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素問直解》~ 卷之六 (1)
卷之六 (1)
1. 卷之六
合下三卷,計論七篇,皆名大論。論五運六氣司天在泉,天時民病寒熱勝復之理。天地之陰陽四時,備於人身;人身之寒熱虛實,同於天地。首紀天元,而五運五行六氣微旨,歸於人氣以交變。更有五常之政,六元之紀,道極其大,理悉其微,至真至要,皆大論也。
白話文:
這三卷書共包含七篇文章,都被稱為「大論」。這些文章探討了五運六氣如何影響人間禍福、導致人民的虛實寒熱等問題。天地間的陰陽四時變化,人體也會受影響;人體的寒熱虛實,也與天地呼應。文章一開始就記錄了天元的運轉,接著論述了五運、五行、六氣的運行規律,以及這些規律是如何影響人體氣血的變化。此外,文章還提到了五常之政和六元之紀,說明這些規律不僅影響個人,也影響整個社會。這些大論涵蓋的內容十分廣泛,既有宏觀的理論,也有細緻的實踐指導,都是非常重要的中醫知識。
2. 天元紀大論第六十八篇
此篇引《天元玉冊》之言,以明五運六氣,上下相召,五六相合,三十歲為一紀,六十歲為一周,周而復始,無有終時,著之玉版,藏之金匱,署曰天元紀,故曰《天元紀大論》。
白話文:
這篇文章引用《天元玉冊》的觀點,闡述五運六氣相互感應,五行相合的原理。三十歲是一個紀,六十歲是一個周,周而復始,永不終止。這些原理被記載在玉版上,收藏在金匱中,題名為《天元紀》,所以又稱《天元紀大論》。
《太始天元玉冊·運氣微旨篇》曰:太虛寥廓,肇其化元,虛皇轉運,變易淵玄,萬物資始,五運終天,布氣真靈,總統坤元,十二流精,五氣橫天,曰陰曰陽,曰柔曰剛。寒暑燥濕風火。天之陰陽,天以三陰三陽上奉之。木火土金水,地之陰陽,地以生長化收藏下應之。天以陽生陰長,地以陽殺陰藏。
白話文:
《太始天元玉冊·運氣微旨篇》記載:浩瀚宇宙由原始元氣演化而來,虛空中的力量不斷變化,深奧莫測。萬物由元氣滋生,五運運行不息,佈滿天地間的真氣掌控着一切,包括十二流精和五氣。這些氣分為陰陽、柔剛、寒暑燥濕風火。天上的陰陽之氣,由三陰三陽奉送給天。木火土金水是地上的陰陽之氣,由生長化收藏來呼應天上的陰陽之氣。天上的陽氣生長,陰氣滋長;地上的陽氣消亡,陰氣隱藏。
天有陰陽,地亦有陰陽。五運之德,氣建於寅。又曰,子午之歲,上見少陰;丑未之歲,上見太陰;寅申之歲,上見少陽;卯酉之歲,上見陽明;辰戌之歲,上見太陽;己亥之歲,上見厥陰。少陰所謂標也,厥陰所謂終也。厥陰之上,風氣主之;少陰之上,熱氣主之;太陰之上,濕氣主之;少陽之上,相火主之;陽明之上,燥氣主之,太陽之上,寒氣主之。所謂本也,是謂六元。
黃帝問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臟化五
白話文:
天地都有陰陽之分。四季氣候變化是因地氣在春生發,夏生長,秋收斂,冬閉藏,運化而成。有另一種說法,鼠年、馬年會出現少陰陽氣;牛年、羊年會出現太陰陽氣;虎年、猴年會出現少陽陽氣;兔年、雞年會出現陽明陽氣;龍年、狗年會出現太陽陽氣;蛇年、豬年會出現厥陰陽氣。少陰主陰寒,厥陰主陰冷。厥陰之上,主宰的是風氣;少陰之上,主宰的是熱氣;太陰之上,主宰的是濕氣;少陽之上,主宰的是相火之氣;陽明之上,主宰的是燥氣;太陽之上,主宰的是寒氣。風、熱、濕、相火、燥、寒這六氣為六元,是氣候變化的根本。
黃帝問道:「天地間有五行(金、木、水、火、土)主宰五方(東、南、西、北、中),由此產生寒、暑、燥、濕、風等天氣現象。人的身體內有五臟(肝、心、脾、肺、腎)化生五行,」
氣,以生喜怒思憂恐。論言五運相襲,而皆治之,終期之日,周而,復始,余已知之矣,願聞其與三陰三陽之候,奈何合之?
白話文:
氣,產生了喜、怒、思考、憂愁、恐懼等情緒。古籍中說,五運相互交替,(這些情緒)都能治療,到最後(交替)完成的一天,(五運)周而復始,這一點我已經知道了。但我還想請教,(情緒)是怎麼與三陰三陽的時節相結合的?
天有五行之理,以御天度之五位,而五位之中,以生寒暑燥濕風之五氣,數相合也。其在於人,則有五臟,化生五臟之氣,五氣之中,以生喜怒思憂恐之五志,其數亦相合也。《六節臟象大論》,言五運相襲,而皆治之,終期之日,周而復始,謂五運遞相承襲,而一歲之中,皆主治之,至三百六十五終期之日,則周而復始。
白話文:
宇宙中存在著五行法則,用來控制天上的五個方位,而這五個方位中,產生了寒、暑、燥、濕、風這五種氣,它們的數量是相匹配的。而在人體內,有五臟,它們化生出五臟之氣,這五種氣息中,產生了喜、怒、思、憂、恐這五種情緒,它們的數量也是相匹配的。《六節臟象大論》中提到,五個運勢會互相襲擊,而我們要對它們進行治療,直到三百六十五天的循環週期結束,然後再重新開始。也就是說,五個運勢會交替襲擊,而在一年之內,它們都會對人體產生影響,直到循環週期結束後,它們會重新開始。
其運惟五,余已知之矣,願聞其與三陰三陽六氣之候,奈何合之?帝欲詳明五運六氣相合之道,而問也。
鬼臾區稽首再拜對曰:昭乎哉問也!夫五運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
白話文:
五運運行規律,我已經知道。現在我想詢問五運與三陰三陽六氣之間的相互關聯。請您詳述五運六氣相配合的道理,我洗耳恭聽。
鬼臾區深深鞠躬行禮答道:太好的問題了!五運陰陽變化是天地運行規律的體現,是萬物生長發育的綱領,一切變化的源頭,生命的本源,神靈寄居之所。能不弄通嗎?
