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素問直解》~ 卷之二 (36)
卷之二 (36)
1. 平人氣象論第十八篇
欲知寸口太過與不及,寸口之脈,中手短者,曰頭痛。寸口脈,中手長者,曰足脛痛。寸口脈,
中手促促,上擊者,曰肩背痛。寸口脈,沉而堅者,曰病在中。寸口脈,浮而盛者,曰病在外。寸,口脈,沉而弱,曰寒熱,及疝瘕,少腹痛。寸口脈,沉而橫,曰脅下有積,腹中有橫積痛。寸口脈,沉,而喘,曰寒熱。
上三中,去聲。橫,去聲。胃脈屬土,位居關部,上寸下尺,亦以胃氣為本,故舉寸口尺中之脈以明之。欲知寸口太過與不及之脈病,須以長短浮沉之脈而知之。寸口之脈,中於手指之下,脈氣短者,短則氣虛。不及於上,故頭痛,頭痛正虛於上也。寸口脈中於手指之下,脈氣長者,長則氣盛,太過於下,故足脛痛。
足脛痛邪實於下也。寸口脈中於手指之下,脈氣促,而上擊者,促則內虛,不及於內,上擊則外實,太過於外,故肩背痛。肩背痛,內虛外實也。寸口脈沉而堅者,太過於內也,故病在中。寸口脈,浮而盛者,太過於外也,故病在外。寸口脈,沉而弱者,不及於內也,故為寒熱及疝瘕,而少腹痛。
寸口脈,沉而橫者,太過於內也。故脅下有積。而腹中亦有橫積痛,寸口脈,沉而喘者,或太過,或不及,故但為寒熱,寒熱之證,有有餘,有不足也。橫,橫逆。喘,喘急。橫與喘,言脈之形象,非謂病也。
脈盛滑堅者,曰病在外。脈小實而堅者,曰病在內。脈小弱以澀,謂之久病。脈滑浮而疾者,謂之新病。脈急者,曰疝瘕。少腹痛,脈滑者曰風。脈澀者,曰痹。緩而滑,曰熱中。盛而緊,曰脹。
此復言太過不及之脈病,以足上文未盡之意。脈盛滑堅,則陽氣太過,故曰病在外。脈小實而堅,則陰氣太過,故曰病在內。脈小弱以澀,則氣血不及,故謂久病。脈滑浮而疾,則氣血太過,故謂新病。疝瘕少腹痛,有虛有實,上文寸口脈沉弱,病疝瘕少腹痛,乃正氣不足也。
此脈急而曰疝瘕少腹痛,乃邪氣有餘也。脈滑為風者,風為陽邪,善行數變,故脈滑也。脈澀為痹者,痹主閉拒,血氣凝滯,故脈澀也。脈緩而滑者,土氣內虛,陽熱過盛,故曰熱中。脈盛而緊者,土氣有餘,邪氣內實,故曰脹也。此論太過不及之脈,而知有餘不足之病,不但寸口為然,所以足上文未盡之意者如此。
脈從陰陽,病易已。脈逆陰陽,病難已。脈得四時之順,曰病無它。脈反四時,及不間臟,曰難已。
易、間,皆去聲。太過不及之脈,而有有餘不足之病,尤貴陰陽之相從,故脈從陰陽,其病易已,脈逆陰陽,其病難已,所謂脈從陰陽者,脈得四時之順也。順者,春弦、夏鉤、秋毛、冬石也。得順,則雖病無他;無他,無他變也。所謂脈逆陰陽者,脈反四時也。反者,胃而有毛,胃而有石,毛而有弦,石而有鉤也。
白話文:
平人氣象論第十八篇
要知道寸口脈的太過與不及,當寸口脈在手指下感覺短促時,代表頭痛。當寸口脈在手指下感覺較長時,代表足部和小腿疼痛。當寸口脈在手指下感覺急促而向上衝擊時,代表肩背疼痛。寸口脈如果沉在深處且堅硬有力,代表疾病在體內。寸口脈如果浮在表面且強盛有力,代表疾病在體外。寸口脈如果沉在深處且虛弱無力,代表有寒熱症狀,以及疝氣、腹部脹痛等問題。寸口脈如果沉在深處且橫向移動,代表脅下有積塊,腹部有橫向的積塊疼痛。寸口脈如果沉在深處且呼吸急促,代表有寒熱症狀。
