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素問直解》~ 卷之五 (2)
卷之五 (2)
1. 刺禁論第五十二篇
承刺要、刺齊而復申明刺禁也。禁者,臟有要害,不可不察也。中傷臟氣,則死,中傷經脈,或病或死。刺之所禁,不可不知。蓋從之則有福,逆之則有咎也。
白話文:
藏:字面上的意思,都是動詞,發音為去聲。
黃帝問曰:願聞禁數。
數,條目也。帝承上二篇之意,謂刺要、刺齊,其中必有所禁,故願聞禁數。
岐伯對曰:臟有要害,不可不察。
五臟之氣,從內達外,由經隧而出於孫絡皮膚,有緊要為害之處,不可不察也。
肝生於左,肺藏於右,心部於表,腎治於裡,脾為之使,胃為之市。
藏,如字,為使,皆去聲。人身面南,左東右西。肝主春生之氣,位居東方,故肝生於左。肺主秋收之氣,位居西方,故肺藏於右。心為陽中之太陽,故心部於表。腎為陰中之少陰,故腎治於裡。脾主為胃行其津液,以灌四旁,故脾為之使。胃為水穀之海,眾物所聚,故胃為之市。
人身面南 :人體面向南方。
左東右西 :左邊是東方,右邊是西方。
肝主春生之氣 :肝臟主宰春天生髮之氣,位於東方。所以,肝臟生成在左邊。
肺主秋收之氣 :肺臟主宰秋天收斂之氣,位於西方。所以,肺臟藏在右邊。
心為陽中之太陽 :心臟是陽中之陽,所以心部在身體表面。
腎為陰中之少陰 :腎臟是陰中之陰,所以腎臟在身體內部。
脾主為胃行其津液 :脾臟的作用是幫助胃運行津液,滋潤身體四處。所以,脾臟是胃的助手。
胃為水穀之海 :胃是食物和水穀的貯藏處,各種物質聚集的地方。所以,胃是身體的市場。
膈肓之上,中有父母。七節之旁,中有小心。從之有福,逆之有咎。
白話文:
人身面南:身體朝南。
左東右西:身體左邊是東方,右邊是西方。
肝主春生之氣:肝臟主掌春天的生發之氣,位於東方。因此,肝臟生長在身體左邊。
肺主秋收之氣:肺臟主掌秋天的收斂之氣,位於西方。因此,肺臟藏在身體右邊。
心為陽中之太陽:心臟是陽氣中的陽氣,因此心部位於身體表面。
腎為陰中之少陰:腎臟是陰氣中的陰氣,因此腎臟位於身體內部。
脾主為胃行其津液:脾臟的作用是幫助胃運送津液,滋養身體各處。因此,脾臟是胃的助手。
胃為水穀之海:胃是食物和水穀的儲藏場所,各種物質聚集之處。因此,胃是身體的市場。
膈肓之上,中有父母:在橫膈膜和心包膜之間,藏有心和肺,比喻父母。
七節之旁,中有小心:七節指頸椎,小心指大腦,比喻子女。
從之有福,逆之有咎:順應父母和子女,會有福氣;違背父母和子女,會有災禍。
膈,胸膈也。肓,臍旁肓俞穴也。膈之上,肺也,天也。肓之上,脾也,地也。天為父、地為母,故膈肓之上,中有父母。七節之旁,乃自上而下,第七節之兩旁,膈俞穴也,小,微細也。中有小心,言心氣出於膈俞之穴,極微極細也。從,順也。從之者,刺得其宜,順其上父下母,以及心氣之所出,則神轉不回,故有福。
白話文:
§,指胸口。*,指心臟兩旁的穴位。*的上方,肺,代表天。*的上方,脾,代表地。天猶如父親,地猶如母親,所以*的上方,中央有父母。七節兩旁,是從上到下,第七節兩旁,**穴,小,微細。其中有小心,指心氣出於**穴,極其微細。順,順從。順從它的,指針刺得適當,順應了上方(父親)、下方(母親),以及心氣的來源,這樣神氣運行不息,所以有福。