五運合於三陰三陽,蓋欲昭明天地交會之道,故曰昭乎哉問也。夫五運三陰三陽者,乃上天下地之道也。萬物之多,皆以五運陰陽為之綱紀。物極之變,物生之化,皆以五運陰陽為之父母。物之始生,物之肅殺,皆以五運陰陽,為之本始。是此五運陰陽,乃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
故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
白話文:
五運運作和三陰三陽相配合,目的是闡明天地交會的規律,所以說它是明察的。五運三陰三陽,體現了天地運行之道。萬物繁多,它們的生化規律都以五運陰陽為綱領。事物發展到極致的變化,以及萬物的生成化育,都以五運陰陽為根本。萬物的誕生和消亡,也以五運陰陽為基礎。因此,這五運陰陽是萬物生成的源泉,是不能不理解的。
本性的變化稱為化,事物發展到極致稱為變。
《六微旨大論》曰:物之生,從乎化,物之極,由乎變,故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此萬物所以有變化生殺也。
白話文:
中醫古籍《六微旨大論》講:萬物的誕生,源於自然法則的變化;而萬物的終結,則來自於事物的改變。因此,萬物的誕生稱為「化」,而萬物的終結稱為「變」,這是萬物之所以會產生變化、生長和消亡的原因。
陰陽不測謂之神,神用無方謂之聖。
陰陽者,天地之道,至精至微,故陰陽不測謂之神,神用無方謂之聖,此天地神明之府,所當通其神用也。
夫變化之為用也,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
白話文:
陰陽交替變化,無法預測,稱為神;運用神靈變化,無所不能,稱為聖。
陰陽是天地運行的規律,精微奧妙,所以陰陽交替變化的過程難以捉摸,稱為神靈;運用神靈之力,變化無窮,稱為聖人,這是天地神明蘊藏之所,我們應該明白神靈的運用之道。
變化之應用,在天上稱為玄妙,在人體稱為經絡,在地面稱為變化。
即上文變化神用而推論之。夫變化之為用也,至神無方。故在天為玄,玄,純粹幽深也。在人為道,道,大中至正也。在地為化,化,孕育生成也。
白話文:
根據這種超凡的神奇變化來推論。變化這種功用,神妙無方。因此,在天空稱之為「玄」,「玄」是指深奧幽遠。在人體稱之為「道」,「道」是指至大至中的正理。在地上稱之為「化」,「化」是指孕育滋生。
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
申明在地為化,化生五行之五味也。在人為道,道生觀察之智慧也。在天為玄,玄生靈明之神變也。
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天為寒,在地為水。故在天為氣,在地成形,形氣相感,而化生萬物矣。
白話文:
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
在天地間,變化產生了五種味道。在人體中,道理產生了觀察的智慧。在天空中,玄妙之氣產生了靈活多變的神明。
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天為寒,在地為水
所以,在天空中的是氣,在地上的形成了形體。形體和氣息互相作用,變化並產生了萬物。
即在天為玄,玄生神而推論之,則無在非神。故神在天為風者,在地即為木;神在天為熱者,在地即為火;神在天為濕者,在地即為土;神在天為燥者,在地即為金;神在天為寒者,在地即為水。風熱濕燥寒,無形之氣也,故在天為氣。木火土金水,有象之形也,故在地成形。在地之形,與在天之氣相感,而化生萬物矣。
白話文:
在天上稱之為玄氣,玄氣產生了神,由此推論,無處不在的神。因此,神在天上的表現為風,在地上的表現就是木;神在天上的表現為熱,在地上的表現就是火;神在天上的表現為濕,在地上的表現就是土;神在天上的表現為燥,在地上的表現就是金;神在天上的表現為寒,在地上的表現就是水。風、熱、濕、燥、寒這些無形的氣,故而稱之為天上的氣。木、火、土、金、水這些有形的物體,故而在地上有實體。地上實體與天上的氣相互感應,於是化生了萬物。
然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金木者,生成之終始也。氣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損益彰矣。
白話文:
天與地是覆蓋萬物的。左右是陰陽的道路。水和火是陰陽的顯現。金和木是萬物生長的開始和終結。氣息有強有弱,形體有盛有衰,上下互相呼應,因此損耗和增益就顯著了。
在天之氣,通於在地之形,而化生萬物。然則天地者,乃萬物之上下也。天地左右旋轉者,乃陰陽之道路也。天地之一水二火者,乃陰陽之徵驗而兆端也。天地之秋金春木者,乃萬物生成之終始也。在天為風熱濕燥寒之氣,而氣各有多少。在地為木火土金水之形,而形各有盛衰。
白話文:
宇宙間的氣,和地球上的地形相通,創造出各種事物。天地就是萬物的上下方。天地間左右旋轉的,是陰陽交替的規律。天地間的水和火,是陰陽的徵兆和起始。天地間的秋天金氣和春天木氣,是萬物生成終結的循環。在天上表現為風、熱、濕、燥、寒的氣候,每種氣候都有其數量和強度。在地球上表現為木、火、土、金、水的形態,每種形態都有其興衰變化。
形氣相感,是上下相召,多少盛衰,而損益彰矣。此言形氣相感,所以對帝五運五行,與三陰三陽六氣相合之問也。
白話文:
形體和氣息互相影響,如同上下呼應,盛衰變化,損益也就顯而易見了。這句話說的正是形體和氣息互相影響,因此與五臟六腑的運作(五行)以及三陰三陽六種氣候的變化相匹配。
帝曰:願聞五運之主時也,何如?
