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素問直解》~ 卷之一 (8)
卷之一 (8)
1. 靈蘭秘典論第八篇
靈蘭,藏書之室,謂神靈相接,其氣如蘭,秘典,帝以岐伯之言,藏靈蘭之室,為秘密之典章。蓋心為君主,主明則下安,不明則危,是君道之所繫者大。帝聞岐伯之言,而悟為君之道,故尊奉其言,齋戒擇吉,以藏靈蘭之室,故曰靈蘭秘典。
黃帝問曰:願聞十二臟之相使,貴賤何如?
白話文:
靈蘭,是藏書的屋子,借喻神靈相通,其氣味如蘭花一樣清香。祕典,指黃帝將岐伯的言論藏在靈蘭的屋子裡,作為祕密的重要典籍。因為心是人體的主宰,主宰清晰則身體穩定,不清醒則危險,所以為君之道所依賴的東西非常重要。黃帝聽了岐伯的言論,悟出了為君之道,所以尊奉他的話語,齋戒沐浴選擇吉日,將靈蘭祕典藏起來,因此稱之為靈蘭祕典。
黃帝問道:「我想知道十二臟腑互相協調運作的情形,它們之間的尊卑貴賤分別如何?」
使,去聲,下同。人身十二經脈,內合有形,皆謂之臟。藏者,臟也。十二臟中相為傳使,有貴有賤,不可不知,故以為問。
白話文:
使字,讀去聲,後面都一樣。人體的十二條經脈,裡面有具體的器官,這些器官都稱為臟。藏,就是臟腑的意思。十二臟腑之間互相傳遞,有重要的也有次要的,不可不知,所以以此為問。
岐伯對曰:悉乎哉問也,請遂言之。
十二臟相使,探其貴賤,故贊其所問之悉,而請直遂言之。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白話文:
岐伯回答說:你的問題問得非常周全,請讓我詳細地回答你。
臟腑之間相互作用,我們要探究它們的尊卑貴賤,所以稱讚你的問題問得很周全,請讓我直接回答你的問題。
心臟,是君主的官職,主導神明意識。
至貴者,莫如君。君者,人之主也。若以十二臟論之,則心者,君主之官也。虛靈萬應,故神明出焉。首舉心為君主,而鄭重言之,所以示貴也。
白話文:
最重要的,莫過於君主。君主,是人們的首領。如果用十二臟器來比喻,那麼心臟就是君主之官。虛靈通達,可以應對萬事萬物,所以精神和意識就從這裡產生。首先將心臟比作君主,而且鄭重地說明,正是為了說明其尊貴。
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
相,去聲。位高近君,猶之相傅之官,受朝百脈,故治節由之出焉。
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
氣勇善怒,猶之將軍之官,運籌揆度,故謀慮由之出焉。
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
斷,去聲。生陽上升,無所偏倚,猶中正之官,識量惟膽,故決斷由之出焉。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
膻中,即心包絡。心包代君行令,猶之臣使之官,宣通絡脈,故喜樂由之出焉。
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
白話文:
肺:是身體的總管,調節氣息的功能由此產生。
肝:是身體的將軍,謀略和思考的功能由此產生。
膽:是身體的正直之官,決策的功能由此產生。
膻中(即心包):是身體的臣僕之官,喜悅和快樂的功能由此產生。
脾胃:是身體的倉庫,消化和吸收食物的功能由此產生。
胃主納,脾主運,皆受水穀之精,猶之倉廩之官,主入主出,五味各走其道,故五味由之出焉。脾與胃,以膜相連,故合言之。
白話文:
胃負責食物的攝取,脾負責食物的消化運輸。它們都接收食物中的精華,就像倉庫的管理員,負責進出貨物。不同的味道會循著特定的途徑運行,因此所有味道都源自這些器官。脾和胃之間有膜連接,所以通常一起討論。
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
糟粕所出,猶之傳道之官,食化而變糞,故變化由之出焉。
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盛,音成。受胃之濁,水穀未分,猶之受盛之官,腐化食物,先化後變,故化物由之出焉。