逆之者,刺失其宜。逆其上父下母,以及心氣之所出,乃回則不轉,故有咎。
刺中心,一日死,其動為噫。
白話文:
違逆經絡運行法則,導致針刺不當。逆著氣血運行方向,從上到下,從母到子(從後背到胸腹),以及針刺心臟部位,則氣血迴流不順暢,可能導致後果。
針刺心臟,會在一天內死亡,其反應是打嗝。
中,去聲,下同。《診要經終》論云:中心者環死。故刺失其宜,中傷心氣,周時一日而死。《宣明五氣篇》云,心為噫。故其動為噫。噫,心氣虛也。
刺中肝,三日死,其動為語。
白話文:
「中」字發去聲。
《診要經終論》中說:刺到心臟的地方就會死。所以如果刺錯了位置,傷到了心氣,會在一天的時間內死亡。
《宣明五氣篇》中說,心臟會發出「噫」的聲音。所以心臟的活動表現為「噫」的聲音。「噫」表示心氣虛。
刺中肝臟,三天內死亡,其活動表現為說話。
三,舊本訛五,今改。刺失其宜,中傷肝氣,則三日死。三者,水之生數也。《宣明五氣篇》云:肝為語。故其動為語。語,肝氣虛也。
白話文:
三,之前的書寫錯寫為五,現在改正。針灸如果沒有適切地扎,傷及了肝氣,就會在三天內死亡。三,是水生成的數目。《宣明五氣篇》說:肝主說話。因此它的活動就是說話。說話多,是肝氣虛弱的表現。
刺中腎,六日死,其動為嚏。
刺失其宜,中傷腎氣,則六日死。六者,水之成數也,宣明五氣篇云,腎為欠為嚏。嚏,腎氣虛也。
刺中肺,五日死,其動為咳。
白話文:
刺中腎,六日死,其動為嚏。
如果針刺操作不當,傷到了腎氣,那麼會在六天內死亡。六,是水數的完成數目,宣明五氣篇中提到,腎主欠伸和打噴嚏。打噴嚏,是腎氣虛弱的表現。
刺中肺,五日死,其動為咳。
五,舊本訛三,今改。《診要經終》論云:中肺者五日死。故刺失其宜,中傷肺氣,則五日死。宣明五氣篇云:肺為咳。故其動為咳。咳、肺氣虛也。
刺中脾,十日死,其動為吞。
白話文:
第五,舊版本誤寫為「三」,現在改正。《診要經》終章說:傷及肺部的人,會在五天內死亡。因此,針刺治療不當,傷及肺氣,就會在五天內死亡。《宣明五氣篇》說:肺會引發咳嗽。因此,咳嗽是肺氣虛弱所致。
刺中脾臟,十天後死亡,其動作表現為吞嚥。
刺失其宜,中傷脾氣,則十日死。十者、土之成數也。《宣明五氣篇》云:脾為吞。故其動為吞。吞,脾氣虛也。
刺中膽,一日半死,其動為嘔。
白話文:
扎針不恰當,傷及脾臟,十天內就會死亡。十是土的數字。根據《宣明五氣篇》記載,脾臟的作用是吞嚥。因此,它的運動就是吞嚥。吞嚥是脾氣虛弱的表現。
針刺中膽,一日半死,其動作為嘔吐。
刺失其宜,中傷膽氣,則一日半死。六節臟象論云:十一臟取決於膽。膽主生陽上升,今一日之間,生陽不升,復逾半日,生氣並絕,故死,靈樞邪氣臟腑論云:膽病者嘔宿汁。故其動為嘔。嘔,膽氣虛也。
刺跗上,中大脈,血出不止,死。
白話文:
如果針刺的部位不恰當,傷到了膽氣,那麼病人會在一天半內死亡。《六節臟象論》說:其他十一臟腑功能都依賴於膽。膽主生發陽氣並讓它上升,現在一天之內,陽氣沒有升發,再過半天,陽氣就完全斷絕,所以會死亡。《靈樞邪氣臟腑論》說:膽有病的人會嘔吐宿食。所以,嘔吐是膽氣虛的表現。
