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素問直解》~ 卷之三 (7)
卷之三 (7)
1. 八正神明論第二十六篇
八正,天地八方之正位也。天之八正,日月星辰也。地之八正,四方四隅也。合人形於天地四時,陰陽虛實,以為用針之法,神乎神,獨悟獨見獨明,故曰八正神明也。
白話文:
八正,指的是天地八方的正確位置。天上的八正,是指日月星辰。地上的八正,是指四方四隅。
我們把人體與天地四季、陰陽虛實結合起來,作為施針的依據。這種方法神妙無比,是因為它是一種獨特的見解和發現。因此,它被稱為「八正神明」。
黃帝問曰:用針之服,必有法則焉,今何法何則?
服,事也。上篇云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然雖治神,必有法則,以為用針之事,帝故問之。
岐伯對曰:法天則地,合以天光。
天光,日月星辰也。用針之道,上法天時,下則地理,更合天之日月星辰,以為法則也。
帝曰:願卒聞之。
法天則地,合以天光,願盡聞之。
岐伯曰: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時八正之氣,氣定乃刺之。
白話文:
黃帝詢問道:使用針灸之術,必有法規法則,如今這法規法則為何?
岐伯回答道:用針之道,以上法天時,以下法地理,並與天上的日月星辰相應合,作為法則。
黃帝說道:請將這法則說得仔細一點。
岐伯說道:凡施行針灸之術,必須觀察日月星辰、四時八正之氣,待氣候穩定後再進行針灸。
合以天光者,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也。法天者,候四時之氣也。則地者,候八正之氣也。定,安靜也。人氣安靜乃行針以刺之。此為用針之事也。
是故天溫日明,則人血淖液,而衛氣浮,故血易瀉,氣易行,天寒日陰,則人血凝泣,而衛氣沉。
白話文:
配合天地間的光線和氣候,醫學治療中針刺的方法,需要查看星宿和氣候。效法上天,根據四季的氣候變化選擇治療方法。效法大地的,根據八方正位(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的氣候變化選擇治療方法。定,安靜也。人在氣候安靜的狀態下施針治療。這是針刺治療的要領。
因此天氣溫暖陽光普照時,人體氣血流動順暢,衛氣浮於體表,因此血液容易外瀉,氣血容易運行。天氣寒冷陰沉時,人體氣血凝滯,衛氣沉降於體內。
易,去聲。泣,作澀。人身血氣,上應於天,是故天氣溫和,日色光明,則人血淖液,而衛氣浮。淖液,滋灌也。浮,外行也。血淖液,故血易瀉;衛氣浮,故氣易行。若天不溫和而寒,日不光明而陰,則人血凝澀而衛氣沉。凝澀,不淖液也。沉,不浮也。
白話文:
易:通暢,發音為「去聲」。泣:作「澀」,意指黏滯。人的氣血會受到天氣的影響,因此天氣溫和,陽光充足,人的氣血就會流暢,而人體的保護性能量「衛氣」也會浮於體表。流暢:滋養。浮:運行於體表。氣血流暢,所以出血容易;衛氣浮於體表,所以氣容易運行。如果天氣寒冷,陰天沒有陽光,人的氣血就會凝固黏滯,衛氣也會沉降。凝固黏滯:不流暢。沉:不浮於體表。
月始生,則血氣始精,衛氣始行;月郭滿,則血氣實,肌肉堅;月郭空,則肌肉減,經絡虛,衛氣去,形獨居。是以因天時而調血氣也。
白話文:
月令開始時,血氣趨於旺盛,衛氣開始運行。月圓時,血氣充盈,肌肉緊實。月虧空虛時,肌肉消瘦,經絡虛弱,衛氣消散,身體會感到孤獨。因此,要順應天時調節血氣。
人身血氣,不但應天日,且應天月也。月始生,月朔也,月生之日,衛氣大會於風府,則血氣始精,衛氣始行;月郭滿,月望也,月望則血氣充盛,故血氣實,而肌肉堅;月郭空,月晦也,月晦則血氣虛微,故肌肉凝,經絡虛,衛氣去,形獨居。傷寒論云:血弱氣盡,腠理開者是也。是以人當因天時而調血氣也。