木火土金水,謂之五運。一歲之中有五運,故願聞五運之主時。
鬼臾區曰:五氣運行,各終期日,非獨主時也。
五氣運行,言五行之氣,同於五運,次第循行,各終一歲之期日,非獨主於四時也。
帝曰:請聞其所謂也。
五運主歲主時之義,必有所本,故請聞其所謂。
鬼臾區曰:臣積考《太始天元冊》文曰,太虛寥廓,肇基化元,萬
白話文:
**帝曰:**我希望能知道五行運行的主時,它們是怎麼樣的?
**木火土金水,謂之五運。**一年之中有五運,所以我想知道五運的主時是如何的。
**鬼臾區曰:**五行運行,各有規定的時間,並非獨自主宰時間。
五氣運行,指的是五行之氣,與五運相同,輪流運行,各有結束一年的時間,並非獨自主宰四季。
**帝曰:**請你說明一下它的道理。
五運主宰年份和時間的道理必定有所依據,所以我請你說明一下它的道理。
**鬼臾區曰:**我仔細研究了《太始天元冊》記載:「太虛無垠,肇始化育萬物,萬物
物資始,五運終天,布氣真靈,總統坤元,九星懸朗,七曜周旋,,曰陰曰陽,曰柔曰剛,幽顯既位,寒暑弛張,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臣斯十世,此之謂也。
基,本其,作基亦通。
白話文:
萬物起源之時,五行運轉達到終點,天地間布滿真氣,統御萬物的坤元之氣開始運作。九星閃耀,七曜運轉,陰陽交替,剛柔並濟,陰陽兩氣各居其位,寒暑交替,生生不息,萬物皆有其規律。這十種變化,就是天地運行的根本法則。
此引《太始天元玉冊》之言,以明運氣之本於元始也。太虛寥廓,言天之清淨而廣大也。肇基化元,言始基造化之真元也。故萬物皆資之以為始,而五運循環以終天,此五運之所以主歲也。真靈之氣,布於四時,故曰布氣真靈。至哉坤元,萬物資生,故曰總統坤元,此五運之所以主時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出自《太始天元玉冊》,用來說明運氣的來源起源於原始的本源。
太虛渺茫,廣闊無垠,形容天的清淨與廣大。起始開始化育出世界的本源,這是天地萬物最初的根基。因此萬物都仰賴它作為開始,五種運行在其中循環不息,主宰著天地的運行,所以五運主宰著歲月。
真靈之氣,分佈在四季當中,所以說佈氣真靈。坤元萬物得以滋生,所以說總統坤元,這就是五運主宰著時序的原因。
九星,天蓬、天芮、天衝、天輔、天禽、天心、天柱、天任、天英也,九星懸朗於上,下應九州。七曜,金木水火土星日月也,七曜周旋於左右,以應五行。曰陰曰陽,立天之道也。曰柔曰剛,立地之道也。陰幽陽顯,曰陰曰陽,則幽顯既位,既位猶云定位也。寒柔暑剛,曰柔曰剛,則寒暑弛張,弛張,猶云往來也。
白話文:
九星:天蓬、天芮、天衝、天輔、天禽、天心、天柱、天任、天英。這九星高懸在天空中,與地上的九州相呼應。
七曜: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日月。這七曜在天空運轉,與五行相應。
陰陽:這是天地法則的基礎。
柔剛:這是大地法則的基礎。
陰暗、陽光:陰和陽代表幽暗和顯明,它們已經固定好了位置。
寒冷、炎熱:柔和剛代表寒冷和炎熱,它們交替變化。
夫幽顯既位,寒暑弛張,則生生化化,而品物咸章,咸章,萬物由生而化,從化而生,彰明昭著也。此五運生歲,五運主時,而萬物化生也。此天元冊文之言,傳自往古,至臣斯時,已經十世,帝欲聞其所謂,則此之謂也。
白話文:
當宇宙陰陽分明,寒暖交替時,天地萬物便生生不息,不斷演變,各種事物都展現出自己的特質。這便是所謂的「萬物由生而化,從化而生」,它們生生不息,顯現自己的特色。這五運的運行主宰著歲月,而萬物也因此得以化生。這是「天元冊文」所記載的,流傳自古至今,直到我這個時代,已經歷經了十代。現在黃帝想要了解其內容,這就是它的意思。
帝曰:善。何謂氣有多少,形有盛衰?
天元冊文之言,以明五運主歲主時之本,帝故善之,復舉鬼臾區氣有多少,形有盛衰之言以問。
鬼臾區曰:陰陽之氣,各有多少,故曰三陰三陽也。形有盛衰,謂五行之治,各有太過不及也。
白話文:
繁體中文:
帝曰:善。何謂氣有多少,形有盛衰?
天元冊文之言,以明五運主歲主時之本,帝故善之,復舉鬼臾區氣有多少,形有盛衰之言以問。
鬼臾區曰:陰陽之氣,各有多少,故曰三陰三陽也。形有盛衰,謂五行之治,各有太過不及也。
黃帝說:好。什麼叫「氣有多少,形有盛衰」?
