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宗

《黃帝素問直解》~ 卷之四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6)

1.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篇

帝承上篇腹中滿痛之義,而及於腰痛,則有取刺之法也。腹者,太陰經脈之所主。腰者,足三陽三陰之脈及奇經八脈,皆從腰而上,故舉足太陽、少陽、陽明、少陰、厥陰及奇經八脈,並解脈肉理,皆繫於腰而為痛,各隨其脈以刺之。太陰主腹,故不復論。然太陰之絡,亦令腰痛,故終舉太陰之痛以結之。

足太陽脈,令人腰痛,引項脊,尻背為重狀,刺其郄中,太陽正經出血,春無見血。

白話文:

之前提到腹部疼痛,現在講到腰痛,可以用針灸治療。腹部是由足太陰經脈主宰,腰部則是由足三陽三陰經脈、奇經八脈經過,所以一旦足太陽、少陽、陽明、少陰、厥陰經脈或奇經八脈發生問題,就會導致腰痛。瞭解各經脈與腰部疼痛的關係,就能針對不同的經脈進行針灸治療。足太陰經脈主宰腹部,所以不再討論。不過,足太陰經脈的絡脈也會引起腰痛,因此還是會提及足太陰經脈引起腰痛的情況。

太陽穴的經絡不通會令人腰痛,延伸到脖子和背部,覺得沉重。如果在小腿腓骨前面靠近膝蓋的穴位針刺放血,太陽經的正經會出血,春天則不會出血。

郄中,委中也。足太陽之脈,從頭下項,循脊背,抵腰中,下至於尻,故足太陽脈,令人腰痛,則上引項脊而尻背各如狀,當刺其委中,委中者,太陽正經之脈也;刺委中,更當出血,若春時木王,借水氣以生,太陽主寒水之氣,故春刺委中,無見其血。

白話文:

郄中,就是委中穴。足太陽膀胱經的脈絡,從頭部開始,向下經過頸部,沿著脊椎行走,到達腰部,最後到達臀部。因此,足太陽膀胱經的脈絡會導致腰痛,上半身會牽連到頸部和脊椎,而臀部和背部則會出現各種疼痛。此時應刺委中穴,因為委中穴是太陽經的正經脈絡。刺委中穴時,應當有出血,就像春天時木氣旺盛,需要借用水氣才能生長。太陽經主寒水之氣,所以春天刺委中穴時,不會見到血。

少陽令人腰痛,如以針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顧,刺少陽成骨之端出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獨起者,夏無見血。

白話文:

少陽經氣運行的異常,會導致腰部疼痛,若在皮膚表層以針刺循著經絡,會使患者無法彎腰、仰頭或回顧,若要針刺少陽經,必須至成骨之端出血纔算完成,成骨在膝蓋外側偏下方的凸起骨頭,夏季時可能不會見血。

循循,漸次貌。顧,回顧也。腰者,身半上下之交,少陽主樞,居乎上下之間,故少陽令人腰痛,如以針刺其腰之皮中,其痛漸次而上,故循循然,痛在於背,則不可以俯仰;痛在於項,則不可以顧,當刺少陽成骨之端,而出其血。申明成骨之端,在膝外廉之骨而獨起者是也。夏時火王,少陽主相火之氣,故夏刺成骨,無見其血。

陽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顧,顧為有見者,善悲。刺陽明於䯒前三痏,上下和之,出血,秋無見血。

白話文:

循循:逐漸的樣子。顧:回頭看。腰:身體上下交接的地方,少陽經主掌著樞轉,位於上下中間,所以少陽經氣不通會導致腰痛。如果用針刺腰部的皮膚,疼痛會逐漸向上蔓延,所以叫「循循然」。痛在背部,就不能彎腰俯仰;痛在後頸,就不能回頭。應該針刺少陽經行經曲骨的末端,放出血液。曲骨的末端,就是在膝蓋外側獨自突出的那塊骨頭。夏季屬火,少陽經主宰著體內的火氣,所以夏季針刺曲骨,如果沒有看到出血,就沒事。

陽明經絡阻滯導致腰痛,不能夠等待病症自行恢復,若置之不理則會出現疾病表徵,宜善加治療。於陽明經絡三焦穴前三寸處刺針,上下捻動針具,使其出血,到了秋天就不會再出血。