針刺跗上,刺中大脈,血流不止,會死亡。
胃足陽明之脈,下足跗。其支者,別跗上,入足大趾,交於足太陰。刺跗上,刺胃脈也。中大脈,中傷大指之經脈也。中大脈而血出不止,則太陰之脈,不能循大指而上,故死。
刺面,中溜脈,不幸為盲。
白話文:
胃經和足陽明經這條經脈,向下貫通到足背。它的一支,分別從足背向上,進入足的大拇指,與足太陰經相交。針刺足背,就是針刺胃經的脈絡。刺中了大脈,就會造成傷害大拇指的經脈。如果刺中了大脈,出現出血不止的情況,說明足太陰經的脈絡,無法沿著大拇指向上運行,所以會導致死亡。
刺面,中溜脈,不幸而盲。
溜脈,陰陽相過之脈也。盲目不明也。手少陰之脈系目系,手太陽之脈上頞抵鼻,至目內眥。刺面,中溜脈,刺面上目鼻之間,中傷陰陽相過之溜脈也。中傷溜脈,有不病者,今也目盲,則不幸矣,故曰不幸為盲。
刺頭,中腦戶、入腦,至死。
白話文:
「溜脈」是指陰陽之氣互相交錯的脈絡。眼睛看不見叫「盲」。手少陰脈連繫著眼睛,手太陽脈向上延伸到頭頂,到達鼻子的位置,然後通到眼睛內側的眥部。刺入面部,刺中溜脈,也就是刺到面部上眼鼻之間的地方,可以損傷陰陽相交的溜脈。損傷溜脈,有的人不會生病,如今眼睛看不見了,那真是太不幸了,所以說不幸的人才會失明。
腎脈上額交巔,入絡於腦。刺頭,中腦產,刺頭額之間,中傷腦戶也。中傷腦戶。邪入於腦,真陽不下,故玄死。
刺舌下,中脹太過,血出不止,為喑。
白話文:
腎臟經絡從額頭向上,交接於頭頂,進入腦袋與腦血管連接。如果扎針刺傷頭頂,會傷到腦部;如果扎針刺傷額頭與頭頂之間,會傷到腦髓孔。傷到腦髓孔的話,邪氣會進入腦部,人體的陽氣無法下降,因此會昏厥死亡。
刺舌下,中脹太過,血出不止,致失聲。
舌下,廉泉穴也。靈樞根結論云:少陰根於廉泉,結於廉泉,刺舌下,刺舌下之廉泉也。刺舌下而中傷經脈太過,血出不止,則少陰之氣,不交於陽,故為喑。
刺足下,布絡,中脈血不出為腫。
白話文:
舌頭下方,也就是廉泉穴。根據《靈樞經》的記載:「少陰經的根源在廉泉,並結束於廉泉。刺舌下,就是刺舌下方的廉泉穴。」如果刺舌下時傷及經脈過深,造成出血不止,那麼少陰經的氣血就無法與陽氣相交,因此會導致失聲。
針刺腳底,散佈氣血絡脈,中脈之血不出,則會腫脹。
凡刺絡脈,則宜出血。凡刺經脈,不宜出血。刺足下布絡,言刺足下之病,當從絡脈以布散。若布絡而中其經脈,致血不出,則經脈有傷,故為腫。
刺郄,中大脈,令人僕,脫色。
白話文:
針刺血管時,應出出血。針刺經絡時,必須出出血。針刺腳底的血管,意思是治療腳底的疾病,應從血管施針。如果在針刺血管時傷及經絡,導致出血不止,這就對經絡造成了損傷,因此稱為「閉」的現象。
刺中有大脈,會使人仆倒,面色變白。
郄,浮郄穴也。刺浮郄穴者,宜淺。若刺深而中傷大脈。大脈,足太陽,貫臀入膕之脈也。中大脈,則太陽之氣,不能為外,故令人僕,當僕之時,陽氣不充,故脫色。
刺氣街,中脈,血不出,為腫鼠僕。
白話文:
郄,就是浮郄穴。刺浮郄穴時,應該淺刺,如果刺太深傷到大脈,大脈指的是足太陽經,經過臀部,進入膕部的經脈。傷到足太陽經大脈,足太陽經的氣血就無法輸佈到體表,因此會令人昏厥(僕),昏厥時,陽氣無法充足,所以臉色會蒼白。
