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宗

《黃帝素問直解》~ 卷之九 (2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 (20)

1. 解精微論第八十一篇

夫水之精為志,火之精為神。水火相感,神志俱悲,是以目之水生也。故諺有曰:心悲名曰志悲。志與心精,共湊於目也。

承上文心動水行,腎持水藏之意,而言水火相感,神志俱悲,而後淚出也。故曰夫水之精為志。志,腎所主也。火之精為神;神,心所主也。若水火相感,神志俱悲,是以目之水生而為淚也。故諺有曰:心悲名曰志悲。由此觀之,則心志相通,而志與心精,共湊於目也。

是以俱悲,則神氣傳於心,精上,不傳於志,而志獨悲。故泣出也。

上文心志相通,心悲名曰志悲,此言心不傳志,而志獨悲也,是以俱悲,則神氣傳於心。精上,即上文心悲名曰志悲,志與心精,共湊於目之謂也。然有心氣不傳於志,而志獨悲者,志悲於內,故泣出也,以明目之生水,則泣出於外,腎志獨悲,則泣出於內。由是,可以知水所從生矣。

泣涕者,腦也。腦者,陰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腦滲為涕。志者,骨之主也。是以水流而涕從之者。其行類也。

此言心悲水流而涕從之,以明涕所從出也。凡人泣必有涕,而涕所從來,不同於泣,故曰泣而涕者腦也;腦為精髓之海,故腦者陰也,腦為髓海,髓居骨內,故髓者骨之充也。泣涕者腦也,故腦滲而為涕。髓者骨之充,而志者,又骨之主也,是以水流而涕必從之者,其行類也。

夫涕之與泣者,譬如人之兄弟,急則俱死;生則俱生。其志以早悲,是以涕泣俱出而橫行也。夫人涕泣俱出而相從者,所屬之類也。

橫,去聲。此言志悲泣出而涕從之,類相感也。泣出必有涕,故夫涕之與泣者,譬如人之兄弟,急則俱死,生則俱生,是知涕與泣,同氣並行矣。上文云,而志獨悲,故泣出也,由此言之,其志以早悲,是以涕泣俱出而橫行也。夫人涕泣俱出相從者,亦所屬之類也。

雷公曰:大矣。請問人哭泣而淚不出者,若出而少涕,不從之何也?

公聞水所從生,涕所從出,神志悲泣之理,至精至微,實道之所在,非工之所知,故曰大矣。其始有哭泣而淚不出,出而少涕之問,帝曰在經有也,至此復請問人哭泣而淚不出者,若出而少涕,哭泣而淚涕不從之,何也?

帝曰:夫泣不出者,哭不悲也;不泣者,神不慈也;神不慈則志不悲。陰陽相持,泣安能獨來?

此言哭而悲,則淚出,哭而不悲,則淚不出也。目潤曰泣;水下曰淚。夫人但目泣而淚不出者,由於哭之不悲也。但聲哀哭而並不泣者,由於神之不慈也。慈者,心慈;悲者,志悲。故神不慈,則志不悲。心神持於上,腎志持於下。陰陽相持,則泣安能獨來?由是而知哭泣與淚不出者,由於哭之不悲也。

夫志悲者,惋惋則沖陰。沖陰,則志去目。志去,則神不守精。精神去目,涕泣出也。

白話文:

水的精華在於意志,火的精華在於精神。當水火互相影響,精神和意志都會感到悲傷,這就是眼睛會流淚的原因。所以俗話說:「內心悲傷就叫做意志悲傷。」意志和心神的精華,都會匯集到眼睛。

承接前面說的心動引導水液運行,腎臟保持水液儲藏的意思,這裡說水火互相感應,精神和意志都會感到悲傷,然後才會流淚。所以說,水的精華是意志,意志是腎臟主管的;火的精華是精神,精神是心臟主管的。如果水火互相感應,精神和意志都感到悲傷,這就是眼睛會流出淚水的原因。所以俗話說:「內心悲傷就叫做意志悲傷。」由此可見,心和意志是相通的,而意志和心神的精華,都會匯集到眼睛。

