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宗

《黃帝素問直解》~ 卷之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4)

1. 上古天真論第一篇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

上文論男女天癸之常,以明今時不同於上古。帝欲今時之人同於上古,故問有其年已老而猶然有子者何也?

岐伯曰:此其天壽過度,氣脈常通,而腎氣有餘也,此雖有子,男不過盡八八,女不過盡七七,而天地之精氣皆竭矣。

年老有子,此其天壽過度,七七、八八,不能限也。其人必氣脈常通,而腎氣有餘,故老而有子也。此雖有子,非其常數;若以常數論之,男子天癸不過盡於八八,女子天癸不過盡於七七,而上天之氣,下地之精皆竭矣。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數,能有子乎?

道者,百數有子,女子不在其中;上文年老有子,亦但問男子,岐伯兼論男女,故帝復問也。

岐伯曰:夫道者,能卻老而全形,身年雖壽,能生子也。

形有盡,道無窮。夫道者,自能卻老而全形,天之常數,不得限之。故身年雖壽,能生子也。此一節,言生子有常數,惟道者能卻老全形,雖壽而有子也。

黃帝曰: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道者,百數有子,惟古為然。故曰,余聞上古有真人者,乃稟道之人也。道居天地之上,大道無形,生育天地,故其人能提挈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故其人能把握陰陽;呼吸而天地之精氣合,故呼吸精氣,獨立而天地之元神守,故獨立守神。真人肌肉之體,與天地清寧之體無二,故肌肉若一。

如是,故能壽敝天地。敝,盡也。壽盡天地,則無有終時。凡此皆其道之所生,上古真人之稟道者如此。

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於真人。

至,極也。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極盡人道,以歸於真也。淳德全道者,淳其天性之德,全其固有之道也。和於陰陽,調於四時者,和調於天地陰陽之四時也。去世離俗者,身居世俗之內,心超世俗之外也。積精全神者,精積而神全也。能如是也,故形體遊行於天地之間,聰明視聽於八達之外,此至人全道,蓋益其壽命而自強者也。其體亦歸於真人。

此中古至人,歸真以合道者如此。

其次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欲於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於世,被

服章,舉不欲觀於俗,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

恚,音惠,餘篇仿此。聖人者,先知先覺之人也。真人居天地之上,至人去世俗之間。聖人,則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其居世俗之內也,則適嗜欲於世俗之間,而無恚嗔之心,其行已也,不欲自離於世,亦被服而章。服,衣也。章,冠也。其舉動也,不欲觀於習俗,故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

白話文:

黃帝問:有些人年紀已經很大了,卻還能生孩子,這是為什麼呢?

岐伯回答:這是因為他們天生的壽命比較長,體內的氣血經脈暢通,而且腎氣充足的緣故。這種情況雖然能生孩子,但男性的生育能力通常不會超過六十四歲(八八六十四),女性則不會超過四十九歲(七七四十九),到這個年紀,天地間的精氣就都耗盡了。

年老還能生孩子,是因為他們天生的壽命比較長,這個壽命不是六十四或四十九歲可以限制的。這些人必定是體內氣血經脈暢通,而且腎氣充足,所以才能在年老時還能生孩子。雖然能生,但這並不是正常現象;一般來說,男性的生育能力不會超過六十四歲,女性則不會超過四十九歲,到這個年紀,上天的氣和下地的精華就都耗盡了。

黃帝問:那些得道的人,年紀都超過百歲了,還能生孩子嗎?

岐伯回答:得道之人,百歲還能生孩子,但這不包括女性。前面說年老還能生孩子,也只是問男性,岐伯連女性一起講了,所以黃帝才又問了一次。

岐伯說:得道之人,能夠讓自己返老還童,身體保持完好,雖然年紀很大,也能生孩子。

身體的形體有限,但道是無窮的。得道之人,能夠讓自己返老還童,保持身體完好,不受一般壽命的限制,所以即使年紀很大,也能生孩子。這一段說明,生孩子有正常的年齡限制,只有得道之人才能返老還童,身體保持完好,即使年紀大也能生孩子。

黃帝說:我聽說上古時代有真人,他們能夠掌控天地,掌握陰陽,呼吸天地間的精氣,獨立守護精神,肌肉如同一個整體,所以能夠活得和天地一樣長久,沒有終結的時候,這都是因為他們修道的原因。

得道之人,百歲還能生孩子,只有古代才有這樣的人。所以說,我聽說上古時代有真人,他們是稟承道的人。道存在於天地之上,無形無象,卻能孕育天地,所以這些人能夠掌控天地;道無情,運行日月,所以他們能夠掌握陰陽;呼吸之間與天地精氣相合,所以能呼吸精氣;獨立而守護天地間的元神,所以能獨立守神。真人肌肉的狀態,與天地清寧的狀態沒有兩樣,所以肌肉如同一個整體。

像這樣,所以他們能夠活得和天地一樣長久,敝,就是盡的意思。壽命和天地一樣長久,就沒有終結的時候。這些都是他們修道所產生的,上古時代稟承道的真人就是這樣。

中古時代,有至人,他們品德純樸,完全符合道的法則,與陰陽調和,與四時相適應,能超脫世俗,積蓄精氣,守護精神,在天地間自由自在地遊走,視聽可以達到很遠的地方。這些人是增強了壽命而變得強健,也能歸於真人一類。

至,就是極致的意思。中古時代的至人,極盡人道,以達到真人的境界。品德純樸,符合道法,就是說他們保有天性中的美德,並遵循固有的道。與陰陽調和,與四時相適應,就是與天地的陰陽四時相協調。超脫世俗,是指他們身處世俗之中,但心靈卻超越世俗之外。積蓄精氣,守護精神,是指精氣積蓄而精神飽滿。能夠做到這樣,所以他們的形體能在天地之間自由自在地遊走,聰明的視聽能力能達到很遠的地方,這些至人是完全符合道的法則,他們增強了壽命,也使身體變得強健,他們的境界也能歸於真人一類。

中古時代的至人,通過歸於真道來與道相合,就是這樣。

其次是聖人,他們處於天地調和的狀態,遵循自然界的規律,在世俗生活中適當滿足自己的慾望,沒有怨恨和憤怒,行為舉止不脫離世俗,穿著和一般人一樣,舉止不引人注目,在外不讓身體勞累,內心沒有煩惱,以平和喜悅為目標,以內心安定為功績,形體不衰敗,精氣不散失,也能活到百歲以上。

恚,讀作惠,後面的文章也類似。聖人,是指那些先知先覺的人。真人處於天地之上,至人超脫世俗,聖人則處於天地調和的狀態,遵循自然界的規律。他們雖然身處世俗之中,但能適當滿足世俗的慾望,而沒有怨恨和憤怒,他們的行為舉止不脫離世俗,也穿著普通的衣服和帽子。他們的舉動不引人注目,所以外在不讓身體勞累,內心沒有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