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峰普濟方》~ 卷第十五 (12)
卷第十五 (12)
1. 消渴水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或三錢,隨澀甚不甚加減,用湯使三盞,用煎至八分,和滓熱服。今具湯使如後:通草、燈心各一分,小麥一合,水三升,煎取汁一半,去滓,用煎藥自初。每日吃三服,每服下青龍丹三丸,吃至七日,每日加一丸,都共一百二十六丸。
茯苓湯
治皮水,其脈亦浮,外證胕腫,按之沒指,亦不惡風,其腹如鼓,不渴,當發其汗。渴而不惡寒者,此為皮水。身腫而疼,狀如風痹,皮水為病,四肢腫,水在皮膚中聶聶動,防己茯苓湯主之。
防己、黃耆、桂(各三兩),茯苓(六兩),甘草(二兩)。
上為細末,水一盞,煎藥三錢至六分,去滓溫熱服,非時。
白朮散
若其人久下利之後,卒然身體、足脛、面目浮腫,小便反快,切其脈大而虛,此由脾肺虛弱。肺虛則不能潮諸氣,脾虛則肌肉空疏,氣無所歸。
黃橘皮、大腹皮、茯苓皮、生薑(各半兩),白朮(一兩)。
上為細末,米飲調下三錢,不以時。
若不因他病,面目卒然如水,身無痛,形不瘦,不能食,切其脈大緊,此由風寒之氣客於腎經。其脈從腎上貫膈入肺中,故上乘肺而氣不下流,風與氣搏,故面目浮腫。久不治之,腎傳於心,令人善驚,暴痿而死。
澤瀉湯
澤瀉、天雄、白蒺藜(半兩),防風(一兩),枳實(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五錢,水二盞,姜三片,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前。
小黃耆散
黃耆、赤小豆(各一兩),土蒺藜、枳實(各半兩),防風(一兩)。
上為細末,米飲調下二錢,或溫酒亦可。
小白朮散
白朮、甘草(各一兩),白茯苓(半兩),桑白皮(三分)。
上為細末,每覺渴時,點一錢服之,無時服數,水消後,尋常可服此補益散。(方在後)
補益散
陳橘皮、大腹皮、茴香(各一兩),桂(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溫米飲調下,日進三服。
以上八方,須依次第服食。病除後,忌生冷、鹹酸、酒、面、油膩、雞、豬等發風物,只吃淡粥飯或石子、鵪子,候積漸得食力,可食煮軟羊肉、宿蒸餅,不妨。其他一切不可食。蓋水候自是亂思飲食,往往緣此發動,大可為戒。房事尤不可道,養本法三年戒忌,縱不能亦須一年戒忌。又此病大忌灸針、飲酒、毒物。
青龍丹
治水氣,蔣提倉患水氣,其勢甚危,他藥無效。因張芸叟傳此,取水數斗,遂爾如舊。有餘藥以贈一杜道人,亦患水氣,亦一服而效。
青黛、硼砂(各一分),白丁香、輕粉(各二分)。
上同研勻,滴水作塊子,用蒸餅劑裹一重,桑柴灰內煨,候熟再裹一重又煨熟,放冷剝去面,用水煮麵糊和丸,梧桐子大,茴香湯下。前件藥先吃,勘七日內合吃的確丸數,依樣大小服之。自第一日至七日,水未盡,中間不可斷續服也。第四日、第五日,其蓄水隨小便出,約一二斗,候肚皮塌是效。如有餘證,即服向後準備藥。第一日三粒,二日四粒,三日五粒,四日七粒,五日六粒,九粒,並茴香湯下,日三服。
越婢加朮湯
治腰上浮腫、骨節疼痛,其人惡風、面目悉腫、小便不利。此由風濕客搏脾經,脾受濕則腫。風又克脾,脾氣不流行,氣聚為水,以風行於上,故但腰以上腫。其脈浮大,當發汗。風水其脈自浮,外證骨節疼痛,其人惡風,身體不疼但重而酸,其人不渴,汗出即愈,此為風水惡寒也。此為極虛發汗得之。夫風水脈浮為表,其人或頭汗出,表無他病,病者但下重,故知從腰以上為和。腰以下當腫,及陰難以屈伸,防己黃耆湯主之。腹痛者加芍藥。風水惡風,一身悉腫,脈浮,不渴,續自汗出而無大熱者。
白話文:
消渴水