陽明之脈,起於鼻頞中,行身之前,故陽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顧。顧,猶視也。申明不可顧者,非不可回顧,乃顧則目中為有見者,然顧而有見,則善悲,當刺陽明於䯒前三痏,䯒前三痏,三里上廉下廉也,故曰,上下和之,乃三里合上廉下廉以和之,而出其血也。秋時金王,陽明主燥金之氣,故秋刺䯒前三痏,無見其血。

足少陰令人腰痛,痛引脊內廉,刺少陰於內踝上二痏,春無見血,出血太多,不可復也。

白話文:

陽明經脈,起始於鼻樑骨,沿著身體前面走行。因此,陽明經脈堵塞不通會導致腰痛,不要回頭看。這裡的“顧”是看的意思。強調不能回頭看,並不是說不能往後看,而是說回頭看的時候,眼中必定有所見,如果回頭看時看到東西,就會感到悲傷。這時應該在曲池穴前面刺陽明經,三里穴上廉和下廉的部位,所以說,“上下和之”,意思是把三里穴和上廉、下廉一起刺下去,放出其中的血。秋季金氣旺盛,陽明經主司燥金之氣,所以秋天的時候刺曲池穴前面三里穴,不必放出其中的血。

腳少陰經氣血不足會導致腰痛,疼痛延伸至脊椎內側。要治療這種疼痛,可以在內踝上兩寸處針刺少陰經,如果在春天的季節治療,不要見血;如果出血過多,就不適合再次針刺。

足少陰之脈,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故足少陰令人腰痛,其痛上引脊,下引內廉,當刺少陰於內踝上左右太谿二痏,少陰之氣藏於冬,發於春,故春刺內踝,無見其血,若春時出血太多,至冬不可復藏也。按春夏秋皆言無見血,而冬時不言,意謂冬藏之時,陰血充滿,三時皆不足也。

白話文:

足少陰經脈從大腿內側後緣向上走,穿過脊柱連接到腎臟,因此足少陰經脈受阻會導致腰痛,疼痛會向上蔓延到脊柱,向下延伸到內側後緣。治療時,要針刺內踝上方的太谿穴,這個穴位是足少陰經脈的重要穴位。足少陰經脈的氣血在冬天儲藏,春天發散,所以春天針刺內踝,不應該見血。如果春天出血過多,到了冬天就無法儲藏陰血了。春夏秋三季都說不應該見血,只有冬天沒有提到,意思是冬天是陰血儲藏的時節,陰血充盈,其他三季陰血都不足。

厥陰之脈,令人腰痛,腰中為張弓弩弦,刺厥陰之脈,在腨踵魚腹之外,循之累累然,乃刺之,其病令人善言,默默然不慧,刺之三痏。

白話文:

厥陰經脈不通,會使人腰痛,腰部就像拉緊的弓弩弦,刺針於厥陰經脈,在小腿外側足跗骨之下,循按之有明顯的結節,即可刺之,此病會使人言語流利,但思維遲鈍,刺針治療三次後可痊癒。

厥陰之脈,循足而上,與腎脈相合,行於腰脊,故厥陰之脈令人腰痛,腰中為張弓弩弦,痛而強硬,不柔和也。當刺厥陰之脈,在腨踵魚腹之外。腨,足肚也。踵,足跟也。魚腹,足肚上也。腨踵魚腹之外側,但循結絡之累累然,乃刺之,其厥陰腰痛之病,當令人善言,《靈樞·九針論》云,肝主語,本經《宣明五氣篇》云,肝病為語,言即語也。病當令人善言,則默默然不慧,默默不慧,肝氣虛矣。

白話文:

厥陰經脈,沿著足部向上行,與腎經相連,經過腰椎,因此厥陰經脈失調會導致腰痛,腰部就像拉滿的弓弦,疼痛且僵硬,不柔軟。此時應針灸厥陰經脈,取穴在腳踝外側的腨踵魚腹。腨指足肚,踵指腳後跟,魚腹指足肚往上。在腨踵魚腹外側,沿著結絡脈絡密密麻麻的地方,刺入針灸,可以治療厥陰經導致的腰痛。《靈樞·九針論》說,肝臟主導說話,《宣明五氣篇》說,肝臟有病會影響說話。因此,肝氣虛弱時,患者會表現出善於說話,但又默默不語,反應遲鈍。

