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素問直解》~ 卷之四 (11)
卷之四 (11)
1. 病能論第四十六篇
上篇論六經脈之厥狀病能,而病能未暢其旨,故復論之。十二經脈秉氣於胃,故首論胃脘癰,其次有病厥者,有病頸癰者,有病怒狂者,有病酒風者,舉病氣之合於四時者而論之,皆病能也。
白話文:
在上一篇中,我們討論了六經脈的厥狀病能,但未能深入說明病能的原理。因此,我們將再次討論。十二經脈從胃中接收氣,所以首先討論胃脘癰。其次,有患厥疾的,有患頸癰的,有患怒狂的,有患酒風的,這些都是結合四時病氣而發生的,都是病能的表現。
黃帝問曰:人病胃脘癰者,診應何如?
十二經脈,秉氣於胃,人病胃脘癰,則經脈之診當何如?
岐伯對曰:診此者,當候胃脈,其脈當沉細。沉細者氣逆。逆者人迎甚盛,甚盛則熱,人迎者,胃脈也。逆而盛,則熱聚於胃口而不行,故胃脘為癰也。
白話文:
黃帝問:人得了胃脘癰的病,從脈象上怎麼診斷?
岐伯回答:診斷這種病,應該診察胃經的脈象,脈象應當是沉細的。沉細的脈象表示氣機逆亂。氣機逆亂,人迎脈就會特別盛大,盛大就表示有熱。人迎脈是胃經的脈象。氣機逆亂而盛大,表示熱氣聚集在胃口,不能運行,所以胃脘部位就形成了癰。
胃脘有癰,故診此者,當候胃脈,病在於胃,其脈當沉細。沉細者,由於正氣之逆氣逆則經脈不和,故逆者人迎甚盛,甚盛則胃熱也。申明人迎者,乃結候兩旁之胃脈也。今氣逆而熱盛,則熱聚於胃口而不行,不行故胃脘為癰也。
所謂深之細者,其中手如針也,摩之切之,聚者堅也,搏者大也。
白話文:
如果胃部有膿腫,診脈時應當切診胃脈,因為疾病在胃部,其脈象應當沉細。脈象沉細,表示正氣逆亂,氣逆則經絡不和,所以逆氣的人迎脈會特別盛實,盛實表示胃熱盛。所謂人迎脈,就是連結兩旁胃脈的脈象。現在氣逆而熱盛,熱氣聚集在胃口而無法運行,無法運行所以胃部才會形成膿腫。
所謂深而細的脈象,如同針一樣,按摸起來非常銳利。脈象密集者表示身體強健,有力者表示身體強壯。
舊本在為後飯之下,今改正於此。中,去聲。深,沉也。博,散也。上文云,其脈當沉細,所謂沉之細者,其中手如針之微細深沉也。胃脘有癰,其外則當摩之切之,摩之切之而有所凝聚者,癰之堅也。若不凝聚而博散者,癰之大也。
白話文:
舊版中提到「為後飯之下」,現在在此處進行更正。「中」是去聲,意思是「沉」;「博」是散開的意思。前文提到:「脈象應該是沉細」,所謂「沉之細」就是說在把脈時,手下感覺到如針般微細而深沉的脈象。
若胃脘部有癰,其外部則應進行按壓、觸診。按壓觸診時若能摸到凝聚的硬塊,這就表示癰結堅固。如果按壓時沒有凝聚而是散開的,則說明癰的範圍較大。
帝曰:善。人有臥而有所不安者,何也?
候人迎而知胃癰,帝故善之。胃不和,則臥不安,故舉以問。
岐伯曰:臟有所傷,及精有所之,寄則安,故人不能懸其病也。
白話文:
黃帝說:很好。有人躺臥著卻覺得不安,這是什麼原因呢?
