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素問直解》~ 卷之二 (30)
卷之二 (30)
1. 脈要精微論第十七篇
「散發」之「散」如字。肺脈搏堅而長,則邪實於肺,金受火刑,故當病唾血;其脈軟而散者,肺氣不能通調,故當病灌汗。灌汗,脾土灌溉之汗也。脾津外泄,至令肺氣不復散發也。散,四散;發,宣發也。
肝脈搏堅而長,色不青,當病墜,若搏,因血在脅下,令人喘逆;其軟而散,色澤者,當病溢飲。溢飲者,渴暴多飲,而易入肌皮腸胃之外也。
易,去聲。肝脈搏堅而長,則邪實於肝,肝病色青,今色不青,是傷其形體,不涉氣分,故當病墜,若搏。墜,墮傷也,搏,擊傷也。墜若搏,因而血在脅下。血在脅下,則樞機不利,升降不和,故令人喘逆。其脈軟而散,其色不但不青,反潤澤者,當病溢飲。溢飲乃肝血不能熱肉充膚,致有水泛之病,故申明溢飲者,乃渴暴多飲,其飲不能疏泄於下,而易入肌皮腸胃之外也。
胃脈搏堅而長,其色赤,當病折髀;其軟而散者,當病食痹。
折,音舌,下同。胃脈搏堅而長,則邪實於胃,陽明多氣多血,故色赤;不能下絡於脾,故當病折髀。其脈軟而散,則中焦不能腐化,故當病食痹。
脾脈搏堅而長,其色黃,當病少氣;其耍而散,色不澤者,當病足䯒腫,若水狀也。
脾脈軟堅而長,則邪實於脾,土氣外浮,故其色黃;太陰地氣,不交於肺,故當痛少氣。其脈耍而散,則氣不外榮,其色但黃不華澤者,乃火不生土,火土皆虛,故當病足䯒腫,若水狀也。
腎脈搏堅而長,其色黃而赤者,當病折腰,其軟而散者,當病少血,至令不復也。
腎脈搏堅而長,則邪實於腎,其色黃而赤者,土製其水,水不勝火也;脈體實而正氣虛,故當病折腰,腰乃腎之外候也。其脈軟而散,則心腎不交,故當病少血;水火皆虛,至令人血而不復也。
帝曰:診得心脈而急,此為何病?病形何如?
病發於內,形見於外,復舉心脈之急,以探病形。
岐伯曰:病名心疝,少腹當有形也。
心脈急,故名心疝。心疝之病,少腹當有形也。
帝曰:何以言之?
心疝,何以多腹有形?
岐伯曰:心為牡臟,小腸為之使,故曰少腹當有形也。
「為使」,皆去聲。陽中之陽,心也,故心為牡臟。心絡小腸,故小腸為之使。心疝,則小腸不為之使,故曰少腹當有形也。舉心與小腸,則凡臟與腑合之脈,可類推其因臟病腑矣。
帝曰:診得胃脈,病形何如?