因此,如果一起感到悲傷,那麼精神氣就會傳到心臟,精華上升,但不會傳到意志,只有意志單獨悲傷,所以才會流淚。

前面說心和意志是相通的,心悲傷就叫做意志悲傷,這裡說心不傳遞給意志,只有意志單獨悲傷。所以說,如果一起感到悲傷,那麼精神氣就會傳到心臟。精華上升,就是指前面說的內心悲傷就叫做意志悲傷,意志和心神的精華,都會匯集到眼睛。然而有心氣不傳遞到意志,只有意志單獨悲傷的情況,意志在內心感到悲傷,所以才會流淚,這是說明眼睛流出淚水,是因為向外流出,而腎臟的意志單獨悲傷,淚水則在內心產生。由此,就可以知道淚水的來源了。

流鼻涕是因為大腦,大腦屬於陰性的;髓是骨頭中的填充物。所以大腦滲出的液體就成為鼻涕。意志是骨頭的主宰。因此,水液流動,鼻涕也會跟著流出來,這兩者運行的規律是相似的。

這是說明內心悲傷,水液流動,鼻涕也跟著流出來,以此說明鼻涕的來源。一般人哭的時候都會有鼻涕,但鼻涕的來源與眼淚不同,所以說哭時會流鼻涕,是因為大腦。大腦是精髓的匯集之處,所以說大腦屬於陰性的;大腦是髓的海洋,髓位於骨頭內部,所以說髓是骨頭中的填充物。流鼻涕是因為大腦,所以大腦滲出的液體就成為鼻涕。髓是骨頭中的填充物,而意志,又是骨頭的主宰,因此,水液流動,鼻涕也會跟著流出來,這兩者運行的規律是相似的。

鼻涕和眼淚,就像是人的兄弟一樣,危急時會一起死亡,平時會一起生存。如果意志過早感到悲傷,所以才會眼淚和鼻涕一起流出來,而且橫流。人們眼淚和鼻涕一起流出來,並且相互伴隨,是因為它們屬於同一類。

「橫」字在這裡讀作去聲。這是說意志悲傷時,眼淚流出,鼻涕也會跟著流出來,是因為它們的性質相似,互相感應。眼淚流出時一定會有鼻涕,所以說鼻涕和眼淚,就像是人的兄弟一樣,危急時會一起死亡,平時會一起生存,這就說明鼻涕和眼淚的運行是同步的。前面說過,只有意志單獨悲傷,所以才會流淚,由此來看,如果意志過早感到悲傷,所以才會眼淚和鼻涕一起流出來,而且橫流。人們眼淚和鼻涕一起流出來,並且相互伴隨,也是因為它們屬於同一類。

雷公說:「(您講的)太精闢了。請問,人哭泣但沒有眼淚流出來,或是眼淚流出來但很少,鼻涕也不跟著流出來,這是為什麼呢?」

雷公聽到水液的來源、鼻涕的來源,以及精神和意志悲傷而流淚的道理,非常精闢微妙,實在是道的真諦所在,不是一般工匠所能理解的,所以說「太精闢了」。他開始問,有人哭泣卻沒有眼淚流出來,或是眼淚流出來但很少,而鼻涕也不跟著流出來,這是為什麼呢?黃帝說在經典中有提到,雷公又再次提問,如果人哭泣卻沒有眼淚流出來,或是眼淚流出來很少,哭泣時眼淚和鼻涕卻不相伴而來,這是為什麼呢?

黃帝說:「如果哭泣卻沒有眼淚流出來,是因為哭得不夠悲傷;如果只哭不出眼淚,是因為精神不夠慈悲;精神不慈悲,意志就不會悲傷。陰陽相互制約,眼淚怎麼可能單獨流出來呢?」

這是說哭的時候感到悲傷,就會有眼淚流出來,哭的時候不感到悲傷,就不會有眼淚流出來。眼睛濕潤叫做哭;水液流下叫做淚。如果只是眼睛濕潤,卻沒有眼淚流出來,是因為哭的時候不夠悲傷。如果只是發出哀哭的聲音,卻沒有眼淚流出來,是因為精神不夠慈悲。慈悲是指心慈悲;悲傷是指意志悲傷。所以精神不慈悲,意志就不會悲傷。心神在上,腎臟的意志在下。陰陽相互制約,眼淚怎麼可能單獨流出來呢?由此可知,哭泣但沒有眼淚流出來,是因為哭的時候不夠悲傷。

如果意志感到悲傷,就會感到惋惜,這樣就會衝擊到陰氣。衝擊到陰氣,意志就會離開眼睛。意志離開眼睛,精神就不能守住精華。精神和精華離開眼睛,鼻涕和眼淚就會流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