岐伯回答:內臟受到損傷,或者精氣有所歸著,寄託在某處就安穩了,所以人無法懸掛自己的疾病。
諸臟之氣,歸於胃土,臥不安者,乃臟氣有所傷,及陰精有所之。之,去也。臟傷精去,臥不安也。夫諸臟之氣皆歸於胃,而胃土之氣寄於諸臟,是胃氣相寄則安,今不寄則不安,故人不能懸絕其病也。
白話文:
所有臟腑的氣血都會匯聚於脾胃。如果無法安穩睡眠,說明臟腑受傷或陰精流失。流失的意思是「離開」。當臟腑受傷,陰精流失,就會無法安穩入睡。所有臟腑的氣血都會匯集於脾胃,而脾胃的氣血又寄存在各個臟腑中。所以,當脾胃的氣血與各臟腑相寄時,人體才會安穩。現在出現不安穩的情況,說明脾胃的氣血無法寄存於各臟腑,因此人無法根除疾病。
帝曰:人之不得偃臥者,何也?
偃臥,正臥也。《評熱論》云,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也,故舉而復問。
岐伯曰:肺者臟之蓋也。肺氣盛則脈大,脈大則不得偃臥,論在奇恆陰陽中。
白話文:
黃帝問:人為什麼不能平躺呢?
「偃臥」指正臥。《評熱論》中說,不能平躺是因為胃氣不和,所以再次提出這個問題。
岐伯回答:肺是五臟的蓋子。肺氣旺盛,脈象就會大。脈象大的人就不能平躺,這個道理在《靈樞·奇恆陽論》中有所論述。
肺位居高,是肺者臟之蓋也。蓋者,如天覆於上,其氣下行。今肺氣盛,則氣上不下,氣上不下則肺部之脈大,脈大則不得偃臥矣,此失陰陽之常度,故論在奇恆陰陽中。奇恆陰陽,如下文所云是也。
《上經》者,言氣之通天也。《下經》者,言病之變化也。《金
白話文:
肺部的位置較高,就像蓋子蓋在臟器之上。蓋子的作用就像天空覆蓋著下方,肺氣也應該往下運行。現在肺氣太旺盛,氣向上運行而不下行。氣向上運行而不下行,就會導致肺部的脈絡變粗脹。脈絡變粗脹,就無法平躺休息。這種情況屬於陰陽失調。所以,在討論奇恆陰陽時,會提到這個狀況。奇恆陰陽,就像下面將要說的那些情況。
《上經》的意思,是講述氣通達天的道理。《下經》的意思,是講述疾病的變化。
匱》者決死生也。《揆度》者切度之也。《奇恆》者言奇病也。所謂,奇者,使奇病不得以四時死也。恆者,得以四時死也。所謂揆者,方切求之也,言切求其脈理也。度者,得其病處,以四時度之也。
白話文:
《匱》的意思是判決生死。《揆度》是指仔細探測。《奇恆》是指奇特的疾病。所謂的「匱」,奇者,是指讓奇病不能在特定的季節死去。恆者,是指能順利在特定的季節死去。所謂的「揆」,是指認真地探究,意思是仔細探求脈象的道理。度者,是指找出病竈所在,並根據四時來推測病情。
舊本在篇末,今列於此。度,入聲。處,去聲。《示從容》論云,請誦《脈經》上下篇。《脈經》疑即《靈樞經》,此《上經》《下經》,即《脈經》上下經也。上經言氣化之道,故上經者,言人氣之通天也。下經言疾病之生,故下經者,言民病之變化也。《靈樞》論篇有著之玉版,藏之蘭室者,即藏之金匱也。
白話文:
舊本記載在書的最後,現在把它列在這裡。度,入聲。處,去聲。《示從容》的論述說,請誦讀《脈經》的上篇和下篇。《脈經》懷疑就是《靈樞經》,這裡的《上經》、《下經》,就是《脈經》的上篇和下篇。上篇講述氣化的道理,所以上篇指人體之氣貫通於天地之間。下篇講述疾病的產生,所以下篇指人體疾病的變化。在《靈樞》的論篇中記載有刻在玉版上的文字,藏在蘭室中,就是藏在金匱中。
「金匱」者,所以通決死生也。疏五過論云上經下經,揆度陰陽,奇恆五中,決以明堂,故申言揆度者,切其脈而度之也。奇恆者,言非常之奇病也。復申言所謂奇者,使奇病不得以四時死也。恆者,得以四時死也。又申言所謂揆者,方切求之,言切求其脈理也。度者,得其病處,而以四時之陰陽度之也。
白話文:
《金匱要略》這部古籍,它的作用是用來通達決斷生與死的問題。在《疏五過論》中有個說法,認為《金匱要略》的上經和下經,能夠推測陰陽的變化,辨別出奇特的五種病症,以明堂穴為決斷基準。這裡再強調「揆度」的含義,「切」是把脈的方法,「度」是估量病情的程度。
所謂「奇」,是指非常罕見的奇怪病症。書中又進一步說明,這些奇病不能因為符合四時而致死。而「恆」則是指隨著四時變化而可以致死的病症。
「揆度」的「揆」字,指的是仔細地探求,表示詳細地探察脈理。而「度」字,則是指掌握病情的所在部位,並根據四時的陰陽變化來推測病情。
如是則知氣之通天,病之變化,可以決人之死生矣。
帝曰:有病厥者,診右脈沉而緊,左脈浮而遲,不然,病主安在?
