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宗

《黃帝素問直解》~ 卷之二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7)

1. 五臟生成篇第十篇

岐伯錄上篇藏象之義,復論五臟之生成也。天主生,地主成,五臟之色徵於外,天氣之所主也。五臟之脈行於內,地氣之所主也,色者氣所附,脈者味所歸,合色脈氣味而五臟之生成備矣。

心之合脈也,其榮色也,其主腎也。

岐伯錄上篇藏象之義,復論五臟之生成,五臟各有外合,脈者心之外合,故心之合脈也,五臟各有外榮,色者,心之外榮,故其榮色也,五臟各有所主,腎者,心之主,故其主腎也,外合外榮者,臟之成,主者,臟之生,五行之理,制而後生,主者生之謂也,火受水制,則水有餘,而木氣旺,木旺則生火,制之乃所以生之,心肺肝脾腎之次序,亦制生之意也。

肺之合皮也,其榮毛也,其主心也。

皮者肺之外合,故肺之合皮也,毛者肺之外榮,故其榮毛也,心者,肺之主,故其主心也,金受火制,則火有餘,而土氣旺,土旺則生金矣。

肝之合筋也,其榮爪也,其主肺也。

筋者,肝之外合,故肝之合筋也,爪者,肝之外榮,故其榮爪也,肺者,肝之主,故其主肺也,木受金制,則金有餘,而水氣旺,水旺則生木矣。

脾之合肉也,其榮唇也,其主肝也。

肉者,脾之外合,故脾之合肉也,唇者,脾之外榮,故其榮唇也,肝者,脾之主,故其主肝也,土受木製,則木有餘,而火氣旺,火旺則生土矣。

腎之合骨也,其榮發也,其主脾也。

骨者,腎之外合,故腎之合骨也,發者,腎之外榮,故其榮發也,脾者,腎之主,故其主脾也,木受土製,則土有餘,而金氣旺,金旺則生水矣。

是故多食鹹,則脈凝泣而色變,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則肉胝䐢而唇揭,多食甘,則骨痛而發落,此五味之所傷也。

泣作澀,下同。胝音支。制之乃所以生之,然未生之先,則有所傷,是故多食鹹,則腎氣太過,太過則心合之脈凝澀,而心榮之色變矣,多食苦,則心氣太過,太過則肺合之皮槁,而肺榮之毛拔矣,多食辛,則肺氣太過,太過則肝合之筋急,而肝榮之爪枯矣,多食酸,則肝氣太過,太過則脾合之肉胝䐢,而脾榮之唇揭矣,多食甘,則脾氣太過,太過則腎合之骨痛,而腎榮之發落矣,此五行相制,制而未生,乃五味之所傷也。

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腎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

多食則傷,適可則合,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腎欲咸,此五味之所以合於五臟也,由此觀之,五臟不但合脈皮筋肉骨,而且合於五味也。

五臟之氣,故色見青如草茲者,死,黃如枳實者,死。黑如炲者,死。赤如衃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見死也。

炲,音臺。餘篇同。衃,音胚。有五臟之味,則有五臟之色,相生則生榮,見克則敗死。五臟之色,即五臟之氣也,五臟之氣,以色驗之,草茲,死草之色,青兼白也,故色見青如草茲者死,肝氣敗也,枳實黃色兼青,故黃如枳實者死,脾氣敗也。炲,煙塵也,塵色黑兼黃,故黑如炲者死,腎氣敗也。

白話文:

五臟生成篇第十篇

岐伯在上篇闡述了藏象的意義,此篇再次論述五臟的生成。五臟的生成,天賦予其本質,地賦予其形體。五臟的顏色表現在外,是天之氣所主宰的;五臟的脈絡運行於內,是地之氣所主宰的。顏色是氣的附著,脈絡是味的歸宿。顏色、脈絡、氣、味這四者合而為一,五臟的生成就完善了。

心臟與脈絡相連,其外在表現為顏色,它所主宰的是腎臟。

上篇已述藏象,此處再論五臟生成。五臟各有其外在聯繫,脈絡是心臟的外在聯繫,所以說心臟與脈絡相連;五臟各有其外在榮華,顏色是心臟的外在榮華,所以說其外在表現為顏色;五臟各有其所主宰的臟器,腎臟是心臟所主宰的,所以說它主宰腎臟。外在聯繫和外在榮華是臟器形成的基礎,所主宰的臟器是臟器生成的關鍵。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是:相剋才能相生,主宰即是生髮的意思。火受水的克制,則水氣充盈,木氣旺盛,木旺則生火。克制正是生髮的途徑。心、肺、肝、脾、腎的順序,也體現了這種相生相剋的關係。

