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峰普濟方
《雞峰普濟方》是一部成書於宋代的中醫典籍,由張銳編撰。該書不僅記錄了當時的醫學理論和實踐經驗,還匯集了大量的治療方劑,涵蓋了多種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方法。通過對這本書的重點分析,我們可以瞭解到古代醫家對不同病症的理解及處理方式。
一、序言與理論基礎
在序言中,《雞峰普濟方》強調了其作為罕見傳世醫書的重要性,並指出此書經過重新刊刻以供後人學習。書中遵循了傳統的陰陽五行學說,認為人體健康與否取決於體內氣機的平衡與否。它主張通過調理臟腑功能來達到治病的目的,同時也重視預防保健,如提出“四時之中有寒暑燥濕風氣相搏喜變諸疾須預察之稍失防閑則並能中人”的觀點,即提醒人們要注意季節變化對人體的影響,提前做好防護措施。
二、疾病分類與症狀描述
(一)外感病證
對於外感類疾病,《雞峰普濟方》詳細區分了急風、卒中等不同類型,並描述了相應的臨床表現。例如,“急風”指的是突然發作的強烈風邪侵襲所致的症狀;而“卒中”則是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狀態。書中還提到其他如風痱(四肢無力)、風痙(肌肉強直)、腿風(肢體疼痛)等具體病症的表現形式及其致病原因。
(二)內傷病證
針對內傷性疾病,《雞峰普濟方》列舉了許多常見的例子,包括但不限於:
- 癲疾:精神不穩定,言語錯亂,嚴重時可能出現狂奔或模仿動物聲音的行為。
- 風眩:由於心氣不足引起頭暈目眩等症狀。
- 風痺:因風寒濕三氣共同作用形成的痹症,表現為肌肉僵硬或疼痛。
- 喘疾:呼吸困難,可能是長期慢性病或者是急性發作的結果。
- 瀉痢:脾胃受損導致腹瀉不止,可能伴有腹痛或其他消化系統問題。
此外,書中也涉及到了一些特殊類型的病症,比如勞疰(過度勞累引起的虛弱狀態)、反治法(逆向治療原則的應用)以及婦人特有的產後恢復等問題。
三、治療方法與方劑應用
《雞峰普濟方》收錄了大量的經典藥方,這些方劑主要用於調整體內的氣血運行,改善臟腑機能,從而達到治癒疾病的效果。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一)鎮心丹
用於治療憂愁思慮過度造成的心氣損傷,表現為神色黯淡、意志消沈等情況。配方中含有熟地黃、遠志、茯苓等藥材,旨在補益心氣,安神定志。
(二)門冬山藥湯
適用於虛損驚悸患者,特別是那些因虛弱引發的風動現象。此方選用麥門冬、山藥等人參湯調服,有助於滋陰降火,平肝熄風。
(三)安心湯
專治心虛驚悸,含有麥門冬、山藥等多種成分,能夠起到補心虛的作用,幫助穩定情緒。
(四)煮肝散
用來改善虛勞不思飲食的症狀,採用木香、人參、白術等藥物混合豬肝烹制而成,可以增強食慾,促進消化吸收。
(五)丁香散
針對虛勞脾胃氣逆不欲飲食的情況,使用丁香、人參、白術等原料製成散劑,具有溫中止嘔的功效。
四、產科與兒科相關論述
書中特別關注婦女生產和兒童保健方面的問題。例如,在難產章節中,《雞峰普濟方》提供了幾種不同的催生方法,包括使用滑利迅疾之藥如兔腦筆頭灰、皮滑石等;而在小兒護理部分,則提到了胎教的重要性以及新生兒出生前後需要注意的各項事宜。