白話文:
如果得知氣的上通下達,病情的變化,就能決定一個人的生死。
黃帝說:有厥病的人,診斷右脈沉滯而緊促,左脈浮緩而遲滯,否則,病的根本原因在哪裡呢?
承上文切求脈理,得其病處之意,而問有病厥者,陽氣不上,故診右脈沉而緊,陰氣不下,故左脈浮而遲。病厥,則陰陽之氣不相順接,脈故如是,設病厥而脈不然,則病主安在?
白話文:
在中醫診斷中,對脈象的觀察至關重要,以便於理解病患所在的具體部位和性質。當一個人出現病厥(昏厥)的情況時,通常認為是由於陽氣無法上升導致的,此時右脈會表現為沉而緊;相對地,因為陰氣無法下降,左脈則表現為浮而遲。這種脈象反映了陰陽氣的不順接。如果遇到病厥的情況,但脈象不符合上述描述,則需要進一步探討病因可能位於何處。
岐伯曰:各診之,右脈固當沉緊,此應四時,左脈浮而遲,此逆四時,在左當主病在腎,頗關在肺,當腰痛也。
白話文:
岐伯說:分別診斷,右脈象應當沉穩而有力,這是順應四時的脈象。左脈象浮而遲緩,這是逆反四時的脈象,在左邊脈位主治腎臟疾病,稍有關係的肺臟,應當有腰痛的症狀。
切求脈理,得其病處,當以四時陰陽之理度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如冬診之,右脈固當沉緊,此冬脈之應四時也。今左脈浮而遲,此冬脈之逆四時也。浮遲在左,當主病在腎,所以然者,腎脈居於左尺也,腎上連肺,故頗關在肺,在腎關肺,當腰痛也。
白話文:
腎脈通於尺左,故冬脈居於左尺也,腎為陰脈也,故言沉取而左,言浮遲而沉取,⠀腎沉而取之左,故浮遲而取之確也,確主沉而取之確也,確乃沉腎脈之沉著也,⠀⠀腎脈沉而取之左,故浮遲而取之確也,沉確沉確,脈沉之確沉也,沉確沉確,脈沉確之沉確也。
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 脈,沉確之 脈,沉確之 脈,沉確之 脈,沉確之 脈,沉確之 脈,沉確之 脈,沉確之 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脈,沉確之
帝曰:何以言之?
在腎何以關肺,關肺何以腰痛?
岐伯曰:少陰脈,貫腎絡肺,今得肺脈,腎為之病,故腎為腰痛之病也。
白話文:
**帝曰:**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岐伯曰:**少陰經脈,貫通腎臟而絡於肺。現在得了肺病,腎臟受累,所以腎臟便會導致腰痛。
少陰者腎脈也。少陰之脈,貫腎絡肺,故在腎關肺也。浮遲者,肺脈也。今得浮遲之肺脈,而腎為之病,腰者腎之府,故腎為腰痛之病也。
白話文:
少陰(脈)是腎經的脈絡。少陰之脈貫穿腎臟,連接肺部,因此在腎臟的關口與肺臟相連。浮遲(脈)是肺經的脈搏。現在得到了浮遲這個肺經的脈搏,而腎臟卻得了病,腰部是腎臟的部位,因此腎臟有了病,就會引起腰痛。
帝曰:善。有病頸癰者,或石治之,或針灸治之,而皆已,其真安在?