是以天寒無刺,天溫無凝,月生無瀉,月滿無補,月郭空無治,是謂得時而調之。
白話文:
我們體內的血氣,不只受太陽影響,也受月亮影響。
月亮初生的第一天叫朔,這天衛氣集中在後腦的風府穴,因此血氣開始充盈,衛氣開始運行;月亮最圓的那一天叫望,這天血氣最盛,所以肌肉結實;月亮消失的那一天叫晦,這天血氣虛弱,所以肌肉鬆軟,經絡空虛,衛氣散去,身體孤獨無依。就像《傷寒論》裡說的:血氣虛弱到極點,皮膚毛孔張開的。所以我們要順應天時來調節血氣。
天氣寒冷時,不使用瀉下法;天氣溫暖時,不使用固澀法;月亮盈虧時,不使用瀉下法;月亮圓滿時,不使用滋補法;月亮周圍空洞無光時,不使用調理法,這就是順應時令而調理。
因天時而調血氣,是以天寒無刺,寒則堅凝,故無刺也;天溫無凝,溫則流通,故無凝也;月生無瀉,不伐其生氣也;月滿無補,不益其有餘也,月郭空無治,正氣虛邪,不能去也,凡此是謂得時而調之。
因天之序,盛虛之時,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
白話文:
根據季節變動來調節人體氣血,因此:
- 在寒冷的季節,身體會收縮,堅固凝滯,所以不針刺;
- 在溫暖的季節,身體會舒張,氣血流通,所以不凝滯;
- 月亮新生的時候,不瀉下,以免損傷新生氣血;
- 月亮滿盈的時候,不補益,以免過剩;
- 月亮空虛的時候,不治療,因為正氣虛弱,邪氣不能去除。
以上這些原則,就是根據時機適當調整人體的方法。
順應上天的運行,把握陰盛陽虛的時節,移動燈光定位,端正站立等待。
得時而調,乃因天序之盛虛,故曰因天之序,盛虛之時也。移光,去形晦而光明也。定位,日月中天而位定也。正立而待,整肅其體,待天人氣盛,然後行針以刺也,凡此皆得時而調也。
白話文:
在適當的時候調整身體,是因為順應天體運行旺盛與虛弱的規律。所以經典說「順應天體的規律,在旺盛與虛弱的時候調整身體」。「移光」是指祛除晦暗,讓身體煥發光明。「定位」是指太陽月亮運行到中天的位置。「正立而待」是指身體端正地等待,調整好狀態,等待天人和氣旺盛的時候,再進行針灸治療。這些都屬於在適當的時候調整身體。
故曰:月生而瀉,是謂臟虛;月滿而補,血氣揚溢,絡有留血,命曰重實;月郭空而治,是謂亂經,陰陽相錯,真邪不別,沉以留止,外虛內亂,淫邪乃起。
白話文:
所以說,月經來潮時進行泄法治療,這叫做使臟腑虛弱;月經完畢時進行補法治療,會使得血氣過剩,經絡中出現瘀血,這叫做過於充實;月經期間進行治療,這叫做打亂正常的月經週期,陰陽互相混亂,無法分辨正邪,病氣因而停留,外面虛弱裡面混亂,異常的邪氣就會產生。
重,平聲。別,音逼。月生無瀉,故曰月生而瀉,是謂臟虛;月滿無補,月滿而補,則血氣揚溢於外,則絡有留血,命曰重實;月郭空無治,月郭空而治,是謂亂經,亂經則陰陽相錯,陰陽相錯,則真邪不別,真邪不別,則邪氣內沉,沉以留止,真氣不充,則外虛;邪氣相薄,則內亂。外虛內亂,則淫邪乃起,凡此皆不能得時而調也。
白話文:
「重」,發音為「ㄓㄨㄥˋ」。「別」,發音為「ㄅㄧㄝˋ」。
當月亮初生時,身體不應該瀉。如果月亮初生而瀉,表示臟腑虛弱;當月亮圓滿時,身體不應該補。如果月亮圓滿而補,則會導致氣血外溢,血管中會殘留瘀血,稱為「重實」;當月亮殘缺時,不應該治療。如果月亮殘缺而治療,稱為「亂經」,「亂經」則會導致陰陽錯亂;陰陽錯亂,則真氣與邪氣無法區別;真氣與邪氣無法區別,邪氣就會沉積於內,停留不散;真氣無法補充,外在就會虛弱。
邪氣相互影響,內在就會混亂。外虛內亂,邪氣就會產生。這些情況都是因為不能適時調整調理所致。
帝曰:星辰八正何候?