五、總結
總體而言,《雞峰普濟方》是一部內容豐富且實用性強的古代醫學著作。它不僅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醫療經驗和技術指導,而且反映了當時社會對健康的認知水平。通過深入研究這部書籍,我們不僅可以獲得歷史上的醫學知識,還能從中汲取智慧,應用於現代健康管理實踐當中。
序
卷第一 (1)
卷第一 (2)
卷第一 (3)
卷第一 (4)
卷第一 (5)
卷第一 (6)
卷第一 (7)
卷第一 (8)
卷第一 (9)
卷第一 (10)
卷第一 (11)
卷第一 (12)
卷第一 (13)
卷第一 (14)
卷第一 (15)
卷第一 (16)
卷第一 (17)
卷第一 (18)
卷第一 (19)
卷第二 (1)
卷第二 (2)
卷第二 (3)
卷第二 (4)
卷第二 (5)
卷第二 (6)
卷第二 (7)
卷第二 (8)
卷第二 (9)
卷第二 (10)
卷第二 (11)
卷第二 (12)
卷第二 (13)
卷第二 (14)
卷第二 (15)
卷第二 (16)
卷第二 (17)
卷第二 (18)
卷第二 (19)
卷第二 (20)
卷第二 (21)
卷第二 (22)
卷第二 (23)
卷第三 (1)
卷第三 (2)
卷第三 (3)
卷第三 (4)
卷第三 (5)
卷第三 (6)
卷第三 (7)
卷第三 (8)
卷第三 (9)
卷第三 (10)
卷第三 (11)
卷第三 (12)
卷第三 (13)
卷第三 (14)
卷第三 (15)
卷第三 (16)
卷第四 (1)
- 卷第四
- 補虛
- 走馬茴香丸
- 乳粉散
- 薯蕷丸
- 巨勝煎
- 五補鹿茸煎
- 迅補丸
- 覆盆子丸
- 麋角丸
- 鍾乳散
- 五柔丸
- 麝香鹿茸丸
- 烏頭蓯蓉丸
- 養血百補丸
- 地黃煎丸
- 山藥附子丸
- 茯神散
- 白朮散
- 黃耆散
- 石斛散
- 川椒丸
- 伏龍肝散
- 治吐血等方
- 遠志丸
- 茜根散
- 人參散
- 草豆蔻散
- 小黃耆丸
- 治冷
- 訶梨勒散
- 二氣丹
卷第四 (2)
卷第四 (3)
卷第四 (4)
卷第四 (5)
卷第四 (6)
卷第四 (7)
卷第四 (8)
卷第五 (1)
- 出毛丸
- 百勞煎
- 安息香湯
- 阿魏藥法
- 皂莢丸
- 桃仁粥方
- 青蒿煎
- 治屍疰
- 大麥煎散
- 麝香散
- 蕪荑煎丸
- 麥門冬丸
- 小羊腎湯
- 大羊腎湯
- 防風散
- 熟乾地黃散
- 羚羊角丸
- 鍾乳粉丸
- 韭子鹿茸丸
- 棘刺丸
- 小肉蓯蓉散
- 天雄丸
- 金鎖子丸
- 海藻丸
- 萬病丸
- 如聖丸
- 地黃湯
- 茯苓丸
- 丹砂丸
- 赤小豆散
- 妙應丸
- 桃仁丸
卷第五 (2)
卷第五 (3)
卷第五 (4)
卷第五 (5)
卷第五 (6)
卷第五 (7)
卷第五 (8)
卷第五 (9)
卷第五 (10)
卷第五 (11)
卷第五 (12)
卷第五 (13)
卷第五 (14)
卷第六 (1)
- 卷第六
- 血小便
- 活鱉煎
- 白頭翁湯
- 血竭散
- 人參黃耆散
- 傷中湯
- 附子地黃散
- 竹茹湯
- 柏葉膏
