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素問直解》~ 卷之五 (13)
卷之五 (13)
1. 刺法論第六十五篇
篇中大旨,論六氣升降不前,不遷正,不退位,及化運剛柔失守,民病疫疫,帝謀諸岐伯,欲預救生靈,詳其刺治之法,以除民病,故曰《刺法論》。
白話文:
這篇古文的主旨,是討論六氣升降失常,不正地運行,不退位,以及化運的剛柔失去平衡,導致人民生病。黃帝向岐伯請教,希望預防救治百姓,詳細瞭解針灸治療的方法,以消除百姓的疾病,所以稱為《刺法論》。
黃帝問曰:升降不前,氣交有變,即成暴郁,余已知之,何如預救生靈,可得卻乎?
六氣以次主歲,有升有降,若升降不前,則氣交有變,變則暴鬱而為民病。帝欲詳明刺治,以救生靈故問。
岐伯稽首再拜對曰:昭乎哉問!巨聞夫子言,即明天元,須窮刺法,可以折郁扶運,補弱全真,瀉盛蠲余,令除斯苦。
白話文:
黃帝詢問道:氣息的升降如果停滯不前,導致氣候變化異常,就會形成暴戾憂鬱的疾病,我已經知道了,但如何預防和救治眾生,能夠消除這種疾病?
六氣依次主宰一年,有升有降,如果升降不前,那麼氣候就會變化異常,這種異常就會導致暴戾憂鬱,成為百姓的疾病。黃帝想要詳細瞭解針灸治療的方法,以救治眾生,所以這樣詢問。
岐伯拜了兩拜回答道:您的問題問得太好了!我聽見老師說,如果明白了人體的運行規律,就應該深入研究針灸治療的方法,這樣就可以消解鬱結,扶持運行,補益虛弱,保持元氣,瀉除過盛,消散餘邪,讓百姓消除這種痛苦。
天元,天元紀大論也。夫子,鬼臾區也。天元紀大論帝曰,願夫子推而次之,令有條理,而鬼臾區詳悉言之,故曰聞夫子言,既明天元,而預救生靈,須窮刺法可除斯苦也。
白話文:
《天元紀大論》是由「天元」所記載的大論。而「夫子」指的是鬼臾區。
《天元紀大論》中,帝君說道:「希望夫子整理這些內容,讓它們井然有序。」
鬼臾區仔細地論述了這些內容,所以人們說:「聽了夫子的話,就可以理解《天元》,並且可以預先救助生靈。必須深入探究針刺的方法,才能解除這些痛苦。」
帝曰:願卒聞之。
願聞刺法。
岐伯曰:升之不前,即有甚凶也。木欲升,而天柱窒抑之,木欲發郁,亦須待時,當刺足厥陰之井。
白話文:
黃帝說:希望完全聽聽。
希望聽到針刺方法。
岐伯說:生長之氣不向上升,那將有很大的兇險。草木想要向上生長,但上天限制壓抑它,草木想要發出鬱結的生機,也必須等待時機,應該針刺足少陰腎經的湧泉穴。
六氣以次相併,若升之不前,即有甚凶。如辰戌之歲太陽司天,則厥陰木氣為司天左間,木欲升,而逢天柱之金星窒抑之,則木鬱矣。鬱而欲發,亦須待時,待時,待居位時也。欲扶運折郁以卻其病,當刺足厥陰所出之井。
火欲升,而天逢窒抑之,火欲發郁,亦須待時,君火相火,同刺包絡之滎。
白話文:
六種致病因素(風、寒、暑、濕、燥、火)會依序交替出現,如果它們無法順利前進,就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
例如,辰戌之年的太陽屬天,少陰木氣就會成為天上的左輔。但是,木氣想要上升時,卻遇到天柱的金星阻礙它,這就會導致木氣鬱結。鬱結的木氣想要發散,也需要等待時機,這個時機就是等待木氣所在的位置。
如果想要疏通鬱結的木氣,並且消除因為鬱結造成的疾病,就應該刺足厥陰經的井穴。
火氣想要上升,但是遇到天空的阻礙。火氣想要發泄鬱悶,也必須等待時機。君火相火,共同刺激包絡的滎穴。
巳亥之歲厥陰司天,則少陰火氣為司天左間,丑未之歲太陰司天,則少陽火氣為司天左間。火欲升,而逢天蓬之水星窒抑之,則火鬱矣。鬱而欲發,亦須待時,待居位時也。欲扶運折郁以卻其病,則少陰君火,少陽相火,當同刺包絡所淄之發。
土欲升,而天衝窒抑之,土欲發郁,亦須待時,當刺足太陰之俞。
俞音輸,下同。
白話文:
巳年亥年,厥陰之氣主宰天空,則少陰之火氣在天空的左側輔佐。丑年未年,太陰之氣主宰天空,則少陽之火氣在天空的左側輔佐。火性向上升,但是遇到天蓬水星的阻礙,就會鬱積。鬱積後想發作,也需要等待時機,等到它所居的位置合適的時候。要扶助運氣,疏散鬱積,預防疾病,就要針刺包絡穴位,疏通陰陽之火的淤塞處。
「土」欲上升,而外來的「天衝之氣」卻將它壓抑住,「土」欲發散鬱氣,也必須等待時機,當刺足太陰經之俞穴。
子午之歲少陰司天,則太陰土氣為司天左間,土欲升,而天衝木星窒抑之,則土鬱矣。鬱而欲發,亦須待土氣居位時。若扶運折郁,以卻其病,當刺足太陰所注之俞。
金欲升,而天英窒抑之,金故發郁,亦須待時,當刺手太陰之經。
白話文:
當子午年少陰腎氣主宰天空時,太陰脾氣會成為天空的左輔。脾氣想上升,但天衝木氣會壓抑它,導致脾氣鬱結。鬱結想要發洩,也必須等到脾氣掌權的時候。如果要扶助運氣來化解鬱結,緩解疾病,就應該刺取足太陰脾經的俞穴。
金氣欲升,卻被天英之氣壓抑,導致金氣發作鬱結,也需要等待適當時機,應針刺手太陰經。
寅申之歲少陽司天,陽明金氣為司天左間,金欲升,而天英火星窒抑之,則金鬱矣。鬱而欲發,亦須待金氣居位時。若扶運折郁以卻其病,當刺手太陰所行之經。
水欲升,而天芮窒抑之,水欲發郁,亦須待時,當刺足少陰之合。
白話文:
猴年(己申年),少陽之氣主宰天氣,陽明之金主宰天氣的左側,金氣想上升,但天空中的火星壓抑著它,所以金氣受阻。它雖然想發揮出來,但也必須要等金氣處於適當的位置。如果要順應運氣消除鬱結之症,就應該針刺手太陰經脈循行的穴位。
水液想要上升,但是天芮穴堵住了它,水液想要發散,也需要等待時機,此時應針刺足少陰腎經的合穴。
卯酉之歲陽明司天,則太陽水氣為司天左間,水欲升,而天芮土星窒抑之,則水鬱矣。鬱而欲發,亦須待水星居位時。若扶運折郁,以卻其病,當刺足少陰所入之合。
白話文:
當卯酉年,陽明之氣主宰上天,太陽之水氣就居於上天的左方。水氣想要上升,但是土星遏制著它,所以水氣鬱結。水氣鬱結想要發散,也必須等到水星到位的時候。如果要扶助運勢、解除鬱結,以消除疾病,應當刺合足少陰經的穴位。
帝曰:升之不前,可以預備,願聞其降,可以先防。
升之不前,則先郁後發,各有取刺,可以預備,願聞其降可先防乎?