刺治之法,仍在腨、在踵、在魚腹之三痏,肝虛故淺刺累累之路,不言出血也。此一節言足三陽三陰之脈,令人腰痛,而有取刺之法也。

解脈令人腰痛,痛引肩,目䀮䀮然,時遺溲,刺解脈在膝筋肉分間,郄外廉之橫脈,出血,血變而止。

白話文:

針灸治療的方法,主要針對小腿、腳後跟和腳掌這三個穴位。肝氣虛弱,所以淺刺循著任脈和督脈的路線,不需要出血。這一節講述了足三陽經和足三陰經的經絡,會導致腰痛,並有相應的針刺取穴療法。

解脈(脈穴)會導致腰痛,疼痛延伸至肩膀,眼睛模糊不清,時常遺尿。針刺解脈(脈穴)位於膝蓋肌肉分隔的間隔,避開外側的橫脈,出血後血色改變即止。

解,音蟹,下同。解,散也。解脈,周身橫紋之脈散於皮膚間,太陽之所主也。解脈令人腰痛,不能從腰而散於上,故痛引肩,不能從肩而散於頭,故目䀮䀮然。膀胱水府之氣不出於皮毛,故時遺溲。刺解脈在膝後筋肉相分之間乃郄中外廉之橫脈,當刺出其血,血紫黑而變赤,即當止之,不可多出也。

白話文:

「解」,發音同「蟹」,以下同。解,指散開。解脈,指散佈在皮膚之間、全身橫向的脈絡,受陽氣支配。

解脈令人腰痛,痛不能從腰部散發到上半身,因此疼痛會蔓延到肩部,再也不能從肩部散發到頭部,因此眼睛會眨動不停。膀胱主司水液,水液不能從皮膚表面排出,所以會時常小便失禁。

刺解脈的方法:在膝蓋後方的肌肉分界處,離外側的橫脈較近,刺到出血為止。如果血液呈紫黑色,轉為紅色,就應該停止刺血,不要刺出過多血液。

解脈令人腰痛,為引帶,常為折腰狀,善恐,刺解脈在郄中,結絡為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見赤血而已。

白話文:

解脈會導致腰痛,像是被繩子拉住一樣,時常像腰被弄折的樣子,容易害怕。刺洩解脈時,應在郄穴中,如果出現結絡物像小米大小,刺破後會射出黑色的血,然後再看到鮮紅色的血。

折,音舌。解脈散於皮膚,不但行於上下,且迥繞周身,故解脈令人腰痛,為腰引帶,痛則常為折腰狀。腰者腎之外候,腎氣不充於腰,故善恐。刺解脈,在太陽正經之郄中,視其結絡為黍米,乃刺之。結絡,則絡脈結而不榮,故血射以黑,見赤血而已,即上言血變而止之謂也。此言解脈腰痛,常循太陽郄中之絡脈以刺之,而出其血也。

同陰之脈,令人腰痛,痛如小錘,居其中,怫然腫,刺同陰之脈在外踝上絕骨之端,為三痏。

白話文:

「折」字發音同「舌」,是指解脈分佈於皮膚下,不僅上下移動,也環繞全身。因此,解脈阻滯會引起腰痛,像腰帶束緊的感覺,疼痛起來就像腰部骨折一樣。腰部是腎臟的外在徵兆,如果腎氣不足,就會腰痛,容易害怕。

刺解脈時,在太陽經的郄穴中尋找,如果看到像小米粒一樣的結絡點,就可以下針刺入。結絡是指絡脈結住不通暢,因此流出的血是暗紅色的,但可以看到鮮血流出,這就是前面提到的血液變色後停止流出的意思。

這段話說明解脈引起腰痛,通常沿着太陽經郄穴中的絡脈刺入,並將其血液放出。

相應陰經的經脈阻塞,會導致腰痛,疼痛猶如小槌敲擊,集中在腰部中央,痛處腫脹,刺針治療時,應選擇相應陰經的外踝上的絕骨之端,可治癒腰痛。

陽蹺之脈,起於跟中,循外踝上風府,從陰出陽,故曰同陰。同陰之脈,令人腰痛,則痛如小錘居其腰中,外則怫然而腫,刺同陰之脈,當在外踝上,並絕骨之端,為三痏也。

陽維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腫,刺陽維之脈,脈與太陽合。腨下間,去地一尺所。

白話文:

陽蹺脈從腳後跟中心開始,沿著外腳踝向上,穿過風府穴,從陰部出來進入陽部,所以稱為「同陰」。同陰脈出問題會導致腰痛,疼痛的感覺就像有一把小槌子敲打著腰部,外部會突然腫脹。治療同陰脈的穴位位於外腳踝上,與絕骨的末端相連,可以緩解三種疾病。

陽維脈不通,會導致腰痛,疼痛劇烈還會腫脹。要治療這種疼痛,需要針刺陽維脈,陽維脈與太陽脈相交合。針灸的部位在小腿肚下方,距離地面大約一尺。

陽維維於陽,今陽維腰痛,不能維於陽,故痛上怫然腫,刺陽維之脈,其脈與太陽相合,在腨下間去地一尺所,乃陽維之郄,太陽承山穴也。夫陽維與太陽合,則陰維與少陰合關。

白話文:

陽維脈屬於陽經,現在陽維脈發生腰痛,是陽維脈不能維護陽氣而導致的。因此,疼痛會向上擴散並產生腫脹。刺陽維脈,它的脈絡與太陽經相連接,位於小腿肚下方一尺處的地面上。這是陽維脈的郄穴,也是太陽經的承山穴。陽維脈與太陽經相合,則陰維脈與少陰經也相合於關穴。

衡絡之脈,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則恐僕,得之舉重傷腰。衡絡絕,噁心歸之,刺之在郄陽筋之間,上郄數寸橫居,為二痏,出血。

白話文:

橫絡之脈受傷,會讓人腰痛,不能低頭或仰頭,仰頭會擔心摔倒。這種腰痛是由舉重造成。橫絡之脈斷裂,會噁心、想嘔吐,針灸治療時應刺在郄陽筋之間,往上數寸,橫向取穴,造成兩個小傷口,出血。

衡,與橫同。郄,浮郄也。陽,會陽也。帶脈橫絡於腰,故曰橫絡之脈,腰痛不可以俯仰,言不可以俯而復仰也。如俯而仰,則恐僕矣,此得之舉重傷腰,橫絡脈絕,周迥無所束,惡血聚而歸之,故痛也。刺之在浮郄會陽大筋之間,申明會陽之穴,上浮郄數寸,橫居臀下也,刺浮郄會陽為二痏,而出血。

白話文:

「衡」與「橫」的意思相同。「郄」指浮郄穴。「陽」指會陽穴。帶脈橫向貫穿腰部,所以稱為「橫絡之脈」。腰痛時不可以俯身又仰身,表示不可以俯身又仰身。如果俯身又仰身,就會擔心摔倒,這是因為舉重傷及腰部,橫絡脈斷裂,周圍沒有束縛,瘀血聚集而導致疼痛。針刺時選在浮郄穴與會陽穴之間的大筋處,申明會陽穴的位置,向上至浮郄穴數寸,橫向位於臀部下方。針刺浮郄穴和會陽穴可以治療兩種疾病,並且會出血。

會陰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漯漯然汗出。汗乾,令人慾飲,飲已欲走,刺直陽之脈上三痏,在蹺上郄下五寸,橫居,視其盛者出血。

白話文:

會陰之脈(任脈),令人腰痛,痛得厲害而流汗,汗乾了,又想喝水,喝了水後又想走動,針刺任脈上三穴(任脈上三寸),在膕(膝窩)正下方五寸,左右相交,選取腫脹明顯處放血。

漯,音沓。會陰在大便之前,小便之後,任督二脈相會於前後二陰間,故曰會陰。任脈統任一身之陰,督脈總督一身之陽。會陰腰痛,陰陽皆虛,痛上漯漯然汗出,陰氣虛而陰液外注也。汗乾令人慾飲,飲已欲走,陽氣虛而陽熱外馳也。任督腰痛,當從陽以瀉陰,故刺直陽之脈。