星辰躔度,八正定位,何以候之?
岐伯曰:星辰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八正者,所以候八風之虛邪,以時至者也。四時者,所以分春秋冬夏之氣所在,以時調之也。八正之邪虛,而避之勿犯也。
白話文:
黃帝說:星辰八正,如何得知何時到來?
岐伯答道:星辰繞著日月運行,而八正則決定哪一個方位受八風邪氣侵襲,隨著節氣而到。四時能區分春秋冬夏的氣候,隨著時序來調養。八正的邪氣侵襲,應避開避免接觸。
日月之行,星辰為之衛,是星辰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制日月之行,則星辰可候矣。八風之邪,八正為之位,是八正者,所以候八風之虛邪,以時至者也。知八風之邪,則八正可候矣。天有四時,四時者,所以分春秋冬夏之氣所在,人候其氣,以時調之也。春秋之氣溫和,冬夏之氣寒暑,以時調之,則八正之虛邪,而避之勿犯也。
以身之虛,而逢天之虛,兩虛相感,其氣至骨,入則傷五臟,工候救之,弗能傷也。
白話文:
太陽和月亮的運行,由星辰來控制。星辰的作用,就是調整太陽和月亮的運行。控制了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就能根據星辰來預測時間。
八種風邪的影響,由八個正確的方向來控制。八個正確方向的作用,就是預測八種風邪的邪氣,並根據季節的變化進行預防。瞭解了八種風邪的邪氣,就能根據八個正確方向來預測。
天地有四個季節,四個季節的作用,就是區分春、秋、冬、夏之氣的所在。人應該根據這些氣候變化,來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春、秋之氣溫和,冬、夏之氣寒冷或炎熱。根據季節的變化來調整生活方式,就能避開八種正確方向的邪氣,避免遭受其侵襲。
身體虛弱時,遇到氣候虛寒,虛弱的體質和寒冷的氣候相互感應,寒氣會深入骨髓,進而損傷五臟。如果此時由有經驗的醫生及時救治,就能防止這種損傷。
人之受邪,身之虛也。天之有邪,天之虛也。以身之虛,而逢天之虛,兩虛相感,其氣內至於骨,內至於骨,則入傷五臟,其兩虛相感之時,而工候救之,弗能入傷五臟也。
故曰:天忌不可不知也。
白話文:
人體之所以會遭受邪氣侵襲,是因為身體本身虛弱。天地之間之所以會產生邪氣,是因為天地本身存在空隙。當身體虛弱時,恰巧遇到天地有空隙,兩者虛弱相呼應,這股邪氣就會深入體內,直至骨頭。邪氣深入骨頭後,就會傷及五臟。如果在兩者虛弱相呼應的時候,醫生及時採取措施進行救治,就可以防止邪氣深入五臟。
所以說:上天的禁忌不可不知曉。
《靈樞·九針論》云:「大禁太一所在之日,及諸戊己。凡此九者,善候八正所在之處,所主左右上下,身體有癰腫者,欲治之,無以其所直之日漬治之,是謂天忌日也」。故曰天忌不可不知也。凡此皆星辰八正之候也。
白話文:
《靈樞·九針論》中說:「在太一星所在的日期,以及戊己日,都屬於禁忌的日子。凡是這九天,要仔細觀察八正所在的位置,掌握其左右上下對應的部位。如果身體有膿腫,想要治療,不要在當天針灸,因為這是被稱為『天忌』的日子。」所以說,天忌是不能不知道的。凡此都是遵循星辰八正的規律。
此一節,言法日月星辰,四時八正之氣,以為刺法也。
帝曰:善其法星辰者,余聞之矣,願聞法往古者。
上古之世,以針治病,故承上文法星辰之義,而願聞法往古者。