岐伯曰:既明其升,必達其降也。升降之道,皆可先治也。木
白話文:
黃帝說:升發的病症不會突然出現,可以預先做好準備,希望聽聽降落的症候,以便提前預防。
岐伯說:既然明白了升發的道理,一定就能明白降落的原理。升降法則,都可以提早防治。
欲降,而地晶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郁發,散而可得位,降而鬱發,暴如天間之待時也。降,而不下,郁可速矣。降可折其所勝也,當刺手太陰之所出,刺手陽明之所入。
間去聲,余及下篇同。
白話文:
當火邪想要下降之時,卻被土氣所阻隔,導致無法順利下降。這股火邪受到阻抑後,開始向上散發。如果火邪能順利散開,就能找到自身的位置。但如果火邪無法順利散發,則會像天氣中的陽氣等待時機到來一樣。
如果火邪沒有下降,而停留於體內,則鬱結之氣就會迅速發作。此時,需要以降火的方式來折服相應的火邪。具體方法是刺針於手太陰肺經氣血所出之處,並於手陽明大腸經氣血所入之處刺針。
凡熱性發熱、寒戰遍身疼痛之疾,不可發汗,至三五日後,熱退寒除,汗自出。
惟左位升之不前,則右位降之不下,故皆可先治也。如丑未之歲太陽在泉,厥陰木氣降為地之左間,木欲降,而地晶金司窒抑之,則降而不入,降而不入則木抑矣。抑之而鬱發,必金氣散而可得位,抑之郁發,散可得位,是降而鬱發也。上文欲發其鬱亦須待時,此降而鬱發,其氣之暴,亦如上文天間之時也。
白話文:
只有左邊上升而不得前進,那麼右邊下降而不得下降,因此兩者都可以先治療。例如在丑年未年的時候,太陽位於泉穴,厥陰木氣降低到地之左邊,木氣想要下降,但地晶金氣阻抑了它,於是降不進去,降不進去的話,木氣就會受到抑制。受到抑制而鬱結發散,金氣一定會散開而能恢復它的位置,受到抑制而鬱結發散,散開而能恢復它的位置,這就是下降而導致鬱結發散。上文要發散鬱結也需要等待時機,這裡是下降而導致鬱結發散,其氣勢的突然爆發,也像是上文天間的時機一樣。
如當降而終不降,是降而不下矣,降而終不下,則不能待時,郁可速發矣。其發雖速,不可折之,必待降時,可折其所勝也。治之之法,當刺手太陰肺金所出之井,肺為臟,手陽明大腸為之腑,故更刺手陽明所入之合。
白話文:
如果應該降下去的邪氣始終不降,就是降下去卻不下來了。降下去卻始終不下,就不能再等待時機了,鬱邪會很快發作。發作雖然快,但不能抑制它,必須等待它下降的時候,才能抑制它所勝的經絡。治療方法,應該針刺手太陰肺金經的井穴,肺為臟,手陽明大腸經為它的腑,所以還要針刺手陽明所合的穴位。
火欲降,而地玄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郁發,散而可矣,當折其所勝,可散其鬱,當刺足少陰之所出,刺足太陽之所入。
白話文:
火欲下降,但地玄氣阻滯壓抑,使得火氣無法下降,壓抑之下反而鬱積發散,此時應當疏散其火力,可以攻破其所勝之物,如此才能疏散其鬱熱;應當針刺足少陰膽經的出氣孔,刺針足太陽膀胱經的入氣孔。
寅申之歲厥陰在泉,少陰火氣降為地之左間,火欲降而地玄水司窒抑之,則降而不入矣。火抑之而鬱發,必水氣散而可矣,斯時當折其所勝之水,可散其所郁之火,當刺足少陰腎水所出之井,腎為臟,足太陽膀胱為之腑,故更刺足太陽所入之合。
白話文:
在寅、申年份裡,厥陰經絡的氣血位於泉穴。少陰經絡的火氣下降到地面的左側,但火氣要下降,而地下的玄水經絡主管水,會阻擋、抑制火氣,所以火氣就無法下降。當火氣被抑鬱,就會鬱積發散。這時就必須散發水氣,才能消除火氣鬱結。所以應該針刺足少陰腎經水氣流出的原穴,腎臟是臟腑,足太陽膀胱經是它的腑,因此還需要針刺足太陽經絡氣血匯入的合穴。
土欲降,而地蒼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發,散而可入,當折其勝,可散其鬱,當刺足厥陰之所出,刺足少陽之所入。
白話文:
土性下降,但蒼白的土壤阻滯抑制了它。下降受阻,鬱積而發散,散開後可以進入。應折斷其旺盛之勢,可散發其鬱結之氣,宜針刺足厥陰經出處,刺穿足少陽經入處。
卯酉之歲少陰在泉,太陰土氣降為地之左間。土欲降而地蒼木司窒抑之,降而不下則土抑矣。抑之郁發,必木氣散而土可入,斯時當折其所勝之木,可散其所郁之土,當刺足厥陰肝木所出之井,肝之臟,膽為腑,故更刺足少陽所入之合。
白話文:
在卯酉年,少陰之氣藏於地底泉水,太陰之土氣下降,位於地面左側。土氣想要下降,但旺盛的木氣阻礙了它。土氣無法下降,就會受到壓抑。壓抑過久,木氣就會散開,土氣就能進入。此時應該削減旺盛的木氣,讓鬱結的土氣散開。應該刺小腿陰面的井穴,它是足厥陰肝木之氣發出之處。肝臟為臟腑,膽臟為腑臟,所以還要刺足少陽膽經進入之處的合穴。
金欲降,而地彤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發,散而可入,當折其勝,可散其鬱,當刺心包絡所出,刺手少陽所入也。
白話文:
金氣想要下降,而地氣鬱塞阻礙它,無法下降,鬱塞之氣便發揚向上,四散後便可進入,這時應折斷金氣的勝勢,才能散發鬱氣。應針刺心包絡的出氣孔,以及手少陽經的入氣孔。
巳亥之歲,少陽在泉,陽明金氣降為地之左間。金欲降,而地彤火司窒抑之,則降而不下矣,火抑之而金鬱發,必火氣散而金可入。斯時當折其所勝之火,散其所郁之金,當刺心包絡火氣所出之井,包絡三焦相為表裡,故更刺手少陽所入之合也。
白話文:
在巳亥年份,少陽在泉穴,陽明金氣下降到地穴的左側。金氣想要下降,但地穴屬火,火氣阻礙它,所以金氣無法下行。火氣阻礙,金氣鬱結而發作,必須讓火氣散去,金氣才能進入。這個時候,應該針灸心包絡,也就是火氣發出的井穴,因為心包絡和三焦互為表裏,所以也應該針灸手少陽進入的合穴。
水欲降,而地阜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發,散而可入,當折其土,可散其鬱,當刺足太陰之所出,刺足陽明之所入。
白話文:
水氣下降時,遇到地勢高峻而受阻,無法繼續往下流淌,於是鬱積發散,可滲入人體。此時應當疏通此處土地,讓鬱氣散發出去。應針刺足太陰經脈的起始點,並刺足陽明經脈的終點。
子午之歲,陽明在泉,太陽水氣降為地之左間。水欲降,而地阜土司窒抑之,則降而不下矣。土抑之而水鬱發,必土氣散而水可入,斯時當折其所勝之土,散其所郁之水,當刺足太陰脾土所出之井,脾為臟,胃為腑,故更刺足陽明所入之合。上文升之不前,皆取本氣之鬱而刺治之,此降之不下,皆取所勝之氣而刺治之,是皆立教之法,以明刺治之不可執也。
帝曰:五運之至,有前後與升降往來,有所承抑之,可得聞乎刺法?
白話文:
在鼠年和馬年,陽明經氣在泉穴,太陽經水氣下降到地部左方。水氣想要下降,但由於脾土的阻礙和壓抑,無法順利下降。脾土的壓抑導致水氣積聚,必須疏散脾土之氣,才能讓水氣進入。此時應該刺井穴,它是由足太陰脾經土氣所生。脾臟為臟腑,胃為腑,因此還要刺陽明經所入的合穴。上方升氣不通,都是因為原有之氣積聚造成的,因此用針灸治療。這裡下降之氣不通,都是由於所勝之氣阻礙造成的,因此也用針灸治療。這都是針灸學的規律,說明針灸治療不能拘泥於一成不變的模式。
黃帝問道:五運運行時,有先後之分,也有升降往復之理,有所承接抑制作用嗎?現在可以說說針灸的方法嗎?
上文木火土金水論上下左右升降不前,故曰五運之至有前後,與上下升降,左右往來,有所承製而抑鬱之,因各有刺,可得聞乎刺法之義乎?