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
腎藏精,男女媾精,鼓氣鼓力,故腎者,猶之作強之官,造化生人,伎巧由之出焉。
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
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故三焦者,猶之決瀆之官,閤中上而歸於下,水道由之出焉。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白話文:
大腸,是傳送飲食廢物的官署,變化由此產生。
猶如傳送食物的官員,食物在體內轉化為糞便,所以變化由此產生。
小腸,是盛裝食物的官署,化生新物質由此產生。
「盛」,讀作「成」。接受胃部的濁液,水和穀物尚未分離,猶如盛裝食物的官署,腐爛食物,先消化後轉化,所以化生新物質由此產生。
腎,是強健機能的官署,技能由此產生。
腎儲藏精華,男女結合後產生精子,激發氣力,所以腎就像強健機能的官署,孕育產生人體,技能由此產生。
三焦,是溝通水道的官署,水液由此產生。
上焦像霧,中焦像泡,下焦像溝渠,所以三焦就像溝通水道的官署,匯聚上中之水而歸於下,水液由此產生。
膀胱,是蓄藏津液的官署,可以通過氣化排出津液。
藏,如字,下同。位居胞中,故膀胱者,猶之州都之官,濟泌別汁,循下焦而滲入,故津液藏焉。得陽熱之氣,而津液始達於皮膚,故氣化則能出矣。此心為君主而諸官各守其職者如此。
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歿世不殆,以為天下則大昌。
白話文:
藏:同字義,位於膀胱中。膀胱就像州府官員,負責處理排泄物,通過下焦滲入。因此,津液儲存在膀胱中。當得到陽熱之氣時,津液才會到達皮膚,所以氣化就能發生。這就像心臟是君王,而各器官盡責於各自職位一樣。
凡此十二官,必須互相協調,不可互相脫節。因此君主英明,臣子就能安穩。以此方法保養身體,就能長壽,壽終正寢,沒有災禍。以此方法治理國家,就能昌盛富強。
承上文而總結之。凡此十二官者,貴賤相使,不得相失也。主明,心主神明也。下安,諸官各安其職也。以此心主之神明,而養生,則壽也。歿世不殆,壽及子孫也。以為天下則大昌,壽及萬民也。
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殃,以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白話文:
接著上文總結一下,這十二個官,無論貴賤,都相互依賴,缺一不可。心主明,也就是主宰神智。諸官各安其職,就能平安無事。以此心神主導,養育生命,就能長壽。即便身故也不會遭受危難,子孫也會延年益壽。如果以此為天下法則,將會大興,萬民都能長壽。
如果君主不明察事理,那麼十二經脈就會危險,經脈不通暢,身體就會受傷。用這種方式養生會造成災殃。對於統治國家的君主來說,這是致命的危險。必須謹慎對待,時刻警戒。
十二官以君為主。不明則危,貴賤混淆也。閉塞不通,十二官不相使也。形乃大傷,經脈之有形傷敗也。以此養生則殃,言不但不能養生,而災殃且至也。以為天下,其宗大危,言不但自身危困,而宗祧且大危也。君主之尊,神明之貴,乃如是也,故當戒之戒之。此申明十二臟之貴賤相使,而首重君主之神明者如此。
至道在微,變化無窮,孰知其原!窘乎哉!消者瞿瞿,孰知其要!閔閔之當,孰者為良!
白話文:
人體十二個主要臟腑以心(君主)為主導。如果心神不清明,則身體會陷入危險,貴賤之分模糊不清。如果心神被阻礙不通,十二臟腑就不能相互協調運作。身體的形體會受到嚴重損傷,經脈的具體結構也會受損。如果以此種狀態來養生保健,就會帶來災禍。不僅不能養生,還會招致災禍。不僅自己會陷入危困,家族宗親也會面臨巨大的危險。君主(心神)的尊貴和神明的尊貴是一樣的,因此必須引以為戒。這一段話強調了十二臟腑之間貴賤有別、相互協調,並且首重心神的尊貴。
至高的真理存在於細微之中,變化無窮,誰能知曉它的本源!危急啊!衰微者令人擔心,誰能掌握它的要領!茫茫無際的困境,哪一個纔是良方!