白話文:

漯,讀音同「沓」。會陰位於大便的前方,小便的後方,任督二脈在前後二陰之間交會,因此稱為會陰。任脈統領全身的陰氣,督脈總督全身的陽氣。會陰腰痛,表示陰陽都虛弱。疼痛向上蔓延,並伴有虛汗,這是因為陰氣虛弱,導致陰液外溢。虛汗一出,人就會想喝水,喝完水就想走動,這是因為陽氣虛弱,導致陽熱外發。

任督腰痛,應當從陽氣著手來瀉陰,所以刺絡於直陽之脈。

直陽太陽,與督相合之脈也。從蹺從上刺其三痏。三痏者,刺陽蹺之申脈,太陽之郄中,又蹺上郄下,當相去五寸之承山,皆有血絡橫居。視其盛者,刺出其血。由此言之,則蹺與郄,及蹺上郄下,但刺橫居之血絡,不必拘於穴也。

飛陽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怫怫然,甚則悲以恐,刺正陽之脈,在內踝上五寸,少陰之前,與陰維之會。

白話文:

直陽太陽經絡,與督脈相通。從膝蓋後側刺入,往上刺到三個凹陷點。三個凹陷點指的是:刺陽蹺經的支脈、太陽經的郄穴中點,以及陽蹺經在上,郄穴在下,相距五寸的承山穴,這些地方都有橫向分佈的血管。觀察哪個部位腫脹較明顯,就刺出那裏的血。由此可見,在刺陽蹺經、郄穴、以及陽蹺經在上,郄穴在下的部位時,只要刺破橫向分佈的血管就行了,不必拘泥於特定的穴位。

飛陽之脈,令人生腰痛,疼痛時胸中鬱悶煩躁,嚴重時會悲傷恐懼。刺正陽之脈,位於內踝向上五寸,在少陰脈之前,與陰維脈相會。

飛陽,陰維之脈也。陰維之脈,起於足少陰之築賓,今日飛陽者,《經脈》論云,足太陽之別,名曰飛陽,去踝七寸,別走少陰,是飛陽乃別出於太陽,而仍走少陽也。怫怫,怒貌,痛上怫怫而腫,如怒起狀。陽維腰痛,痛上怫然腫。此陰維腰痛,痛上亦怫怫然,甚則少陰心虛而恐。

白話文:

飛陽穴

飛陽穴是陰維脈上的穴位。陰維脈起於足少陰腎經的築賓穴。現代的《經脈》中說,它是足太陽膀胱經的支脈,稱為飛陽,距離腳踝七寸,然後分支出少陰,所以飛陽雖然出自太陽經,但還是走少陽經。

怫怫

怫怫形容憤怒的表情。腰痛劇烈,疼痛向上蔓延,腫脹,像憤怒發作時一樣。陽維脈腰痛,疼痛向上蔓延,腫脹,像是憤怒的樣子。陰維脈腰痛,疼痛向上蔓延,也像憤怒的樣子,嚴重時會導致少陰心經虛弱而產生恐懼。

少陰腎虛而恐,刺式陽之脈,在內踝上五寸,乃陰維之郄,築賓穴也。與少陰相合,故曰少陰之前,與陰維之會。

白話文:

少陰腎氣虛弱會感到恐懼,刺灸式陽穴位,位於內腳踝骨上方五寸,是陰維經的絡脈穴位,稱為築賓穴。與少陰經相連接,所以稱為少陰經的原穴,同時也是陰維經的會穴。

昌陽之脈,令人腰痛,痛引膺,目䀮䀮然,甚則反折,舌卷不能言,刺內筋為二痏,在內踝上,大筋前,太陰後,上踝二寸所。

白話文:

昌陽之經絡,讓人出現腰痛,疼痛延伸到胸部,眼睛昏花散亂,嚴重的甚至會反折,舌頭蜷縮無法言語,刺內踝上的「內筋」穴位,這個穴位位於內腳踝上方、大筋之前、太陰經之後、距腳踝上方二寸處。

