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峰普濟方》~ 卷第十五 (11)
卷第十五 (11)
1. 消渴水
豬蹄洗湯
療丈夫服石有虛熱,因勞損熱盛,當風臥傷於風濕,身變成熱風水腫病,滿氣急,四肢欲腫,小便不利,陰卵堅腫,莖腫生瘡,赤爛臭如死鼠,名水疸,以湯洗之。
豬蹄(一隻) 黃柏(五兩) 蒴藋根(二升) 葶藶子(五合) 蒺藜子(一升)
上五味以水三斗煮取二斗令洗之,日三次。
木香丸
消滯積行水。
木香 檳榔 陳橘皮 商陸 木通
上為細末,水煮麵糊和丸,梧桐子大,每服米飲下二十丸,不以時。
論 曰
病腫者,皮膚緊急,腫滿無紋沒指,若目下微腫如臥蠶之狀,及足脛皆腫,小便不利,其人喘急,脈沉大而疾。此由脾腎虛弱,腎虛水不能蓄,水氣揚溢;脾胃虛則不能制水,水氣流散於經絡,經絡水病故能腫滿,謂之正水。宜正陽丹,硫朱丹方見腹脹門,脈沉細而弱,大便滑,皆治。大便秘者亦治。
正陽丹
宣州木瓜(一斤,去皮核子切碎,以童子小便好酒各一升,煮令爛,攪取汁) 大豆(一升) 附子(半兩) 人參(一兩) 銀硃(一錢)
上將三味為細末,與銀硃一處研勻,將木瓜汁和丸,梧桐子大,煎椒仁木香湯下三十丸。
防己湯
治腹滿,按之沒指隨手而起,余與正水皆同,但四肢聶聶動,其脈亦浮。此由肺氣久虛,為風邪所客,氣不得運,百脈閉塞,水氣上行,謂之皮水。亦宜發汗,次以大豆湯(方在後)。
防己 黃耆 桂(各三兩) 茯苓(六兩) 甘草(二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非時。
碧霞丹
治十種水氣。
寒水石 滑石 膩粉(各半兩) 粉霜 硇砂(各三分)
上同研勻,滴水為膏,用濕紙一張裹在內,面一斤和作球,盛藥於牛糞熟火內燒,面勻𨪊焦熟為度,取藥出,用青黛半兩同研,滴水和丸如豌豆大,第一日服三粒,日三次服,嚼龍腦或生薑燈心木通湯下。
初和甫治水腫等方
經云:平治權衡,謂察脈浮沉也;去遠陳莝,謂滌腸胃中腐敗也;開鬼門,謂發汗也;潔淨府,利小便也。脈浮如秤衡之在上,即發汗鬼門汗空也;脈沉如秤槌之在下,即利小便淨府小腸也。又腰以上腫宜發汗,腰以下腫利小便。千金外臺並有正方,不過麻黃、防己、白朮、豬苓、五靈脂之類。世醫不知此,悉用綠粉水銀之類攻之,百無一生,齒脫口糜,氣耗而死。餘元豐中親見貴人被害,忍復言邪。
神助散
仁宗賜名,治十水之病,四肢面目俱腫,喘急不得臥,小便澀,腹中氣滿。
葶藶(三兩) 黑牽牛(二兩半) 木豬苓(水浸軟切去黑皮焙) 澤瀉(各一兩) 椒目(一兩半)
上為細末,先以蔥白三莖,漿水一盞,煎至半盞,入酒半盞,調藥三錢,絕早面東服。如人行十里,以漿水蔥白煮稀粥,至蔥爛,入酒五合熱啜,量人啜一升來,不得吃鹽並面。自平旦服至日午,當利小便三四升或大便,喘定腫減七八。隔日再服,既平之後,必須大將息及斷房室等三年,孫兆父子常進。
黃龍散
如服青龍丹後,至第五日水道澀滯不快,即服之。如通快不須服。
木通 瞿麥(各一兩) 大黃(半兩) 陳橘皮(一分) 檳榔(四個)
白話文:
消渴水
以豬蹄湯洗治丈夫因勞損、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虛熱、水腫病症。症狀包括:全身浮腫、氣促、四肢腫脹、小便不利、陰囊腫脹、生殖器潰爛等,類似水腫。
方劑組成:豬蹄一隻、黃柏五兩、蒴藋根二升、葶藶子五合、蒺藜子一升。以三斗水煎煮成二斗,每日三次清洗患處。
木香丸
用於消食導滯,利水消腫。
方劑組成:木香、檳榔、陳橘皮、商陸、木通。研成細末,加水煮成糊狀,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十丸,米湯送服,不拘時辰。
論述
水腫患者皮膚繃緊腫脹,按之無痕,或眼瞼輕微腫脹,如臥蠶狀,腳脛部也腫脹,小便不利,呼吸急促,脈象沉大而有力。這是由於脾腎虛弱,腎虛導致水液不能貯藏,水氣外溢;脾胃虛弱則不能運化水濕,水氣瀰漫經絡,造成經絡水腫。此為正水,宜用正陽丹治療。若脈象沉細而弱,大便溏瀉,也可用此方治療。大便秘結者亦可服用。
正陽丹
方劑組成:宣州木瓜一斤(去皮核,切碎,用童子尿和好酒各一升煮爛取汁)、大豆一升、附子半兩、人參一兩、銀硃一錢。將前三味研成細末,與銀硃混合研勻,用木瓜汁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以煎好的椒仁木香湯送服,每次三十丸。
防己湯
治療腹部膨脹,按壓時可凹陷,隨即復原的症狀。此與正水症狀相似,但四肢微動,脈象浮。這是由於肺氣久虛,感受風邪,氣機阻滯,百脈不通,水氣上行,稱為皮水。宜先發汗,然後服用大豆湯(方劑另述)。
方劑組成:防己、黃耆、桂枝各三兩,茯苓六兩,甘草二兩。研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碧霞丹
治療各種水腫。
方劑組成:寒水石、滑石、膩粉各半兩,粉霜、硇砂各三分。研勻,加水調成膏狀,用濕紙包裹,外面用麵粉一斤揉成球狀,置於牛糞燒熟的火中烘烤,直至麵粉焦黃,取出藥膏,與青黛半兩研勻,製成豌豆大小的丸劑,每日三次,每次服用三粒,用嚼碎的龍腦或生薑、燈心草、木通煎湯送服。
初和甫治水腫等方論述
古籍記載:治療需根據脈象浮沉判斷:脈浮則發汗;脈沉則利尿。腰以上腫脹宜發汗,腰以下腫脹宜利尿。古方多用麻黃、防己、白朮、豬苓、五靈脂等藥,切忌使用綠粉、水銀等毒性藥物,以免損傷身體。
神助散
仁宗賜名,治療各種水腫,症狀包括:四肢面目腫脹,呼吸急促不能平臥,小便不利,腹部脹滿。
方劑組成:葶藶三兩、黑牽牛二兩半、木豬苓(水浸泡軟,去黑皮,焙乾)、澤瀉各一兩、椒目一兩半。研成細末,用蔥白三莖、漿水一盞煎至半盞,加入酒半盞,調藥三錢,清晨面向東方服用。服用後需喝蔥白漿水稀粥,並忌食鹽和麵食。從清晨服用至中午,應有大量小便或大便,呼吸平順,腫脹減輕。隔日再服。病癒後需大補元氣,禁房事三年。
黃龍散
服用青龍丹後,第五天水道不通暢時服用。若水道通暢則不必服用。
方劑組成:木通、瞿麥各一兩,大黃半兩,陳橘皮一分,檳榔四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