- 剪金湯
- 治吐血下血後渴
- 治時氣鼻衄血
- 治中蠱下血
- 治男子婦人小兒鼻衄
- 修善散
- 仙經治異吐血出
- 小伏龍肝散
- 黑玉丹
- 人參丸
- 犀角地榆湯
- 艾葉丸
- 柏葉湯
- 人參湯
- 立愈丸
- 藍根人參散
- 紫菀丸
- 淡黃丸
- 治鼻衄
- 隔竹煮粥
- 川芎散
- 蒲黃散
- 治小便鮮血
- 涼血散
- 牛膝丸
- 茯苓湯
- 大聖散
- 阿膠散
- 厚朴散
卷第六 (2)
- 芍藥散
- 黃土湯
- 小刺薊煎
- 人參柏葉湯
- 麝香綿灰煎
- 生地黃湯
- 蒲黃散
- 阿膠散
- 鹿角膠煎
- 柔脾湯
- 柏皮湯
- 治金瘡流血不止
- 剪金湯
- 治吐血下血後渴
- 治時氣鼻衄血
- 治中蠱下血
- 治男子婦人小兒鼻衄
- 修善散
- 治吐血等方
- 仙經治異吐血出
- 大聖散
- 救暴散
- 治衄血等方
- 治牙衄
- 治漱
- 治卒中蠱毒
- 治男子婦人下血
- 治腸痔下血
- 小品治下血連歲不愈
卷第六 (3)
卷第六 (4)
卷第六 (5)
卷第六 (6)
卷第七 (1)
- 卷第七
- 心
- 養心丹
- 鎮心丹
- 門冬山藥湯
- 雷丸散
- 茱萸煎
- 地黃丸
- 當歸湯
- 桂心湯
- 附子煎
- 麝香丸
- 如智丸
- 益智散
- 六氣散
- 蕊珠丹
- 九痛丸
- 高良薑湯
- 溫中丸
- 拈痛丸
- 細辛煎
- 紫石英湯
- 桂枝烏頭湯
- 杏仁紫菀丸
- 大溫中湯
- 孔子大聖枕中方
- 失笑丸
- 定志丸
- 款肺散
- 白石英散
- 溫中當歸湯
- 通氣丸
- 阿膠丸
- 相傳湯
- 木香散
- 白前湯
- 團參黃耆散
- 五味實散
- 五味杏仁湯
- 白石英湯
- 蠟煎丸
- 國老湯
- 百部丸
- 通聲丸
- 參角丸
- 梔子湯
- 熨法
- 雄黃丸
- 鍾乳丹
- 平肺散
- 生薑汁煎
- 白蜜膏
- 五味子散
- 金露丸
- 杏仁煎
- 鍾乳丸
卷第七 (2)
- 安心湯
- 黃耆湯
- 硃砂膏
- 檳榔鶴蝨散
- 紫桂煎
- 補心湯
- 集效丸
- 蛇黃丸
- 補心丹
- 茯神湯
- 守靈散
- 桂心湯
- 生薑枳實湯
- 五味子煎
- 斑蝥丸
- 良薑湯
- 椒茱丸
- 鱉甲散
- 雄黃丸
- 撞氣丸
- 肺
- 勝金丸
- 補肺湯
- 戎鹽湯
- 養肺煎
- 鍾乳人參丸
- 胡椒理中丸
- 款冬花散
- 杏子湯
- 鍾乳丸
- 天門冬湯
- 附子細辛湯
- 射干湯
- 麻黃厚朴湯
- 人參半夏丸
- 牡蠣散
- 溫肺湯
- 防己丸
- 五味細辛湯
- 廣濟紫菀湯
- 黃耆補肺湯
- 辰砂半夏丸
- 潤肺散
- 栝蔞煎丸
- 貝母丸
- 桃仁酒
- 三焦脹厚朴生薑半夏湯
- 胸痹三物小陷胸湯
- 肺中有痰(葶藶大棗湯瀉肺)
- 久嗽(吸款冬花煙咽之)
- 肺虛客熱(廣濟紫菀湯為丸)
- 肺傷湯
卷第七 (3)
卷第七 (4)
卷第七 (5)
卷第七 (6)
卷第八 (1)
- 重湯丸
- 大溫脾丸
- 桂香散
- 磨脾湯
- 蓽澄茄丸
- 制術散
- 蓽茇丸
- 接真丹
- 雞舌香湯
- 神麯白朮丸
- 如意丹
- 白朮厚朴湯
- 豆蔻散
- 附子白朮丸
- 健脾湯
- 丁香神麯散
- 啟中丸
- 大聖膏
- 溫胃丸
