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素問直解》~ 卷之四 (14)
卷之四 (14)
1. 脈解篇第四十九篇
帝復承上篇脈病之意,錯舉《靈樞·經脈》論之言,及本經所已言者,而申解之,故曰脈解。六氣主時,始於厥陰,終於太陽。此舉三陽三陰經脈之病,則太陽主春,正月為春之首,太陽為陽之首也。少陽主秋,九月為秋之終,少陽為陽之終也。陽明主夏,五月為夏之中,陽明居陽之中也。
白話文:
黃帝接著前面脈象疾病的主題,引用了《靈樞·經脈》的說法和本經中已經講到的內容,對它們進行闡述和解釋,所以稱之為「脈解」。
六種氣候主宰著時間,從厥陰開始,到太陽結束。這裡列舉了三陽三陰經脈的疾病,太陽主宰春天,正月是春天的開始,太陽也是陽氣的開始。少陽主宰秋天,九月是秋天的結束,少陽也是陽氣的結束。陽明主宰夏天,五月是夏天的中間,陽明位於陽氣的中央。
三陰經脈,外合三陽,雌雄相應,太陰合陽明,故主十一月,十一月,冬之中也。少陰合太陽,故主十月,十月冬之首也。厥陰合少陽,故主三月,三月,春之經也,太陰為陰中之至陰,故又主十二月,十二月,陰中之至陰也,錯舉六經之病,復以三陽三陰,主四時之月,而錯綜解之,所以為脈解也。
白話文:
三條陰經脈絡,與三條陽經脈絡相交合,就像陰陽相配一樣。太陰經絡與陽明經絡相合,所以主司十一月。十一月,是一年中的冬季中旬。少陰經絡與太陽經絡相合,所以主司十月。十月,是一年中的冬季開始。厥陰經絡與少陽經絡相合,所以主司三月。三月,是一年中的春天。
太陰經絡是所有陰經絡中至陰的經絡,所以又主司十二月。十二月,是一年中的至陰之月。將六條經絡的病症綜合起來,再用三條陽經和三條陰經,來主司一年的四季月令,並錯綜複雜地理解它們,這就是脈絡的解析。
太陽所謂腫,腰脽痛者,正月太陽寅,寅太陽也,正月陽氣出在上,而陰氣盛,陽未得自次也,故腫,腰脽痛也。
白話文:
太陽所謂的腫脹和腰腹疼痛,因為正月是太陽當令,而太陽屬寅木,正月陽氣生發向上,而陰氣旺盛,陽氣尚未能得到適當的位置,所以會腫脹,腰腹也會疼痛。
脽,音誰,餘篇仿此。脽,尻也。《靈樞·經脈》論云,手太陽所生病,頜腫頰腫。《六元正紀大論》云,太陽終之氣,則病腰脽痛。故申明太陽所謂腫,以及腰脽痛者,太陽居三陽之首,正月建寅,為一歲之首,故正月太陽寅,寅,太陽也,正月之時,其氣始春。故陽氣出在上,寒氣未散,而陰氣猶盛,則陽氣未得自次而出也,故太陽經脈之病,有腫以及腰脽痛也。
所謂病偏虛為跛者,正月陽氣凍解,地氣而出也,偏虛者,冬寒頗有不足者,故偏虛為跛也。
白話文:
「脽」字讀作「誰」,其他字詞依此類推。
「脽」是臀部的意思,根據《靈樞經脈篇》記載,手太陽經脈出現問題,會導致臉頰腫脹。在《六元正紀大論》中提到,太陽經脈的終點在腰部,所以如果太陽經脈出問題,會導致腰部疼痛。
太陽經脈位於三陽經脈之首,正月的巳時(上午9點到11點)屬寅虎,因此正月的太陽經脈能量最強。這個時候,陽氣開始上升,寒氣尚未完全消散,陰氣仍然旺盛。由於陽氣無法順利排出體外,就會導致太陽經脈出現腫脹和腰部疼痛的症狀。
所謂偏虛而導致跛腳的人,在正月(農曆一月)陽氣解除寒凍,地氣上升的時候,偏虛(體質虛弱)的人,由於冬天寒冷時身體已經有不足的情況,所以偏虛會導致跛腳。
舊本「所謂」二字,誤傳出也,下今改正。偏虛,猶偏枯。本經《大奇篇》云,腎壅則髀䯒大,跛易偏枯。故申明所謂病偏虛為跛者,正月陽氣始生,地凍始解,地氣從下而上出也,其病偏虛者,腎主冬令之寒,冬寒頗有不足者,故偏虛而為跛也。此言冬失其藏,至春有偏枯之跛病也。
所謂強上引背者,陽氣大上而爭,故強上也。
白話文:
過去「所謂」兩字傳錯了,現在更正。偏虛,就像偏枯一樣。本經《大奇篇》說,腎氣鬱結就會大腿肥大、跛腳容易偏枯。所以這裡說明,所謂偏虛導致跛腳這種病症,是因為正月陽氣開始生發,大地凍土開始融化,地氣從下往上升騰,而偏虛的人腎臟主掌冬天的寒冷,冬天的寒氣本來就可能不足,所以偏虛而導致跛腳。這是說冬天沒有好好養藏腎氣,到了春天就會出現偏枯的跛腳病症。
所謂「強上引背」,指的是陽氣向上衝擊背部,陽氣爭先恐後地上行而造成強烈的上行感,故稱為「強上」。
強,去聲。本經《熱論》云,傷寒一日,巨陽受之,頭項痛,腰脊強,是腰脊之強,上引於背,而至頭項也,故申明所謂強上引背者,乃太陽陽氣,大上而爭,故腰脊強而上引背也。
所謂耳鳴者,陽氣萬物盛上而躍,故耳鳴也。
白話文:
「強」讀作去聲。本經《熱論》說,傷寒的第一天,巨陽經受邪氣侵襲,會出現頭頸疼痛,腰背強直的症狀。這裡的腰背強直,是因為陽氣上逆於背部,並蔓延至頭頸部。因此,強調所謂「強上引背」,是指太陽經的陽氣,強盛上行並爭奪上焦,導致腰背強直和上背疼痛。
所謂耳鳴,是體內陽氣旺盛,上衝而產生震動,因此會感到耳鳴。
《靈樞·經脈》篇云,手太陽之筋,其病應耳中鳴。故申明所謂耳鳴者,乃陽氣萬物盛上而躍,躍則振動,故耳鳴也。
所謂甚則狂巔疾者,陽盡在上,而陰氣從下,下虛上實,故狂巔疾也。
白話文:
《靈樞·經脈》這篇書上說,手太陽小腸經的筋脈,它的病症會應在耳朵裡鳴叫。所以說所謂的耳鳴,就是人體的陽氣旺盛,向上衝擊,衝擊就會震動,因此而產生耳鳴。
所謂嚴重到出現癲狂症狀的人,是因為陽氣全部聚集在上半身,陰氣卻聚集在下半身,下半身虛弱,上半身充實,所以會產生癲狂症狀。
巔,癲同。經脈論云:足太陽所生病者,狂巔疾。故申明所謂甚則狂癲疾者,乃陽盡在上,而陰氣以下,陰氣從下則下寒而虛,陽盡在上,則上熱而實,下虛上實,故有太陽經脈之狂癲疾也。
白話文:
巔、癲是相同的。經脈理論中說:足太陽經脈所主管的疾病,會引起狂巔疾。因此,所謂嚴重的狂癲疾是指陽氣全都在上,而陰氣全在下面。陰氣從下方流動,導致下方寒冷而虛弱;陽氣全都在上,導致上方燥熱而實熱。下方虛弱,上方實熱,因此就會出現太陽經脈的狂癲疾。
所謂浮為聾者,皆在氣也。
經脈論云:手太陽之脈入耳中,所生病者,耳聾,故申明所謂浮為聾者,是逆氣上浮而為聾,皆在氣也。
所謂入中為喑者,陽氣已衰,故為喑也,內奪而厥,則為喑俳,此腎虛也,少陰不至者厥也。
白話文:
通稱浮腫引起的耳聾,都是由於氣的緣故。
《經脈論》說:手太陽經脈通到耳中,如果此經脈發生疾病,就會導致耳聾。因此要明白,所謂浮腫引起的耳聾,是指逆氣上浮而導致耳聾,都是氣的緣故。
通稱內陷引起的失音,是因為陽氣已經衰弱,所以才會失音。如果內氣奪走,出現手足厥冷的情況,就會變成失音兼口眼歪斜,這是腎虛造成的。少陰經脈的氣血不足,就會出現手足厥冷。
俳,痱同,音肥。本經《腹中論》云:陽氣入陰,入則喑,故申明所謂入中為喑者,陽氣盛時則不喑,陽盛已衰,故為喑也,若陽氣內奪而厥逆,不充於外,則為喑痱。喑痱者,口無言而四肢不收,故曰此腎虛也,腎虛則少陰之脈不出於陽,故少陰不至者,則內奪而厥也,太陽、少陰,表裡相應,故解太陽經脈之病,而兼言少陰也。此解太陽經脈之病也。
少陽所謂心協痛者,言少陽盛也,盛者心之所表也,九月陽氣盡而陰氣盛,故心協痛也。
白話文:
俳和痱是同一個字,發音同「肥」。《本經·腹中論》中說:陽氣進入陰中,就會出現聲音嘶啞的症狀。因此,所謂「入中為喑」,是指陽氣旺盛時就不會嘶啞,陽氣盛衰後才會嘶啞。如果陽氣受到內部損耗,導致四肢逆冷,無法充盈到體外,就會導致喑痱的症狀。喑痱是指口不能說話,四肢不能活動,所以說是腎虛。腎虛則少陰脈無法通於陽,所以少陰脈不達,就會內耗而出現厥逆。太陽經與少陰經是表裡相應的,所以治療太陽經脈的疾病時,也要同時涉及少陰經。這就是治療太陽經脈疾病的方法。
少陽所說的「心痛」,是指少陽經氣旺盛。旺盛時,心臟就會有反應,因為心是少陽經氣所表徵的器官。每到九月,陽氣衰竭,而陰氣旺盛,因此會出現心痛。
