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宗

《黃帝素問直解》~ 卷之九 (1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 (13)

1. 陰陽類論第七十九篇

雷公曰:臣悉盡意,受傳經脈,頌得從容之道,以合從容,不知陰陽,不知雌雄。

《示從容論》雷公曰,復問所以三臟者,以知其比類也。帝曰夫從容之謂也。此篇帝云,卻念上下經,陰陽從容。公故曰,臣悉盡意,將以受傳經脈,頌得昔日所言從容之道,以合此日之從容,則陰陽交會之理可知。今也不知陰陽,不知陰陽之雌雄,復詳請於帝,欲明陰陽之相類也。

帝曰:三陽為父,二陽為衛,一陽為紀,三陰為母,二陰為雌,一陰為獨使。

使,去聲。乾為天為父,太陽之氣如天,故三陽為父,陽明秉金氣而堅勁,故二陽為衛,少陽為初陽而煦濡,故一陽為紀,太陽既如天,則太陰當如地,故三陰為母。二陽既為衛而御外,則二陰當為榮而居內,故二陰為雌。一陽即為紀而聯屬,則一陰主陰,盡而無陽。故一陰為獨使。上文雷公云,不知陰陽,不知雌雄,觀此,則可知陰陽之雌雄矣。

一陰一陽代絕,此陰氣至心,上下無常,出入不知,喉咽乾燥,病在土脾。

舊本在四肢別離下,今改正於此。此以一陰而兼論一陽,次以一陰而兼論二陽,又次以一陰而兼論三陽也。一陰,厥陰也,一陽,少陽也。少陽之氣,生於厥陰,厥陰之氣,合於少陽。今一陰一陽,不相為類,故其脈代絕。代絕者,此厥陰之氣,不合少陽,而上至心包也。

合少陽則上下有常,出入有知;今厥陰之氣,至於心包,以厥陰而合厥陰,惟陰無陽,故上下無常,出入不知;少陽火氣上炎,不得厥陰之陰氣以相濟,故喉咽乾燥。《宣明五氣篇》云,脾脈代。代者,脾之本脈也;今脈代絕,致厥陰少陽,不相交合,故病在土脾。

二陽一陰,陽明主病,不勝一陰,脈耎而動,九竅皆沉。

二陽,陽明胃土也,一陰,厥陰肝木也。二陽一陰相合,則木製其土,故當陽明主病;陽明主病,則陽明胃土,不勝一陰肝木,土不勝木,故其脈耎而動。耎動於下,木製其土,故九竅皆沉。

三陽一陰,太陰脈勝,一陰不能止,內亂五臟,外為驚駭。

太陰之陰,舊本訛陽,今改,三陽,太陽也。一陰厥陰也。太陽合手太陰肺氣於皮毛,故三陽一陰相合,而太陽脈勝也。太陰之脈屬肺金,故一陰肝木不能止,謂不能止太陰之勝也,金勝於上,木鬱於下,故內亂五臟,木鬱肝虛,故外為驚駭。

二陰三陽,病在肺,少陰脈沉,勝肺傷脾,外傷四肢。

三陽之三舊本訛二,今改。此以二陰而類三陽。次以二陰而類二陽,又次以二陰而類一陽也。二陰,少陰也;三陽,解見上文;太陽之氣主皮毛,皮毛者肺之合。故二陰三陽相合,病在肺也。二陰合三陽而病肺,則三陽有餘,二陰不足,故少陰脈沉也。勝肺,猶言肺氣勝也;其勝在肺,則傷脾。

白話文:

雷公說:我已經盡力領會,接受傳授的經脈知識,並能理解從容不迫的道理,以便能與這種從容相合。但是,我仍然不明白陰陽的道理,也不清楚陰陽的雌雄之分。

《示從容論》中,雷公再次請教關於三臟的說法,以便了解它們之間的類別。黃帝說,所謂的從容是指陰陽上下協調。這篇裡,黃帝提到要思考上下經脈的運行,陰陽之間要從容和諧。雷公因此說,他已盡力領會並接受傳授的經脈知識,並能理解以前所說的從容之道,以便與現在所說的從容相合,這樣就能明白陰陽交會的道理。但是現在,他仍然不明白陰陽,也不清楚陰陽的雌雄之分,所以再次向黃帝請教,希望能明白陰陽的類別。