胃脈屬於土,位置在關部,上至寸部,下至尺部,也以胃氣為根本,所以用寸口和尺中的脈象來闡明病症。要知道寸口脈的太過和不及,必須通過脈的長短和浮沉來判斷。寸口脈在手指下感覺短促,表示氣虛,不能上達頭部,所以會頭痛,這也是頭痛的根本原因。寸口脈在手指下感覺較長,表示氣盛,向下過盛,所以會足部和小腿疼痛,這是邪氣在下過盛的表現。寸口脈在手指下感覺急促,且向上衝擊,表示體內虛弱,無法向下充實,而向上衝擊則表示體外過盛,所以會肩背疼痛,這是體內虛弱而體外過盛的表現。寸口脈沉在深處且堅硬有力,表示內部過盛,所以疾病在體內。寸口脈浮在表面且強盛有力,表示外部過盛,所以疾病在體外。寸口脈沉在深處且虛弱無力,表示內部不足,所以會出現寒熱症狀,以及疝氣和腹部疼痛。
寸口脈沉在深處且橫向移動,表示內部過盛,所以脅下會有積塊,腹部也會有橫向的積塊疼痛。寸口脈沉在深處且呼吸急促,可能代表過盛或不足,所以只能判斷為寒熱症狀,寒熱的病症有過剩也有不足。橫,指的是脈象的橫向移動。喘,指的是呼吸急促。橫和喘都是形容脈象的狀態,並非指疾病本身。
脈象強盛、流暢且堅硬有力,表示疾病在體外。脈象微小、紮實且堅硬有力,表示疾病在體內。脈象微小、虛弱且不流暢,表示久病。脈象流暢、浮在表面且跳動快速,表示新病。脈象急促,代表有疝氣、腹部脹痛。脈象流暢,代表有風邪入侵。脈象不流暢,代表有痹症。脈象緩慢而流暢,代表體內有熱。脈象強盛而緊繃,代表腹部脹滿。
這裡再次說明脈象的太過和不及所代表的疾病,以補充上文未盡之意。脈象強盛、流暢且堅硬有力,表示陽氣過盛,所以說疾病在體外。脈象微小、紮實且堅硬有力,表示陰氣過盛,所以說疾病在體內。脈象微小、虛弱且不流暢,表示氣血不足,所以說是久病。脈象流暢、浮在表面且跳動快速,表示氣血過盛,所以說是新病。疝氣、腹部脹痛,有虛實之分,上文提到寸口脈沉弱,導致疝氣和腹部脹痛,是正氣不足的表現。這裡說脈象急促,也導致疝氣和腹部脹痛,則是邪氣過盛的表現。脈象流暢表示有風邪,風邪為陽邪,容易變動,所以脈象流暢。脈象不流暢表示有痹症,痹症主要表現為閉塞、阻滯,血氣凝滯,所以脈象不流暢。脈象緩慢而流暢,表示脾胃虛弱,陽熱過盛,所以說體內有熱。脈象強盛而緊繃,表示脾胃氣有餘,邪氣充實於體內,所以說腹部脹滿。這是從脈象的太過與不及來了解疾病的過剩與不足,不僅僅是寸口脈如此,也是對上文未盡之意的補充說明。
脈象與陰陽相符合,疾病容易治癒。脈象與陰陽相反,疾病難以治癒。脈象符合四季的規律,疾病不會有其他變化。脈象違背四季的規律,並且不符合臟腑的特性,疾病難以治癒。
太過與不及的脈象,代表疾病的過剩與不足,尤其重要的是脈象要符合陰陽的規律,所以脈象符合陰陽,疾病容易治癒。脈象違背陰陽,疾病難以治癒。所謂脈象符合陰陽,是指脈象符合四季的規律。符合四季規律,即春季的脈象像琴弦,夏季的脈象像鉤子,秋季的脈象像毛髮,冬季的脈象像石頭。符合四季規律,即使有疾病也不會發生其他變化。所謂脈象違背陰陽,是指脈象違背四季的規律,比如胃脈呈現毛脈,胃脈呈現石脈,毛脈呈現弦脈,石脈呈現鉤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