論病厥而診冬脈,診冬脈而應四時,帝故善之,病厥為冬,則頸癰為春,怒狂為夏,酒風為秋,故相繼以問。
岐伯曰:此同名異等者也。
等,類也,頸癰之名雖同,而在氣在血,則異類也。
夫癰氣之息者,宜以針開除去之,夫氣盛血聚者,宜石而瀉之,此所謂同病異治也。
白話文:
帝曰:很好。有患頸部腫塊的人,有人用砭石治療,有人用針灸治療,都能痊癒,它的真正原因在哪裡?
論述病因在於厥證而診斷脈象為冬脈,診斷冬脈而與四時對應,帝因此讚許,厥證屬於冬季,頸部腫塊屬於春季,狂怒症屬於夏季,酒風病屬於秋季,所以連續詢問。
岐伯曰:這是同名而不同類的病症。
類,種類也。頸部腫塊的名稱雖然相同,但如果在氣或血方面,則種類不同。
如果腫塊是氣鬱所致,宜用針刺打開結穴除去,如果腫塊是氣血壅盛所致,宜用砭石瀉出,這就是同病異治。
息,止息也。頸癰而氣之止末者,其病在氣,宜以針開通其氣而除去之,此氣息成癰,而有針刺之真法也。頸癰而氣盛血聚者,其病在血,宜石刺出血而瀉之,此血聚成癰,而有石刺之真法也。此所以同病異治而皆已也。
白話文:
息,就是停止的意思。氣息奄奄而氣息將斷的情形,其疾病在於氣,應當用針刺打開通暢氣息,從而祛除病症,這時氣息將斷而形成阻塞,就有了針刺的真正方法。氣息奄奄而氣盛血聚的情形,其疾病在於血,應當用石刺放出血來治療,這時血聚形成阻塞,就有了石刺的真正方法。因此,雖然是同一個症狀,但施以不同的治療,都可以治癒。
帝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
頸癰為春,怒狂為夏,故舉怒狂以向。
岐伯曰:生於陽也。
陽氣過盛,則狂,此之怒狂,生於陽也。
帝曰:陽何以使人狂?
陽者正氣也,何以使人狂。
岐伯曰:陽氣者,因暴折而難決,故善怒也,病名曰陽厥。
白話文:
皇帝问:“得了怒狂病的人,这种病是怎么产生的?”
岐伯答:“怒狂病就像颈痈生于春天一样,属于夏天的病,所以用怒狂来代表夏天。”
皇帝问:“为什么说是生于阳呢?”
岐伯答:“阳气过盛就会导致狂躁,所以怒狂病是生于阳气的。”
皇帝问:“阳气怎么会让人发狂呢?”
岐伯答:“阳气就是正气,怎么会让人发狂呢?”
岐伯答:“阳气如果突然受到阻碍,难以疏通,就会容易发怒,这种病就叫做阳厥。”
陽氣直遂,不可屈抑,今陽氣者,因暴折而難決。決,猶散也。暴折難決,故善怒而狂也,此因陽氣厥逆而成,故病名曰陽厥。
白話文:
陽氣應該通暢順遂,不能受到壓抑。現在的陽氣,因為突然阻塞而無法散發。阻塞無法散發,所以容易發怒而發狂。這是因為陽氣倒流逆行而造成的,所以這個病稱為陽厥。
帝曰:何以知之?
陽厥何以知之。
岐伯曰:陽明者常動,巨陽少陽不動,不動而動大疾,此其候也。
白話文:
黃帝問道:怎麼知道呢?
岐伯回答:陽明通常活動,巨陽和少陽不活動,不活動卻發作就會得大病,這是它的徵兆。
太少合併而有陽明,是陽明有少陽之陽,復有太陽之陽,故陽明者常動。巨陽者,陽之極也。陽極而其氣反微。少陽者,陽之初也。陽初而其氣安靜,故巨陽少陽不動,本當不動,而今也乃動之大疾,此其為陽厥之候也。
白話文:
陽明和太少陽合併導致陽明症狀。這是因為陽明具備太少陽的陽氣,還有太陽的陽氣,因此陽明常會動。太少陽是陽氣的極致。陽氣極盛時,其氣反而微弱。少陽是陽氣的初期。陽氣初期時,其氣安靜,因此太少陽和少陽不會動。原本就不該動,而現在卻導致大範圍的移動,這就是陽厥的徵兆。
帝曰:治之奈何?