岐伯曰:法往古者,先知《針經》也。
白話文:
此段文字講述了日月星辰、四時八正之氣與針灸手法之間的關係。
黃帝說:「善於用日月星辰理論治療疾病的人,我有所耳聞,現在希望聽聽探討古代針灸的方法。」
岐伯說:「探索古代針灸的方法,首先要了解《針經》。」
黃帝法往古而著《針經》,《針經》,《靈樞經》也。靈樞首篇,黃帝有先立針經之語,故欲法往古者,先知針經也。
驗於來今者,先知日之寒溫,月之虛盛,以候氣之浮沉,而調之於身,觀其立有驗也。
白話文:
黃帝根據古代醫學知識編寫了《針經》,《針經》也就是《靈樞經》。《靈樞經》的第一篇,黃帝提到要先確立針灸的理論,所以想要效仿古代醫學的人,首先要了解針灸的理論。
觀察古今的經驗,先得知天氣的寒暖,月令的盈虧,用來預測氣候的變化,從而調整自身的養生方式,看其對養生的效果是很明顯的。
法往古而知針經,必有驗於來今。夫驗於來今者,先知日之寒溫,月之虛盛,如冬日寒而夏日溫,晦朔虛而弦望盛也。即以十月而候四氣之浮沉,如春夏日月則氣浮,秋冬日月則氣沉也。以四氣浮沉而調之於身,可觀其氣之立有驗於身也。
白話文:
如果要追溯針灸的起源,一定要驗證現在的情況。驗證現在情況的方法,就是先了解當天的寒熱,每月的盈虧變化。比如冬天的太陽較冷,夏天的太陽較熱,農曆初一、十五為新月、滿月時月亮較盈滿,農曆初八、二十三時月亮較虧損。其次,根據十月而觀察四氣的盛衰。比如在春夏季,太陽和月亮升起時陽氣較盛,秋冬季節太陽和月亮升起時陽氣較衰。根據四氣的盛衰變化來調節身體,可以看到其氣在身體中的狀態,從而顯現出針灸的效果。
觀其冥冥者,言形氣榮衛之不形於外,而工獨知之,以日之寒溫,月之虛盛,四時氣之浮沉,參伍相合而調之,工常先見之,然而不形於外,故曰觀於冥冥焉。
白話文:
觀察那些看不見的地方,指的是形氣榮衛這些氣血運行狀態,雖然從外表看不出,但好醫生卻獨自知道。根據太陽的寒暖、月亮的盈虧、四時之氣的盛衰,綜合起來相互配合進行調治,好醫生通常都能提前預見,但這些徵兆卻不會表現在外表上,所以說觀察那些看不見的地方。
法往古而知針經,可以觀其冥冥,夫觀其冥冥者,言形氣榮衛之不行於外,冥冥然也。而工獨之,有可觀矣。工之所以獨之者,亦以日之寒溫,月之虛盛,並四時氣之浮沉,與人參伍相合而調之,日月四時之理明,則人身之理亦明,故工常先見之。然理微而不形於外,故曰觀於冥冥焉爾。
白話文:
從古代醫學理論中得知針灸的原理,可以窺探人體中看不見的變化。所謂窺探看不見的變化,指的是氣血運行不暢,顯現出晦暗不明的狀態,而高明的醫師可以獨自觀察到這些變化。
醫師之所以能獨自觀察到這些變化,是因為他們會根據每天的寒暖、每月的盈虧以及四季氣候的變化,與人體的狀況相匹配並進行調整。只要弄清日月、四季的運作規律,就能明白人體的運作規律,因此高明的醫師總能先一步預知變化。然而這種規律微妙不顯,因此才說觀察看不見的變化。
通於無窮者,可以傳於後世也,是故工之所以異也。然而不形見於外,故俱不能見也。視之無形,嘗之無味,故謂冥冥,若神彷彿。
白話文:
通曉無限者,可以傳授給後人,因此醫術的精髓就在此。然而醫術並非外顯於形,所以一般人無法窺見其究竟。觀察它,無法看見形體;品嚐它,沒有味道,因此稱為深不可測,猶如神明幽遠難明。
形見之見,去聲。法往古而知針經,可以通於無窮。夫通於無窮者,可以傳於後世也。可傳後世,是故工之所以異也。然而不形見於外,故俱不能見也,而工獨知之,惟不形見於外,故視之無形,嘗之無味。視無形、嘗無味故謂冥冥而若神彷彿也。