《天元冊文》的內容,用來闡明五運主宰年份和時間的根本道理,所以黃帝才覺得好,於是又引用鬼臾區的話「氣有多少,形有盛衰」來詢問。
鬼臾區說:陰陽之氣,各有不同的多少,所以才說「三陰三陽」。「形有盛衰」指的是五行主宰時,各有太過或不足的情況。
陰陽之氣,有大有少,其氣不同,各有多少。陰非一陰,陽非一陽,故曰三陰三陽,此氣所以有多少也。五運之形,有盛有衰,謂五行之治,盛則太過,衰則不及,各有太過不及,此形所以有盛衰也。
故其始也,有餘而往,不足隨之,不足而往,有餘從之。知迎知隨,氣可與期。
白話文:
陰陽之氣,有大有小,它們的氣息不同,各有多寡。陰不是一種陰,陽也不是一種陽,所以說有「三陰三陽」,這是氣息多寡的原因。五行之性,有強有弱,指的是五行主事,強盛則過度,衰弱則不足,各各有過度不足之處,這是五行盛衰的原因。
因此,最初的時候,多餘的氣流進,不足的氣隨之而來,不足的氣進,多餘的氣緊跟著。明白氣的迎來送往,定時調整呼吸,氣息就能與身體合拍。
天干始於甲,地支始於子。甲丙戊庚壬為陽,主有餘;乙丁己辛癸為陰,主不足。子寅辰午申戌為陽,主有餘;醜卯巳未酉亥為陰,主不足。干支以次相紀,是陽年有餘而往,則陰年不足隨之,陰年不足而往,則陽年有餘從之。迎,猶從也。知從知隨,則陰陽干支之氣,可與相期而有定矣。
應天為天符,承歲為歲直,三合為治。
白話文:
天干從「甲」開始,地支從「子」開始。甲、丙、戊、庚、壬為陽,代表旺盛;乙、丁、己、辛、癸為陰,代表衰弱。子、寅、辰、午、申、戌為陽,代表旺盛;醜、卯、巳、未、酉、亥為陰,代表衰弱。天干地支按照順序相接,陽年旺盛之後,接著就是陰年衰弱,陰年衰弱之後,接著就是陽年旺盛。迎合,就像跟從一樣。瞭解跟從的規律,就能明瞭陰陽天干地支的運勢,可以根據這些規律預測未來的變化。
應天為天符:順應天道,為天命所符順。 承歲為歲直:承續歲月,為歲氣所直受。 三合為治:三合之氣相合,為治療疾病之法門。
承上文有餘不足之意,而言六十歲之中,有天符、歲直、三合之年,則為平氣,無有餘無不足也。天符者,如甲己土運之歲,歲當己丑己未,蓋己為土運,而丑未為太陰濕土;乙庚金運之歲,歲當乙卯乙酉,乙為金運,而卯酉為陽明燥金;丙辛水運之歲,歲當丙辰丙戌,丙為水運,而辰戌為太陽寒水;丁壬木運之歲,歲當丁巳丁亥,丁為木運,而巳亥為厥陰風木,戊癸火運之歲,歲當戊子戊午,戊寅戊申,戊為火運,而子午為少陰君火,寅申為少陽相火。五運之氣,與司天之氣相應,故曰應天為天符。
白話文:
上面說到過剩和不足的情況,而60歲之中,有天符、歲直、三合的年份,則是平氣,沒有過剩和不足。天符是指:如甲己土運的年份,年份遇到己丑己未,己是土運,而醜未是太陰濕土;乙庚金運的年份,年份遇到乙卯乙酉,乙是金運,而卯酉是陽明燥金;丙辛水運的年份,年份遇到丙辰丙戌,丙是水運,而辰戌是太陽寒水;丁壬木運的年份,年份遇到丁巳丁亥,丁是木運,而巳亥是厥陰風木,戊癸火運的年份,年份遇到戊子戊午、戊寅戊申,戊是火運,而子午是少陰君火,寅申是少陽相火。五運之氣,與司天之氣相應,所以說應天為天符。
歲直者,如甲己土運,歲當甲辰甲戌,己丑己未,蓋甲己運土,而辰戌丑未屬土也;乙庚金運,歲當乙酉庚申,乙庚運金,而申酉屬金也;丙辛水運,歲當丙子辛亥,丙辛運水,而亥子屬水也;丁壬木運,歲當丁卯壬寅,丁壬運木,而寅卯屬木也;戊癸火運,歲當戌午癸巳,戊癸運火,而巳午屬火也。五運之氣,承襲歲支,故曰承歲為歲直,直,猶會也。
白話文:
「歲直」是指:
- 甲己土運時,歲運遇到甲辰、甲戌、己丑、己未年份。因為甲己運屬土,辰戌醜未四個地支也屬土。
- 乙庚金運時,歲運遇到乙酉、庚申年份。因為乙庚運屬金,申酉屬金。
- 丙辛水運時,歲運遇到丙子、辛亥年份。因為丙辛運屬水,亥子屬水。
- 丁壬木運時,歲運遇到丁卯、壬寅年份。因為丁壬運屬木,寅卯屬木。
- 戊癸火運時,歲運遇到戌午、癸巳年份。因為戊癸運屬火,巳午屬火。
五運之氣隨著歲支的變化而轉移,所以稱呼承歲為「歲直」,「直」字在此表示「會合」的意思。
三合者,五運之氣,司天之氣,歲支之氣,三者皆同。如戊午之歲,戊為火運,午為少陰君火,而午支亦屬乎火;己丑己未之歲,己為土運,丑未為太陰濕土,而丑未之支,亦屬乎土;乙酉之歲,乙為金運,酉為陽明燥金,而酉支亦屬乎金,故曰三合。三合,又名太乙天符。
白話文:
所謂「三合」,指的是:
-
五運之氣:五行的運轉,如木火土金水等。
-
司天之氣:每年當令的節氣,如春季屬木、夏季屬火等。
-
歲支之氣:生肖年份的地支,如戊午年、己丑年等地支屬性。
這三者之間相互關聯,具有相同屬性。例如:
- 戊午年:戊為火運,午為少陰君火(屬火),午支也屬火。
- 己丑己未年:己為土運,醜未為太陰濕土(屬土),醜未之支也屬土。
- 乙酉年:乙為金運,酉為陽明燥金(屬金),酉支也屬金。
因此,這種三者同屬性的現象稱為「三合」。三合也稱為「太乙天符」,是一個吉祥的預兆。
為治者,言天符、歲直、三合,無有餘無不足也。
帝曰:上下相召奈何?