當,去聲。承上文大危之意,而言至道在微。上文大危,乃人心惟危之義。此至道在微,乃道心惟微之義。道惟微也,故變化無窮,既微且變,則人孰知其原!不知其原,故窘乎哉!消者瞿瞿,瞿瞿,驚顧貌;猶言探其消息,仍瞿瞿然驚顧,而孰知其至要之所在也。閔,憂也。
白話文:
「當」字發去聲。承接上文「人心惟危」的大危之意,進一步說明大道的奧妙微妙。上文所謂「大危」,指的是人心的險惡;此處的「至道在微」,則指的是大道深奧難明。大道之所以深奧難明,是因為它變化無窮,既微小又多變,所以人們難以知曉它的源頭。既然不知其源頭,那麼窮究於此又有什麼用呢?「消」字表示消磨、探究,而「瞿瞿」形容驚慌失措的樣子。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們窮追不捨地探究大道的消息,卻依然驚慌失措,不知其最根本的所在。此外,「閔」字表示憂愁。
閔閔,憂之深也。當,切當也。深憂道之切當,而仍不知孰者之為良也。所以嘆道之至微而難明也。
恍惚之數,生於毫釐,毫釐之數,起於度量,千之萬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制。
白話文:
令人憂慮啊,憂慮得很深。切當,意思就是恰到好處。深切憂慮道之切當,卻仍不知道哪一個纔是最好的。所以嘆息道之極為精微而難以明白。
恍惚之數,產生於極小的細微之處,細微之數,起源於度量,千千萬萬,可以增長得很大,推衍成大,其形狀才得以制訂。
承上文至道難明之意,而言恍惚難明之數,生於毫釐之至微。然雖至微,亦有可明,故又言毫釐之數,起於度量,可以度而知其長短,可以量而知其多少也。既可度量,則千之萬之而微者可以益大。微者可大,則推之大之,而道之形體乃制。制,正也。所以承道之至微,而又嘆道之至大也。
白話文:
接著說明道理難以理解,又講述幽深不明的數量,它產生於極其微小的毫釐之中。然而雖然微小,也有可以理解的地方,因此又說毫釐的數量,起於度量,可以用度量來知道它的長短,可以用計量來知道它的多少。既然可以度量,那麼千千萬萬個極微小的單位也可以擴大為極大。極微小的東西可以擴大,那麼推而廣之,擴大到極大,道的形體就形成了。「制」是正定的意思,因此這句話承接上文說明瞭道的極微,又感嘆道的極大。
黃帝曰:善哉,余聞精光之道,大聖之業,而宣明大道,非齋戒擇吉日,不敢受也。帝乃擇吉日良兆,而藏靈蘭之室,以傳保焉。
白話文:
黃帝說:太好了,我聽說過精妙明達的養生之道,是聖賢的事業,而宣揚光明大道,非齋戒選擇吉日,不敢接受。黃帝於是選擇吉日良辰,而在藏靈蘭的房間,來傳授保存這些養生之道。
帝聞岐伯之言,知神明之重,君主之貴,至道之微,至道之大,君臣契合,一德一心,故贊之曰:善哉,余今聞精光之道,大聖之業,而宣明大道。謂心主神明,猶之精光之道也;主明下安,猶之大聖之業也;以心主神明,主明下安之意,而論至道之微,至道之大,猶之以精光之道,大聖之業,而宣明大道也。故非齋戒擇吉日,不敢受也。
史臣復記黃帝果擇吉日良兆,書岐伯所授之言,藏諸靈蘭之室,以傳後世,而保守弗失焉。
白話文:
黃帝聽了岐伯的話,明白精神意識的重要性、君主的尊貴,以及大道至深至廣的道理。君臣同心,德意一致,所以讚美說:太好了,我現在聽到了精光之道的精髓,聖人的偉業,並且宣佈明白大道。心掌握著精神意識,就像精光之道;心清明安定,就像聖人的偉業;以心掌握精神意識,心清明安定為意,來說明大道的精深和廣博,就像用精光之道,聖人的偉業,來宣揚大道。所以如果不是齋戒選擇吉日,不敢輕易接受。
史官們謹慎地記錄著黃帝擇吉日良辰,將岐伯所傳授的話語寫成書,收藏在靈蘭祕室之中,以傳承給後世,並且嚴守保管,不使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