《經脈》論云:足少陽則病心協痛,故申明少陽所謂心協痛者,言少陽火氣當盛也,心為君火,少陽為相火,故盛者心之所表也。若九月之時,陽氣已盡而陰氣方盛,少陽火氣不盛,不能為心之表,故有心協痛之病也,少陽言九月者,九月為秋之終,少陽居陽之終也。
所謂不可反側者,陰氣藏物也,物藏則不動,故不可反側也。
白話文:
《經脈》中說:足少陽經出問題,就會導致心臟和肋骨疼痛。所以,這裡強調少陽經所謂的心臟肋骨疼痛,是指少陽經的火氣太旺了。心臟是君火,少陽經是相火,所以火氣旺盛就會表現在心臟上。如果是在九月的時候,陽氣已經衰竭而陰氣才開始旺盛,少陽經的火氣就不會旺盛,不能表現為心臟的症狀,所以就會出現心臟肋骨疼痛的疾病。這裡提到少陽經是九月,是因為九月是秋天的最後一個月,少陽經在陽經中也是最後一個。
所謂不能隨意翻動的,是因為陰氣在藏物,物被藏住就不會動,所以不能隨意翻動。
藏,如字。反側,猶轉側。《經脈》論云:足少陽病,不能轉側,故申明所謂不可反側者,九月陰氣方盛,陰氣所以藏物也,物藏則不動,故少陽經脈,有不可反側之病也。
所謂甚則躍者,九月萬物盡衰,草木畢落而墮,則氣去陽而之陰,氣盛而陽之下長,故謂躍。
白話文:
藏,字面意思。反側,猶如轉動身體。《經脈》中說:足少陽經有病,不能轉動身體,所以說明所謂不可反側,是指到了九月陰氣盛的時候,陰氣的作用是藏納萬物,萬物藏匿就不會動,所以足少陽經脈就有了不可反側的病症。
所謂「甚則躍者」,是指在九月的時候,萬物都衰敗了,草木全部凋落而掉落,這時候氣就離開陽氣而歸向陰氣,陽氣盛行而陰氣在下面增長,所以稱為「躍」。
長,上聲。上文云:陽氣萬物,盛上而躍。躍者,少陽樞轉之象,故申明所謂甚則躍者,九月之時,萬物盡衰,草木畢落而墮,人身之氣,則去陽而之陰,去陽之陰,則陰之盛,陰氣居陽之下,故氣盛而陽之下長,陽之下長,故謂躍也。此解少陽經脈之病也。
陽明所謂洒洒振寒者,陽明者午也,五月盛陽之陰也,陽盛而陰氣加之,故洒洒振寒也。
白話文:
「長」讀作上聲。上面提到:「陽氣滋養萬物,上升而跳躍。」跳躍,是少陽經氣運行樞紐的徵象,因此申明所謂「過剩就會跳躍」,是指九月時,萬物都衰敗了,草木全部凋落,人的氣息則離開陽氣而進入陰氣。離開陽氣的陰氣,就會陰氣旺盛。陰氣處在陽氣之下,所以氣旺盛,而陽氣向下流動,陽氣向下流動,所以說跳躍。這是解釋少陽經脈病症的。
陽明所說的灑灑振寒,是因為陽明是午時,五月的盛陽之陰。陽氣旺盛,加上陰氣,所以灑灑振寒。
《經脈論》云:足陽明之脈,則病洒洒振寒,故申陰陽明,所謂洒洒振寒者。陽明者,午也,午主五月,一陰始生,故五月盛陽之陰也,盛陽之陰,則陽盛而陰氣加之,故陽明經脈有洒洒振寒之病也,陽明言五月者,五月為夏之中,陽明居陽之中也。
所謂脛腫而股不收者,是五月盛陽之陰也,陽者,衰於五月,而一陰氣上,與陽始爭,故脛腫而股不收也。
白話文:
《經脈論》中提到:足陽明經脈,會產生發熱、身體發抖的症狀,所以申明陰陽明經脈的關係,所謂發熱、身體發抖的症狀。陽明經脈,代表正午,正午時分對應五月,此時陰氣開始滋生,所以五月是盛陽中帶有陰氣的時節。盛陽中帶有陰氣,表示陽氣旺盛而陰氣逐漸增強,因此陽明經脈會出現發熱、身體發抖的病症。陽明經脈所屬的五月,代表夏季的中間時段,陽明經脈也處於陽氣旺盛的中間位置。
所謂脛骨腫脹而大腿肌肉無法收縮,原因是五月盛夏的陽氣中藏有陰氣。陽氣在五月會逐漸衰弱,而陰氣上升,與陽氣開始爭鬥,因此造成脛骨腫脹和股肌無法收縮。
經筋篇云:足陽明之筋,其病支脛轉筋,髀前腫,筋弛縱,緩不勝收,故申明所謂脛腫,而股不收者,是五月之時,盛陽之陰也,陽者衰於五月,而一陰之氣上,與陽明始爭,故陽明經脈,有脛腫而股不收之病也。
所謂上喘而為水者,陰氣下而復上,上則邪客於臟腑間,故為水也。
