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素問直解》~ 卷之二 (24)
卷之二 (24)
1. 診要經終論第十六篇
中腎者,七日死。
腎者,水也,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合而為七,故中傷腎氣者,七日傷。
中肺者,五日死。
肺者,金也,乾為金,為天。《易系》曰,天數五,地數五。故中脾者五日死,此中肺氣者,亦五日死。言五臟不及肝者,或簡脫也。
中膈者,皆為傷中,其病雖愈,不過一歲,必死。
五臟之氣,皆以胸膈以出入,故中傷膈氣者,皆為傷中,其外病雖愈,亦不過一歲必死。一歲,盡四時五行之氣也。
刺避五臟者,知逆從也。所謂從者,膈與脾腎之處,不知者反之。
處,去聲。上文云凡刺胸膜者,必避五臟。此申明刺避五臟者,知逆從之道也。所謂從者乃膈與脾腎之處,蓋膈為陽,居上,脾屬土,居中。腎為陰,居下,知膈與脾腎之處,則知上下出入之度,故為從。若不知膈與脾腎之處宜上反下,宜出反入;不知者,反之則為逆矣。
刺胸腹者,必以布繳著之,乃從單布上刺。刺之不愈,復刺,刺針必肅,刺腫搖針,經刺勿搖,此刺之道也。
又申明凡刺胸腹者,必以布繳著之,乃從單布上刺,是刺之至淺也。刺之不愈,復刺者,言刺布不愈,當去布覆刺也。刺針必肅者,復刺之針,必宜端肅,不若刺布之放縱也。刺腫搖針者,肌肉壅腫,則宜搖針以瀉之。若肌肉不腫而為經脈之刺,仍宜端肅,而勿搖。此刺胸腹必避五臟之要道也。
此一節言四時各有所刺。刺失其宜,則病不愈,刺傷五臟,則死有期,而為診視之要也。
帝曰:願聞十二經脈之終奈何?
上文刺傷五臟乃無形之氣機,非有形之經脈,故帝復願聞十二經脈之終。
岐伯曰:太陽之脈,其終也戴眼、反折、瘛瘲、其色白,絕汗乃出,出則死矣。
太陽之脈,手足太陽之經脈也。終,絕也,戴眼,目上視也。反折,背反張也。瘛瘲,手足抽掣也。手太陽之脈,止於目內眥,足太陽之脈,起於目內眥,故其終也,戴眼。太陽行身之背,故其終也,反折。手太陽之脈,循臂上肩,足太陽之脈,貫臀入膕,故其終也,瘛瘲。手太陽主液,液脫血亡,故其色白。經脈終而汗出,則為絕汗,絕汗出則死矣。
少陽終者,耳聾、百節皆縱、目寰絕系。絕系,一日半死。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矣。
寰,舊本訛睘,今改。手足少陽之脈,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故其終也,耳聾。《靈樞·經脈論》云,膽足少陽之脈,主骨所生病。節者,骨之交,故其終也,百節皆縱。手少陽之脈止於目銳眥,足少陽之脈,起於目銳眥,故其終也,目寰絕系。謂目之寰宇與眼系相絕,不相維繫也。
系絕經終,故一日半死。《刺禁論》云,刺中膽者一日半死。色先青白者,日半之前,先見木受金刑之色,乃死矣。
白話文:
如果傷到腎臟,七天就會死亡。
腎臟屬水,天道一產生水,地道六來成就它,兩者相合為七,所以傷到腎氣的人,七天就會喪命。
如果傷到肺臟,五天就會死亡。
肺臟屬金,天代表金。《易經》說,天數是五,地數也是五。所以傷到脾臟的人五天會死,這句話指的是傷到肺氣,也是五天會死。這裡沒有提到肝臟,可能是遺漏了。