肺臟與皮膚相連,其外在表現為毛髮,它所主宰的是心臟。

皮膚是肺臟的外在聯繫,所以說肺臟與皮膚相連;毛髮是肺臟的外在榮華,所以說其外在表現為毛髮;心臟是肺臟所主宰的,所以說它主宰心臟。金受火的克制,則火氣充盈,土氣旺盛,土旺則生金。

肝臟與筋絡相連,其外在表現為指甲,它所主宰的是肺臟。

筋絡是肝臟的外在聯繫,所以說肝臟與筋絡相連;指甲是肝臟的外在榮華,所以說其外在表現為指甲;肺臟是肝臟所主宰的,所以說它主宰肺臟。木受金的克制,則金氣充盈,水氣旺盛,水旺則生木。

脾臟與肌肉相連,其外在表現為嘴唇,它所主宰的是肝臟。

肌肉是脾臟的外在聯繫,所以說脾臟與肌肉相連;嘴唇是脾臟的外在榮華,所以說其外在表現為嘴唇;肝臟是脾臟所主宰的,所以說它主宰肝臟。土受木的克制,則木氣充盈,火氣旺盛,火旺則生土。

腎臟與骨骼相連,其外在表現為頭髮,它所主宰的是脾臟。

骨骼是腎臟的外在聯繫,所以說腎臟與骨骼相連;頭髮是腎臟的外在榮華,所以說其外在表現為頭髮;脾臟是腎臟所主宰的,所以說它主宰脾臟。水受土的克制,則土氣充盈,金氣旺盛,金旺則生水。

所以,過食鹹味,則脈絡凝滯澀滯,顏色改變;過食苦味,則皮膚乾燥,毛髮脫落;過食辛味,則筋絡急縮,指甲枯萎;過食酸味,則肌肉腫脹,嘴唇開裂;過食甘味,則骨骼疼痛,頭髮脫落。這些都是五種味道所造成的傷害。

澀滯,下同。腫脹,音支。克制正是生髮的途徑,然而在尚未生髮之前,則會有所損傷。所以,過食鹹味,則腎氣過盛,過盛則心臟與之相連的脈絡凝滯澀滯,而心臟外在的顏色也發生改變;過食苦味,則心氣過盛,過盛則肺臟與之相連的皮膚乾燥,而肺臟外在的毛髮脫落;過食辛味,則肺氣過盛,過盛則肝臟與之相連的筋絡急縮,而肝臟外在的指甲枯萎;過食酸味,則肝氣過盛,過盛則脾臟與之相連的肌肉腫脹,而脾臟外在的嘴唇開裂;過食甘味,則脾氣過盛,過盛則腎臟與之相連的骨骼疼痛,而腎臟外在的頭髮脫落。這些都是五行相剋,克制而未生髮所造成的傷害。

所以,心臟需要苦味,肺臟需要辛味,肝臟需要酸味,脾臟需要甘味,腎臟需要鹹味。這些是五種味道與五臟相應的關係。

過度食用則會造成損傷,適度食用則會相合。所以心臟需要苦味,肺臟需要辛味,肝臟需要酸味,脾臟需要甘味,腎臟需要鹹味。這就是五味與五臟相合的道理。由此可見,五臟不僅與脈絡、皮膚、肌肉、筋絡、骨骼相連,而且也與五味相連。

五臟之氣,如果顏色呈現青色如同枯萎的草,則預示死亡;黃色如同枳實,則預示死亡;黑色如同煙塵,則預示死亡;紅色如同凝固的血,則預示死亡;白色如同枯骨,則預示死亡。這些是五種顏色所顯示的死亡徵兆。

煙塵,音同檯。下同。凝固,音胚。五臟有其各自的味道,也有其各自的顏色,相生則生機勃勃,相剋則衰敗死亡。五臟的顏色就是五臟之氣的表現。五臟之氣,可以用顏色來驗證。枯萎的草,其顏色是青白相間,所以顏色呈現青色如同枯萎的草,則預示死亡,這是肝氣衰敗的徵兆;枳實是黃色兼帶青色,所以黃色如同枳實,則預示死亡,這是脾氣衰敗的徵兆;煙塵是黑色兼帶黃色,所以黑色如同煙塵,則預示死亡,這是腎氣衰敗的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