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宗

《黃帝素問直解》~ 卷之九 (1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 (12)

1. 陰陽類論第七十九篇

所謂二陽者,陽明也,至手太陰,弦而沉急不鼓,炅至以病,皆死。

所謂二陽為維者,陽明也。陽明之氣,亦合肺金之皮毛,故陽明之脈,至手太陰,陽明從樞轉而內闔,故其脈弦而沉急不鼓。弦,樞脈也;沉急,闔脈也;不鼓,闔而不開也。火熱,曰炅,炅至以病,乃金受火刑,陽明金也,太陰亦金也,無論陽明太陰,受火之克,皆死。

一陽者,少陽也,至手太陰,上連人迎,弦急懸不絕,此少陽之病也。專陰則死。

所謂一陽為遊部者,少陽也。少陽主樞,能開能闔。少陽之脈,至手太陰,則從太陽之開。太陽之在皮毛也,上連人迎,則從陽明之合。陽明之脈合人迎也,其脈弦,少陽之脈也,脈急為實,脈懸為虛,急懸,則外實內虛,急懸而樞轉不絕,此少陽之病也;若少陽之氣,不出乎陽,專在於陰,則死。專陰者,惟陰無陽,不樞轉也。

所以申明三陽為經,三陽為表;二陽為維;一陽為遊部者如此。

三陰者,六經之所主也,交於太陰,伏鼓不浮,上空志心。

上文三陽二陽一陽,其脈皆至手太陰,太陰為三陰,三陰屬肺,受朝百脈,故三陰者,六經之所主也。手太陰主天,天氣下降,故交於太陰。交於太陰,交於足太陰也。足太陰主地,靜順承天,故其脈伏而鼓,鼓而不浮,此天地氣交,即陰陽既濟之道。凡水火之類,一切可該。

故曰上空志心,蓋志屬水,心屬火也。所以申明太陽陽明少陽之氣,外合手太陰所主之皮毛,而內歸於足太陰之坤土者如此。

二陰至肺,其氣歸膀胱,外連脾胃。

所謂二陰為里者,二陰秉水火陰陽之氣,合太陽之水火陰陽,故二陰至肺;至肺者,太陽陽熱之氣,在肺主之皮毛也;氣歸膀胱者,太陽水寒之氣,合水府之膀胱也;二陰之氣,合於太陽,必從中土而內入,故外連脾胃;脾胃者,中土也。

一陰獨至,經絕氣浮,不鼓鉤而滑。

所謂一陰至絕作朔晦者,乃一陰獨至,經絕而氣浮也。經絕,猶之一陰至絕也。經絕氣浮,所以作晦朔也,無生長之機,故其脈不鼓鉤,陰極而有微陽,故不鼓鉤而滑。所以申明二陰為里,一陰至絕作朔晦者如此。

此六脈者,乍陰乍陽,交屬相併,繆通五臟,合於陰陽,先至為主,後至為客。

繆,平聲。結上文而言,此三陽三陰之六脈者,氣機環復,故乍屬於陰,乍屬於陽,乍陰乍陽,則陰陽交屬相併,三陽三陰,皆合五行,交屬相併,故繆通五臟,言三陰通五臟,三陽亦通五臟也,陰陽皆通五臟。故合於陰陽,太陽,具水火之氣。少陰亦具水火之氣。陽明具金土之氣,太陰亦具金土之氣。

少陽具木氣,厥陰亦具木氣。如病發於陽,而陽氣先至,則陽氣為主,陰氣為客;病發於陰,而陰氣先至,則陰氣為主,陽氣為客。主客者,本標之謂也。至者,氣至於臟,發為病也。

白話文:

所謂的「二陽」,指的是陽明經。當陽明經的氣走到手太陰肺經時,脈象呈現弦細而沉伏急促,沒有搏動的現象,如果身體出現火熱的病症,而且病勢猛烈,通常是死症。

所謂的「二陽」為維繫身體機能的,指的就是陽明經。陽明經的氣,也與肺金的皮毛功能相合。所以陽明經的脈氣,走到手太陰肺經時,陽明經會從樞紐轉為內收閉合,因此脈象呈現弦細、沉伏、急促而且沒有搏動。所謂「弦」指的是樞紐的脈象,「沉急」指的是閉合的脈象,「不鼓」指的是閉合而不開。如果身體有火熱的病邪,就稱為「炅」。如果出現「炅」的病症,這表示金受到火的剋制,陽明經的五行屬金,太陰肺經也屬金,不論是陽明經還是太陰肺經,只要受到火的剋制,通常都會死亡。