陰蹺之脈,亦起於跟中,循內踝而上,上循胸裡,出人迎,交目內眥,起於足少陰之別,合於足太陽,故曰昌陽。腰痛則不能上循胸裡,故痛引膺,不能上交於目,故目䀮䀮然,甚則少陰左陽不相交接,致病太陽之反折。少陰之舌卷,不能言,當刺足內廉之筋,左右為二痏,申明內筋在足內踝上大筋之前,太陽所過之後,上踝二寸所,乃陰蹺之郄,交信穴也。

白話文:

陰蹺脈也從腳後跟開始,沿著內腳踝向上,然後沿著胸骨內側向上,到達喉嚨,與眼睛內角相連,源自足少陰經的分支,與足太陽經相合,所以又稱昌陽脈。如果腰痛,陰蹺脈就不能沿著胸骨內側向上運行,所以會引發胸痛,如果不能向上與眼睛相連,眼睛就會變得模糊。嚴重時,足少陰經與足太陽經不能相互連接,導致足太陽經出現異常反應。足少陰經的舌頭會蜷縮,無法說話,這時應刺足內踝的筋,左右各一個,這兩個穴位在足內踝上方的大筋之前,足太陽經經過之後,距踝骨上方兩寸的地方,這就是陰蹺脈的郄穴,又稱交信穴。

散脈令人腰痛,而熱,熱甚生煩,腰下如有橫木居其中,甚則遺溲,刺散脈,在膝前骨,肉分間,絡外廉,束脈,為三痏。

白話文:

散脈不通會導致腰痛,而且發熱,發熱嚴重會產生煩躁不安,腰下感覺好像有橫木橫亙其中,嚴重的話還會遺尿,刺針治療散脈,在膝蓋前面骨頭、肉分開的地方,與外側相連,束脈會導致三種疾病。

散,上聲。散脈,衝脈也。衝脈起於胞中,秉陰血而澹滲皮膚,一為太陽通體之解脈,故曰散脈,血不充於皮膚,故腰痛而身熱,脈不散於胸中,故熱甚生煩,不能右循背裡,故腰下如有橫木居其中,不能從胞中而四散,故甚則遺溲。刺散脈,當在膝前之骨,犢鼻穴也。及肉分間,三里穴也。

白話文:

「散」字發上聲。「散脈」就是衝脈。衝脈起始於子宮,承載陰血,並通過皮膚滲透出來,與太陽經相通,共同起到調解全身的功能,所以稱之為「散脈」。如果血氣不充盈皮膚,就會導致腰痛和發熱;如果脈氣不暢通於胸中,就會產生嚴重的煩熱感;如果脈氣不能循著後背右側運行,就會感到腰部以下好像橫了一塊木頭;如果脈氣不能從子宮四散,嚴重時甚至會出現遺尿的症狀。如果要針刺「散脈」,應該取穴於膝蓋前方的犢鼻穴,以及肌肉分界處的三里穴。

絡外廉,上廉穴也。三里在肉分間,乃足陽明之合穴,故曰束脈。刺前骨、刺肉分、刺外廉,是為三痏。此一節,言奇經八脈從腰而上,令人腰痛,各有取刺之法也。

肉裡之脈,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則筋縮急,刺肉裡之脈,為二痏,在太陽之外,少陽絕骨之後。

白話文:

「絡外廉」,指的是上廉穴。「三里」穴位於肌肉層,是足陽明經的合穴,所以稱為「束脈」。刺前骨、刺肌肉層、刺外廉穴,這三種方法稱為「三痏」。這一段在說明奇經八脈從腰部往上,會造成腰痛,而每條經絡都有對應的取穴刺法。

位於肌肉深層的經脈,會讓人腰部疼痛,不可咳嗽,因為咳嗽會使筋縮緊,對肉裡經脈造成刺激,形成兩種疾病,位於太陽穴之外,少陽經絕骨的後面。

里,理通。肉理,肌肉之文理也。肉理之脈,外通於皮,內通於筋,腰痛不可以咳,不能外通於皮也。咳則筋縮急,不能內通於筋也。太陽主皮毛,主筋病,故刺肉理之脈為二痏。在太陽之外,少陽絕骨之後,太陽行身之首而向外,故曰太陽之外,少陽絕骨,在足之側,故曰絕骨之後,乃太陽附陽穴也,左右為二痏。

腰痛俠脊而痛,至頭,𠘧𠘧然,目䀮䀮欲僵仆,刺足太陽郄中出血。

白話文:

裏,是裡面的意思,道理相通。肉理,就是肌肉的紋理。肉理的脈絡,外通於皮膚,內通於筋,所以腰痛不能咳嗽,是因為不能外通於皮膚。咳嗽的時候筋縮緊,不能內通於筋。太陽經主皮毛,主筋病,所以刺肉理的脈絡可以治療這兩種疾病。在太陽經的外面,少陽經絕骨的後面,因為太陽經運行在身體的前方且向外,所以叫太陽經的外面,而少陽經絕骨在足的側面,所以叫絕骨的後面,也就是太陽經附陽穴所在的位置,左右兩側各有一個,所以叫二痏。

腰痛刺入脊椎而痛,疼痛傳到頭部,像是僵硬的木板,眼睛瞪大並昏迷快要倒地,針灸足太陽經的郄穴,針刺出血。

𠘧,音殊。腰痛俠脊而痛,從腰上及於脊也。至頭,𠘧𠘧然,從脊上至於頭也。太陽經脈起於目內眥,從頭下項,俠脊抵腰,經脈不舒,故目䀮䀮欲僵仆,當刺足太陽之郄中出血。此言肌肉,文理,脊背,頭項,腰痛,當刺足太陽,不但解脈腰痛,刺足太陽也。

白話文:

「舒」:音同「殊」。腰痛蔓延至脊椎骨,從腰部延伸到脊背。疼痛蔓延至頭部,從脊背上行至頭頂。太陽經脈從眼睛內側的眼角開始,沿著頭部向下經過脖子,旁邊是脊椎骨通到腰部。經脈不通暢,所以眼睛昏花僵硬,不能轉動,應該刺足太陽經的郄穴(郄中穴),放血出血。這句話是指肌肉、筋脈、脊背、頭部和脖子的疼痛,應該刺足太陽經,不僅可以緩解經脈導致的腰痛,刺足太陽經也有效。

腰痛上寒,刺足太陽、陽明,上熱,刺足厥陰,不可以俯仰,刺足少陽。中熱而喘,刺足少陰,刺郄中出血。

白話文:

腰痛上半身寒冷,針刺足太陽、陽明穴道。上半身發熱,針刺足厥陰穴道。無法俯仰,針刺足少陽穴道。中半身發熱且喘,針刺足少陰穴道及郄中,直到出血。

此言腰痛寒熱,亦刺三陽三陰,不但三陽三陰之脈,令人腰痛而始刺也。腰痛上寒,乃陽氣不升,故刺足太陽陽明,所以升其陽氣也。腰痛上熱,乃陰氣不升,故刺足厥陰,所以升其陰氣也,不可以俯仰,乃陰陽樞轉不和,故刺足少陽,所以和其樞而使陰陽旋轉也。中熱而喘,乃陽熱內乘,陰寒外閉,故刺足少陰,所以調其陰陽水火,而內外安和也。

白話文:

這篇古文說的是腰痛的寒熱問題,也要針灸三陽三陰的經脈。腰痛是因為上半身受寒,陽氣無法上升,所以要針灸足太陽陽明經,讓陽氣上升。腰痛是因為上半身發熱,陰氣無法上升,所以要針灸足厥陰經,讓陰氣上升。腰痛不能彎腰俯仰,是因為陰陽的樞紐不協調,所以要針灸足少陽經,讓樞紐協調,讓陰陽旋轉。腰部發熱並且喘,是因為體內陽熱過盛,體外陰寒閉塞,所以要針灸足少陰經,調和陰陽水火,讓內外安寧。

太陽陽明厥陰少陽少陰,未知所刺之處,故申明刺郄中出血,言刺太陽,則如上文之刺郄中出血。則知陽明之刺,在䯒前。厥陰之刺在腨踵,少陽之刺在成骨,少陰之刺在內踝。此舉一以例其餘,上文言穴氣而不及太陰,故此亦不言太陰也。

腰痛上寒不可以顧,刺足陽明,上熱刺足太陰。中熱而喘,刺

白話文:

太陽、陽明、厥陰、少陽、少陰經脈,以往沒有明確指出它們的刺絡部位,所以特此說明:刺郄中出血,指的是刺太陽經。那麼陽明經的刺絡部位就在䯒前,厥陰經的刺絡部位在腨踵,少陽經的刺絡部位在成骨,少陰經的刺絡部位在內踝。其他經脈以此類推,上面講穴氣時沒有提到太陰經,所以這裡也不提太陰經。

腰痛伴有上寒,不可用手扶住腰部,要刺足陽明經;上熱就刺足太陰經。如果身體中部發熱並喘不過氣,要刺……。

足少陰。大便難,刺足少陰。少腹滿,刺足厥陰,如折不可以俯仰,,不可舉,刺足太陽;引脊內廉,刺足少陰。

白話文:

足少陰經(腎經):

  • 大便困難,刺足少陰經。
  • 少腹脹滿,刺足厥陰經。

足太陽經(膀胱經):

  • 如果折腰後不能低頭仰頭,無法站立,刺足太陽經。
  • 沿脊椎內側邊緣,刺足少陰經。

衍文。舊本注云,古本並無,王氏所添也。

腰痛引少腹,控䏚,不可以仰,刺腰尻交者,兩髁胂上,以月生死為痏數,髮針,立已,左取右,右取左。

白話文:

腰部疼痛向小腹蔓延,按壓後不能起身,刺腰部和臀部的交界處,兩側突出肌肉的上方,以月圓月缺為發作的時間,用髮針刺入,立刻就能解除疼痛,左邊疼痛取右邊的穴位,右邊疼痛取左邊的穴位。(以上衍文,舊本中沒有,是王氏加上去的。)

髁,窠同,音科,餘篇仿此。此舉太陰腰痛,為繆刺之法,言太陰之脈,行於腹中,而其孫絡,亦在於外也。本經繆刺論云,邪客於足太陰之絡,令人腰痛,引少腹,控䏚,不可以仰息。今腰痛引少腹,控䏚,不可以仰,是邪客於足太陰之絡也。又云:刺腰尻之解,兩胂之上,是腰俞,以月生死為痏數,髮針在已,左刺右,右刺左。

白話文:

「髁」和「窠」發音相同,其他篇章也是如此。這裡提到的太陰腰痛,是繆刺的一種方法。意思是太陰經的經脈,運行在腹部,而它的孫絡(分支)也位於體外。

《本經繆刺論》中說,邪氣侵犯足太陰經的絡脈,會導致腰痛,延伸到小腹部,導致陰囊墜脹,呼吸困難。現在這種腰痛延伸到小腹部,陰囊墜脹,呼吸困難,說明邪氣侵犯了足太陰經的絡脈。

《本經繆刺論》又說:刺入腰尻(腰部和臀部的交界處),在兩側屁股上面,就是腰俞穴。以月亮盈虧為週期,髮針留在穴位上。左側腰疼刺右側,右側腰疼刺左側。

今刺腰尻交者,兩髁胂上,以月生死為痏數,髮針立已,左取右,右取左,是亦繆刺之法,不同於上文諸經之刺也。蓋繆刺者,有痛而經不病者也,病在孫絡之間,毫毛之氣,不相通貫,故以毫針通其孫絡,左取右,右取左,刺數宜多,不循俞穴,故但以月生死為痏數。一日一痏,二日二痏,漸多之十五日,十五痏,十六日十四痏,漸少之,與解脈腰痛,刺太陽之郄中者,又不同也。

白話文:

現在針刺腰尻交會處,在兩個大腿後面的股骨外髁上方,以月圓月缺的日子為治療次數,用髮針一樣細的針刺入即可。左邊針刺右邊,右邊針刺左邊,這也屬於錯穴刺法的範疇,與前面經絡的刺法不同。錯穴刺法是指有疼痛而經絡沒有疾病的,這種疼痛是因為孫絡(經脈與體表相溝通的通道)之間阻塞,毛細血管的氣血不通導致的,所以用細針通暢孫絡。左邊針刺右邊,右邊針刺左邊,刺的次數應多,不用遵循俞穴,所以只以月圓月缺作為治療次數。一天一次治療,兩天兩次治療,逐漸增加到第十五天,治療十五次,第十六天治療十四次,逐漸減少。這與解除腰痛,針刺太陽經奇穴中渚的方法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