白話文:
外在形式上看起來一樣,但發音不同。醫術從古傳承,探究針灸經脈之理,可應用於無窮盡的治療。能貫通無窮盡之理,便可流傳給後世。能傳承於後世,所以工巧之術與一般不同。但外在形式並無不同,所以一般人難以辨識,只有工巧之人才能知曉。正因為外在形式相同,所以看不出它們的形狀,嘗不出它們的味道。由於看不見形狀、嘗不出味道,所以稱之為冥冥之中,彷彿神仙一般莫測高深。
虛邪者,八正之虛邪氣也。正邪者,身形若用力,汗出腠理開,逢虛風,其中人也微,故莫知其情,莫見其形。
白話文:
虛邪:指八正之氣(正氣)的虛弱與不正之氣(邪氣)。
正邪:指身體形態和力量狀態。如果過度用力,汗流浹背,腠理(皮膚)張開,此時若遇到虛風(邪氣),人體會微微感到不適,因為邪氣在此時趁虛而入,不易覺察其存在和蹤跡。
中,去聲,下同。邪之中人,有虛邪,有正邪。虛邪者,乃八正之虛鄉邪氣,而中於人身也。正邪者,身形若用力,用力則汗出,汗出則腠理開,腠理開,而逢虛風,不同於八正之邪,故中人也微,微則莫知其情,莫見其形也。
白話文:
「中」發音為去聲,下文同。邪氣進入人體,有虛邪和正邪兩種。虛邪是指八正經脈的虛弱部位的邪氣,侵入人體。正邪是指身體如果用力,用力就會出汗,出汗就會導致腠理(皮膚的毛孔)打開,腠理打開,恰好遇上虛風,這與八正經脈的邪氣不同,所以進入人體後症狀輕微,輕微到難以察覺其病情,也難以看到其形狀。
上工救其萌芽,必先見三部九候之氣盡調不敗而救之,故曰上工。
萌芽,病之微也。上工治病,救其萌芽,必先見三部九候之氣盡調,乘其正氣不敗而救之,故曰上工。
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敗。救其已成者,言不知三部九候之相失,因病而敗之也。
白話文:
高明的醫生救治疾病的萌芽,必先觀察三部九候之氣完全調理、不敗壞,然後再出手救治。所以稱為高明的醫生。
萌芽,指疾病輕微的徵兆。高明的醫生治療疾病,救治它的萌芽階段,一定要先觀察三部九候之氣全部調理好,趁著正氣不敗壞的時候出手救治。所以稱為高明的醫生。
低劣的醫生救治疾病已經形成、敗壞的階段。救治疾病已經形成的,是因為不懂得三部九候之氣的失調,導致疾病敗壞了。
若邪病已成,正氣已敗而救之,斯為下工。救其已成者,言不知三部九候之相失,而病已成也。救其已敗者,因病而敗之也。
知其所在者,知診三部九候之病脈處而治之,故曰守其門戶焉,莫知其情,而見邪形也。
白話文:
如果邪氣導致疾病已經形成,體內的正氣已經衰敗而再施救,這叫做下乘。拯救已經形成的疾病,說明醫生不瞭解三部九候的變化,導致疾病已經形成。拯救已經衰敗的正氣,是因為疾病而導致正氣衰敗的。
熟知病情的所在,認得三部九候脈象表現出病情的部位,然後治癒它,所以說把守好它的關口。不瞭解病情,只看到邪氣的表象。
處,去聲。虛邪正邪,深淺不同,知其所在者,知診三部九候之病脈處而調治之,使經脈無傷,正氣內存,故曰守其門戶焉。能如是也,是雖莫知其情,而能見邪形也。上文云莫知其情,莫見其形,今莫知其情者,而能知其情,莫見其形者,而能見邪形也。
白話文:
處,讀去聲。虛邪或正邪,根據其深淺位置的不同,只要知道病竈位於哪一部、哪一候,就能診斷出脈象,並進行治療。這樣一來,既不會損傷經脈,又能保全正氣,所以說保持好身體門戶非常重要。如果能做到這樣,即使不知道病症的具體情況,也能找出邪氣的具象表現。在前面提到「不知道病症的具體情況,也見不到邪氣的具象表現」,現在說「不知道病症的具體情況卻能知道病症的具體情況,見不到邪氣的具象表現卻能見到了邪氣的具象表現」。