上文云。氣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損益彰,故問上下相召奈何?
鬼臾區曰:寒暑燥濕風火,天之陰陽也,三陰三陽,上奉之。木火土金水,地之陰陽也,生長化收藏下應之。天以陽生陰長,地以陽殺陰藏。天有陰陽,地亦有陰陽。
長,去聲。藏如字,下俱同。
白話文:
治者雲:天符、歲直、三合,沒有過多,也沒有不足。
黃帝問:上下相感應是什麼原因?
上面文字說,氣有強弱之分,形體有盛衰變化,上下相感應,損益就顯現出來,所以問上下相感應的原因。
鬼臾區回答:寒暑燥濕風火,是天地的陰陽,三陰三陽,向天上奉承。木火土金水,是地上的陰陽,生長化收藏,向下感應。天用陽生陰長,地用陽殺陰藏。天有陰陽,地也有陰陽。
此引天元冊文之言,言天地氣交,以明上下相召之意。寒暑燥濕風火,乃天之六氣,而為天之陰陽也。太陽主寒,少陰主熱,暑猶熱也,陽明主燥,太陰主濕,厥陰主風,少陽主火,故三陰三陽上奉之。木火土金水,乃地之五行,而為地之陰陽也。春木主生,夏火主長,長夏土主化,秋金主收,冬水主藏,故生長化收藏下應之。
白話文:
這段文字引用了《天元冊文》中的話,來說明天地之氣互相交應,以說明上下相召的道理。
寒、暑、燥、濕、風、火,是天上的六種氣,代表天地的陰陽。太陽主寒,少陰主熱,暑是熱的一種,陽明主燥,太陰主濕,厥陰主風,少陽主火,所以三陰三陽都向上奉承天地之氣。
木、火、土、金、水,是地上的五行,也代表地之陰陽。春天屬木主生發,夏天屬火主成長,長夏屬土主變化,秋天屬金主收斂,冬天屬水主收藏,所以生、長、化、收、藏都與天上的六氣相應。
春生夏長,而歲半之前,天氣主之,故天以陽生陰長。秋殺冬藏,而歲半之後,地氣主之,故地以陽殺陰藏。夫陽生陰長,是天有陰陽。陽殺陰藏,是地亦有陰陽,此天元冊文之言,引之以明上下相召之意。
木火土金水,地之陰陽也,生長化收藏,故陽中有陰,陰中有陽。
白話文:
春天生命萌發,夏天萬物生長,在出生後六個月以前,主要是受天氣支配,所以天上的陽氣生長,陰氣逐漸增加。秋天萬物蕭殺,冬天萬物收藏,在出生後六個月以後,主要是受地氣支配,所以地上的陽氣消退,陰氣收藏。陽生陰長,說明天上也存在陰陽之氣。陽殺陰藏,說明地上也存在陰陽之氣。這是天元冊文中所說的,用來闡明上下相互感召的意思。
木火土金水,是大地的陰陽氣。它們的作用是生長、變化和收藏。所以,陽中含有陰,陰中含有陽。
申明地亦有陰陽者,即上文所言木火土金水,地之陰陽也,而主生長化收藏。但言地而不言天者,地秉天氣以化生也。秉天氣以化生,故天為陽,而陽中有陰,地為陰,而陰中有陽。是天地者主生化,不但天主生長,地主殺藏也。
所以欲知天地之陰陽者,應天之氣,動而不息,故五歲而右遷,應地之氣,靜而守位,故六期而環會。
白話文:
說明地球也有陰陽之分,就是上文所說的木火土金水,它們是地球的陰陽,負責生長化收藏。之所以只說地球而不說天空,是因為地球承載天空之氣以化生萬物。承載天空之氣以化生萬物,所以天空是陽,而陽中帶陰;地球是陰,而陰中帶陽。因此,天地是主導生化萬物的,不僅天空主導生長,地球也主導收藏和終結。
所以想要了解天地之陰陽,應天之氣,動而不停歇,所以每五年會向右移動,應地之氣,靜而守著位置,所以每六年會繞行回來會合。
天地陰陽,上下相召,所以欲知天地之陰陽者,天動地靜。地以五運,應天之氣,則動而不息。五運本於天干,始於甲之土運,次則乙之金運,次則丙之水運,次則丁之木運,次則戊之火運。土金水木火,五歲以終,至六歲右遷於己,復起土運,此地之五運,而上召於天也。
白話文:
天地間存在著陰陽二氣,它們相互感應,上應天,下應地。所以,想要了解天地陰陽的變化規律,可以觀察天動地靜的現象。
大地遵循五行運化規律,配合天上的氣運,因此不斷運轉變化。五行運化源於天干,從甲屬土開始,依次是乙屬金、丙屬水、丁屬木、戊屬火。五行依次循環,每五年為一個小運,六十年後從己開始,再次進入土運,這就是大地上的五行運化,是回應天上氣運的變化。
天以六氣,應地之氣,則靜而守位。六氣本於地支,始以少陰君火之子,次則太陰濕土之醜,次則少陽相火之寅,次則陽明燥金之卯,次則太陽寒水之辰,次則厥陰風木之巳。三陰三陽,以君相二火,而合五行,至六期則六氣以終。七歲臨午,復環會於少陰君火,此天之六氣,而下召於地也。
動靜相召,上下相臨,陰陽相錯,而變由生也。
白話文:
天上六種天氣,響應地上的氣候,就會靜靜地維持自己所在的位置。六種天氣源自地支,從少陰君火之子時開始,接著是太陰濕土的醜時,然後是少陽相火的寅時,接著是陽明燥金的卯時,然後是太陽寒水的辰時,最後是厥陰風木的巳時。三陰三陽,以君火相火為主,並結合五行,經歷六個階段後,六種天氣就結束了。在七歲臨午時,又重新回到少陰君火,這就是天上的六種天氣,而這些天氣會影響地上的氣候。
動與靜互相依存,上下互相影響,陰陽互相交替,變化由此而產生。
天動地靜,天上地下,天陽地陰。如上文動靜相召,上下相臨,陰陽相錯,則損益在其中,而變所由生也。此承帝問,所以申明上下相召,而損益彰者如此。
白話文:
當天空在運動時,大地保持靜止。在上為天,在下為地,天屬陽性,地屬陰性。正如上面所提到的,動靜相互影響,上下相互依存,陰陽相互交錯,於是產生了損和益,從而引起變化。這是承接黃帝的問題,進一步闡述上下相影響,而損益因此而明顯。
帝曰:上下周紀,其有數乎?