- 無礙丸
- 千金進食丸
- 麴櫱丸
- 烏頭健脾散
- 四倍丸
- 老薑丸
- 訶子皮散
- 溫中良薑丸
- 參苓白朮散
- 平胃散
- 助脾散
- 乾木瓜丸
- 金鈴散
- 三茱煎
- 大戟丸
- 側子石斛煎
- 鍾乳姜蕷湯
- 含明散
- 四味湯
- 草還丹
- 沉香散
- 七里香湯
- 大橘皮丸
- 正氣丸
- 葫蘆巴散
- 厚朴煎
卷第八 (2)
- 智意湯
- 沉香養脾散
- 三稜散
- 鍾乳健脾丸
- 暢中散
- 厚朴丸
- 虛脾丸
- 助脾煎
- 生氣湯
- 丁香健脾散
- 溫中煎
- 小健脾丸
- 固陽丹
- 小品養脾丸
- 調中白朮丸
- 魂停湯
- 燒胃丸
- 乾薑健脾散
- 加減理中丸
- 薑黃丸
- 助脾丸
- 安胃丸
- 煨姜丸
- 附子理中丸
- 椒樸丸
- 厚朴煎
- 平胃丸
- 生薑湯
- 乾薑丸
- 四倍散
- 大橘皮丸
- 姜面丸
- 正氣丸
- 理中煎
- 三味健脾湯
- 消穀斷下丸
- 中金丹
- 四君子湯
- 五百羅漢丸
- 肝腎
- 沉香豬肚丸
- 沉香豆蔻散
- 七聖丸
- 沉香丸
- 楮實煎
- 香茸丸
- 育嬰散
- 白芍藥散
- 木香蓽澄茄丸
- 橘皮丸治秘
- 補腎腰子法
- 生薑丹
- 腎喘湯
- 論足膝病方
卷第八 (3)
- 蓽澄茄散
- 健脾散
- 如意紫沉煎丸
- 養脾丸
- 進食散
- 厚朴丸
- 調中丸
- 白朮胡椒丸
- 溫胃健脾丸
- 沉香神麯煎
- 神麯湯
- 健脾人參丸
- 十香煎
- 豆蔻散
- 龍骨厚朴湯
- 玉蕊丸
- 麻豆湯
- 蘿附煎
- 麥糵散
- 定胃散
- 棗附丸
- 水潑雪丹
- 發灰酒
- 大效厚朴煎丸
- 交加散
- 大石斛丸
- 石斛蓯蓉散
- 沉香丸
- 煉陰丹
- 木通茴香丸
- 煨腎丸
- 手足筋攣(小續命湯加減方)
- 固元散
- 棗肉丸
- 養氣湯
- 補肝丹
卷第八 (4)
卷第八 (5)
卷第八 (6)
卷第九 (1)
- 卷第九
- 治熱
- 丹毒千金論
- 升麻膏
- 七疝散
- 平肺丸
- 椹煎
- 芍藥黃耆湯
- 參橘丸
- 大建中湯
- 論及方
- 神功丸
- 小當歸丸
- 紫蘇丸
- 熏法
- 橘皮杏仁丸
- 通腸丸
- 蔥白散
- 三建丸
- 葫蘆巴丸
- 山茱萸湯
- 大阿魏丸
- 正陽丹
- 大四神煎
- 大硇砂丸
- 二陽丹
- 伏火四神丹
- 正氣丹
- 紫金丹
- 斷下湯
- 溫勝散
- 豆蔻四神丹
- 燒中丹法
- 煅砒
- 燒丹
- 伏火中丹方
- 寬中丸
- 雞矢醴三稜丸
- 雞矢醴
- 木香橘皮丸
卷第九 (2)
- 蘆根湯
- 補髓丸
- 桔梗湯
- 五味湯
- 柴胡芒硝湯
- 橘皮甘草湯
- 威靈仙丸
- 備急丸
- 硃砂餅子
- 巳寒丸
- 養正金丹
- 火疰丹
- 正金丹
- 紫桂丹
- 救陽丹
- 赤丸
- 大效蘿蔔丸
- 助陽丹
- 劉快活燒死砂子法
- 火輪散
- 救陽湯
- 琥珀砒法
- 中丹方
- 煅中丹法
- 造錫花
- 煅砒
- 煅丹
- 三稜丸
- 附子枳實丸
- 商陸丸
- 硫朱丹
- 赤小豆丸
- 橘皮煎丸
- 迅補丹
- 洞陽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