,秋天冬天養護陰氣,順應萬物的根本規律。這樣就能與萬物一起在生長的過程中順利發展;如果違背了這個規律,就會破壞萬物的根基,損害它們的本性。

夫四時之太少陰陽者,乃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使少陽之氣生,太陽之氣長;秋冬養陰,使太陰之氣收,少陰之氣藏。養陽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浮沉於生長不息之門。若不能養而逆其根,則伐其本,且壞其真矣。逆根伐本壞真,不能浮沉於生長不息之門。

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

白話文:

四季中的太少陰陽之氣,是萬物的根本。因此聖人會在春夏養護陽氣,讓少陽之氣生發,太陽之氣增長;秋冬則養護陰氣,讓太陰之氣收斂,少陰之氣收藏。養護陽氣和陰氣的目的是順應萬物的根本,所以與萬物一起在生長不息的狀態中浮沉。如果不能順應根本,而違背了根本,那就是摧毀根本,損壞了本真。違背根本、摧毀根本、損壞本真,就無法在生長不息的狀態中浮沉。

因此陰陽和四季,是萬物產生和終結的根本,也是生死之源。違背陰陽和四季規律,災禍就會產生;順應陰陽和四季規律,疾病也不會發生。這就叫做遵循了養生之道。

四時之氣,不外陰陽。陰陽之氣,徵於四時。故陰陽四時者,乃萬物之終而復始也。終矣而始,是死而復生之本也。若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從而不逆,是謂得道之聖人。

道者聖人行之,愚者佩之,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謂內格。

白話文:

四季的氣候變化,不外乎陰氣和陽氣。陰陽之氣的盛衰,可以從四季的變化中觀察到。所以陰陽四時,就是萬物生長終結又重新開始的規律。終結了又開始,這就是死亡和復活的根本法則。如果違背這個規律,就會產生災害,如果順從這個規律,就會很少發生疾病。既順從又不違背規律,這就是得道成聖的人。

道法是聖人實行的準則,普通人也會穿戴這些東西。順應陰陽變化則生,違背陰陽變化則死。遵循道法則安定,違背道法則混亂。把順從變為違背,這就是所謂的內在法則。

承上文得道,而言道者。聖人行之於先,愚者佩之於後,佩之而從陰陽,則生,不能佩而逆之,則死。從之則治,所以生也;逆之則亂,所以死也。從,順也。反順為逆,則陰不交陽,陽不交陰,上下表里不通,是謂內格。

白話文:

繼承前文談論了得道,接下來講述實踐之道。聖人先於眾人實踐,愚笨的人後來遵循,遵循它並順應陰陽變化,就能生存。不能遵循它並違背它,就會死亡。遵循它就能調和,所以能夠生存;違背它就會混亂,所以會死亡。遵循就是順應。違背順應就是違逆,這樣陰陽就不能互相交感,上下表裡也不能相通,這就叫做內格。

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白話文:

因此,聖人治病於未發之時,治亂於未成之際。不要等病已發作才治療,不要等亂已形成才治理。就像口渴了才開始鑿井,打鬥了才開始鑄造武器,豈非太遲了嗎?

聖人不治已病之候,而治未病之先,不治已亂之日,而治未亂之時,即此從之而不逆之之謂也。若已病而後藥,已亂而後治,取而譬之,不亦晚乎!

此一節,言天藏德而四時成,聖人從之,所以調神而全真也。

白話文:

聖人不是在生病後才開始治療,而是提前預防;不是在發生動亂後才採取行動,而是於動亂之前未雨綢繆。這就是遵循事物自然發展而不違背它的道理。如果等到生病了才用藥,等到動亂發生了才治理,就太晚了!

這一章,說上天收藏德行,於是四季運行不息。聖人效法上天,所以能調和精神,保全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