白話文:
《經筋篇》說:足陽明經的筋絡,如果出現問題,就會導致小腿和腳背抽筋,大腿前側腫脹,筋脈鬆弛無力,無法收縮自如。因此,所謂的小腿腫脹,而大腿無法收縮的情況,是因為五月時,盛陽之氣開始衰弱,而陰氣開始上揚,與陽明經脈爭奪,導致陽明經脈出現小腿腫脹而大腿無法收縮的病症。
所謂喘息而變成水腫的,是因為陰氣下降又上升,上升後邪氣侵擾臟腑之間,所以才變成水腫。
本經《逆調論》云:臥則喘者,是水氣之客也,故申明所謂上喘而為水者,冬至一陽初生,陰氣下降,五月之時,一陰始生,陰氣下而復上,上則水邪客於臟腑之間,故為水也。
所謂胸痛少氣者,水氣在臟腑也,水者陰氣也,陰氣在中,故胸痛少氣也。
白話文:
《逆調論》裡說:躺下來就喘氣的人,是水氣入侵身體了。因此,需要說明一下什麼叫上喘是水氣引起的:冬至時,一點陽氣剛剛升起,陰氣下降;到了五月,一點陰氣剛剛生出,陰氣下降後又上升,所以水邪就會侵入臟腑之間,這就是水氣引起的喘氣。
所謂胸部疼痛、氣息微弱的人,是濕氣堆積在臟腑所致。濕氣屬於陰氣,陰氣積聚在體內,所以胸部疼痛、氣息微弱。
此舉胸痛少氣,以明水氣在臟腑之意。上文云,邪客於臟腑間,故為水也。此申明水氣在臟腑者。所謂胸痛少氣者,即水氣在臟腑也。夫水者陰氣也。陰氣在陽明中土,故胸痛少氣而病陽明之經脈也。胸痛少氣,經中多各言之,此則合舉之也。
所謂甚則厥,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者,陽氣與陰氣相薄,水火相惡,故惕然而驚也。
白話文:
當患者出現胸痛和氣短時,可以推斷出體內的臟腑有水氣作祟。文中前面提到,邪氣可以入侵臟腑,因此這裏的水氣就是邪氣。這段文字進一步說明瞭臟腑中的水氣。所謂的胸痛氣短,就是因為臟腑中有水氣。水屬陰,而陽明中土屬陽。當陰氣進入陽明中土後,就會導致胸痛氣短,進而影響陽明經的氣血運行。胸痛氣短在經書中有多處提及,這裏是總括地說明瞭它們。
所謂嚴重的暈厥,好壞的人性與火,聽到木頭的聲音就會突然驚醒的人,是陽氣與陰氣互相激盪,水火相剋,所以才會突然驚醒。
惡,去聲,下同。《經脈》論云:陽明病至,則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甚則骭厥,故申明所謂甚則厥,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者,乃陽明之陽氣,與陰氣相薄,故甚則厥而惡人也。惡火者,厥為陰為水,乃水火相惡,又木能生火,故聞木音則惕然而驚也。
所謂欲獨閉戶牖而處者,陰陽相薄也,陽盡而陰盛,故欲獨閉戶牖而居。
白話文:
「惡」,讀去聲,以下皆同。《經脈》論中說:陽明經病症發作時,會討厭人靠近和火光,聽到木頭燃燒的聲音就會驚恐不安,嚴重時會出現小腿抽搐。因此,文中所說「嚴重時會抽搐,討厭人靠近和火光,聽到木頭燃燒的聲音就會驚恐不安」,是因為陽明經的陽氣與陰氣交錯,所以嚴重時會抽搐並討厭人靠近。討厭火光是因為抽搐為陰寒之症,水克火,所以水火相惡。而木頭燃燒會產生火,所以聽到木頭燃燒的聲音就會驚恐不安。
所謂想要獨自關閉門戶而獨處的人,是因為體內陰陽相互交薄,陽氣耗盡而陰氣旺盛,所以纔想要獨自關閉門戶居住。
《經脈》論云,陽明病至,獨閉戶塞牖而處。故申明所謂欲獨閉戶牖而處者,乃陰加於陽,陰陽相薄也。陽明者,陽也。陽盡而陰盛,故欲獨閉戶牖而居。居,猶處也。
所謂病至則欲乘高而歌,棄衣而走者,陰陽復爭,而外並於陽,故使之棄衣而走也。
白話文:
《經脈》論中說,陽明經脈病發作時,患者經常獨自關閉房門和窗戶,待在裡面。所以,申明書中所說的「欲獨閉戶牖而處」,是因為陰氣侵犯陽氣,陰陽交錯作用的緣故。陽明經脈屬於陽經。陽氣耗盡而陰氣旺盛,所以才會想要獨自關閉房門和窗戶待在裡面。「居」與「處」意思相同。