白話文:
上文提到木火土金水的循環運動,涉及上下左右、升降前後的變化。因此,所謂的五運循環有先後次序,與上下升降、左右往來的運行相配合,受到某些力量的約束和影響。由於每個運氣都有其特殊的特性,因此需要了解如何運用刺法來順應這些特性。
岐伯曰:當取其化源也。是故太過取之,不及資之。太過取之,次抑其鬱,取其運之化源,令折鬱氣。不及扶資,以扶運氣,以避虛邪也。資取之法令出密語。
白話文:
岐伯說:應當取得氣血的化生源頭。所以,過度取用就會導致(氣血)衰竭,不及時取用就會導致(氣血)虧虛。過度取用時,就要抑制鬱滯之氣,取得氣血運行的化生源頭,用以化解鬱氣。不及時扶助氣血時,就要扶助氣血運轉,以避開虛邪之氣。扶助取用的方法,另行密語傳授。
《六元正紀大論》云:折其鬱氣,資其化源,化源,生化之源,故曰當取化源也。是故太過則取之,不及則資之。太過取之者,乃以次而抑其鬱,取其五運之化源,令折其鬱氣也。不及資之者,乃不及扶資,以扶運氣,以避虛邪也。下《本病論》岐伯有注玄珠密語之云,故曰資取之法會出《密語》。以上論上下左右間氣升降不前,各有刺法也。
白話文:
《六元正紀大論》中說:消除鬱氣,滋養化生的根源。化生之源,就是生長化育的根源,所以說應該調理化生之源。因此,過盛的就要調取,不足的就要滋養。調取過盛之氣的,就是要依次抑制其鬱氣,調取五運的化生之源,使鬱氣消散。滋養不足之氣的,就是要不足時扶養滋補,以扶助運氣,避免虛弱邪氣侵襲。下《本病論》岐伯有注玄珠密語雲,所以說調取之法會出於《密語》。以上論述上下左右之間的氣機升降不暢,各有相應的針刺方法。
黃帝問曰:升降之刺,以知其要。願聞司天未得遷正,使司化之失其常政,即萬化之或其皆妄,然與民為病,可得先除,欲濟群生,願聞其說。
白話文:
黃帝問道:升刺和降刺的針灸手法,關鍵之處我已明白。如今,司天之神未能在適當的時候運轉,導致司化之神也失去了正常的職責,於是各種變化混亂無序,雖然只是偶然出現,但卻給人們造成了疾病。我想先解除這種疾病,希望濟助眾生,請您詳細闡述。
上文論升降不前各有所刺,故曰升降之刺,以知其要。每歲司天,當其時而未得遷正,使司化失其五常之政,即萬化之或其皆妄,時既不正,然必與民為病,欲濟群生,故復問之。
白話文:
上文中討論了升降不正常各有所指,所以說「升降之刺」,以便了解其要點。每年的司天之神,在當令的時候如果沒有得到公正的遷徙,就會導致司化失去五常之政,使得萬物的生化有時會不正常,在時間不正的時候,必定會使百姓生病。如果想要濟助眾生,所以要再次探討這個問題。
岐伯稽首再拜曰:悉乎哉問!言其至理,聖念慈憫,欲濟群生,臣乃盡陳斯道,可申洞微。
帝念慈憫群生,探其至理,伯因讚美而申陳之。
太陽布覆,即厥陰不遷正,不遷正氣塞於上,當瀉足厥陰之所流。
白話文:
岐伯叩首再拜說道:您的問題問得真好!您所說的是至理名言,聖賢的慈悲心腸,想要救濟眾生,我現在就將這個道理全部陳述出來,可以讓您深奧的東西看得更清楚。
太陽經脈布滿全身,同時厥陰經脈也不會移動正位,不移動正氣塞在上面,應該瀉掉足厥陰經脈流注的地方。
巳亥厥陰司天,上年司天則辰戌太陽也。一歲既終,太陽有餘復布,即厥陰不遷正矣。不遷正則木氣塞於上,厥陰之氣鬱而不伸,故當瀉足厥陰之所流。人身經氣出於井,淄於滎,注於俞,行於經,入於合。流,謂滎俞經也,下流仿此。
厥陰復布,少陰不遷正。不持正,即氣留於上,當刺心包絡脈之所流。
白話文:
今年是巳亥年,厥陰之氣主宰自然界。去年是辰戌年,太陽之氣主宰自然界。一年將盡時,太陽之氣還有剩餘,分佈在自然界,導致厥陰之氣不能運轉到它原本主宰的位置。厥陰之氣不能運轉到原本主宰的位置,導致木氣壅塞在上焦,厥陰之氣鬱結不通暢,所以應當瀉掉足厥陰經氣血流動的部位。人體經絡中的氣血,發源於井穴,經過滎穴、流注於俞穴,運行於經脈,入合於合穴。流,指的是滎穴、俞穴和經脈,下文所說的流也是這個意思。
厥陰經脈的病邪復發,少陰經脈的病邪沒有遷移到正經。不持守正氣,就會導致氣血停滯於上部,應刺血心包經脈流通的部位。
子午少陰司天,上年司天則巳亥厥陰也。一歲既終,厥陰有餘復布,則少陰不遷正矣。不遷正即火氣留於上,少陰之氣鬱而不伸,故當刺心包絡脈之所流。
少陰復布,太陰不遷正。不遷正,即氣留於上,當刺足太陰之所流。
白話文:
以子午為時間標誌的少陰經脈主宰著天空。上一年由少陰經脈主宰天空,那麼今年就會由巳亥為時間標誌的厥陰經脈主宰天空。
一年結束時,厥陰經脈仍有餘氣未散發,就會導致少陰經脈不能正常運行。少陰經脈不能正常運行,就會導致火氣積聚在上面,少陰經脈的氣息瘀滯而不通暢。因此,此時應該針刺心包絡脈所流經的地方。
陰氣復佈,陽氣不上升。不上升,所以導致氣留在上部,應針刺足太陰經所循行的位置。
丑未太陰司天,上年子午少陰有餘復布,則太陰不遷正矣。不遷正則土氣留於上,太陰之氣鬱而不伸,故當刺足太陰之所流。
太陰復布,少陽不遷正。不遷正,則氣塞未通,當刺手少陽之所流。
白話文:
當牛年和羊年太陰經當令司天時,如果上一年鼠年和馬年少陰經的能量過剩且又循行了一遍,那麼太陰經就會失去正位。太陰經不守正位,則土氣滯留於上,太陰經的能量鬱結難以舒展,此時應針刺足太陰經的循行部位。
太陰氣血復返,少陽氣血沒有按時間推移。沒有按時間推移,則氣血鬱塞不通,應刺取手少陽經氣血所流注的地方。
寅申少陽司天,上年丑未太陰有餘復布,則少陽不遷正矣。不遷正,則火氣塞而未通,鬱而不伸,故當刺手少陽之所流。
少陽復布,則陽明不遷正。不遷正,則氣未通上,當刺手太陽之所流。
白話文:
在寅申兩年,少陽經當令,但上一年醜未兩年太陰經能量過剩,會阻礙少陽經的正常運作。由於少陽經不能正常運行,火氣就會堵塞不通,氣機鬱結,無法舒展,因此應該針刺手少陽經上的穴位來疏通氣血。
少陽經氣復布通暢,則陽明經的氣就不會停滯不正。若陽明經的氣不復正,表示上焦的氣血不通暢,應針刺手太陽經的流注部位。
卯酉陽明司天,上年寅申少陽有餘復布,則陽明不遷正矣。不遷正則陽明金氣未能通上,鬱而不伸,故當刺手太陰之所流。手太陰,金也。
陽明覆布,太陽不遷正,不遷正則復塞其氣,當刺足少陰之所流。
白話文:
當卯酉陽明當值主事時,上一年寅申少陽有餘還繼續擴展,那麼陽明就無法轉移到正確位置了。陽明無法轉移到正確位置,則陽明金氣無法通達到上,鬱結而不舒展,所以應該刺手太陰的運行經絡。手太陰,屬金。
太陽穴的陽氣覆蓋,太陽經的陽氣沒有流動變化,這樣的話就會再次阻滯氣血,應當針刺足少陰經的流注部位。
辰戌太陽司天,上年卯酉陽明有餘復布,則太陽不遷正矣。不遷正則上年終氣之太陽,與本年司天之太陽,復塞其氣。復,重複也。太陽重郁,故當刺足少陰之所流,足少陰水也。
白話文:
辰戌這兩個月,由太陽開始主導天時。去年卯酉這兩個月,陽明之氣太盛而再次佈散,導致太陽之氣無法正常交替。太陽之氣無法正常交替,就會導致去年終了的太陽之氣與今年主導天時的太陽之氣重複出現,阻塞它的運行。「復」就是重複的意思。太陽之氣重複鬱結,所以應該針刺足少陰經絡的流注部位,而足少陰經絡屬水。
帝曰:遷正不前,已通其要,願聞不退,欲折其餘,無令過失,可得明乎?
上文論遷正不前,帝更欲詳明不退之義。
岐伯曰:氣過有餘,復作布正,是名不退位也,使地氣不得後化,新司天未可遷正,故復布化令如故也。
白話文:
黃帝說:遷正不前,我已經瞭解其要點,現在想聽聽不退的道理,希望消除後續的過錯,它能清楚說明嗎?
岐伯回答:
如果陽氣過剩,再次布化陽氣,叫做不退,這樣一來,地氣就不能後天化生,新的主氣也不可能遷正,所以就再次布化,恢復原來的狀態。
不退位者,乃氣過於有餘,下年復作布政,是名不退位也。天氣不退,使地氣不得後化以遷正,地氣不得後化,故新司天未可遷正,故復布化令如其故也。是知不退位,乃所以不遷正,不遷正,乃所以不退位也。
巳亥之歲,天數有餘,故厥陰不退位也,風行於上,木化布天,當刺足厥陰之所入。
白話文:
不退位的人,是體內的陽氣過剩。到了來年,又要重新佈政,這就是所謂的「不退位」。天氣不退位,就會導致地氣無法後續轉化而回歸正常。地氣無法後續轉化,新的司天者就無法回歸正常,因此又會重新佈施政令,就像以前一樣。由此可知,不退位是因為無法回歸正常,無法回歸正常是因為不退位。
巳亥年,天數不盡,所以厥陰之氣未退位,風氣運行在上,木的變化布滿天空,應針刺足厥陰經的起始部位。
如巳亥之歲,天數有餘,故厥陰不退位也。不退位,則子午云歲猶尚治天,風行於上,木化布天,厥陰之氣有餘也,當刺足厥陰所入之合穴以瀉之。
白話文:
像巳亥年這樣的年份,天時有餘,所以厥陰臟氣不退位。厥陰不退位,那麼子午屬陽的年份仍然管天,風在天上運行,木的變化作用於天,厥陰之氣有餘,應針刺足厥陰臟氣所進入合穴來瀉出它。
子午之歲,天數有餘,故少陰不退位也。熱行於上,火余化布天,當刺手厥陰之所入。
凡本年司天之氣,有餘不退,則下年司天未得遷正,下義俱仿此。手厥陰,心包絡也,刺之所以瀉火熱之有餘。
丑未之歲,天數有餘,故太陰不退位也。濕行於上,雨化布天,當刺足太陰之所入。寅申之歲,天數有餘,故少陽不退位也。熱行於上,火化布天,當刺手少陽之所入。
氣同少陰。上文君火相火,同刺包絡,至此則異,穴雖不同,理則一也。
卯酉之歲,天數有餘,故陽明不退位也,金行於上,燥化布天,當刺手太陰之所入。辰戌之歲,天數有餘,故太陽不退位也。寒行於上,凜水化布天,當刺足少陰之所入。
故天地氣逆,化成民病,以法刺之,預可平痾。
白話文:
子午之年,本年主宰天象之氣太過,所以去年主宰天象之氣未能卸任,熱氣在上面運行,火氣散佈於整個天空,此時應針刺手厥陰經氣血進入之處。
此處所說「手厥陰經」,指的是心包絡經,針刺目的是減輕火熱之氣太過。
醜未之年,本年主宰天象之氣太過,所以去年主宰天象之氣未能卸任,濕氣在上面運行,雨水散佈於整個天空,此時應針刺足太陰經氣血進入之處。
寅申之年,本年主宰天象之氣太過,所以去年主宰天象之氣未能卸任,熱氣在上面運行,火氣散佈於整個天空,此時應針刺手少陽經氣血進入之處。
這種情況與子午之年相似,上文指君火相火,皆刺心包絡經,但此時不同,穴位雖不同,但道理是一樣的。
卯酉之年,本年主宰天象之氣太過,所以去年主宰天象之氣未能卸任,金氣在上面運行,燥氣散佈於整個天空,此時應針刺手太陰經氣血進入之處。
辰戌之年,本年主宰天象之氣太過,所以去年主宰天象之氣未能卸任,寒氣在上面運行,凜冽之水氣散佈於整個天空,此時應針刺足少陰經氣血進入之處。
因此,天地之氣不順,會演變成民間疾病,用針刺方法預先治療,可以平息疾病。
總結上文,言六氣不遷正,不退位,故天地氣逆,化成民病,以法刺之,痾可平也。以上論上下在中正位遷退失時,各有刺法也。
黃帝問曰:剛柔二干,失守其位,使天運之氣皆虛乎?與民為病,可得平乎?