帝曰:余聞補瀉,未得其意。
補正瀉邪,各有其法,帝故問之。
岐伯曰:瀉必用方。方者以氣方盛也,以月方滿也,以日方溫也,以身方定也,以息方吸,而內針,乃復候其方吸,而轉針,乃復候其方呼而徐引針,故曰瀉必用方,其氣而行焉。
白話文:
**帝問:**我聽說有補有瀉,但還不明白其中的意思。
**岐伯答:**瀉的方式必須按照一定的規律。所謂規律,是說人體的元氣盛,月亮滿,天氣溫和,身體穩定,呼吸緩慢的時候,就應該進行瀉法。在瀉法操作時,先進針,然後觀察呼吸節奏,在吸氣的時候轉動針,在呼氣的時候慢慢拔出針。因此說瀉法必須按照規律進行,這樣才能順應人體的氣機運作。
內,音納。刺欲瀉之,則大指退後,食指進前,其孔似方,故瀉必用方。就方義而申解之,則方者以天人之氣方盛也。天氣盛以月方滿也,以日方溫也;人氣盛,以身方定也,以息方吸也。息方吸,氣始入,故方吸而內針,復候其方吸而轉針,復候其方呼,氣出之始,而徐引針。引,猶出也,故瀉必用方,候其氣盛而行焉爾。
補必用員。員者,行也。行者,移也。刺必中其榮,復以吸排針也。故員與方,非針也。
白話文:
「內」字的發音是「納」。進行放血刺針時,大拇指後退,食指向前,刺孔的形狀類似方形,所以放血一定要用方針。根據方形的特性來解釋,方形代表天地之氣正盛。天氣盛表現在月亮正圓、陽光正溫暖;人氣盛表現在身體穩定、呼吸順暢。呼吸順暢,氣息開始進入體內,所以要在吸氣的時候刺入針,等吸氣的時候再轉動針,再等呼氣的時候,氣息開始排出體外,然後慢慢拔出針。拔出,就像取出一樣,所以放血一定要用方針,等氣息旺盛的時候再進行。
補針法一定要使用員法。員,就是運行的意思。運行,就是移動的意思。刺針法一定要刺中榮穴,然後再用吸筒將針拔出。所以員法和方法,不是用針刺的意思。
員,圓通。刺欲補之,則大指進前,食指退後,其孔似員,故補必用員。就員義而申解之,則員者,員活其氣,行於周身,故員者行也,行者移其有餘,補其不足,故行者移也,深入為補,故刺必中其榮。排,轉也,復從吸排針,候吸入而轉針也。吸入而轉,所以補之,故員與方乃之員活,氣之方盛,非但針之方員也。
故養神者,必知形之肥瘦,榮衛血氣之盛衰。血氣者,人之神,不可不謹養。
白話文:
員針,針尖圓滑通暢。刺針時想要補益患者,就需要用大拇指向前進,食指向後退,這樣針孔就會呈圓形,因此補益時必定要使用員針。進一步解釋員針的原理,員針的作用是使氣血運行通暢,暢通全身,所以員針就是通暢之意。通暢的意思就是將多餘的部分轉移到不足的部分,所以通暢就是轉移之意。針刺深入才能發揮補益作用,所以刺針時必須刺中經絡中的榮穴。
排針,是指轉動針具。從吸氣排針手法來看,就是待吸氣時轉動針具。吸氣時轉動針具,才能發揮補益作用,因此員針和方針的補益原理是使氣血通暢,氣血充盈。不僅僅是針具的形狀呈圓形和方形,更重要的是使氣血流暢通圓。
養生的人,一定要了解身體的肥瘦、氣血盛衰情況。氣血是人體的精神,不可不謹慎地調養。
瀉之補之,貴得其神,故養神者,必知形之肥瘦,榮衛血氣之盛衰,知形之肥瘦,則知用針之淺深矣,知榮衛血氣盛衰,則知方員之補瀉矣。由此觀之,則血氣者,乃人之神,而不可不謹養也。
白話文:
瀉與補的關鍵在於把握精髓。所以養精的人,必須瞭解身體的肥瘦,榮衛血氣的盛衰。瞭解身體的肥瘦,就能掌握針刺的深淺。瞭解榮衛血氣的盛衰,就能掌握藥方的補瀉方法。由此可見,血氣是人的精髓,不可不謹慎地保養。
帝曰:妙乎哉論也,合人形於陰陽四時虛實之應,冥冥之期,其非夫子孰能通之,然夫子數言形與神,何謂形,何為神,願卒聞之。
數,音朔,承知形養神之論,而贊其妙,因舉形神而復問之。
岐伯曰:請言形,形乎形,目冥冥,問其所病,索之於經,慧然在前,按之不得,不知其情,故曰形。
白話文:
**黃帝說:**妙極了這個論調,將人體與陰陽四時虛實的變化相互對應,深奧微妙,非先生您莫能通曉。不過,先生你多次提到形與神,請問何謂形,何為神?懇請你最後聽我這麼一問。
(黃帝聽了形養神的論調,讚歎它的奧妙,於是又提出形神的問題,請求岐伯解答。)
**岐伯回答:**現在我來說一說形,形體外露於形體之外,陰陽氣血運行其中,看不見摸不着。詢問他的病情,按照經絡尋找,卻發現就在眼前;觸摸不到,探不清它的樣子,因此稱之為形。
未言神,先言形。形乎形,是有形之可形也。目冥冥,是無形之可形也。有形可形,當問其所病,而索之於經。無形可形,則慧然在前,而按之不得。此有形無形之間,而不知其情,故曰形。情,猶實也,若泥跡求形,則非形矣。
白話文:
還沒有提到人體功能,先談論形體。看得見的形體,是有形狀可以形容的。眼睛看不到的,是沒有形狀可以形容的。有形狀可以形容的,應該詢問他的病症,然後在經絡上尋找病源。沒有形狀可以形容的,就在眼前很明顯,可是找不到它的出處。這是有形和無形之間的區別,不知道它的情況,所以稱為形。情況,就像實體一樣。如果像踩著泥巴找形狀,那就不叫形了。
帝曰:何謂神?岐伯曰:請言神,神乎神,耳不聞,目明心開而志先,慧然獨悟,口弗能言,俱視獨見,適若昏,昭然獨明,若風吹雲,故曰神。
白話文:
**帝曰:**什麼是神? **岐伯曰:**請容我來說明神。 神啊神,神妙莫測, 耳朵聽不到,眼睛卻洞察, 心靈豁然,想法先行。 瞬間領悟,不可言傳, 專注凝視,獨自洞見。 彷彿身處昏暗,卻獨自明亮。 就像微風吹散雲霧, 故稱之為神。
神乎神,是至神而莫若神也。耳不聞,是無聲也。雖曰無聲,覺目明心開,而志先慧覺然獨悟矣。口弗能言,是無臭也,雖曰無臭,覺與眾俱視而我獨見矣。適若昏,是無象也,雖曰無象,覺昭然獨明,若風吹雲而見蒼天矣。夫無聲無臭無象,而獨悟獨見獨明故曰神。
白話文:
神中之神,就是最高的境界,無人能超越。耳朵無聲,是因為沒有聲音。雖然說無聲,但感覺到自己的眼睛明亮、心胸開闊,思想也比別人先一步靈光閃爍、自得其樂。嘴巴不能言語,是因為沒有氣味。雖然說無味,但感覺到自己與眾人一同觀看,只有自己能看見。看東西像是在昏暗中,是因為沒有形狀。雖然說無形,但感覺到自己獨自光明透徹,就像風吹散了雲霧,顯現出清澈的天空。正因為無聲、無色、無形,卻能獨自體悟、獨自看見、獨自明白,所以稱為神。
三部九候為之原,九針之論,不必存也。
診三部九候之法,而以形神為之原,則《靈樞》九針之論,所言天忌者,可不必存於胸中也。
此一節,言用針之道,貴得其神,得其神而形可不存也。
白話文:
診斷的三部九候方法,以形神為根本,因此《靈樞》中關於九針的論述,關於天忌的說法,就不需要放在心上了。這段話的意思是,針灸的精髓在於掌握神氣,只要掌握了神氣,形體上的細節便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