五臟心為主,六腑胃為主。診得胃脈有病,病形何如。
岐伯曰:胃脈實則脹,虛則泄。
胃脈有餘而實,則脹。脹,腹脹,脾實之病也。胃脈不足而虛,則泄。泄,溏泄,脾虛之病也。舉胃與脾,則凡腑與臟合之脈,可類推其因腑病臟矣。以上答帝知病所在之間者如此。
白話文:
脈象要旨精微論第十七篇
肺脈:
「散發」的「散」,意思就如同字面上的意思。如果肺脈搏動堅實且長,表示邪氣侵入肺部,金(肺)受到火(邪氣)的克制,所以會咳血。如果脈象軟弱而散亂,表示肺氣無法正常運作,就會出現全身大量出汗,這種汗是脾胃運化水液失常造成的,因為脾的津液外洩,導致肺氣無法正常宣發。這裡的「散」是指四散,「發」是指宣發。
肝脈:
肝脈搏動堅實且長,但臉色不青,表示身體會感到沉重無力。如果脈搏有搏動感,表示有瘀血在脅下,會導致呼吸急促、胸悶。如果脈象軟弱而散亂,臉色反而潤澤,表示會出現溢飲。溢飲是指口渴時大量飲水,但水容易積聚在肌肉、皮膚、腸胃之外。
肝脈搏動堅實且長,表示邪氣侵入肝臟,肝病時臉色會發青,現在臉色不青,表示是肝臟的形體受到損傷,而不是氣分的問題,所以會感到身體沉重無力,或是感到搏動。身體沉重無力,或是感到搏動,是因為有瘀血在脅下。瘀血在脅下,會使身體樞紐運作不順暢,氣機升降失調,所以會出現呼吸急促、胸悶。如果脈象軟弱而散亂,臉色不但不青,反而潤澤,表示會出現溢飲。溢飲是因為肝血無法溫養肌肉皮膚,導致水液氾濫成疾,所以說溢飲是指口渴時大量飲水,但這些水無法正常排出,容易積聚在肌肉、皮膚、腸胃之外。
胃脈:
胃脈搏動堅實且長,臉色發紅,表示會出現腿部髖骨折斷的狀況。如果脈象軟弱而散亂,表示會出現食積引起的肢體麻木。
胃脈搏動堅實且長,表示邪氣侵入胃部,胃屬陽明經,氣血旺盛,所以臉色發紅;如果胃氣無法下行到脾,就會導致髖骨折斷。如果脈象軟弱而散亂,表示中焦消化功能差,所以會出現食積引起的肢體麻木。
脾脈:
脾脈搏動堅實且長,臉色發黃,表示會感到氣短。如果脈象軟弱而散亂,臉色不潤澤,表示會出現腳踝浮腫,像水腫一樣。
脾脈搏動堅實且長,表示邪氣侵入脾臟,脾土之氣外浮,所以臉色發黃;脾屬太陰,地氣無法與肺氣交合,所以會感到氣短。如果脈象軟弱而散亂,表示氣血無法榮養身體,臉色只有黃色而沒有光澤,這是因為火不生土,導致火土皆虛,所以會出現腳踝浮腫,像水腫一樣。
腎脈:
腎脈搏動堅實且長,臉色黃中帶紅,表示會出現腰部折斷的狀況。如果脈象軟弱而散亂,表示會出現血虛,甚至無法恢復。
腎脈搏動堅實且長,表示邪氣侵入腎臟,臉色黃中帶紅,表示土(脾胃)克制水(腎),水無法制約火(心),脈體強實但正氣虛弱,所以會出現腰部折斷的狀況,因為腰部是腎的外在表現。如果脈象軟弱而散亂,表示心腎不交,所以會出現血虛;水火皆虛,甚至會導致血虛到無法恢復。
問答環節:
**黃帝問:**如果診到心脈急促,是什麼病?病狀是怎樣的?
疾病發生於體內,會表現於外在,現在舉心脈急促的例子,來探討病狀。
**岐伯答:**這病叫做心疝,少腹應該會有包塊。
心脈急促,所以叫做心疝。心疝的病,少腹應該會有包塊。
**黃帝問:**為什麼這樣說呢?
心疝,為什麼會在腹部有包塊呢?
**岐伯答:**心屬陽臟,小腸是它的使者,所以說少腹會有包塊。
心屬陽中之陽,是陽臟。心與小腸相連,所以小腸是心的使者。心疝是心與小腸之間的關係失常,所以說少腹會有包塊。舉心臟與小腸的例子,可以推論其他臟腑之間的關係,若臟有病,也可能會影響到腑。
**黃帝問:**診到胃脈,病狀又是怎樣的?
五臟以心為主,六腑以胃為主。如果診到胃脈有病,病狀是怎樣的?
**岐伯答:**胃脈實,就會腹脹;胃脈虛,就會腹瀉。
胃脈有餘而強實,就會腹脹。腹脹是脾胃實證的病症。胃脈不足而虛弱,就會腹瀉。腹瀉是脾胃虛弱的病症。舉胃與脾的例子,可以推論其他腑與臟之間的關係,若腑有病,也可能會影響到臟。以上是岐伯回答黃帝關於疾病所在位置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