所謂疾病到了極點,就會想登上高處放聲高歌,脫掉衣服而奔跑,這是因為陰陽氣機重新爭鬥,且陽氣外溢,所以使人脫掉衣服而亂跑。
《經脈》論云:陽明病至,甚則欲上高而歌,棄衣而走,故申明所謂病至則欲乘高而歌,棄衣而走者,始則陽盡陰盛,繼則陰陽復爭,而外並於陽,故使之乘高而歌,棄衣而走也。
所謂客孫脈,則頭痛鼻鼽腹腫者,陽明並於上,上者則其孫絡太陰也,故頭痛鼻鼽腹腫也。
白話文:
《外》甚,而《寒》》中消<<》
所謂客孫脈,就是頭痛、鼻塞、腹脹的症狀。這是陽明經絡與太陰經絡同時發生的病變,上焦的陽明經絡受阻,其孫絡(太陰經絡)也會受到影響,因此導致頭痛、鼻塞、腹脹。
出處未詳,大抵皆陽明之病,孫脈,孫絡脈也,所謂客孫脈,則頭痛鼻鼽腹腫者,乃陽明之脈,不從下行,而並於上,並於上者則其孫絡之脈,合脾之大絡而為太陰也,陽明並於上,故頭痛鼻鼽,孫絡太陰,故腹腫也。此解陽明之脈病也。
太陰所謂病脹者,太陰子也,十一月萬物氣皆藏於中,故曰病脹。
白話文:
這段文字所描述的大多是陽明脈的疾病。孫脈指的是孫絡脈。所謂的「客孫脈」,是指頭痛、鼻子乾塞、肚子脹的情況,是由於陽明脈不向下運行,而往上合併到太陰經脈。這些病症是因為陽明脈合併到上面,所以會頭痛鼻塞;孫絡脈合併太陰脈,所以才會腹脹。這段文字說明瞭陽明脈病症的機理。
太陰所謂的「病脹」,就是指太陰的子脈。十一月時,萬物之氣都藏於中央,所以稱為「病脹」。
藏,如字。《經脈》論云:太陰病腹脹,故申明太陰所謂病脹者,太陰陽明,雌雄相合,陽明主夏之中,則太陰主冬之中,故太陰子也,子,十一月也。十一月萬物之氣,皆藏於中,藏於中,故太陰經脈,則曰病脹也。
所謂上走心為噫者,陰盛而上走於陽明,陽明絡屬心,故曰上走心為噫也。
白話文:
「藏」這個字,就如它的字面意思。在《經脈》這本書中提到:太陰經的疾病會導致腹脹,所以要說明太陰經所謂的「病脹」是什麼。太陰經和陽明經是雌雄相合的,陽明經主掌夏季的中旬,而太陰經則主掌冬季的中旬,所以太陰經就像是一個兒子,而兒子出生在十一月。在十一月,所有的自然界氣息都收藏在體內,因此太陰經脈的疾病就會出現腹脹的症狀。
所謂的「上走心」致咳喘,是因為體內的陰氣過盛,上竄到陽明經脈,而陽明經脈與心臟相連,所以稱為「上走心」。
《經脈》論云:太陰病善噫。本經《宣明五氣篇》云,心為噫,故申明所謂上走心為噫者,太陰陰盛而上走於陽明,陽明胃絡,連屬心包之絡,故太陰經脈,而曰上走心為噫也。
白話文:
在《經脈》一書中提到,太陰病常見的症狀是噫氣(打嗝)。《宣明五氣篇》則進一步說明,心臟相關的噫氣是由於太陰的陰氣過盛,上升至陽明,陽明主要關係到胃經,而胃經連接心包,因此當太陰經的陰氣上行時會導致噫氣。
所謂食則嘔者,物盛滿而上溢,故嘔也。
《經脈》論云:太陰病,食則嘔,故申明所謂食則嘔者,物盛充滿,脾不消磨,而反上溢,故嘔也。
所謂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者,十二月陰氣下衰,而陽氣且出,故曰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也。
白話文:
所謂食則嘔者,物盛滿而上溢,故嘔也。
《經脈》這部論述說:太陰病患會「食後嘔吐」,因此進一步說明什麼叫做「食則嘔」:食物過多塞滿了胃,脾胃無法消化,導致食物往上逆流,所以嘔吐。
所謂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者,十二月陰氣下衰,而陽氣且出,故曰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也。
