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素問直解》~ 卷之三 (31)
卷之三 (31)
1. 離合真邪論第二十七篇
離合真邪者,真氣邪氣,彼此相離,勿使合也。邪入經脈,則真邪相合,從而察之,必使真氣弗失,邪氣弗入。蓋邪之新客來也,未有定處,推之則前,引之則止,逢而瀉之,其病立已,瀉之立已,則合者使離,故曰離合真邪也。
黃帝問曰:余聞九針九篇,夫子乃因而九之,九九八十一篇,余盡通其意矣。
承上篇先知《針經》之意,而言九針之道,備載針經八十一篇,余已盡通其意。
經言氣之盛衰,左右傾移,以上調下,以左調右,有餘不足,補瀉於榮輸,余知之矣。
《針經》大意如此,余已知之。
此皆榮衛之傾移,虛實之所生,非邪氣從外入於經也。余願聞邪氣之在經也,其病人何如,取之奈何?
針經多論正氣之虛實,未詳邪氣入經,故以為問。
岐伯對曰:夫聖人之起度數,必應於天地,故天有宿度,地有經水,人有經脈。
起,猶立也。聖人立人身脈度循行之數,必上應天,下應地。故天有二十八宿之度,人有十二經脈,以應於天;地有十二經水,人有十二經脈,以應於地。
天地溫和,則經水安靜;天寒地凍,則經水凝泣;天暑地熱,則經水沸溢;卒風暴起,則經水波湧而隴起。
泣,作澀。卒,音促,俱下同。地之經水,氣通於天,故天地溫和,則經水安靜。如天寒地凍,則經水凝澀。凝澀,不行也。天暑地熱,則經水沸溢。沸溢,汛濫也。若陰陽不和,卒風暴起,風行水渙,則經水波湧而隴起。
夫邪之入於脈也,寒則血凝泣,暑則氣淖澤,虛邪因而入客,亦如經水之得風也,經之動脈,其至也亦時隴起,其行於脈中,循循然。
人之經脈,合於經水,氣通於天。若夫邪氣之入於脈也,天寒則人血凝澀,猶之天寒地凍,經水凝澀也。天暑則人氣淖澤,猶之天暑地熱,經水沸溢也。虛鄉之邪,因人經脈虛而入客,猶之卒風暴起,故亦如經水之得風也。經之動脈猶言風入於經,而動其脈也。其至也亦時隴起,猶之經水遇風,波湧而隴起也。
其不因於邪,則血氣之行於脈中,循循然。循循,次序貌,猶之天地溫和,而經水安靜也,此人之度數,所以應於天地也。
其至寸口中手也,時大時小,大則邪至,小則平,其行無常處,在陰與陽,不可為度,從而察之,三部九候,卒然逢之,早遏其路。
中,去聲。處,去聲,下處同。脈之大會,在於寸口,其至寸口而中手也,則時大時小,大則脈氣有餘,故邪至;小則脈氣凝實,故平。邪氣之至,其行無常處,或在血分之陰,或在氣分之陽,而不可為度,從其在陰在陽而察之,審其三部九候之中,邪之所在,卒然逢之,勿使真邪相合,是當早遏其路。下文云,逢而瀉之,其病立已,同一義也。
白話文:
離合真邪論第二十七篇
真氣和邪氣,彼此要分開,不要讓它們混合。邪氣進入經脈,真氣和邪氣就會結合。要仔細觀察,務必使真氣不損失,邪氣不侵入。邪氣初犯,尚未固定位置,推它就前進,引它就停止,遇到它就瀉掉它,病就能馬上好了。瀉掉它使它馬上痊癒,就是使結合的真邪分離,所以叫做離合真邪。
黃帝問道:我聽說過《九針九篇》,先生您又把它擴充到八十一篇,我已經完全理解了它的意思。
承接上篇,已知曉《針經》的旨意,而九針之道,詳載於針經八十一篇中,我已完全了解其意。
《經書》上說氣的盛衰,左右偏移,上面調節下面,左邊調節右邊,有餘不足,就在榮、輸二脈上進行補瀉,這些我都知道了。
《針經》大意如此,我已了解。
這些都是榮衛之氣的偏移,虛實的產生,並不是邪氣從外侵入經脈。我想了解邪氣在經脈中的情況,病人會有什麼症狀,該如何治療?
針經多論述正氣的虛實,未詳述邪氣入經,故提出此問。
岐伯回答道:聖人制定度數,必然要符合天地規律,所以天有星宿的運行軌跡,地有經脈般的河流,人有經脈。
起,就是設立的意思。聖人設立人體脈搏的度數和循行軌跡,必定要符合天地的規律。所以天有二十八宿的運行軌跡,人有十二經脈,與天相對應;地有十二條主要的河流,人有十二經脈,與地相對應。
天地溫暖平和,則地下的河流就平靜;天寒地凍,則地下的河流就會凝結;天熱地燥,則地下的河流就會沸騰;突然刮起暴風,則地下的河流就會波濤洶湧。
泣,指水流澀滯。卒,音促,以下皆同。地下的河流,氣息與天相通,所以天地溫暖平和,則地下的河流就平靜;如果天寒地凍,則地下的河流就會凝結澀滯,無法通行;天熱地燥,則地下的河流就會沸騰氾濫;如果陰陽失調,突然刮起暴風,風吹雨打,則地下的河流就會波濤洶湧。
邪氣侵入經脈,天寒則血液凝滯,天熱則氣血濕熱,虛邪乘虛而入,就像河流遇到風一樣,經脈中的動脈,也會像波浪一樣起伏,在經脈中循行。
如果沒有邪氣,則血液在經脈中運行就會順暢有序,如同天地溫暖平和,河流平靜一樣,這就是人體的規律,所以要與天地相應。
在寸口脈(手腕內側)的部位,脈象時大時小,大則邪氣到達,小則平穩,其運行沒有固定位置,在陰經和陽經之間,無法預測,要仔細觀察,掌握三部九候,突然遇到邪氣,就要及時阻止它。
中,去聲。處,去聲,以下處皆同。脈氣會聚的地方,在於寸口,當邪氣到達寸口脈而傳到手中時,脈象時大時小,大則脈氣充盛,故邪氣到達;小則脈氣凝實,故平穩。邪氣的到達,其運行沒有固定位置,可能在血分的陰經,也可能在氣分的陽經,無法預測,要根據其在陰經或陽經的位置來觀察,審察三部九候中的情況,邪氣所在的位置,突然遇到它,就要及時阻止,不要讓真氣和邪氣結合,應該及時阻止它的蔓延。下文所說的「遇到它就瀉掉它,病就能馬上好了」,意思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