五歲左遷,六期環會,上下相召,為周為紀,其有定數乎?
鬼臾區曰:天以六為節,地以五為制。周天氣者,六期為一備,終地紀者,五歲為一周。君火以明,相火以位。
白話文:
**黃帝問:**上下週紀,是否有一定規律?
五歲左遷,六期環會,上下相召,為周為紀,其有定數乎?
五歲為一左遷,六個左遷為一期,上下相呼應,形成周和紀,這是有一定的規律嗎?
**鬼臾區答:**天以六為節氣,地以五為運轉。周天運轉一週,需要六個左遷;終結地紀一個循環,需要五歲。君火以光明為主,相火以位置為主。
上下周紀之數,乃天之六氣,地之五運,相合而成。天以六為節,六氣之三陰三陽也。地以五為制,五運之五行也。周天氣者,子屬少陰君火司天,醜屬太陰濕土司天,寅屬少陽相火司天,卯屬陽明燥金司天,辰屬太陽寒水司天,巳屬厥陰風木司天,是六期為六氣之一備。終地紀者,甲主土運,乙主金運,丙主水運,丁主木運,戊主火運,是五歲為五運之一周。
白話文:
上天和下地的週期,是天上的六種氣候,和地上的五種運勢,結合在一起形成的。天上以六作為間隔,六種氣候包括三個陰氣和三個陽氣。地上以五作為規則,五種運勢就是五行。天上的氣候循環:子年屬少陰君火主宰,丑年屬太陰濕土主宰,寅年屬少陽相火主宰,卯年屬陽明燥金主宰,辰年屬太陽寒水主宰,巳年屬厥陰風木主宰。六個階段形成六種氣候的完整循環。地上的運勢循環:甲年主土運,乙年主金運,丙年主水運,丁年主木運,戊年主火運。五個年份形成五種運勢的一個循環。
五運者,五行也。六氣者,亦五行也。六氣之中,有二火,則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主神明,故曰以明,相主輔佐,故曰以位。
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氣為一紀,凡三十歲,千四百四十氣,凡六十歲,而為一周。不及太過,斯皆見矣。
白話文:
,以五行解釋六氣,再以六神解釋君臣,君臣輔佐,君臣和諧也。
五行與六氣相互配合,而七百二十氣為一個紀,凡是三十歲,有一千四百四十氣,凡是六十歲,則為一個週期。不及或太過,這些都可以觀察得出來。
五六相合者,五運之十干,六氣之十二支,相合成歲,始於甲子,終於癸亥。一歲凡二十四氣,而七百二十氣,為三十歲之一紀。又七百二十氣,則一千四百四十氣,為六十歲之一周。其中五運六氣之不及太過,斯皆見矣。此申明上下周紀之數者如此。
帝曰:夫子之言,上終天氣,下畢地紀,可謂悉矣。余願聞而
白話文:
天地間的「五運」和「六氣」互相配合,形成「歲運」。歲運從甲子開始,到癸亥結束,一個循環包含二十四個節氣,總共七百二十個節氣,稱為「一紀」。三十個一紀共有七百二十個節氣,也就是一千四百四十個節氣,稱為「一週」。其中,「五運」和「六氣」的不足或過度都會反映在這個循環中。這就是上下各個週期的數目概況。
帝曰:閣下所言,上窮天氣,下極地紀,可謂周詳無遺。我希望聽聞,而
藏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昭著,上下和親,德澤下流,,子孫無憂,傳之後世,無有終時,可得聞乎?
白話文:
把這部醫書收藏起來,上面可以用來治理國家,下面可以用來治理身體,讓百姓瞭解並顯揚它,讓上下級和睦親愛,德政恩澤流傳後世,使後代子孫免於疾病,世代傳承,永不消滅,可以聽到這部醫書嗎?