這句話說:所謂「を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是因為十二月份陰氣漸衰,陽氣逐漸生長,所以說「得後與氣」,就會出現身體輕鬆舒暢的感覺,像衰老消退了一樣。
《經脈》論云,腹脹善噫,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故申明所謂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者,太陰為陰中之至陰,十二月至陰也。至陰,則陰氣下衰而陽氣且將出,故太陰經脈,腹脹善噫,而曰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也。此太陰外合陽明,又為陰中之至陰也。
少陰所謂腰痛者,少陰者腎也,十月萬物陽氣皆傷,故腰痛也。
白話文:
《經脈》裡說,腹脹老是打嗝的人,如果吃到帶有後味的食物時,就會像衰老了般感到舒坦暢快。因此,所謂吃到帶有後味的食物感到暢快如衰,其實是因為太陰經脈屬陰中之至陰,在十二月令中也屬至陰。至陰之時,陰氣衰落而陽氣逐漸升起,所以太陰經脈的人會腹脹老是打嗝,而吃到帶有後味的食物時,就感覺到暢快如衰。這是因為太陰經脈與陽明經脈相合,而且也是陰中之至陰。
少陰所說的腰痛,少陰指的是腎臟。十月過後,萬物陽氣受損,因此會引起腰痛。
《經脈》論云:足少陰之別,虛則腰痛,故申明少陰所謂腰痛者,腰乃腎府。少陰者腎也。少陰太陽,雌雄相合,太陽主春之首,則少陰主冬之首,十月之時,萬物陽氣皆傷,所以然者,承秋之肅殺也,故少陰經脈而病腰痛也。
所謂嘔咳上氣喘者,陰氣在下,陽氣在上,諸陽氣浮,無所依從,故嘔咳上氣喘也。
白話文:
《經脈》一書說:足少陰經別氣虛的話,就會腰痛。所以《內經》特別強調說少陰經的腰痛,是因為腰是腎臟的府邸。少陰就是腎臟。少陰與太陽經是陰陽相合的,太陽經主掌春的開端,少陰經主掌冬的開端。十月份的時候,萬物的陽氣都受到傷害,這是因為承受了秋天肅殺之氣的緣故,所以少陰經脈就會因此而生病腰痛。
所謂嘔吐、咳嗽、氣喘的患者,是因為陰氣沈降在下,陽氣浮升在上,陽氣浮動無處著落,所以才會嘔吐、咳嗽、氣喘。
《經脈》論云:足少陰脈病,則咳唾,喝喝而喘,咽腫上氣,故申明所謂嘔咳上氣喘者,少陰陰氣在下,君火陽氣在上,水火之氣,貴乎相交,諸陽氣浮,腎水不上,則陽氣無所依從,故少陰經脈內虛,而病嘔咳上氣喘也。
白話文:
《經脈》中提到:如果足少陰脈出問題,就會出現咳嗽、咳出帶血絲的濃液、氣短、喉部水腫、氣往上衝的症狀。由此可知,所謂的「咳嗽、咳出帶血絲的濃液、氣往上衝」等症狀,是足少陰脈中的陰氣在下,陽氣在上,而水火之氣無法相交所造成的。當全身的陽氣向上浮動,但足少陰經脈中的陰氣無法升上去時,陽氣就會失去依附的對象,因而造成足少陰經脈內部空虛,進而出現咳嗽、咳出帶血絲的濃液、氣往上衝等症狀。
所謂色色不能久立久坐,起則目䀮䀮無所見者,萬物陰陽不定,未有主也,秋氣始至,微霜始下,而方殺萬物,陰陽內奪,故目䀮䀮無所見也。
白話文:
所謂看不清楚事物,不能久站久坐,起來後眼睛昏花看不見東西,萬物的陰陽不穩定,沒有主導的因素。秋季剛開始的時候,微霜開始降下,卻會摧殘萬物,陰陽內部相奪,所以眼睛昏花看不見東西。
色色,二字衍文。不能久立久坐,乃坐而欲起之意,經脈論云:坐而欲起,目䀮䀮如無所見,故申明不能久立久坐,起則目䀮䀮無所見者,十月之時,萬物陰陽不定,未有主也,所以然者,秋氣已過,冬氣未盛,故陰陽不定未有主也,其時秋氣始至於冬,微霜始下,而方殺萬物,萬物方殺,則陰陽內奪,不榮於外,故少陰經脈之病,而目䀮䀮無所見也。
所謂少氣善怒者,陽氣不治,陽氣不治則陽氣不得出,肝氣常治而未得,故善怒,善怒者名曰煎厥。
白話文:
在經脈運行不暢時,會出現「不能久立久坐」的症狀,即坐著時想要站起來,經常眼睛模糊,看不清東西。《經脈論》說,十月份時,萬物陰陽尚未穩定,無主的狀態。這是因為秋天的氣息已過,冬天的氣息還未完全盛起,導致陰陽不定。此時微霜初降,萬物開始凋零,陰陽之氣內奪,無法滋養外部,因此少陰經脈會出現病症,導致眼睛模糊,無法看清。
關於易怒: 所謂「少氣善怒」,是由於陽氣運行不順暢。當陽氣無法順利運行時,肝氣長期積鬱,未能舒展,這就會引起易怒。這種易怒的症狀在中醫中稱為「煎厥」。
少氣者,氣並於下也。本經《調經論》云:血並於上,氣並於下,心煩惋善怒,故申明所謂少氣善怒者,乃君火之陽氣不治,陽氣不治則陽氣不得上出,並於下而少氣矣。氣並於下,則血並於上,肝主血,肝氣當治而未得治,故善怒,申明善怒者,如火之烈,名曰煎厥,此少陰有少氣善怒之病也。
所謂恐如人將捕之者,秋氣萬物未有畢去,陰氣少、陽氣入,陰陽相薄,故恐也。
白話文:
氣不足的人,是因為氣聚集在下半身。根據《調經論》記載,血聚集在頭部,氣聚集在下半身,會導致心煩、情緒起伏、易怒。
所以,所謂氣不足又愛發脾氣的人,就是君主之火的陽氣無法順利運轉。陽氣無法運轉,就無法上升疏通,而聚集在下半身,導致氣不足。
氣聚集在下半身,血就會聚集在頭部。肝臟主血,肝氣本該運行順暢,但現在無法疏通,所以容易發脾氣。
簡而言之,容易發脾氣就像火勢猛烈,稱為「煎厥」。這是少陰經氣不足、愛發脾氣的病症。
所謂的恐懼就像有人將要捕捉它一樣,秋天萬物還沒完全退去,陰氣微弱,陽氣漸強,陰陽交雜,所以產生恐懼。
《經脈》論云:腎病則善恐,心惕惕如人將捕之,故申明所謂恐,如人將捕之者,秋氣萬物凋謝,十月始冬,未能盡藏,故萬物未有畢去。畢,盡也,未能盡去,陽入陰也。十月始冬,故陰氣少,萬物凋謝,故陽氣入,陽入於陰,則陰陽相薄,故少陰經脈,而有內恐之病也。
所謂惡聞食臭者,胃無氣,故惡聞食臭也。
白話文:
《經脈》裡說:腎臟有病的人容易恐懼,內心惶惶不安,就像有人要抓他一樣。為什麼腎臟有病的人會恐懼呢?就像有人要抓他一樣。這是因為秋天的氣息導致萬物凋零,十月初開始進入冬季,但萬物還沒有完全收藏起來,所以還沒有完全消失。消失,指的是全部消失。還沒有完全消失,就是陽氣進入陰氣裡。十月初開始進入冬季,所以陰氣較少,萬物凋零,所以陽氣就會進入陰氣,陽氣進入陰氣,就會導致陰陽交錯,因此少陰經脈就會出現內恐的疾病。
所謂厭惡聞到食物的臭味,表示胃裡沒有元氣,所以才會厭惡聞到食物的臭味。
惡聞食臭者,不欲食也。經脈論云,腎病飢不欲食,故申明所謂惡聞食臭者,三焦出氣於胃,腐化水穀,令胃無三焦火熱之氣,故少陰脈病,飢不欲食,而惡聞食臭也。三焦,少陽也,本俞論云,少陽屬腎,此之謂也。
所謂面黑如地色者,秋氣內奪,故變於色也。
白話文:
不喜歡聞到食物氣味的人,是不想吃東西。經脈論中說,腎臟病的人會飢而不欲食,因此申明所謂不喜歡聞到食物氣味,是因為三焦將氣輸送到胃部,腐化食物,導致胃部沒有三焦的熱氣,所以少陰經脈有病,會飢而不欲食,並討厭聞到食物氣味。三焦屬於少陽,本俞論中說,少陽與腎臟相關,指的是這個意思。
所謂面黑如土地般的顏色,是因秋氣侵襲體內,所以反映於外在氣色。
地色,地蒼之色,如漆柴也,經脈論云:腎病面如漆柴,故申明所謂面黑如地色者,因秋時肅殺之氣,內奪其精華,故至冬則變於色,而黑如地色也。
所謂咳則有血者,陽脈傷也,陽氣未盛於上,而脈滿,滿則咳,故血見於鼻也。
白話文:
地色,就是大地蒼黑之色,像漆樹皮的顏色。在《經脈論》中說:腎臟有病,面部會像漆樹皮一樣黑。所以進一步說明所謂的「面黑如地色」,是因秋季肅殺之氣,奪走了人體精華,到了冬季就會表現在顏色上,變成像大地一樣的黑色。
所謂咳嗽有血的人,是因為陽脈受傷,陽氣還沒有盛長到上面,而脈搏卻很滿,脈滿就會咳嗽,所以血才會從鼻子裡出來。