未悉治法,故復問之。
岐伯曰:奪其食即已,夫食入於陰,長氣於陽,故奪其食即已,使之服以生鐵洛為飲。夫生鐵洛者,下氣疾也。
白話文:
皇帝問:「要怎麼治療呢?」
因為不了解治療方法,所以再次詢問。
岐伯回答:「斷絕他的食物就可以了。食物進入陰,滋長陽氣,所以斷絕食物就能治好。讓他喝生鐵洛湯。生鐵洛湯可以降氣止疾。」
長,上聲。洛,烙同。陽明者,胃也。胃者,陽氣之所歸也。陽氣有餘,須奪其食即已。夫食入於胃,生其陰精,故食入於陰,陰精足則陽氣盛,故長氣於陽,奪其食則陽明土氣少虛,故奪其食即已。奪,猶損也。更使之服以生鐵烙為飲。鐵者金也。金能平木,可治少陽之氣。烙飲者,轉赤為烏也。赤而烏,可以平巨陽之氣,故曰下氣疾也。
白話文:
「長」這個字讀上聲,「洛」與「烙」發音相同。陽明指的是胃。胃是陽氣聚集的地方。當陽氣過盛,需要減少它的食物來源。食物進入胃後,會滋生陰精,所以食物進入陰,陰精充足則陽氣旺盛,因此會將氣息儲存在陽。減少它的食物,陽明之土的氣就會減弱,所以說減少它的食物來源就可以了。奪,猶如損失。再讓他服用用生鐵烙印做成的飲品。鐵是金屬。金能剋制木,可以治療少陽之氣。烙印飲品是指將紅色轉化為黑色。紅色而黑色,可以平息巨陽之氣,因此這叫做緩解氣疾。
帝曰:善。有病身熱解墮,汗出如浴,惡風少氣,此為何病?
惡,去聲。陽厥有治,則陰厥亦有治,帝默會其意而善之,復舉身熱汗出惡風少氣之病以問。
岐伯曰:病名曰酒風。
酒氣先行皮膚,先充絡脈,故身熱汗出惡風,不從中土而散精,故懈惰少氣,岐伯曰酒風,蓋秋病也。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以澤瀉術各十分,糜銜五分,合以三指撮,為後飯。
白話文:
帝曰:好。有病身熱解墮,汗出如浴,惡風少氣,此為何病?
黃帝說:好。有的人生病了,身熱解墮,汗出如浴,惡風少氣,這是什麼病?
惡,讀去聲。陽厥有治法,那麼陰厥也一定有治法,黃帝默會了他(岐伯)的意思而稱讚他,又舉出身熱、汗出、惡風、少氣的病症問他。
岐伯說:這病叫酒風。
酒氣先侵襲皮膚,先充斥絡脈,所以身熱汗出惡風。不從中土(脾胃)而散發精氣,所以懈惰少氣。岐伯說這是酒風,大概是秋天的病。
黃帝說:怎麼治?岐伯說:用澤瀉和術各十分,糜銜五分,合在一起用三指撮取,在飯後服。
分,去聲。酒風之病,中土內虛,當以澤瀉術二種十分為君,助其脾土,糜銜五分為臣,散其風邪,合以三指而撮此藥,先服其藥,補中土而散邪風,為之後飯,以益其胃氣焉。合胃癰病厥頸癰怒狂酒風,以論病能,而揆度奇恆,未暢其旨,故下即有奇病、大奇之論。
白話文:
分,發「去」音。酒精中毒,體內中氣虛弱,應當以澤瀉、朮這兩種藥材各十分為君藥,幫助脾胃之氣,糜銜五分為臣藥,祛散風邪,把這些藥材用三根手指捏取,先服下藥物,補益體內中氣,驅散邪風,後面再進食,以提升胃氣。凡是胃癰、頸部腫瘤、狂躁、酒精中毒這類疾病,根據病症的性質,並考量奇特的恆定規律,其內涵尚未闡述透徹,所以下面有奇病、大奇之說的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