白話文:
總之,六氣不按時序運行,不正常退位,導致天地氣逆亂,造成百姓生病。用針灸治療,病症就能痊癒。以上講述了六氣在正常位置、遷移和退位時,各有不同的針灸方法。
黃帝問道:剛柔二氣失控,導致天運之氣虛弱,讓百姓生病,能治好嗎?
上文升降遷退,乃司天之六氣也,帝又問天干之氣,有剛柔以化五運,如剛柔二干失守,使司天五運之氣皆虛乎?真而為病,可得平乎?
白話文:
上文中提到的「升降遷退」是主宰天際六種氣候的變化。黃帝又問及天干的氣息,它們具有剛柔屬性,可以轉化為五運。如果剛柔屬性失去平衡,導致主宰天際五種氣候變化的氣息都虛弱無力,那麼它們就會形成真正的疾病。這種情況是否可以通過治療來恢復平衡?
岐伯曰:深乎哉問!明其奧旨,天地疊移,三年化疫,是謂根之可見,必有逃門。
五運六氣,乃天地疊移也。與民為病,是三年化疫也。三年化疫,是謂根之可見也。必有逃門,可得而平也。
假令甲子,剛柔矢守,剛未正,柔孤而有虧,時序不令,即音
白話文:
歧伯說:問得真好!明瞭其中的奧妙,天地交替,三年會爆發瘟疫,這是病根可見,必定有逃生之道。
五運六氣,乃是天地交替的結果。與人為病,就是三年爆發瘟疫。三年爆發瘟疫,這是病根可見。必定有逃生之道,可以安然度過。
比如甲子年,剛柔力量相對平衡,剛氣未正,柔氣微弱而不足,時序混亂,就會出現音_。
律非從,如此三年,變大疫也,詳其微甚,察其淺深,欲至而可,刺,刺之,當先補腎俞,次三日,可刺足太陰之所注。又有下位己,卯不至,而甲子孤立者,次三年作土癘,其法補瀉,一如甲子同法,也。其刺以畢,又不須夜行及遠行,令七日潔,清淨齋戒。所有自,來腎有久病者,可以寅時面向南,淨神不亂,思閉氣不息七遍,以,引頸嚥氣順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後,餌舌下津令無數。
白話文:
如果經絡不通暢達,持續三年以上,就會演變成大規模的疫病。仔細觀察症狀的輕重程度,瞭解疫情的潛在發展趨勢,在疫情蔓延之前採取預防措施。
治療方法:
首要任務是刺激腎俞穴,三天後再刺激足太陰脾經的相關穴位。
如果太陽經氣不足,卯日未至而甲子日獨立存在,三年後會引發土濕疫病。治療方法與甲子日引發的疫病相同,即補瀉同法。
治療結束後,不必再進行夜間或遠距離的外出,讓身體在七天內保持清潔、齋戒。
對於患有慢性腎病的人,可以在寅時(凌晨3-5點)面向南方,保持心神安寧,閉氣不息七次,然後伸展脖子吞嚥氣體,就像吞嚥非常硬的東西一樣,重複七次,最後讓舌下津液滋潤無數次。
甲丙戊庚壬為剛乾,乙丁己辛癸為柔干,子寅辰午申戌為剛支,醜卯巳末酉亥為柔支。此以下論剛柔二干,以甲丙庚壬戊五干,為在天上位,剛也。甲與己合,丙與辛合,庚與乙合,壬與丁合,戊與癸合。以己辛乙丁癸,為在地在位,柔也。其六氣,則以子寅辰午申合五剛乾,子司天則卯在泉,寅司天剛巳在泉,辰司天則未在泉,午司天則酉在泉,申司天則亥在泉。既以子寅辰午申為司天上位,合卯己未酉亥在地下位,六氣合五運,醜戌不與焉。
時序不令,天時失守則三年化疫也。地時失守,則三年作癘,各有補瀉之治法。
白話文:
剛柔天干
甲、丙、戊、庚、壬是剛天干,乙、丁、己、辛、癸是柔天干。
剛柔地支
子、寅、辰、午、申、戌是剛地支,醜、卯、巳、末、酉、亥是柔地支。
剛柔天干的配對
甲與己相配,丙與辛相配,庚與乙相配,壬與丁相配,戊與癸相配。
己、辛、乙、丁、癸因為屬地支,所以為柔天干。
六氣
子、寅、辰、午、申這五個剛天干對應五種天氣變化,稱為六氣:
- 子對應天,配對地支是卯(泉)。
- 寅對應天,配對地支是巳(泉)。
- 辰對應天,配對地支是未(泉)。
- 午對應天,配對地支是酉(泉)。
- 申對應天,配對地支是亥(泉)。
因此,子、寅、辰、午、申在地支中對應的是卯、巳、未、酉、亥,代表天空和地面的氣候變化。醜和戌沒有對應的六氣。
天時錯亂失常,會導致三年間流行瘟疫。地氣混亂失調,則會在三年間發生疫病,各自有相應的補益和瀉除方法來治療。
干支首立甲子,假令甲子司天,則甲為土運,甲與己合,甲為剛己為柔也。子午少陰司天,則卯酉陽明在泉,如甲己子卯,剛柔失守,剛未正則柔孤立有虧,致時序不令,即五音之太少,六律之陰陽,不與歲運相合,故曰非從。歲運如此,則甲乙丙三年當變大疫,而為民病也。
白話文:
在中醫曆法中,干支從「甲子」開始。假設甲子掌管上天,那麼甲代表土運,且甲與己相合,因為甲是陽剛,己是陰柔。當子午時辰(凌晨11點至下午1點)的少陰之氣掌管上天,那麼卯酉時辰(凌晨5點至下午7點)的陽明之氣就會進入泉水之中。
如果出現「甲己子卯」的情況,表示陰陽失衡。剛(陽)氣過盛時,柔(陰)氣孤立受損。這會導致時序混亂,使得五音中的「太少」與六律中的陰陽不符合歲運(年份)。因此,這種情況稱為「非從」。
當歲運出現這種狀況,則甲、乙、丙這三年會發生大疫情,對人民造成疾病困擾。
詳其鬱之微甚,察其病之淺深,病欲至而可刺,刺之當先補腎俞,次三日可刺足太陰之所注。所以然者,丙為水運,故補腎俞,甲為土運,故補足太陰也。甲與己合皆為土運,子午司天則卯酉在泉,故兼論下位之己卯。下位,在泉之位也,剛柔失守者,又有下位己卯不至,而甲子孤立者。
白話文:
仔細觀察鬱症的程度,瞭解病情的輕重。如果疾病即將發作,就可以先針刺腎俞穴。三 天後,可以針刺足太陰穴。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丙為水運,所以補腎俞穴;甲為土運,所以補 足太陰穴。甲與己都屬於土運,子午司天,卯酉在泉,所以還要兼顧下部的己卯穴。下位指的 是在泉穴,剛柔失調,還會有下位己卯穴不到位,而甲子穴孤立的情況。
次三年則作土癘,天氣病則為疫,地氣病則為癘,疫病氣而癘病形也。其補瀉刺治之法,一如甲子先補腎俞,後刺足太陰,所謂同法也。刺畢又不須夜行及遠行以養身,令七日潔清淨齋戒以養心。夫疫癘之病皆乘虛入,故曰所有自來也:若其人腎有久病者,又有導引吐納之法,以補刺法之所不及也。
假令丙寅,剛柔失守,上剛乾失守,下柔不可獨主之,中水運
白話文:
過了兩三年就會出現土癘病。天氣有病,就是疫病;地氣有病,就是癘病。疫病是氣致病,癘病是形致病。其補瀉針灸的方法,一如前面所說的甲子針法,先補腎俞穴,後刺足太陰經,這就是所謂的同法。針灸完後,不必夜間行路或遠行,以保護身體。要潔淨齋戒七天,以保護心神。疫癘之病都是趁虛而入,所以說所有疫癘病都是由自己招來的。如果這個人生有久病的腎病,還有導引吐納之法,用來補充補刺法的不足之處。
假設丙寅年,剛柔相應失調,上方的剛健之氣(乾卦)失守,下方的柔軟之氣(柔卦)不能獨自作用,中氣為水運。
非太過,不可執法而定之,布天有餘,而失守上正,天地不合,即,律呂音異,如此即天運失序,後三年變疫。詳其微甚,差有大小,,徐至即後三年,至甚即首三年,當先補心俞,次五日,可刺腎之所,入。又有下位地甲子,辛巳柔不附剛,亦名失守,即地運皆虛,後三年變水癘,即刺法皆如此,矣。其刺如畢,慎其大喜欲情於中,如不意,即其氣復散也,令靜七日,心欲實,令少思。
白話文:
如果沒有過度偏頗,就不宜執法規定,如果天地偏頗,而失去中正,天地失和,就會出現災禍,音律不合,這樣就是天運失序,三年後就會發生瘟疫。細緻地觀察輕重緩急,差異有大小,如果疾病緩慢地發展,就會在三年後發病,如果很嚴重,就會在三年內發病,這時應該先補益心俞穴,五天後,可以針刺腎俞穴,刺入穴位。另外,如果地支配甲子,辛巳柔弱不附剛強,也稱為失守,即地運皆虛,三年後就會發生水災,針刺方法也與上述相同。針刺的時候,要謹慎注意避免大喜大悲的情緒,如果不小心,就會導致氣血再次散失,要求患者靜養七天,心要平靜,減少思考。