《經脈》論云:腎病咳唾則有血,故申明所謂咳則有血者,乃陰血乘於陽位,陽脈不歸於陰,故曰陽脈份也,陰血乘陽,脈不歸陰,則陽脈滿,十月之時,陽氣未盛於上,未當盛時而脈滿,則陽氣內逆,故滿則咳,咳則有血,而且見於鼻也。此少陰外合太陽而為冬之首也。
厥陰所謂㿗疝,婦人少腹腫者,厥陰者辰也,三月陽中之陰,邪在中,故曰㿗疝,少腹腫也。
白話文:
《經脈》論中說,腎病會引起咳嗽和咳血。這是因為陰血侵占陽氣的位子,陽氣無法回歸陰位,導致陽脈充滿。十月時,陽氣未盛於上,此時陽氣逆行,脈象充滿,這會引起咳嗽和出血,甚至在鼻腔中也會出現血跡。這是少陰經外合太陽經,是冬天疾病的開端。
厥陰病症: 厥陰所謂的㿗疝,指婦女少腹腫脹。厥陰經在辰月(三月)時為陽中之陰,邪氣滯留體內,因此稱為㿗疝,表現為少腹腫脹。
㿗疝,猶㿉疝,言高腫也。《經脈》論云:厥陰病丈夫㿉疝,婦人少腹腫,故申明厥陰所謂㿗疝,婦人少腹腫者,厥陰少陽雌雄相合,少陽主秋之終,則厥陰主春之終,故厥陰者辰也。辰,三月也。三月之時,其氣將陽,陽中之陰,言陽未盡陽,陽中有陰也,陽中之陰,則陰邪在厥陰經脈中,故厥陰而曰㿗疝少腹腫也。
所謂腰脊痛不可以俯仰者,三月一振榮華,萬物一俯而不仰也。
白話文:
疝氣,又稱「㿉疝」,指的是高腫的症狀。《經脈》論述提到:厥陰經病症,男性會導致疝氣,女性會導致小腹腫脹,因此說明厥陰經所謂的「㿗疝」,也就是女性小腹腫脹,是因為厥陰少陽經氣雌雄相合所致,少陽經主掌秋天終了之氣,而厥陰經主掌春天終了之氣,所以厥陰經屬於早晨。早晨,也就是農曆三月的時節,此時期氣候將由陰轉陽,陽氣中含有陰氣,表示陽氣尚未完全,陽中帶陰。陽中之陰,表示陰邪存在於厥陰經脈中,因此厥陰經的「㿗疝」會導致小腹腫脹。
所謂腰痛久痛得不能俯仰者。春天一到則甦醒繁盛,萬物都朝著陽光生長而不會彎腰垂首。
《經脈》論云:厥陰病腰痛不可以俯仰,故申明所謂腰脊痛不可以俯仰者,三月之時,振動發生,草木向榮而華秀,故三月一振榮華,生機雖盛,猶未暢達,故萬物一皆俯而不仰也。厥陰主三月,故厥陰經脈之病,腰脊痛,不可以俯而復仰也。
所謂㿗癃疝,膚脹者,日陰亦盛,而脈脹不通,故曰㿗癃疝也。
白話文:
《經脈》裡說:厥陰經脈有病會腰痛,不能俯仰。所以要說明什麼是腰脊痛不能俯仰?在三月的時候,萬物開始生長,草木繁茂,所以三月是一個生機勃勃的季節。但是,生機雖然旺盛,還沒有完全暢達,所以萬物都只能向下生長,而不能向上生長。厥陰經脈與三月相應,所以厥陰經脈有病,就會腰脊痛,不能俯仰。
所謂「癃疝腹脹」,皮膚發脹的原因在於陽氣陰氣同時旺盛,而脈絡脹滿不通,所以稱之為癃疝。
出處未詳,大抵皆厥陰之病。㿗,㿗疝也。癃,溺閉也。㿗癃疝膚脹者,陰器腫,不得小便,則膚脹也,故申明所謂㿗癃疝膚脹者,猶曰陰氣亦盛,而經脈脹不通,故曰㿗癃疝而膚脹也。
所謂甚則嗌乾熱中者,陰陽相薄而熱,故嗌乾也。
白話文:
這些都是厥陰病的症狀。疝氣,就是小腹痛。癃,就是小便不順。疝氣、小便不順、小腹脹的人,陰部也會腫脹,不能小便,所以皮膚會脹。「疝癃疝膚脹」的意思,就是陰氣旺盛,經脈腫脹不通,所以才會有疝氣、小便不順、皮膚脹的情況。
所謂過度導致咽喉乾熱且心中煩熱者,是因為陰陽互相牽制而產生熱氣,所以咽喉才會乾澀。
《經脈》論云:足厥陰病,甚則嗌乾。手厥陰病,心中熱,故申明所謂甚則嗌乾熱中者,陰陽相薄而熱,熱盛於中,故嗌乾也。此厥陰外合少陽而為春之終也。
白話文:
《經脈》這篇醫書說:如果足厥陰經這條經脈有病,嚴重點喉嚨會乾澀。手厥陰經有病,會發高燒,所以《靈樞》一書特別強調,所謂「喉嚨很乾,體內又發燒」這種情況,是陰陽兩氣互相衝擊導致,體內熱毒過盛的緣故,才會喉嚨乾澀。這是說,足厥陰經這條經脈在體外與少陽經相連,而少陽經與春氣相通,所以足厥陰經有病,就好像春天的尾聲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