如果傷到橫膈膜,都會被視為傷到體內深處,即使病好了,也活不過一年,必定會死亡。
五臟的氣,都通過胸腔橫膈膜來進出,所以傷到橫膈膜的氣,都被視為傷到體內深處,外面的病即使好了,也活不過一年。一年代表經歷四季五行的氣。
針灸時要避開五臟,要知道順應和逆反的道理。所謂順應,就是指橫膈膜、脾臟和腎臟的位置,不明白這些就反而會造成傷害。
這裡的「處」字讀作去聲。前面說過,針刺胸膜一定要避開五臟。這裡進一步說明,針刺避開五臟,要懂得順應和逆反的道理。所謂的順應,是指橫膈膜、脾臟和腎臟的位置,橫膈膜屬陽,位於上方,脾臟屬土,位於中間,腎臟屬陰,位於下方。知道橫膈膜、脾臟和腎臟的位置,就了解上下氣機出入的規律,這就是順應。如果不知道橫膈膜、脾臟和腎臟的位置,該上反下、該出反入,就成了逆反,會造成傷害。
針刺胸腹時,一定要先用布遮蓋住,然後從單層布上刺入。如果針刺後病沒有好,可以再次針刺,再次針刺時要謹慎,針刺腫脹部位時可以搖動針,經脈的針刺則不要搖動。這就是針刺的方法。
這裡再次說明,針刺胸腹時,一定要先用布遮蓋住,然後從單層布上刺入,這是針刺最淺的。如果針刺布後病沒有好,就要把布拿掉再刺。再次針刺時,針法要端正嚴肅,不能像針刺布時那樣隨意。針刺腫脹部位時可以搖動針,用來疏導。如果肌肉不腫脹,只是經脈上的針刺,就要保持端正嚴肅,不能搖動。這就是針刺胸腹時必須避開五臟的要點。
這一節講述了四季各有不同的針刺方法。如果針刺方法不恰當,病就不能好,如果針刺傷到五臟,就會有死亡的期限。這是診斷時必須注意的重點。
黃帝問:我想知道十二經脈的終結會怎樣?
上面講的是針刺傷到五臟,是無形氣機的損傷,而不是有形的經脈,所以黃帝又想知道十二經脈的終結情況。
岐伯說:太陽經脈的終結,會出現眼睛上翻、身體反弓、手腳抽搐,臉色蒼白,汗液大量流出,汗液流出後就會死亡。
太陽經脈,包括手太陽經脈和足太陽經脈。終結,是指走到盡頭。眼睛上翻,是指眼睛向上看。身體反弓,是指背部向後彎曲。手腳抽搐,是指手腳不停地抽動。手太陽經脈止於眼內角,足太陽經脈起於眼內角,所以走到盡頭時會出現眼睛上翻。太陽經脈行於身體的背部,所以走到盡頭時會出現身體反弓。手太陽經脈沿著手臂上肩,足太陽經脈貫穿臀部進入膝窩,所以走到盡頭時會出現手腳抽搐。手太陽經脈主導液體,液體脫失會導致血液耗竭,所以臉色會蒼白。經脈走到盡頭,汗液會流出,這是最後的汗,這種汗液流出後就會死亡。
少陽經脈的終結,會出現耳聾、全身關節鬆弛、眼眶周圍與眼球脫離,眼眶周圍與眼球脫離後,一天半就會死亡。死亡時,臉色會先青白,然後才死亡。
寰,舊書寫作「睘」,現在改正。手少陽經脈和足少陽經脈,從耳後進入耳中,然後從耳前出來,所以走到盡頭時會出現耳聾。《靈樞·經脈論》說,膽足少陽經脈,主導骨骼產生的疾病。關節是骨骼的交接處,所以走到盡頭時會出現全身關節鬆弛。手少陽經脈止於眼外角,足少陽經脈起於眼外角,所以走到盡頭時會出現眼眶周圍與眼球脫離。意思是眼眶周圍與眼球不再相連。
眼眶周圍與眼球脫離,代表經脈的終結,所以一天半就會死亡。《刺禁論》說,刺中膽臟的人一天半就會死亡。臉色先青白,指的是在一天半之前,先出現木受到金剋制的顏色,然後就會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