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素問直解》~ 卷之七 (33)
卷之七 (33)
1. 六元正紀大論第七十三篇
凡有餘之歲,其氣早至,物之生也宜晚,不及之歲,其氣後至,物之生也宜早。夫有餘宜高,不及宜下,乃地土之利也,有餘宜晚,不及宜早,則氣機之化也。人為萬物之長,體同天地,故民氣亦從之,感司天左右之間氣而生成,謂之間谷。太陰司天,寅申少陽居右,子午少陰居左,子午寅申,皆陽年主太,故間谷成熟,命其太也。
初之氣,地氣遷,寒乃去,春氣正,風乃來,生布,萬物以榮,民氣條舒,風濕相薄,雨乃後,民病血溢,筋路拘強,關節不利,身重筋痿。
強,上聲。初之寒氣加臨,乃左陽之右,厥陰之氣也,初之氣始於春,故寒乃去。春氣正,厥陰,風氣也。故風乃來,春氣生而風氣布,故曰生布。春生風布,故萬物以榮,而民氣條舒,風濕相薄者,加臨之氣屬於風,與司天之濕氣相薄也,濕不勝風,故雨乃後,民病血溢,筋絡拘強,風病也,關節不利,身重筋痿,濕病也。
二之氣,大火正,物承化,民乃和,其病溫厲大行,遠近鹹苦,濕蒸薄,雨乃時降。
二之寒氣主氣,皆少陰君火,故大火正,火生其土,故物承化,而民乃和,溫厲大行,火熱病也,遠近鹹苦,氣之盛也。蒸,熱也。濕蒸相薄,司天濕氣,與加臨熱氣相薄也,濕熱相薄,則火土相生,故雨乃時降。
三之氣,天政布,濕氣降,地氣騰,雨乃時降,寒乃隨之,感於寒濕,則民病身重胕腫,胸腹滿。
三之寒氣,乃左陰濕土,氣合司天,故天政布,而濕氣降,在泉之地氣上騰,則雨乃時降,地氣者,太陽寒水之氣也,故氣騰雨降,寒乃隨之,斯時感於寒濕,則民病身重胕腫,胸腹滿。
四之氣,畏火臨,溽蒸化,地氣騰,天氣痞隔,寒風曉暮,蒸
熱相薄,草木凝煙,濕化不流,則白露陰布,以成秋令,民病腠理,熱,血暴溢,瘧,心腹滿熱,臚脹,甚則胕腫。
痞,批,上聲,下同。畏火,相火也。四之寒氣,少陽相火,故曰畏火臨,太陰濕氣司天,少陽相火加臨,故溽蒸化,猶言濕熱相蒸,濕化為熱也。濕熱蒸化,而寒水之地氣上騰,則天氣亦痞隔矣。痞隔,閉塞不通之意,寒風曉暮,秋之氣也。蒸熱相薄,火加臨也。寒風曉暮,則草木凝煙,蒸熱相薄,則濕化不流,當此之時,則白露陰布,以成秋令,民病腠理熱,血暴溢,火病也。
瘧,心腹滿熱,臚脹,濕熱病也,甚則胕腫,寒濕病也,此濕氣司天,寒氣在泉,火氣加臨,而有如是之病也。
五之氣,慘令已行,寒露下,霜乃早降,草木黃落,寒氣及體,君子周密,民病及腠。
五之寒氣,陽明燥金,金氣肅殺,故慘令已行,慘令行,則寒露下,霜乃早降,草木黃薄,而寒氣及體,斯時也,君子周密,則無病,民不周密,則病皮腠。
白話文:
凡是氣候過剩的年份,氣的到來會比較早,萬物生長也應該比較晚;氣候不足的年份,氣的到來會比較晚,萬物生長也應該比較早。氣候過剩適合向上發展,不足則適合向下發展,這是土地的自然規律;過剩適合遲緩,不足則適合提早,這是氣機運化的變化。人是萬物之靈,身體構造與天地相同,所以人的氣息也跟隨天地變化,受到司天之氣左右兩側的間氣影響而生成,這稱為「間谷」。太陰濕氣掌管司天時,少陽相火在右側,少陰君火在左側。子午、寅申這些年份都屬於陽年,太過旺盛,所以間谷發育成熟,稱之為「太」。