上天下地,其理難悉。鬼臾區言之,上終天氣,下畢地紀,可謂悉矣。而帝欲藏之金匱,使百姓子孫,知天地陰陽之數,更欲傳之後世,無有終時,謂陰陽之理,至重至貴,不可不知之意。
白話文:
從天地最上層到最下層,它的道理很難全部瞭解清楚。鬼臾區說過,從上而下,窮盡天上的氣候變化,從下而上,探究完畢地球的地質構造,可以說非常詳細了。但是黃帝想將這部書收藏在黃金打造的書櫃裡,讓百姓的子孫後代都能知曉天地陰陽的規律,更是希望能夠代代相傳,永遠不會有終結的時候,這是因為陰陽的道理極為重大和珍貴,不可不知。
鬼臾區曰:至數之機,迫迮以微,其來可見,其往可追,敬之者昌,慢之者亡,無道行私,必得天殃。謹奉天道,請言真要。
迮,窄同。
白話文:
鬼臾區說:命運的關鍵時刻,禍福相迫而來,徵兆可以察覺,後果可以追溯。敬畏命運法則的人會昌盛,輕視命運法則的人會滅亡。不遵循正道,私自妄為,必定招致天譴。謹慎遵循天命,請賜教真要。
迫迮以微,細而深也。可見可追,復彰著矣。敬畏而研求之,則災眚可避,故昌。慢忽而舍置之,則災害及身,故亡。若無天地陰陽之道,而行家技方術之私,必得天殃。天殃而曰必得、謂不得之於身,必得之於後世也。天道至真,各有其要,故必謹奉天道,而請言真要耳。
白話文:
細微而深刻的事物,往往容易被忽視,但只要深入探究,就能發現它的重要性和影響力。重視並研究這些事物,就能避免災禍,進而昌盛。輕視並放棄它們,就會招致災難,導致滅亡。如果違背天地陰陽的規律,只追求個人技巧和方術,必定會受到上天的懲罰。上天的懲罰不僅會降臨在自己身上,也會殃及後代。天道至真至純,各有其要領,因此必須謹慎遵循天道,並真心請教真正的要點。
帝曰:善言始者,必會不終。善言近者,必知其遠。是則至數極而道不惑,所謂明矣。願夫子推而次之,令有條理,簡而不匱,久而不絕,易用難忘,為之綱紀,至數之要,願盡聞之。
易,去聲。
陰陽之道,自始至終,由近及遠。簡而明,易而難,有條有理,有綱有紀,帝願盡間以傳後世。
鬼臾區曰:昭乎哉問,明乎哉道,如鼓之應桴,響之應聲也。
道,言也。帝問既昭,臣言必明,君臣問對,一德一心。如鼓之應桴,響之應聲,相合而無間也。
臣聞之,甲己之歲,土運統之;乙庚之歲,金運統之;丙辛之歲,水運統之;丁壬之歲,木運統之;戊癸之歲,火運統之。
白話文:
皇帝說:善於講述開頭的人,必定會講述不了結局。善於講述近處的人,必定能明白遠處的事。這樣就能達到至理極數,而不會迷失於道理之中,這便是所謂的明智。希望先生能夠推演並整理這些道理,使之井然有序,精簡而不匱乏,持久而不中斷,容易使用不易忘記,作為綱要和規範,成為至理極數的精髓,希望我能全部聽到。
「易」字讀去聲。
陰陽之道,從開始到結束,由近及遠。簡潔而明瞭,容易而難以理解,條理分明,有綱有紀,皇帝希望能夠徹底地詢問,以便傳給後世。
鬼臾區說:您的問題真是明智,您所講述的道理真是通透,就像擊鼓應桴,響應聲音一樣。
「道」字指的是語言。皇帝的問題如此明智,臣下的回答必定也會通透,君臣之間的問答,同心同德。就像擊鼓應桴,響應聲音,彼此相合,毫無間隙。
我聽說,甲己年,土運統治;乙庚年,金運統治;丙辛年,水運統治;丁壬年,木運統治;戊癸年,火運統治。
聞之者,聞之上古也。甲己化土,故甲己之歲,土運統之;乙庚化金,故乙庚之歲,金運統之;丙辛化水,故丙辛之歲,水運統之;丁壬化木,故丁壬之歲,木運統之;戊癸化火,故戊癸之歲。火運統之。
白話文:
聽到這個說法,指的是上古時代的五行相生相剋規律。
甲和己五行屬土,所以甲己年時,土運當令。
乙和庚五行屬金,所以乙庚年時,金運當令。
丙和辛五行屬水,所以丙辛年時,水運當令。
丁和壬五行屬木,所以丁壬年時,木運當令。
戊和癸五行屬火,所以戊癸年時,火運當令。
或問甲己何以化土云云。愚曰:《太始天元玉冊》云,十二流精,五氣橫天,五運之德,氣建於寅者是也,謂十二地支,配合天干,流行一周,復得地支之首,而精氣化生,即以正月建寅之義推之,尤本於五氣之橫天,而得其真也。支幹配合,始於甲子,流行一周,則為丙子,丙屬火而生土,故甲己化土。
白話文:
有人問,為什麼甲己會轉化為土。
我說:《太始天元玉冊》中提到,十二地支和五氣在天上交織存在,五運的德性就建立在寅這個地支上。也就是說,十二地支配合天干,運行一圈後,又回到十二地支的首位,精氣就會生成。按照正月建寅的道理推論,這主要是因為五氣在天上交織,而找到真正的規律。
天干地支的配合,從甲子開始,運行一圈後,就變成丙子。丙屬火,可以生土,所以甲己就會轉化為土。
又行一周,則當戊子,戊屬土而生金,故乙庚化金。此即正月建寅,而甲己之歲,月建丙寅,乙庚之歲,月建戊寅之義。以次推之,是十二流精,而氣建於寅也。五氣橫天者,黅天之氣,經於心尾己分,心尾,甲度也,己分,己度也,黅土氣也,故甲己化土。素天之氣,經於亢氐昂畢,亢氐,乙度也,昂畢,庚度也,素金氣也,故乙庚化金。
白話文:
再過一週,就會進入「子月」,而「土」生「金」,因此「乙」和「金」都會轉化為「金」。
這和正月建「甲」和「己」之年,月份建「甲」之「甲子」月、建「乙」之「乙子」月是一樣的道理。
以此類推,十二個月都涉及「天干」和「地支」,而「甲」和「己」這兩個「天干」都是在「甲子」月建「甲」。
「五氣」分為「黅天」、「素天」等,其中「黅天」之氣經過「甲子」月建「甲」和「己子」月建「己」這兩個「地支」,而「甲」和「己」都與「土」有關,因此「甲」和「己」會轉化為「土」。
「素天」之氣經過「乙子」月建「乙」和「金子」月建「金」這兩個「地支」,而「乙」和「金」都與「金」有關,因此「乙」和「金」會轉化為「金」。
玄天之氣,經於張翼婁胃,張翼,丙度也,婁胃,辛度也,玄水氣也,故丙辛化水。蒼天之氣,經於危室柳鬼,危室,壬度也,柳鬼,丁度也,蒼木氣也,故丁壬化木。丹天之氣,經於女牛戊分,女牛,癸度也,戊分,戊度也,丹,火氣也,故戊癸化火。此五氣橫天,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也。
白話文:
北方的天空之氣,經過張翼星和婁胃星,張翼星為丙度,婁胃星為辛度,屬玄水之氣,所以丙辛會轉化為水。東方的天空之氣,經過危室星和柳鬼星,危室星為壬度,柳鬼星為丁度,屬蒼木之氣,所以丁壬會轉化為木。南方的天空之氣,經過女牛星和戊分星,女牛星為癸度,戊分星為戊度,屬丹火之氣,所以戊癸會轉化為火。這五種氣息橫跨天空,是季節交替的起始點,也是萬物生長的根源。
帝曰:其於三陰三陽,合之奈何?