將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或三錢,視病情嚴重程度增減藥量。用三盞水煎藥,煎至八分滿,連渣服用。煎藥用水如下:通草、燈心草各一分,小麥一合,水三升,煎煮至一半,去除藥渣,用此藥汁煎煮藥方。每日服用三次,每次服藥後服用青龍丹三丸,連服七日,之後每日增加一丸,共服用一百二十六丸。
茯苓湯
治療浮腫,脈象浮,外觀肢體腫脹,按壓時凹陷,不惡寒,腹部膨脹如鼓,不口渴,應發汗治療。口渴而不惡寒者,這是浮腫。身體腫脹疼痛,狀似風濕痹症,浮腫病症,四肢腫脹,水液在皮膚下流動,用防己茯苓湯治療。
防己、黃耆、桂枝各三兩,茯苓六兩,甘草二兩。
將藥材磨成細粉,用一盞水煎煮三錢至六分滿,去除藥渣,溫熱服用,不限時間。
白朮散
若患者久瀉之後,突然身體、小腿、面部浮腫,小便反而通暢,脈象洪大而虛弱,這是脾肺虛弱所致。肺虛則不能調節氣機,脾虛則肌肉鬆弛,氣機無處歸宿。
橘皮、大腹皮、茯苓皮、生薑各半兩,白朮一兩。
將藥材磨成細粉,用米湯調服三錢,不限時間。
如果沒有其他疾病,面部突然浮腫如水,身體無痛,形體不消瘦,不能進食,脈象洪大而緊,這是風寒之邪侵犯腎經所致。其脈象從腎經上行貫穿膈肌進入肺經,所以邪氣上犯肺經,氣機下行受阻,風邪與氣機搏結,導致面部浮腫。久治不愈,腎邪傳至心經,會導致驚悸,突然痿弱而死。
澤瀉湯
澤瀉、天雄、白蒺藜各半兩,防風一兩,枳實半兩。
將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五錢,用兩盞水,加三片生薑煎煮至一盞,去除藥渣,溫服,飯前服用。
小黃耆散
黃耆、赤小豆各一兩,土蒺藜、枳實各半兩,防風一兩。
將藥材磨成細粉,用米湯調服二錢,或溫酒送服。
小白朮散
白朮、甘草各一兩,白茯苓半兩,桑白皮三分。
將藥材磨成細粉,每次口渴時服用一錢,服用次數不限,水腫消退後,可服用補益散(方劑在後)。
補益散
陳皮、大腹皮、茴香各一兩,桂枝半兩。
將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用溫米湯調服,每日三次。
以上八個方劑,須依次服用。疾病痊癒後,忌食生冷、鹹酸、酒、麵食、油膩食物、雞肉、豬肉等容易引起風邪的食物,只吃清淡的粥飯或石子、鵪鶉肉,待食慾逐漸恢復後,可以吃煮軟的羊肉、隔夜蒸餅,其他食物均不可食用。水腫痊癒後,飲食需謹慎,切勿亂吃,以免復發,應特別注意。房事更應禁止,養生需戒忌三年,至少也要戒忌一年。此外,此病忌灸針、飲酒、服用毒藥。
青龍丹
治療水腫,蔣提倉曾患水腫,病情危急,其他藥物無效。後得張芸叟傳授此方,服用後水腫消退。其餘藥物贈與一杜道人,他也患水腫,一服即效。
青黛、硼砂各一分,白丁香、輕粉各二分。
將藥材研磨均勻,滴水製成藥丸,用蒸餅包裹,放入桑柴灰中煨熟,再包裹一次煨熟,放涼後剝去外層,用麵糊和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用茴香湯送服。先服用藥物,計算七日內需服用的藥丸數量,按相同大小服用。從第一天到第七天,水腫未消退前,不可間斷服用。第四、第五天,積水會隨小便排出,約一二斗,腹部平坦即見效。若有其他症狀,則服用後續準備的藥物。第一天三粒,第二天四粒,第三天五粒,第四天七粒,第五天六粒,第六天九粒,並用茴香湯送服,每日三次。
越婢加朮湯
治療腰部以上浮腫、關節疼痛,患者惡風、面部腫脹、小便不利。這是風濕之邪侵犯脾經所致,脾受濕則腫脹。風邪又克伐脾氣,脾氣運行不暢,氣機鬱結成水,風邪在上行,所以只有腰部以上腫脹。脈象浮大,應發汗治療。風水病脈象浮大,外觀骨節疼痛,患者惡風,身體不痛但沉重酸痛,患者不口渴,汗出即愈,這是風水病惡寒。這是極度虛弱,發汗可以治癒。風水病脈象浮大屬表證,患者可能頭汗出,表證無其他疾病,病在下部,所以知道從腰部以上為和緩。腰部以下腫脹,及陰部難以屈伸,用防己黃耆湯治療。腹部疼痛者加芍藥。風水病惡風,全身腫脹,脈象浮大,不口渴,自汗出而無高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