初之氣,地氣變動,寒氣消退,春氣開始,風開始吹拂,萬物開始生長,草木繁榮茂盛,人的氣息也開始舒暢伸展。風與濕氣交織侵襲,雨水延後才降下,人們會生病,出現血溢、筋脈拘攣僵硬、關節活動不利、身體沉重無力、肌肉萎縮等症狀。
初之氣的寒氣降臨,屬於左陽之右,厥陰風木之氣。初之氣始於春季,所以寒氣消退。春氣開始,厥陰之氣盛行,也就是風氣。所以風開始吹拂,春氣生發,風氣散布,所以說「生布」。春天生機勃勃,風氣散布,所以萬物繁榮茂盛,而人的氣息也開始舒暢伸展。風濕之氣交織侵襲,是說加臨之氣屬於風,與司天之濕氣互相交織影響。因為濕氣無法勝過風氣,所以雨水延後才降下。人們會生病,出現血溢、筋脈拘攣僵硬等症狀,這是風邪引起的疾病。關節活動不利、身體沉重無力、肌肉萎縮等症狀,這是濕邪引起的疾病。
二之氣,大火之氣盛行,萬物接受其變化,人們的氣息也變得平和。疾病的流行趨勢是溫熱病大規模傳播,無論遠近都感到痛苦。濕熱之氣蒸騰瀰漫,雨水才在適當的時機降落。
二之氣的寒氣屬於主氣,皆為少陰君火。所以說大火之氣盛行。火生土,所以萬物接受其變化,而人們的氣息也變得平和。溫熱病大規模傳播,這是火熱邪氣引起的疾病,無論遠近都感到痛苦,是氣盛的表現。蒸,指的是熱。濕熱之氣相互交織,是指司天的濕氣與加臨的熱氣相互交織。濕熱交織,火生土,所以雨水才在適當的時機降落。
三之氣,天的政令施行,濕氣下降,地氣上升,雨水按時降落,寒氣隨之而來。如果感受到寒濕之氣,人們會生病,出現身體沉重、四肢浮腫、胸腹脹滿等症狀。
三之氣的寒氣,屬於左陰濕土,與司天之氣相合,所以天的政令施行,而濕氣下降。在泉的地氣向上升騰,所以雨水按時降落。地氣指的是太陽寒水之氣,所以地氣上升,雨水降落,寒氣隨之而來。這個時候如果感受到寒濕之氣,人們會生病,出現身體沉重、四肢浮腫、胸腹脹滿等症狀。
四之氣,相火之氣降臨,濕熱之氣蒸騰變化,地氣上升,天氣閉塞不通暢。早晚有寒風,蒸騰的熱氣交織,草木凝結煙霧,濕氣無法流通,因此白露降下,形成秋季的景象。人們會生病,出現皮膚發熱、突然出血、瘧疾、心腹脹滿發熱、腹部腫脹等症狀,嚴重的甚至會四肢浮腫。
「畏火」指的是相火。四之氣的寒氣,屬於少陽相火,所以說相火降臨。太陰濕氣掌管司天,少陽相火加臨,所以濕熱之氣蒸騰變化,也就是說濕熱之氣相互蒸騰,濕氣轉化為熱氣。濕熱之氣蒸騰變化,寒水之地氣向上升騰,所以天氣也會閉塞不通暢。閉塞不通暢,指的是閉塞阻礙,不通順的意思。早晚有寒風,是秋天的氣候。蒸騰的熱氣交織,是火氣加臨的表現。早晚有寒風,所以草木凝結煙霧。蒸騰的熱氣交織,所以濕氣無法流通。在這個時候,白露降下,形成秋季的景象。人們會生病,出現皮膚發熱、突然出血等症狀,這是火邪引起的疾病。瘧疾、心腹脹滿發熱、腹部腫脹等症狀,這是濕熱引起的疾病。嚴重的甚至會四肢浮腫,這是寒濕引起的疾病。這是因為濕氣掌管司天,寒氣在泉,火氣加臨,才會出現這些疾病。
五之氣,肅殺的氣候已經施行,寒露下降,霜也提早降臨,草木枯黃凋落,寒氣侵襲身體。這個時候,君子如果能夠謹慎細心,就能避免疾病,百姓如果疏忽大意,就會病及皮膚。
五之氣的寒氣,屬於陽明燥金,金氣肅殺,所以說肅殺的氣候已經施行。肅殺的氣候施行,寒露下降,霜也提早降臨,草木枯黃凋落,而寒氣侵襲身體。這個時候,君子如果能夠謹慎細心,就能避免疾病;百姓如果疏忽大意,就會病及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