三陰三陽,合十二地支,故問其於三陰三陽合之,奈何?
鬼臾區曰:子午之歲,上見少陰;丑未之歲,上見太陰;寅申之歲,上見少陽;卯酉之歲,
白話文:
黃帝問:關於三陰三陽,它們相互之間如何配合?
三陰三陽與十二地支相合,因此黃帝詢問它們之間的配合方法。
鬼臾區回答:子、午年,少陰在上;醜、未年,太陰在上;寅、申年,少陽在上;卯、酉年,太陰在上;
上見陽明;辰戌之歲,上見太陽:巳亥之歲,上見厥陰。少陰所謂標也,厥陰所謂終也。厥陰之,上,風氣主之;少陰之上,熱氣主之;太陰之上,濕氣主之;少陽之上,,相火主之;陽明之上,燥氣主之;太陽之上,寒氣主之。所謂本也,是謂六元。
白話文:
在陽明當令時,辰戌年生的人見太陽經病;巳亥年生的人見厥陰經病。少陰屬標,厥陰屬終。厥陰的病位在上面,由風氣主宰;少陰的病位在上面,由熱氣主宰;太陰的病位在上面,由濕氣主宰;少陽的病位在上面,由相火主宰;陽明的病位在上面,由燥氣主宰;太陽的病位在上面,由寒氣主宰。這些病位稱為本,也就是六元的說法。
此引天元冊文之言,以明三陰三陽,合十二地支,復承六氣於上也。子午之歲,少陰司天,故上見少陰。丑未之歲,太陰司天,故上見太陰。寅申之歲,少陽司天,故上見少陽。卯酉之歲,陽明司天,故上見陽明,辰戌之歲,太陽司天,故上見太陽。巳亥之歲,厥陰司天,故上見厥陰。
白話文:
引述《天元冊文》的記載,說明三陰三陽與十二地支的對應關係,同時也承接了上方的六氣。
子午年,少陰主事,因此上方可見少陰。
醜未年,太陰主事,因此上方可見太陰。
寅申年,少陽主事,因此上方可見少陽。
卯酉年,陽明主事,因此上方可見陽明。
辰戌年,太陽主事,因此上方可見太陽。
巳亥年,厥陰主事,因此上方可見厥陰。
標,猶始也,少陰,子午也,厥陰,巳亥也。立歲始於甲子,終於癸巳,此三十歲為一紀,其次始於甲午,終於癸亥,此六十歲為一周。故少陰子午,所謂始也,厥陰巳亥,所謂終也。厥陰合風,故厥陰之上,風氣主之,風氣在上,而厥陰在下也。少陰合熱,故少陰之上,熱氣主之,熱氣在上,而少陰在下也。
白話文:
「標」指的是開始,「少陰」指子時和午時,「厥陰」指巳時和亥時。一年開始於甲子,結束於癸巳,這個三十年的時間稱為一個「紀」;下一個甲子開始於甲午,結束於癸亥,這個六十年的時間稱為一個「周」。因此,子午時屬於少陰,代表開始;巳亥時屬於厥陰,代表結束。
厥陰時與風相通,所以厥陰之上由風氣主導,風氣在上,而厥陰在下。少陰時與熱相通,所以少陰之上由熱氣主導,熱氣在上,而少陰在下。
太陰合濕,故太陰之上,濕氣主之,濕氣在上,而太陰在下也。少陽合火,故少陽之上,相火主之,相火在上,而少陽在下也。陽明合燥,故陽明之上,燥氣主之,燥氣在上,而陽明在下也。太陽合寒,故太陽之上,寒氣主之,寒氣在上,而太陽在下也。風熱濕火燥寒在上,所謂本也。
白話文:
肺經與濕氣相合,因此在肺經的上方,以濕氣為主。濕氣在上方,而肺經在下方。
膽經與火氣相合,因此在膽經的上方,以心火為主。心火在上方,而膽經在下方。
胃經與燥氣相合,因此在胃經的上方,以燥氣為主。燥氣在上方,而胃經在下方。
膀胱經與寒氣相合,因此在膀胱經的上方,以寒氣為主。寒氣在上方,而膀胱經在下方。
風、熱、濕、火、燥、寒這六種邪氣都在上方,稱為「本」。
在上為本,為六氣之元,故曰是謂六元。此引天元冊文之言,以明三陰三陽上合六氣之義。
帝曰:光乎哉道,明乎哉論。請著之玉版,藏之金匱,署曰《天元紀》。
白話文:
文本:六氣之根本,稱為六元。這是引用「天元冊文」的話,以說明三陰三陽與六氣相應的道理。
帝說:光芒啊,道法;清晰啊,論說。請將它刻寫在玉版上,收藏在金匱之中,題名為《天元紀》。
道,言也。論,亦言也。鬼臾區之言,至光至明,著之玉版,示貴重也,藏之金匱,垂不朽也。署曰天元紀,因天元冊文之言,而命名也。
白話文:
道,是指語言表達。論,也是語言表達。鬼臾區所說的道理,極其精妙通達,記錄在玉版上,表示其價值和尊貴,收藏在金匱中,讓它永遠流傳。這個文本題名為「天元紀」,是根據「天元冊文」中的話而命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