丙剛於也,寅剛之也。假令丙寅,丙為水運,與辛相合,寅申少陽司天,則巳亥厥陰在泉。如剛柔失守,夫上剛於既失守,則下柔幹不可獨主之而亦失守矣。丙為陽水之運,理應太過,今上剛失守,則中水運非太過矣。夫丙為剛乾,而水運非太過,是不可執法而定之也。布天,司天也,寅年司天,則布天有餘,而失守上正,如是則天地之氣,不相和合,即陽律陰呂之音亦乘異矣。司天五運如此,即天運失序,則其後丙丁戊三年,民變疫病。
白話文:
丙是極陽之氣,寅也是極陽之氣。假設丙年和寅年相疊合,丙年為水運,與辛年相合,寅年、申年少陽之氣主持天空,那麼巳年、亥年厥陰之氣就會潛藏在地下。
如果剛柔失調,上方的陽氣過盛而失控,那麼下方的陰柔之氣就無法獨自掌控,也會失控。丙年是陽水之運,原本應該過盛,但現在上方陽氣失控,那麼中間的水運就不再過盛了。丙年是極陽之氣,而水運並不過盛,這是不可以用死板的規則來判斷的。
寅年主持天空,那麼天空之氣就會過剩,而失去了上方的正氣。這樣的話,天地之氣就會不調和,陽律和陰呂的音律也會發生變化。司天五行運轉像這樣,即天運失常,那麼接下來丙、丁、戊三年,百姓會發生變亂和疾病。
詳其病之微甚,大則甚,小則微,而病瘥有大小,其病徐至,即後三年至戊也,甚而即至,則首三年丙也。戊為火運,故當補心俞,丙為水運,故次五日可刺腎之所入也。下位,司地之位也,寅申司天則巳亥在泉。丙與辛皆為水運,故又有下位地甲子辛巳,柔不附剛,亦名失守,所謂上剛乾失守,下柔不可獨主之者是也。如此則司地與代運皆虛,後三年民病變為水癘,即刺法與丙寅同,故曰皆如此矣。
白話文:
詳細觀察疾病的輕重,嚴重的表現明顯,輕微的表現隱晦,而疾病的痊癒也有大小之分。疾病緩慢出現的,將在三年後戊年發病;嚴重而迅速發作的,則會在三年中的丙年發病。戊屬火運,所以應該補益心俞穴;丙屬水運,所以五天後可以針刺腎俞穴。下位,主司土地之位;寅申主司天位,那麼巳亥則在地泉之中。丙與辛都屬於水運,所以還有下位之地的甲子辛巳,陰柔不依附陽剛,也稱為失守,這就是所謂的上剛乾失守,下柔不可獨主之位。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那麼主司土地和運氣的部位都虛弱,三年後百姓會因水疾而發病,針刺的方法和丙寅年相同,所以說都如此。
其刺如畢,當慎其大喜,並慎欲情於中。如不意,雖補心俞即其氣復散也,亦必令靜七日。如心氣欲實,當令少思,思傷心也。
假令庚辰,剛柔失守,上位失守,下位無合,乙庚全運,故非相召,布天未退,中運勝來,
白話文:
針刺痛時,也如想
離此而
若遇到庚辰年,陰陽失去平衡,上任者失去威信,下任者無法合作,乙庚相剋,所以沒有相召,上天沒有退散,中期運勢強盛到來。
上下相錯,謂之失守,姑洗林鐘,商音不應也,如此則天運化易,三年變疫。詳其大數,瘥有微甚,,微即微,三年至,甚即其,三年至,當先補肝俞,次三日,可刺肺之所行。刺畢,可靜神七日,慎,勿大怒,怒必真氣卻散之。又或在下地甲子乙未失守者,即天運孤主之,三年變癘,名,曰金癘,其至待時也,詳其地數之等差,亦推其微其微甚,可知遲速爾。諸位乙庚,失守,刺法同,肝欲平,即勿怒。
白話文:
上下脈象相交錯,稱為失守。如果姑洗林鐘、商音不對應,表示天運變化,三年後將發生疫病。詳細觀察脈象的變化,可以看出病情的輕重:
- **微:**病情輕微,三年後發病。
- **甚:**病情嚴重,三年後發病。
當出現失守的情況時,應當先補肝俞穴。三天後,可以刺肺經的穴位。刺完穴位後,應靜養七天,注意不要大怒,否則會散發真氣。
如果失守的情況發生在下地甲子或乙未,則表示天運孤獨的主宰之年,三年後將發生瘟疫,稱為「金癘」。發病時間需要根據時辰來推算。詳細觀察脈象的變化,也可以推測病情的輕重緩急。
類似地,乙庚失守的刺法也相同。肝臟希望平和,所以不要動怒。
假令庚辰干支皆剛,而庚與乙合,庚為剛乙為柔,剛柔失守,謂上位剛乾失守,則下位柔干亦無合。是乙庚金運,而故非相招也。上年布天未退,則中運勝來,蓋布天未退,而上年己卯司天之氣未退也。己為土運在中,而中運又勝辰年太陽之水,到上下相錯而失守。姑洗,陽律也,林鐘,陰律也。
白話文:
如果幹支日辰全都屬陽剛,而乙木卻與陽性干支相合,陽剛與陰柔相失,表示陽剛的上位失守,那麼陰柔的下位也無法相合。這是因為乙木剋制金運,所以不合。上一年度的布天星象尚未消退,那麼中運就會運勢興旺,因為布天星象尚未消退,而上一年度的己土還掌管著天上的氣運。己土代表土運在中運,而中運又勝過日辰年的太陽之水,導致上下相錯而失守。姑洗是陽性律呂,林鐘是陰性律呂。
庚為金運,其音商,上下相錯,是以陽律陰律,而商音不應也。如此,即天運化易,言司天歲運變化易常也,庚辛壬三年變大疫矣。詳其天數,瘥有微甚之不同,天氣微者,民病即微,氣病雖微,三年必至。天氣甚者,民病即甚,氣病雖甚,亦三年至。壬年運木,故當先補肝俞。
白話文:
庚金運轉之時,其音為商調,上下相錯,因此陽律陰律不相應,而商音也就不合適了。這樣一來,就是天運變異,也就是說掌管天時歲運發生了異常變化,這時庚、辛、壬三年之間會出現大疫。具體來說,天運的變化嚴重程度不同,天氣變化輕微的,百姓疾病也輕微;天氣變化雖然輕微,但三年內一定會發生疫情。天氣變化嚴重的,百姓疾病也嚴重;天氣變化雖然嚴重,但三年內也會發生疫情。壬年生木運,所以當先補肝俞穴。
庚年運金,故次三日可刺肺之所行,行,經穴也。刺畢可靜神七日,慎勿大怒,怒必真氣卻散之矣。又或在下地甲子乙未失守者,乃庚與乙合,辰水太陽司天,則未土太陰在泉也。庚為剛於即乙為柔干,剛柔失守,即上庚獨治之,而乙干之柔亦名失守者。即在地之未,與乙之代運,孤主之矣。
白話文:
得乙未申子與午乃祖庚申乙乃子祖未午乃庚金 申子午乃庚申金子午乃,午乃庚金戍申乃庚而未祖戍乃,而申午未戍申乃金,而午乃,而申午乃未乃金午,午乃金乃而午,乃庚乃辰金申乃未祖庚金乃庚金戍乃未乃祖庚而乃申之金而申祖乃辰與,乃午未祖申庚申祖未午祖,庚而午乃申乃祖,未乃申乃午,乃申之祖未,金申乃午而,乃金而祖未乃祖,辰庚而祖矣申乃申而
至三年,民變癘,名曰金癘。三年至,故其至待時也。詳其地數之等差,亦可推其病之微甚,微則病遲,甚則病速,故可知遲速耳。諸在地之位,若乙庚失守,其刺法同於上,所謂慎勿大怒者,三年交壬,壬為木運,肝氣主之,肝欲平,即勿怒也。
假令壬午,剛柔失守,上壬未遷正,下丁獨然,即雖陽年,虧及不同,上下失守,
白話文:
大約三年之後,會出現一種流行病,稱為「金癘」。因為三年是一個週期,所以它的發生有一定的時間規律。仔細觀察疾病發生的地區和範圍,可以推測疾病的輕重程度。病情輕微者,發病較慢;病情嚴重者,發病較快。因此,可以根據疾病發生的時間早晚,來判斷病情輕重。
從地理位置來看,如果乙字(東方)和庚字(西方)的方位失守,那麼治療方法與上述相同。這裡強調「不要大怒」,是因為三年後會進入壬字年,壬五行屬木,代表肝氣主導。肝喜平和,因此要避免發怒。
假設在壬午年,剛柔的陰陽失調,上為壬未年轉變為正常,下為丁年獨存。即使是在陽年,陰虧的程度也不同,上下陰陽失調。
相招其有期,瘥之微甚,各有其數也,律呂二角,失而不和,同音有日,微甚如見,,三年大疫,當刺脾之俞,次三日,可刺肝之所出出也。刺畢,靜神七日,勿醉歌樂,其氣復,散,又勿飽食,勿食生物,欲令脾實,氣無滯飽,無久坐,食無太酸,無食一切生物,,宜食甘淡:又或地下甲子丁酉失守其位,未得中司,即氣不當位,下不與壬奉合者,亦名,失守,非名合德,故柔不附剛,即地運不合,三年變癘,其刺法一如木疫之法。
當,去聲。
白話文:
相互傳染的疫病都有固定的時間,發病的輕重程度也有各自的規律。猶如音律中的兩個相鄰音階不協調,會產生失衡。相似的疫症有固定的發生週期,發病的輕重程度一目瞭然。
