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素問直解》~ 卷之二 (4)
卷之二 (4)
1. 移精變氣論第十三篇
承上篇異法方宜之治,復論上古有移精變氣之治也。精氣者,人身之主宰,病則精氣有虧,惟上古祝由治病,能移精變氣,理色脈而通神明。以我之神,合彼之神,兩神相合,精氣相通,故可祝由而已。今時之人不能也。精氣以神為主,故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白話文:
在前一篇論述不同的治療方法後,本篇再討論上古時期透過「移精變氣」來治療疾病的方法。精氣是人體的主宰,一旦生病就會造成精氣虧損。在上古時期,祝由醫能夠運用「移精變氣」的方法來治病,讓人的氣色、脈象恢復正常,進而溝通神明。這是因為祝由醫將自己的精神與病人的精神結合,讓兩種精神相融,精氣也隨之互通,所以纔能夠透過祝由來治病。但現代的人已經無法做到這一點了。精氣是以精神為主導的,因此有句話說:「得到精神的人就會興旺,失去精神的人就會消亡。」
黃帝問曰:余聞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今世治病,毒藥治其內;針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
白話文:
黃帝問道:我聽說古代醫治疾病,只需要轉變精神和氣,就可以用呪語祝禱來治療。可是現在醫治疾病,要用有毒的藥物治療內在,用針灸和石藥治療外在,有時會治癒,有時卻治不好,這是什麼原因?
導引謂之移,振作謂之變。祝由者,祝其病所由來,以告於神也。上古毒藥未興,針石未起,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其病。今世治病,祝由無禪,用毒藥以治其內,針石以治其外,其病或愈或不愈,其故何也?
白話文:
導引的意思是移動,活動身體的意思是變化。祝由的意思是祝告疾病為何而來,並且向神明說明。上古時期,毒藥和針灸還沒盛行,只能透過導引精氣和轉動氣血,以及祝由的方式來治療疾病。而如今治療疾病,祝由的方法已經失傳,而是使用毒藥來治療內在疾病,針灸來治療外在疾病,而疾病會好或不好,原因是什麼呢?
岐伯對曰:往古人居禽獸之間,動作以避寒,陰居以避暑,內無眷慕之累,外無伸官之形。此恬惔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藥不能治其內,針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
白話文:
岐伯回答說:過去的人們住在禽獸居住的地方,舉止動作都是為了躲避寒冷,住在陰涼的地方以躲避暑氣,內心沒有牽掛思念的煩惱,外表沒有追求高官厚祿的慾望,因此處於恬淡安逸的環境中,邪氣無法深入其中。所以毒藥不能治療他們的內部,針灸和藥物也不能治療他們的外部,所以只能遷移精氣,祝禱求福而已。
往古穴居野處,人居禽獸之間,天寒則動作以避寒,天暑則陰居以避暑。避,猶闢也。內無眷慕之累。眷慕,眷戀思慕也。外無伸官之形,伸官,伸引五官,以為恭敬也。內外安和,此恬惔之世,而外邪不能深入也。內無病,故毒藥不能治其內,外無病,故針石不能治其外。氣機微有不和,故可移精變氣,祝由以告於神,而病即已。
白話文:
古代人們住在簡陋的洞穴和野外,與禽獸為伍。天氣寒冷時就多活動以避寒,天氣炎熱時就待在陰涼處避暑。「避」字在此有「躲避」的意思。內心沒有牽絆和思念。外界沒有顯示恭敬的舉止。「內外安和」,這是生活安逸舒適的時代,外邪也就不能深入侵害。內在沒有疾病,所以毒藥也無法治療內科疾病,外在沒有疾病,所以針灸和藥石也無法治療外科疾病。如果身體出現輕微的不協調,可以通過意念的轉移和氣的變化來治療,向神靈祈禱告知,疾病就會痊癒。
當今之世不然,憂患緣其內,苦形傷其外,又失四時之從,逆寒暑之宜,賊風數至,虛邪朝夕,內至五臟骨髓,外傷空竅肌膚。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已也。
白話文:
如今的社會風氣不同於古代,憂愁苦惱源於內心,過度勞苦傷及身體,又失去順應四時節氣的規律,違背寒暑變化,邪風頻繁侵襲,虛弱邪氣朝夕間出現,內傷及五臟六腑骨髓,外傷及空竅肌膚。因此,小病必會加重,大病必會致命,所以祝由術也無法根除疾病。
數,音朔,下同。空,上聲。當今之世,不但內有眷慕之累,且憂患緣其內,不但外有伸官之形,且苦形傷其外,又失四時之從,逆寒暑之宜,以致賊風數至於身。虛邪朝夕相乘,內至五臟骨髓,為其精虛於內也,外傷空竅肌膚,為其三虛於外也。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已也。此今世之所以不同於往古也。
白話文:
當今社會,人們不僅內心有眷戀愁緒,而且憂愁患難緊隨其後;不僅外面有謀求官職的壓力,而且操勞過度損害身體;又違背四時順應的規律,抵抗寒暑的適宜,於是病邪經常侵犯身體。虛弱的邪氣日夜侵襲,內傷五臟骨髓,這是因為內在精氣虛弱;外傷空竅肌膚,這是因為外在三陰三陽虛弱。因此,小病必然變得很嚴重,大病必然會導致死亡,所以祝由科也不能治癒。這是當今時代與過去不同的原因。
帝曰:善。余欲臨病人,觀死生,決嫌疑,欲知其要,如日月光,可得聞乎?