刺中氣街,刺中脈,血不出,是為腫脹、鼠輩。
氣街,脛氣之街。《靈樞·衛氣》論云:氣在脛者,止之於氣街,與承山踝上以下。刺氣街,中脈,刺脛中之氣街,中傷足太陽陽明之經脈也,中傷其脈,致血不出,則為腫鼠僕者。傷陽明之脈,則腫在鼠鼷,傷太陽之脈,則腫在僕參也。
刺脊間,中髓,為傴。
白話文:
氣街,是小腿肌肉的溝槽。《靈樞·衛氣》說:氣在小腿時,會停留在氣街,它位於承山穴以下、踝骨上。刺傷氣街,也就是刺傷小腿中部的氣街,會傷及足太陽膀胱經和足陽明胃經,進而導致經脈阻塞,出現腫脹和鼠鼷、僕參部位的疼痛。如果傷及陽明經,會導致鼠鼷部位腫脹;如果傷及太陽經,會導致僕參部位腫脹。
刺要論云:刺骨無傷髓。刺脊間,中髓,刺脊骨而中傷其精髓也。脊髓內傷,則背屈肩隨,故為傴。傴,傴僂也。
刺乳上,中乳房,為腫,根蝕。
白話文:
「針灸要訣論」說:針刺到骨頭沒有損傷到骨髓。針刺脊椎骨之間,傷到了骨髓,刺傷了脊椎骨,損傷了骨髓精華。脊髓受傷,就會導致背部彎曲,肩膀跟着彎曲,因此造成駝背。駝背,就是身體彎曲駝背的意思。
乳房中間的腫塊,侵蝕乳根。
乳上之穴,名曰乳中,內為乳房,下為乳根穴。刺乳上,中乳房,言刺乳中穴,而中傷其乳房也。中傷乳房,則為腫。其下乳根,則如月蝕。蝕,缺傷也。
刺缺盆,中內陷,氣泄,令人喘咳逆。
白話文:
乳房上的穴位,稱為乳中,內部為乳房,下方為乳根穴。針刺乳中穴,會刺傷乳房。刺傷乳房,就會腫脹。乳根穴下方,就像月蝕一樣。蝕,指的是缺損傷口。
肋間肌肉不足,導致肋間凹陷,元氣外泄,令人氣喘、咳嗽、呼吸困難。
刺之過深,則為內陷,下俱仿此。缺盆之穴,其缺如盆,若刺缺盆,刺之過深、中傷內陷,則肺氣虛泄,且令人喘咳而氣機內逆。
白話文:
如果針刺太深,就會傷及內部,其他穴位也是如此。例如「缺盆」穴,它的形狀像一個盆子。如果刺這一穴太深,刺傷內部,就會導致肺氣衰弱外漏,讓人感到呼吸困難和咳嗽,氣息也會上逆。
刺手魚腹,內陷,為腫。
魚腹在手大指下,如魚之腹,手太陰、魚際穴也。刺手魚腹、中傷內陷,內陷傷徑,故為腫。
無刺大醉,令人氣亂;無刺大怒,令人氣逆;無刺大勞人,無刺新飽人、無刺大飢人,無刺大渴人,無刺大驚人。
白話文:
刺傷大魚之腹部,內陷凹陷,就會腫脹。
魚腹位於手中大拇指下方,就像魚的肚子一樣,屬於手太陰經,魚際穴所在的位置。刺傷大魚腹,會傷及內部,導致內陷,因此會腫脹。
沒有刺傷的大醉之人,會導致氣血混亂;沒有刺傷的大怒之人,會導致氣息逆行;沒有刺傷的大勞累之人、新飽之人、大飢餓之人、大口渴之人、大驚嚇之人,都會出現健康問題。
不但身形有禁刺,而人亦有禁刺。酒性慓悍,行皮膚,充絡脈,故無刺大醉,刺之則令人之氣亂,怒則乘戾,色不和,氣不平、故無刺大怒,刺之則令人氣逆。大勞之人,陽氣外張,故無刺。新飽之人,穀氣盛滿,故無刺。大飢之人,經脈空虛,故無刺。大渴之人,津液燥竭,故無刺。大驚之人,氣血未和,故無刺。凡此禁刺而刺之,則有害矣。
白話文:
不只身體有禁針處,人也有禁針的時候。酒性猛烈,會沿著皮膚進入經脈,因此不能在喝醉的時候針灸,否則會讓人氣血混亂。當人發怒時會精神亢奮,不能針灸,否則會加劇怒氣,使面色不佳,氣息不穩。勞累過度的人,陽氣外散,不能針灸。剛吃飽的人,胃氣充盛,不能針灸。飢餓至極的人,經脈空虛,不能針灸。十分口渴的人,津液耗盡,不能針灸。驚嚇過度的人,氣血失調,不能針灸。如果在這些禁針的情況下針灸,就會造成傷害。