所謂的「一陽」,指的是少陽經。當少陽經的氣走到手太陰肺經時,會上連到人迎穴,脈象呈現弦細、急促、懸浮而且不會斷絕,這就是少陽經的病變。如果只有陰氣而沒有陽氣的狀態,通常是死症。

所謂的「一陽」為遊走於身體的,指的就是少陽經。少陽經主宰樞紐,能開能合。少陽經的脈氣,走到手太陰肺經時,會從太陽經的開泄功能開始,太陽經主宰皮毛,向上連到人迎穴,接著會從陽明經的合功能,陽明經的脈氣會和人迎穴相合。它的脈象呈現弦細,是少陽經的脈象,脈象急促代表實證,脈象懸浮代表虛證。如果脈象呈現急促又懸浮,代表外實內虛。如果脈象急促、懸浮且樞紐轉動不停止,這是少陽經的病變。如果少陽經的陽氣不能向外散發,反而完全停留在陰的方面,就會導致死亡。所謂「專陰」指的是只有陰氣而沒有陽氣,無法樞轉。

因此要說明三陽為經脈,三陽為體表;二陽為維繫身體的機制;一陽為遊走身體的功能,就是這個道理。

所謂的「三陰」,指的是六經主導的氣機,它們會交會於太陰經,脈象呈現沉伏而且有搏動,但不會浮於表面,向上則會使思緒空虛,影響心神。

上面所說的三陽、二陽、一陽,它們的脈氣都會走到手太陰肺經。太陰經屬於三陰經,三陰經屬肺,接受身體所有經脈的氣血灌注。所以「三陰」是六經氣機所主導的。手太陰肺經主宰天,天氣會下降,所以氣會交會於太陰經,這裡的太陰經指的是足太陰脾經。足太陰脾經主宰地,特性是靜順、承載天。所以它的脈象呈現沉伏而且有搏動,但不會浮於表面,這代表天地之氣交合,也就是陰陽調和的道理。凡是水火之類的現象,都可以用這個道理來解釋。

所以說向上則會使思緒空虛,影響心神,因為「志」屬於水,而「心」屬於火。因此要說明太陽、陽明、少陽的氣,向外與手太陰肺經所主的皮毛相合,向內則歸於足太陰脾經所主的坤土,就是這個道理。

所謂的「二陰」,它的氣會到達肺部,然後歸於膀胱,外連脾胃。

所謂的「二陰」為裡,二陰秉持著水火陰陽之氣,和太陽的水火陰陽之氣相合。所以二陰的氣會到達肺部,這裡的肺部指的是太陽的陽熱之氣在肺所主的皮毛之處。氣歸於膀胱,指的是太陽的水寒之氣和水府膀胱相合。二陰的氣,與太陽之氣相合,必定要從中土(脾胃)而進入體內,所以外連脾胃,脾胃屬於中土。

所謂的「一陰」獨自到達而呈現終絕的狀態,就像月亮的朔日和晦日一樣,這是指一陰之氣獨自到達,經脈氣機終絕,而且脈象呈現浮散。經脈氣機終絕,就像一陰之氣到達終點一樣。經脈氣機終絕而且脈象浮散,所以會出現朔日和晦日,沒有生長的契機,所以脈象不會鼓動,也不會有鉤狀,陰氣到達極點時會出現微弱的陽氣,所以脈象呈現不鼓動又滑動。因此要說明二陰為裡,一陰到達終點會呈現朔日和晦日的現象,就是這個道理。

這六種脈象,有時屬於陰,有時屬於陽,陰陽交錯、相互並存,相互貫通五臟,和陰陽相合。先到的為主,後到的為客。

「繆」在這裡讀平聲,承接上面的內容,這三陽三陰的六條經脈,氣機循環往復,所以有時屬於陰,有時屬於陽。陰陽交錯並存,三陽三陰,都符合五行的道理,陰陽交錯並存,所以貫通五臟,意思是說三陰貫通五臟,三陽也貫通五臟,陰陽都貫通五臟。因此會和陰陽相合。太陽經具有水火之氣,少陰經也具有水火之氣。陽明經具有金土之氣,太陰經也具有金土之氣。

少陽經具有木氣,厥陰經也具有木氣。如果疾病發生在陽,而且陽氣先到,那麼陽氣就為主,陰氣為客;如果疾病發生在陰,而且陰氣先到,那麼陰氣就為主,陽氣為客。「主客」指的就是本和標。「至」指的是氣到達臟腑,而發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