病人死生,嫌疑未決,若欲決之,必有要道,欲知其要,如日月光,始無遁情,故以為問。
岐伯曰:色脈者,上帝之所貴也,先師之所傳也。上古使僦貸季,理色脈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
白話文:
帝曰:很好。朕想親自探視病人,觀察死生,解決疑慮,想了解其中的要點,像日月光華一般明晰,是否可以聽聞?
病人生死,疑慮未決,若想解決,必定有重要的道理,想了解其要點,像日月光華一樣,才能無所遁形,因此請教。
岐伯曰:面色脈象,是上天所重視的,是先師傳承的。上古時讓僦貸季整理面色脈象,而通達神明,與金木水火土相互配合,形成一個包含五行的體系。
火土,四時八風六合,不離其常,變化相移,以觀其妙,以知其要,欲知其要,則色脈是矣。色以應,日,脈以應月,常求其要,則其要也。
白話文:
人體的元氣與體質,在四時八風和六合的環境影響下,會隨著時間而變化。觀察這些變化的規律,就能瞭解其奧妙,掌握其關鍵。想要了解其關鍵所在,那就看氣色和脈象。氣色對應太陽,脈象對應月亮。經常探求其變化的規律,就能掌握其關鍵。
僦,音就。上帝,上古之帝也。僦貨季,上古之師也。死生之要,在於色脈,故色脈者,上帝之所貴也。其理至微,幸先師之所傳也。上古之世,曾使僦貸季,理人身色脈之道,而通日月之神明。以色脈而合五行之金木水火土,春夏秋冬之四時,四方四隅之八風,上下前後左右之六合,此五行四時八風六合,乃天人相應之常,故曰不離其常。夫色脈之道,不離其常。
白話文:
僦,讀音同「就」。上帝,是上古時代的帝王。僦貸季,是上古時代的聖賢。生死存亡的關鍵,在於觀察氣色和脈象,因此氣色和脈象,是上帝所珍視的。其中的道理非常精妙,是歷代師傅傳授下來的。上古時代,曾經派僦貸季探討人體氣色和脈象的奧祕,並與日月星辰的神明相通。根據氣色和脈象,與五行(金木水火土)、四季(春夏秋冬)、八方(四方四隅)、六合(上下前後左右)相呼應,這五、四、八、六者,是天人之間相互連結的常理,因此說「不離其常」。氣色和脈象的探討,就是「不離其常」。
而常中有變,變中有化,變化相移,可以觀其神妙,即可以知其要道。欲知其要,則色脈常變是矣。色主氣為陽,故色以應日,脈主血為陰,故脈以應月,以陰陽之常,求其色脈之要,則得其大要也。
夫色之變化,以應四時之脈。此上帝之所貴,以合於神明也。所以遠死而近生,生道以長,命曰聖王。
白話文:
而正常的狀態中會有變化,變化中又有轉化,變化相互轉移,可以觀察到它的奧妙,就能知道它的重要規律。要想了解它的重要規律,那麼色澤和脈象經常會發生變化。色澤主氣為陽,所以色澤與陽氣是一致的;脈象主血為陰,所以脈象與陰氣是一致的。根據陰陽的正常規律,探求色澤和脈象的重要規律,就能夠得到它的重要規律。
面板顏色的變化,應對著四時之氣脈。這是上天所重視的,因為它與神明相符。因此可以遠離死亡而接近生機,生機得以延續,被稱為聖明君王。
色為陽氣,脈為陰血。陰血隨陽氣以運行,故夫色之變化,以應四時之脈,色脈相應,此上帝之所貴,以合於天地日月之神明也。上古之世,所以遠死而近生,生道以長,命曰聖王,非今時所能及也。
白話文:
人的氣色代表陽氣,脈搏代表陰血。陰血隨著陽氣運行,因此氣色的變化會隨著四季中脈搏的變化而相應。氣色和脈搏相應,這是上天所珍視,與天地日月的神明相呼應。遠古時期,人們能夠延年益壽,生命力強盛,被稱為聖王。而如今的人們卻無法達到這種境界。
中古之治,病至而治之,湯液十日,以去八風五痹之病,十日不已,治以草蘇草荄之枝,本末為助,標本已得,邪氣乃服。
白話文:
中古時代的醫療原則,當疾病出現時才加以治療,使用藥湯十天,能祛除八風五痹的疾病。如果十天仍未痊癒,則採用草蘇、草荄的枝葉,連同主幹根莖輔助治療,標本兼顧,邪氣自然降服。