三年一次的大疫病,應針刺脾臟的俞穴。之後三天,可以針刺肝臟的經絡。針刺後,靜養七天,避免酗酒和音樂作樂,讓身體元氣恢復。同時,避免暴飲暴食,不要食用生冷食物,以保證脾胃健運,氣機通暢。避免久坐,飲食避免過酸,不要食用任何生鮮食品。宜多食甘淡的食物。
如果地下甲子丁酉的方位失衡,未能得到正確的位置,氣機就會錯位,不能與壬奉合。這時,疫病也會發生,稱為「失守」,不是名副其實的合德。因此,柔弱不能附著於剛強,代表著地運不合。三年後疫病就會變化,其針刺方法與木疫相同。
當,去聲。
假令壬午干支皆剛,而壬與丁合,壬為剛丁為柔,剛柔失守,剛失守則上壬未遷正,柔失守則下丁亦獨然之。夫剛乾合陽支,是為有餘,柔干合陰支是為不及。即雖陽年與虧及不同,而上下既失守,則病之相招其有期也,相差之微甚亦各有其數也。陽律陰呂皆應角木,今律呂二角失而不和,雖同音有日,而此時失守之微甚則如見焉。
白話文:
如果壬年午月干支都是剛性,而壬水與丁火相合,壬水屬剛,丁火屬柔,剛柔失守。如果剛性失守,上方的壬水就會偏離正道;如果柔性失守,下方的丁火也會如此。剛性的天干與陽性的地支相合,表示有餘;柔性的天干與陰性的地支相合,表示不足。雖然陽年與陰年表現不足的情況不同,但上下氣失守時,疾病發生的時間是可以預知的。氣勢上的微妙差異,也有各自對應的數值。陽氣屬律,陰氣屬呂,都應對角木。現在律呂中的兩個角音失調,雖然同一個音,但失守的程度不同,就會明顯地表現出來。
三年之內當大疫矣,三年壬癸甲也。甲為土運,故當刺脾之俞以平土,次三日可刺肝之所出以平木也。刺畢須靜神七日,勿大醉歌樂,致其氣復散,又勿飽食,勿食生食,欲令脾實,須氣無滯飽也。久坐而食則四肢不運,故無久坐食。酸為木味,大酸則木盛土虛,故無大酸。
白話文:
三年之內將有大流行病,這三年是指壬、癸、甲年。甲年是土運,所以要針刺脾俞穴來平息土氣,隔三天可以針刺肝俞穴來平息木氣。針刺後必須靜養七天,不要大醉或聽音樂,以免氣血散失,也不要暴飲暴食或吃生食,要讓脾氣充足,氣血通暢。久坐而食會導致四肢氣血不暢,所以不要久坐而食。酸味屬木,過酸會導致木氣旺盛而土氣虛弱,所以不要過酸。
生物傷脾,故無食一切生物。宜甘宜淡以養之。又或地下甲子,丁酉失守其位,木運有虧,未得中司,即上天氣不當位,而下地不與壬運奉合者,亦名失守。不失守則上下合德,失守則非名合德矣。非名合德,故柔不附剛,即下地中運不合,三年變癘,其刺法一如壬干木疫之法也。
假令戊申,剛柔失守,戊癸雖火運,陽年不太過也,上失其剛,柔地獨主,其氣不正,
白話文:
動物受到傷害,所以不食用任何動物。建議多吃甘甜淡的食物來滋養身體。另外,如果地下的甲子和丁數失去了它們的位置,木氣的運行出現了偏差,還未得到中央的控制,導致上天的天氣與下地的氣候不能配合,這就是所謂的「失守」。如果沒有「失守」,那麼上下就能和睦,如果「失守」了,那就稱作不和睦。身體如果不和睦,那麼柔弱就不能依附強盛,導致地下的運行與中央不一致,三年後就會發生瘟疫,治療的方法與治療肝木疫病的方法相同。
假若生於戊申年,剛柔失去平衡,戊癸雖然屬火運,但陽年不應過於旺盛,上元失掉剛性,柔地獨自掌權,其氣息不正當。
故有邪干,疊移其位,差有淺深,欲至將合,音律先同,如此天運失時,三年之中,火疫,至矣,當刺肺之俞。刺畢,靜神七日,勿大悲傷也,悲傷則肺動,而真氣復散也,人慾,實肺者,要在息氣也。又或地下甲子,癸亥失守者,即柔失守位也,,即上失其剛也,即亦名戊癸不相合德者也,即運與地虛,後三年變癘,即名火癘。
白話文:
因此,如果邪氣入侵,移其位置,相差很深,快要合上時,音律會先相同,就像天運失時,三年之內,會有火疫。到來時,應針刺肺之俞穴。針刺後,靜養神志七天,不要過度悲傷,悲傷則肺動,真氣會再次散失。人之所以活著,在於肺有氣息。而且,如果地下甲子、庚子失守,就是柔失守其位,甲子、庚子失守其剛,也稱為甲子、庚子二子不相合德,那麼運勢與土地會抵抗,三年後會轉化為疾病,稱為火疫。
假令戊申,干支皆剛。戊與癸合,戊為剛,癸為柔,剛柔失守,戊癸火運,申為陽年,今既失守,不太過也。上司天之陽即失其剛,則在地之柔獨主之矣。上失剛地獨主,則其氣不止,其氣不正故有邪干,且疊移其位。邪干移位,差有淺深矣。凡上下之氣欲至將合,音律先同,今也不然,如此則司天中運失時,三年之中,大疫至矣。
白話文:
假設戊申年,干支都是剛性。戊土與癸水相合,戊土為剛,癸水為柔,剛柔失衡,戊癸火運,申年為陽年,如今已經失衡,不太過分。上天為陽,已經失去了它的剛性,那麼在地上的柔性就會獨自主導。上天失去剛性,大地獨主,那麼它的氣息就不會停止,它的氣息不正,所以會有邪氣入侵,而且會不斷變換它的位置。邪氣變換位置,影響的深度不同。凡是上下之氣想要接近而結合,音律會先相同,現在卻不是這樣,這樣的話,司天之氣會失時,三年之內,將有大規模的瘟疫發生。
三年戊己庚也。庚為金運,故當刺肺金之俞,刺畢,靜神七日勿大悲傷也,申明悲傷即肺動,肺動而其氣復散也。由是而知人慾實肺者,要在息氣也,息猶止也。又或地下甲子,癸亥失守者,癸為柔干,亥為柔之,即柔失守位也。柔失守位,亦即上失其剛之義也。戊癸相合,今失守,失剛,即亦名戊癸不相合德者也。
白話文:
三年內有戊、己、庚這三個年份。庚屬金運,所以應該針刺肺金的俞穴。針刺完畢後,要靜養七天,避免大悲大傷,因為悲傷會導致肺臟活動,使肺氣散發。由此可知,如果想要充實肺氣,關鍵在於控制呼吸,"息"在此意為止息。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年份在地支上為甲子,天干為癸亥,而癸亥失守的話,癸為柔弱的干支,亥為柔弱的地支,表示柔弱失守。柔弱失守,也就是上面失去了剛強之義。戊癸相配,如今失守,失去剛強,也稱為戊癸不相配德。
不相合德,即中運與在地皆虛矣,後三年民病變癘,戊癸運火,即名火癘。
是故立地五年,以明失守,以窮法刺。於是疫之與癘,即是上下剛柔之名也,窮歸一體也,即刺疫法,只有五法,是總其諸位失守,故只歸五行而統之也。
白話文:
因此,設置投放五年間,藉以明確找出防務失守之處,徹底追究漏洞所在。於是,瘟疫和癘疫,就是指上下剛柔的稱呼,它們最終歸結為一個整體。而防治瘟疫的方法,只有五種,這是概括了各種失守的部位,所以只歸屬五行而統屬它們。
總結上文,言六氣在天,地支主之,五行在地,天干主之。是故立地五年,以明剛柔之失守也,以窮治法之所刺也,於是知疫之與癘,即是上下剛柔之名也。雖有疫癘剛柔之名,窮究其極,總歸一體也。所謂一體者,即刺疫之法,只有五法,而刺癘之法同於疫也。以上失守,俱曰假令,是六十年中,總其諸位之失守,故此只歸五行而統之也。
白話文:
總結上文,在天的六種致病因素,由地支主導;在地的五行,由天干主導。因此,制定五年的時間,用來瞭解陽氣和陰氣失守的情況,以探究治療方法針灸刺入的穴位。至此,知道了疫病和癘病,就是上下相應的陽氣和陰氣失調的名稱。雖然有疫癘陽氣和陰氣失調的名號,但究其根本,總歸為一體。所謂的一體,即治療疫病的方法,只有五種,而治療癘病的方法與疫病相同。上述失守的情況,都稱作假設。在六十年中,總結了諸多位置的失守,所以這裡只歸類於五行並統一起來。
黃帝曰:余聞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不施救療。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
時疫之病,傳染移易,如何救療,可得不相移易者。
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避其毒氣,天牝從
白話文:
黃帝說:我聽說五疫到來時,所有人都容易互相傳染,無論大人小孩,病狀都相似,不進行救治。如何才能不被傳染呢?