刺陰股,中大脈,血出不止,死。
厥陰之脈起於足大趾,循陰股而上,刺陰股,中傷大趾之徑股,致血出不止,則厥陰之脈不能上行,故死。
刺客主人,內陷,中脈,為內漏,為聾。
白話文:
刺陰股,中大脈,血出不止,死。
太陰經的脈絡起於腳的大拇指,沿著陰股向上走。如果刺傷陰股,傷及大拇指經絡的陰股部位,導致血液流出不止,那麼太陰經脈絡就無法上行,人就會死亡。
刺客主人,內陷,中脈,為內漏,為聾。
刺客刺傷了自己的主人,刺傷比較深,傷及了經脈,導致血液從內部流出,並伴有耳聾的症狀。
客主人之穴,在耳前開口陷中。刺客主人,若刺之過深,則內陷中脈。中脈,中傷手足少陽所過之脈也。中脈傷腦,則為內漏。中脈傷耳,則為耳聾。
白話文:
客主人穴位,位於耳前方凹陷處。如果針刺客主人穴過深,就會刺傷內部脈道。內部脈道,也就是經過手足少陽經的脈絡。如果刺傷腦部,就會造成內出血。如果刺傷耳部,就會導致耳聾。
刺膝髕,出液,為跛。
膝髕,膝上筋骨交會處也。刺膝髕出液,則筋骨無以濡養,屈伸不利,故為跛。
刺臂太陰脈,出血多,立死。
白話文:
刺傷膝蓋骨,流出液體,導致跛行。
膝蓋骨,就是膝蓋上筋骨交會的地方。刺傷膝蓋骨導致液體流出,筋骨就沒有辦法得到滋潤,屈伸活動不順利,因此會導致跛行。
刺傷手臂內側的太陰經,出血過多,會立即死亡。
臂太陰脈,手太陰肺脈也。肺主行營衛陰陽之氣。刺臂太陰脈,若出血多,致血氣不相交接,一息相離,穹壤分判,故立死。
刺足少陰脈,重虛出血,為舌難以言。
白話文:
關於刺臂太陰脈: 臂太陰脈即手太陰肺脈,肺主運行營衛陰陽之氣。如果刺臂太陰脈時出血過多,會導致氣血無法交融,氣息斷絕,天地分隔,因此會立刻死亡。
刺足少陰脈: 如果刺足少陰脈,氣虛過度並出血,會使舌頭難以言語。
重,平聲。足少陰脈,腎脈也。腎主藏精,刺足少陰脈,出血,則精血皆虛,故曰重虛。重虛出血,猶言出血而重虛也。少陰之脈,循喉嚨,挾舌本,精血皆虛,故為舌難以言。
刺膺,中陷,中肺,為喘逆仰息。
白話文:
在中醫理論中,「重」(發音為平聲)指的是一種病理狀態。足少陰脈也是指腎脈,因為在中醫中,腎主藏精。當足少陰脈(腎脈)因刺激或針刺而出血時,會導致精血兩虛,這種狀態被稱為「重虛」。重虛即表現為出血後的身體虛弱。
此外,少陰脈經過喉嚨並環繞舌根,當腎脈(少陰脈)精血虛弱時,會影響舌頭的功能,使得患者難以說話。這種病症在中醫中通常會通過補腎和止血的方法來治療,以恢復精血並改善語言能力。
膺,胸前,膺窗穴也。刺膺窗之穴,刺之過深,中傷內陷,則中傷肺氣,中陷中肺,則膺胸之氣,不和於肺,故為喘逆仰息。
白話文:
第6點,位於胸前,是窗穴。刺扎窗穴時,如果刺得過深,傷到了內部,就會損傷肺氣。肺氣受損,就會導致胸中的氣與肺氣不協調,因此會出現胸悶、呼吸不暢的症狀。
刺肘,中內陷,氣歸之,為不屈伸。
肺脈下肘,循臂,刺肘過深,中傷內陷,邪氣歸之,則機關不利,故為不屈伸。
刺陰股下三寸、內陷,令人遺溺。
白話文:
刺到肘部,如果刺得太深導致內部組織受損,氣會聚集在傷處,這樣就會造成肘部不能正常彎曲和伸直。
肺經下行到肘部,沿著手臂走行,如果刺到肘部時過於深入,傷及內部造成凹陷,邪氣就會聚集在那裡,使得關節功能受到影響,因此無法自由屈伸。
刺到大腿內側下方三寸的地方,如果刺得太深導致內部組織受損,會使人出現尿失禁的情況。
溺,鳥去聲,下同,陰股下三寸,乃下含膕中,足太陽循行之經脈也。刺陰股下三寸,刺之過深,中傷內陷,則太陽之脈,不能循經外出,故令人遺溺。遺溺,膀胱不約也。
刺腋下脅間,內陷,令人咳。
白話文:
「溺」也就是小便,位於大腿內側,下三寸處的「陰股」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循行經脈。在陰股穴下三寸處針灸,如果針刺太深,傷害到內部組織,就會導致太陽經脈無法循經外出,所以會導致尿失禁。尿失禁,是膀胱無法控制小便的緣故。
刺入腋下的脅間部位,如果針刺過深,會讓人咳嗽。
腋,舊本訛掖,今改。手厥陰心包之脈,循胸出脅,上抵腋下,刺腋下脅間,刺心包之脈也,刺之過深,中傷內陷,脈不循經,上迫於肺,故令人咳。
刺少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少腹滿。
白話文:
「腋」,過去的版本寫錯了「掖」,現在更正過來。手厥陰心包經的脈絡,沿著胸部和肋骨走行,向上延伸到腋下。在腋下肋骨間刺入,就是刺到了心包經的脈絡。如果刺入過深,就會傷及內部,脈絡就不能循著原本的經絡運行,會向上壓迫到肺,所以會導致咳嗽。
針刺少腹,會傷及膀胱,導致尿液排出,令人感到小腹脹滿。
膀胱居少腹之中,刺少腹而中傷其膀胱,致膀胱之氣下泄,故溺出,令人少腹滿。少腹滿,膀胱之氣不行於膚表也。
白話文:
生活中充滿誘惑,讓人容易沉迷其中而無法自拔。
刺腨腸,內陷,為腫。
腨腸,足肚也。刺腨腸而內陷,傷其經脈故為腫,與上文刺平魚腹內陷為腫,其義一也。
刺匡上陷骨,中脈,為漏,為盲。
白話文:
刺足肚,內陷,會腫。
足肚,就是腳掌。刺足肚而內陷,傷及經脈所以會腫,與上文中的刺平魚腹內陷而腫,道理相同。
刺太陽穴陷骨,中風脈,會漏,會盲。
匡上,目匡之上,眉間也。陷骨,絲竹空穴,眉後陷骨也。刺匡上陷骨,中傷其脈,則淚流不止,故為漏。視無所見,故為盲。
刺關節,中液出,不得屈伸。
白話文:
匡上:眉毛上方的部位,也就是眉心中的位置。
陷骨:就像絲竹樂器上空出來的洞,位於眉毛後方的凹陷處。
刺入匡上和陷骨:會傷及流經該部位的脈絡,導致眼淚無法停止流淌,所以稱為「漏」。
視而不見:是因為脈絡受傷後,無法傳遞視覺訊息,所以眼睛會出現失明症狀。
針刺關節時,若出現中液流出,則關節不能屈伸。
關節,骨節交會之機關。液,淖澤注於骨,骨屬屈伸。若刺關節,中死其液,致液出,而不能淖澤注骨,故不得屈伸。此舉刺之要害,皆為刺禁者,如此。
白話文:
在針灸治療中,關節被視為骨節的交匯機關,其中的液體負責滋潤骨骼。如果在針刺關節時誤傷到這些液體,會導致滋潤功能喪失,進而影響關節的屈伸活動,這是針刺的禁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