荄,音該。湯液五穀精汁,為湯成液也。蘇,葉也;荄,根也。中古之世,病至而後治之,故湯液十日,以去八風五痹之病。八風,八方之邪風。五痹,皮肌筋脈骨之痹也。若湯液十日,其病不已,則治以草蘇草荄之枝,草蘇草荄,毒藥之類也。荄枝為本,蘇枝為末,本末為助者,用以散荄而助正也,標本已得,邪氣乃服者,《湯液醪醴論》曰:「病為本,工為標;標本不得,邪氣不服」。今治病得宜,故標本已得,邪氣乃服,此中古之世為然,而今時亦不能也。
白話文:
「荄」的發音是「該」,指的湯液中五穀精華的汁液,用來製成湯藥。蘇葉是葉子,荄根是根。在中古時期,人們生病後才開始治療,因此用十天的湯液來驅散八方邪風和五種痹症。八方邪風是指來自八方的惡劣風氣,五種痹症是指皮膚、肌肉、筋脈、骨骼的痹症。
如果十天的湯液治療後,病情還未好轉,就要使用草蘇草荄的枝條來治療。草蘇草荄是一種有毒藥物,其中荄枝是藥物的主體,蘇枝是輔助的枝節。它們的作用是用來驅散荄枝的毒性,幫助正氣恢復。
當標本(病症的根源和症狀)都得到了適當的治療,邪氣就會屈服。《湯液醪醴論》中說:「疾病是根本,醫術是標誌;標本不能兼得,邪氣就不會屈服。」如今,我們的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以標本都得到了治療,邪氣也因此屈服。這是中古時期的做法,而現在也依然適用。
暮世之病也,則不然,治不本四時,不知日月,不審逆從,病形已成,乃欲微針治其外,湯液治其內,粗工凶凶,以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復起。
白話文:
暮年的疾病,則不然。治療者不以四時為根本,不瞭解日月變化,不細審病情虛實寒熱的轉變,等病勢已成,纔想用針灸治療外在,湯藥治療內在,粗手粗腳地以為可以攻擊疾病,所以舊病未癒又生新病。
凶,上聲。今暮世之治病也,則不然,治不本四時之五行,不知日月之色脈,不審逆從之標本,病形已成,乃欲微針治其外,湯液治其內。粗工凶凶,以為可攻,或攻以針石,或攻以毒藥,本有之故病未已,妄攻之新病復起,此暮世不得同於中古,而大遠於上古也。
白話文:
兇,讀作「ㄒㄩㄥ」。如今社會治病的方式,已經不同於過往。這些治療方法沒有根據四季五行,不瞭解日月在脈象上的反應,也不知道標本的順序。等到疾病已經形成,纔想要用針灸治療外在症狀,用藥物治療內在病因。粗心的醫師急急忙忙地認為可以攻治疾病,於是用針灸或藥石來攻擊,或使用毒藥來攻治。原有的疾病尚未痊癒,卻又產生了新的病症。這都是因為現代醫術遠不及中古,更遠不如上古時期的緣故。
帝曰:願聞要道。
必願聞要道,如日月光。
岐伯曰:治之要極,無失色脈,用之不惑,治之大則。逆從到行,標本不得,亡神失國,去故就新,乃得真人。
白話文:
皇帝說:我希望能聽您講述重要的道理。
我非常希望聽到您講述重要的道理,就像太陽和月亮的光芒一樣明亮。
岐伯回答:治療疾病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要辨明顏色和脈象,運用它就不會迷惑,這就是治療疾病的大法則。逆著自然法則行事,就會失去方向和目標,就像亡國失民一樣;要捨棄舊有的方法,採用新的方法,才能成為真正的醫生。
到,作倒。極,盡也,無以加也。治之要極,仍無失色脈。惟用之不惑,即治之大則。若逆從倒行,則工與病違。故標本不得,神不守形。故亡神失國,必去其逆從倒行之故疾。就色脈神變之日新,乃得同於上古,而稱為真人。所以勉暮世之治,不但同於中古,而必同於上古也。
帝曰:余聞其要於夫子矣,夫子言不離色脈,此余之所知也。
白話文:
「到」,就是「倒」。「極」,是窮盡的意思,沒有可以再增加的了。治病的要訣在於窮盡一切方法,卻仍然沒有偏離患者的面色和脈象。只有使用藥物時不疑惑,纔是治病的大原則。如果違背常理、倒行逆施,那麼醫生和患者就會背道而馳。因此,標本不符,精神就無法保全身體。因此,精神喪失、國家滅亡,必定要除去違背常理、倒行逆施的舊病。根據患者的面色、脈象和神情的變化,才能與上古醫家相同,被稱為真正的醫者。因此,勉勵後世治病的人,不僅要與中古醫家相同,更要與上古醫家相同。
黃帝說:朕從夫子那裡聽到了養生之要,夫子說的不離色脈,這是我所瞭解的。
帝始問欲知其要,如日月光。伯言色脈者上帝之所貴,復問願聞要道,又言治之要極,無失色脈,岐伯之言,始終不離色脈,帝舉以問,所以探其始終不離之義。
白話文:
黃帝首先問道,想要知道中醫的關鍵,就像想知道日月的光芒一樣。岐伯回答,觀察臉色和脈象是上天重視的。黃帝又問,希望知道中醫的基本要領,岐伯回答,治療的要領最重要的,就是不要錯誤地觀察臉色和脈象。由此可見,岐伯的話從頭到尾都離不開觀察臉色和脈象。黃帝提出問題,正是為了探究這種始終不離開的道理。
岐伯曰:治之極於一。
治之大要,研求其極,只有色脈一端,故治之極於一。
帝曰:何謂一?
求一之名。
岐伯曰:一者,因得之。
因病人之情意而得之。下文所謂得神者是也。
帝曰:奈何?
何以得其因?
岐伯曰:閉戶塞牖,系之病者,數問其情,以從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白話文:
岐伯說:醫治的最高境界只有一個。
醫治的大要,探究其最深奧之處,只有氣色和脈象這一方面,因此醫治的最高境界只有一個。
黃帝問:什麼叫「一」?
求取「一」的意義。
岐伯答:「一」,就是因病而得。
根據病人的心意而得到。下文中所謂「得神」就是這個意思。
黃帝問:怎麼做?
如何得到它的緣由?
岐伯答:關起門窗,與病人相伴,反覆詢問他的情況,順著他的心意,得到他的「神」的人就能昌盛,失去他的「神」的人就會衰亡。
岐伯說:醫治的最高境界只有一個,那就是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來治療。
黃帝問:什麼叫「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來治療」?
岐伯答:「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來治療」,就是根據病人的氣色和脈象,以及病人的心意來治療。
黃帝問:怎麼做?
岐伯答:關起門窗,與病人相伴,反覆詢問他的情況,順著他的心意,得到他的「神」的人就能昌盛,失去他的「神」的人就會衰亡。
臨病人,觀死生,視聽不妄,言動不苟,一似閉戶塞牖,其心專系之病者然。數問其病情,以從其志意。情意之中,神所居也。有病而得神則生,失神則死,故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審察其神,則得其因,得其因,則得其要矣。
帝曰:善。
祝由之移精變氣,惟在得神,帝故善之。
白話文:
探視病人時,仔細觀察其生死徵兆,視聽清楚,言行謹慎,就像關閉房門堵塞窗戶一樣,專心致志地關注病人。
多次詢問病人的病情,瞭解他們的意願和想法。人的意願和想法中,藏著精神。有疾病而能保持精神,就能生;失去精神,就會死亡,所以得到精神的人昌盛,失去精神的人衰亡。
仔細觀察病人的精神,就能找到病因,找到了病因,就能找到治療要點。
黃帝說:「很好。」
祈求神靈來改變精氣,關鍵在於獲得神靈的感應,所以黃帝讚賞祝由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