時疫之病,傳染迅速,如何救治,可得不相傳染者。
岐伯回答:不被傳染的人,正氣蘊含於體內,邪氣不能侵犯,避開毒氣的侵襲,天牝穴從中調和。
來,復得其往,氣出於腦,即不邪干。氣出於腦,即室先想心如,日。欲將入於疫室,先想青氣自肝而出,左行於東,化作林木。次,想白氣自肺而出,右行於西,化作戈甲。次想赤氣自心而出,南行,於上,化作焰明。次想黑氣自腎而出,北行於下,化作水。次想黃,氣自脾而出,存於中央,化作土。五氣護身之畢,以想頭上如北斗之煌煌,然後可入於疫室。
白話文:
進入疫氣彌漫的地方後,又能夠恢復健康,氣從頭部排出,自然就能不受邪氣侵襲。氣從頭部排出時,先在心中想像綠色之氣從肝臟出發,向東循環,化作樹林。接著,想像白色之氣從肺部出發,向西循環,化作武器和盔甲。再想像紅色之氣從心臟出發,向南循環,化作火焰。然後想像黑色之氣從腎臟出發,向北循環,化作水。最後想像黃色之氣從脾臟出發,停留在中間,化作土壤。五種氣功把身體保護好之後,再想像頭上有北斗星那樣的光芒,然後才能進入疫氣彌漫的地方。
天牝即玄牝,人身真元之氣也。天牝從來,從鼻息而下丹田,得其從來,復得其往,合五臟元真之氣,上出頭腦,然後可入疫室。蓋邪之所至,其氣必虛,真氣內存,發見於外,則邪不能入,疫可卻矣。
白話文:
天牝也就是玄牝,是人體真正精元所在的部位。天牝從鼻息中來,下降到下丹田,掌握住它來的地方,再讓元氣返回頭腦,然後就可以進入疫室(充滿疫病的地方)。因為邪氣入侵的地方,必定是氣虛的地方,如果真氣存留於體內,並且在體外展現出來,邪氣就無法入侵,這樣就可以避免疫病了。
又一法,於春分之日,日未出而吐之。
所以清其胃脘也。
又一法,於雨水日後,三浴,以藥泄汗。
所以通其肌表也。
又一法,小金丹方:辰砂二兩,水磨雄黃一兩,葉子雌黃一兩,
白話文:
另外一種方法,在春分那天,在太陽還沒升起時就將這副藥吐出來。
這是為了清除胃部。
另外一種方法,在雨水節氣過後,泡藥浴三次,用藥物來排汗。
這是為了疏通皮膚表面的經絡。
另外一種方法,小金丹的藥方:辰砂二兩,水磨雄黃一兩,葉子雌黃一兩,
紫金半兩,同入閤中,外固,了地一尺,築地賓不用爐,不須藥制,,用火二十斤煅之也,七日終,候冷,七日取,次日出合子,埋藥地中,,七日取出,順日研之三日,煉白沙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望東,吸日華氣一口,冰水下一丸,和氣咽之,服十粒,無疫干也。
白話文:
將紫金和半兩黃金放入容器中,密封好。然後在容器外挖一個深一尺的坑,將容器埋入坑中。不使用爐子或藥物處理。用二十斤柴火煅燒容器七天。等容器冷卻後,再等七天取出。然後將容器放入合子中,埋在地下七天。取出後,連續研磨三天。用煉過的白沙蜜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天面向東方,吸一口日華之氣,再用冰水服下一丸藥。用和氣將藥嚥下。服用十粒藥丸,便可避疫。
紫金,紫色金也。合,盒也。固,以泥封固之也。了地,入地也。地賓,地穴也。順日,就日,猶向日也。冰水,冷水也,小金丹,所以鎮腑臟而和三焦也。以上言三年化疫,癘亦隨之,與民為病,各有逃門,是以刺法之外,更有卻疫之方也。
白話文:
紫金:泛指紫色的金屬。
合:盛放藥物的盒子。
固:用泥土封固。
了地:埋入地下。
地賓:地穴。
順日:面對太陽。
冰水:冷水。
小金丹:用於安撫腑臟、調和三焦的藥丸。
以上所述的三年疫病,瘟疫也隨之流行,為百姓帶來疾病。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逃生途徑,因此除了針灸方法外,還有另外的避疫方法。
黃帝問曰:人虛即神遊失守位,使鬼神外干,是致夭亡,何以全真?願聞刺法。
承上下失守之意,問人虛則神遊失守,何以全真,不致夭亡。
岐伯稽首再拜曰:昭乎哉問!謂神遊失守,雖在其體,然不致死,或有邪干,故令夭壽。
神遊失守,雖本體內虛,然不致死,復有邪干,則夭壽矣。如下文三虛相搏,各有刺法。
只如厥陰失守,天以虛,人氣肝虛,感天重虛,即魂遊於上,邪干厥大氣,身溫猶可刺之,刺其足少陽之所過,復刺肝之俞。
白話文:
黃帝詢問:「人體虛弱時,神氣就會遊離,失去固守的位置,導致鬼神外來幹擾,造成死亡。如何才能保持真氣充足,避免這種情況發生?請告知針灸療法。」
岐伯行禮回答:「您的問題太精妙了!所謂神氣遊離,失去固守的位置,雖然會發生在人體本身,但並不會導致死亡。如果再加上邪氣侵入,才會導致夭折。」
神氣遊離,雖然是身體虛弱的原因,但並不會致命。如果再有邪氣侵入,就會導致夭折。如下文所述,三虛相搏,各有針灸治療方法。
例如,厥陰失守,天虛,人體肝氣虛弱,受到天虛的影響,加重了虛症,導致魂魄遊離於上。邪氣會侵入厥大之氣,導致身體發熱,此時還可以針灸治療。針刺足少陽循行的部位,再針刺肝俞穴。
厥陰,司天之氣也。如厥陰失守,則天以虛,人氣肝虛而感天之虛,是謂重虛。肝藏魂,即魂遊於上。重虛而外邪干之,是為三虛。邪干,即病厥,厥,厥逆也,大氣,肝氣上逆也。身溫,熱氣外浮也。邪干致病,猶可刺之,刺其足少陽之所過,以治身溫。復刺肝之俞,以治厥氣。少陽所過,刺其原也,六腑有原。《九針論》云:所過為原。下過義俱仿此。
白話文:
厥陰經絡,掌管著天上的陽氣。如果厥陰經絡失去守衛,那麼天上的陽氣就會虛弱,人體肝氣也會虛弱,受到天虛氣虛的影響,這就是所謂的「重虛」。肝臟藏著魂魄,魂魄就會遊離在外。重虛的情況下,外在邪氣侵犯,這就是「三虛」。邪氣侵犯,就會導致病厥,厥就是厥逆,大氣,就是肝氣上逆。身體發熱,是熱氣浮到體表。邪氣侵犯導致疾病,還可以針刺治療,針刺足少陽經絡所經過的部位,來治療身體發熱。再針刺肝經背俞穴,來治療厥氣。足少陽經絡所經過的地方,就是它的「原穴」,六腑都有原穴。《九針論》中說:「所經過的地方就是原穴」。「下過」,也就是從上向下經過的意義,都依此類推。
人病心虛,又遇君相二火。司天失守,感而三虛,遇火不及,黑屍鬼犯之,令人暴亡,可刺手少陽之所過,復刺心俞。
白話文:
人因心氣虛弱而發病,又遇相火和君火擾動。司天之神失守,因而感應而產生三處虛損。遇到火氣不足,容易受到黑屍鬼邪氣侵犯,導致人突然死亡。可以針刺手少陽經絡所經過的地方,再針刺心俞穴。
人病心虛,心臟虛也,又遇少陰君火。少陽相火。司天失守,天氣虛也。重虛感邪而三虛。火氣不及,水制其火,故有黑屍水鬼犯之,令人暴亡,而有取刺之法也。
白話文:
室內空氣污染很嚴重,以至於呼吸困難,讓人感到窒息。
人脾病,又遇太陰司天失守,感而三虛,又遇土不及,青屍鬼邪犯之於人,令人暴亡,可刺足陰明之所過,復刺脾之俞。
人虛天虛而感邪,是為三虛。木剋土,故青屍鬼邪犯之,病之所在,即取刺之,下肝腎二段,其義一也。
人肺病,遇陽明司天失守,感而三虛,又遇金不及,有赤屍鬼於人,令人暴亡,可刺手陽明之所過,復刺肺俞。
火剋金,故犯赤屍鬼。
人腎病,又遇太陽司天失守,感而三虛,又遭水運不及之年。有黃屍鬼干犯人正氣,吸人神魂,致暴亡,可刺足太陽之所過,復刺腎俞。
黃屍鬼,土剋水也,所謂三虛相搏為暴疾,此之謂也。
黃帝問曰:十二歲之相使,神失位,使神彩之不園,恐邪於犯,治之可刺,願聞其要。
十二經脈,臟腑主之,腑能藏物,皆謂之藏。神遊旋轉則神彩周園,否則恐邪於犯,刺治何如?