黃帝說:三陽就像父親,二陽像衛士,一陽像紀綱;三陰就像母親,二陰像雌性,一陰像獨自的使者。

這裡用天地、父母、雌雄來比喻陰陽的特性。三陽氣就像天一樣,所以說是父親。陽明經有堅強的金氣,所以說是衛士。少陽經是初生的陽氣,溫和滋潤,所以說是紀綱。太陽就像天,那麼太陰就像地,所以說三陰像母親。二陽就像衛士一樣防禦外邪,那麼二陰就像榮養一樣居於內部,所以說二陰像雌性。一陽是維繫聯絡的紀綱,那麼一陰就主導陰的特性,沒有陽,所以說一陰是獨自的使者。先前雷公說不明白陰陽和陰陽的雌雄,從這裡的描述就可以明白陰陽的雌雄了。

一陰和一陽之間如果互相阻礙而失去聯繫,這時陰氣會到達心,上下運行沒有規律,出入也不可知,喉嚨乾燥,病變在脾胃。

這裡以一陰來分別論述與一陽、二陽、三陽的關係。一陰指的是厥陰,一陽指的是少陽。少陽的氣生發於厥陰,厥陰的氣與少陽相合。現在一陰一陽不相配合,所以脈象會出現間斷。這種間斷是因為厥陰之氣不能與少陽相合,反而上行到心包。

與少陽相合時,氣機上下運行有規律,出入有知覺;現在厥陰之氣到達心包,以陰氣來結合陰氣,只有陰而沒有陽,所以上下運行沒有規律,出入也不可知。少陽的火氣上炎,得不到厥陰陰氣的滋潤,所以喉嚨會乾燥。《宣明五氣篇》中說,脾脈會出現間斷。這種間斷是指脾的本脈;現在脈象出現間斷,導致厥陰與少陽無法交合,所以病變會在脾胃。

二陽和一陰結合,是陽明經主病,如果不能勝過一陰,脈象就會軟弱而跳動,九竅都會閉塞。

二陽指的是陽明胃土,一陰指的是厥陰肝木。二陽和一陰相合,就像木來克制土一樣,所以是陽明經主病。陽明經主病時,陽明胃土不能勝過厥陰肝木,土不能克制木,所以脈象會軟弱而跳動。這種軟弱跳動是發生在下方,表示木在克制土,所以九竅都會閉塞。

三陽和一陰結合,是太陰脈象旺盛,如果一陰不能制約它,就會內亂五臟,外在表現為驚恐害怕。

三陽指的是太陽經。一陰指的是厥陰經。太陽經與手太陰肺經在皮毛相合,所以三陽和一陰相合時,是太陽脈旺盛。太陰脈屬於肺金,所以一陰肝木無法制約它,指的就是無法制約太陰的旺盛。金氣在上旺盛,木氣在下鬱滯,所以會內亂五臟。木氣鬱滯,肝氣虛弱,所以外在表現為驚恐害怕。

二陰和三陽結合,病變會發生在肺,少陰脈象會沉伏。如果肺氣過盛就會傷害到脾,外在表現為四肢受到損傷。

這裡是用二陰來分別論述與三陽、二陽、一陽的關係。二陰指的是少陰經。三陽指的是太陽經,就像前面說的一樣,太陽經的氣主管皮毛,皮毛是肺的合處,所以二陰和三陽相合,病變會發生在肺。二陰和三陽相合而導致肺病,就表示三陽有餘,二陰不足,所以少陰脈象會沉伏。所謂的肺氣過盛,是指肺氣過於旺盛。肺氣過盛,就會傷害到脾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