岐伯稽首再拜曰:悉乎哉問!至理道真宗,此非聖帝,焉究斯源,是謂氣神合道,契符上天。
帝屢問詳悉,皆至理至道之真宗,人身氣神合於天道,故曰契符上天。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可刺手少陰之源。
白話文:
脾病
若脾虛弱,又逢太陰經氣虛損,就會感召三虛證(脾肺腎氣虛),加上土氣亦不足,青屍鬼邪便會侵犯人體,導致暴亡。可針刺足少陰經所過之處,再針刺脾俞穴。
這是因為人虛、天虛而感邪,形成三虛。木剋土,所以青屍鬼邪侵犯。病症所在之處,就針刺治療,下刺肝、腎兩段,其原理相同。
肺病
若肺虛弱,又逢陽明經氣虛損,就會感召三虛證(肝心脾氣虛),加上金氣亦不足,赤屍鬼就會侵犯人體,導致暴亡。可針刺手陽明經所過之處,再針刺肺俞穴。
這是因為火剋金,所以侵犯赤屍鬼。
腎病
若腎虛弱,又逢太陽經氣虛損,就會感召三虛證(心肺腎氣虛),再遇水運虛弱之年,黃屍鬼就會侵犯人體正氣,吸食人的神魂,導致暴亡。可針刺足太陽經所過之處,再針刺腎俞穴。
黃屍鬼,是因為土剋水所致。所謂的三虛相互作用,就會形成暴疾,指的就是這種情況。
黃帝問
十二臟腑互相作用,若神氣移位,導致神采不周全,恐怕會被邪氣侵犯,針刺治療可行,希望能聽到其中的要點。
岐伯回答
陛下問得詳細周全!這些都是至高的道理和真宗,如果不是聖人帝王,怎麼能夠探究其源頭呢?這也就是說氣神與天道相合,契合於上天。
心
心是君主之官,神明從中發出,可以針刺手少陰經的源頭。
合下十二官,解見《靈蘭秘典論》。心為君主,出神明,故刺手少陰之源。手少陰,心也。上文升降之刺,有刺其流者,合溜注行而總攝之,則曰流。此則刺其源,蓋出者入之基,入者出之本,合出入而總攝之,則曰源,下源俱仿此。
白話文:
結合下文所提的十二條經絡,解說請見《靈蘭祕典論》。心臟是人體的君主,主導神明,所以針刺手少陰經的起始點。手少陰經就是心經。上文提到的升降針灸法,有的針刺經絡的流注部位,也就是經絡氣血流注經過的地方,針刺使氣血流注順暢並加以控制,這就稱為「流」。這裡則針刺經絡的起始點,因為經絡氣血由裡向外流出的地方是氣血由外向裡流入的基礎,氣血由外向裡流入的地方是氣血由裡向外流出的根源,針刺結合氣血的出入並加以控制,這就稱為「源」,下文中提到的「源」都以此類推。
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可刺手太陰之源。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可刺足厥陰之源。
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可刺足少陽之源。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可刺心包絡之所流。
手少陰心,既刺其源,故心包絡刺其所流。
脾為諫議之官,智周出焉,可刺脾之源。
白話文:
肺主相傅,掌理氣節出入,可針刺手太陰之源穴。
肝主將軍,負責謀略,可針刺足厥陰之源穴。
膽主中正,掌管決斷,可針刺足少陽之源穴。
膻中為臣使,主掌喜樂,可針刺心包絡之流動處。
手少陰心,既已針刺其源穴,故心包絡應針刺其所流之處。
脾為諫議,主宰智慧,可針刺脾之源穴。
《靈蘭秘典》合脾胃而總言之,故曰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此則分言之,故如此云云。磨運輸散,猶諫議也,藏意藏智,智之周也,又土灌四旁也。
白話文:
《靈蘭祕典》把脾胃合在一起概括來說,所以說脾胃是儲存食物的官吏,五味從這裡產生,這是在講脾胃的職責。研磨運送分散食物,就像諫官提建議一樣;儲藏思想和智慧,這是智慧的周全,同時也是土屬的脾氣性質影響周圍。
胃為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可刺胃之源。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可刺大腸之源。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可刺小腸之源。
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刺其腎之源。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刺三焦之源。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焉,刺膀脫之源。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十二官各有所司,相為傳使,故不得相失,解見《靈蘭秘典》。
是故刺法有全神養真之旨,亦法有修真之道,非治疾也,故要修養和神也。道貴常存,
白話文:
胃如同倉庫,存放飲食,可針刺胃的根源。大腸如同運輸通道,進行消化吸收,可針刺大腸的根源。小腸如同接受和儲存器官,消化食物,可針刺小腸的根源。
腎臟如同水庫,貯藏精氣,可針刺腎臟的根源。三焦如同溝渠,通行水液,可針刺三焦的根源。
膀胱如同身體的住宅,貯藏津液,可針刺膀胱的根源。這十二個器官缺一不可。
十二個器官各司其職,相互傳遞,因此不可缺少。詳細說明見於《靈蘭祕典》。
所以針灸之法有養神健體的功效,也是修真養性的方法,不只是為了治療疾病,而是為了修養和神。注重養生保健,才能長存。
補神固根,精氣不散,神守不分,然即神守,而雖不去,亦能全真。人神不守,非達至,真,至真之要,在乎天玄,神守天息,復入本元,命曰歸宗。
白話文:
滋養神氣,固守根本,精氣不流散,神魂不分離。神魂雖然守住,但即便離不開,也能保持真身。人的神魂如果不守住,就不能達到圓滿之境。真正的道理,在於天地玄妙。神魂守住天地的氣息,回歸根本,這就是所謂的歸宗。
刺法,所以全神養真也,是故刺法有全神養真之旨焉,亦其法有修真之道焉,非但治疾也。非治疾,故要修養和神也。道貴常存,常存則補神固根,能如是也,則精氣不散,而神守不分。然即神守而疾雖不去,亦全真矣。所以然者,重內守之神,非治疾也。苟人神不守,非能達乎至真,以至真之要,在乎天玄,不在形身也。
神守而天息依,復入本元,命曰歸宗。刺法有修真之道,有全神養真之旨,其洵然乎?
白話文:
針灸技術,它的目的是為了保持精神和維持健康。因此,針灸技術蘊含著養生健神的要旨,也包含了修真的方法,它不僅僅是為了治療疾病。它不單純是為了治療疾病,所以重要的是調養自身,安定心神。養生之道以長存為貴,長存就能夠補益精神,鞏固根基。能夠做到這樣,精氣就不會散失,精神也會守住,不會渙散。然而,即使精神守住,疾病不一定就會消失,但也能夠達到養生的目的。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重視內在精神的守住,而不是為了治療疾病。如果人的精神不能守住,就無法達到至真之境。所謂至真的要義,在於虛無縹緲的天地之間,而不是在具體的身體上。
心靜守神,呼吸自然而順,復歸本源,名之為歸宗。刺法包含了修真之道,有保全精神、培育真元的意旨,其真實不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