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峰普濟方》~ 卷第三 (1)
卷第三 (1)
1. 卷第三
2. 傷寒中暑附
3. 聖澤湯
治傷寒、時行疫癘、風濕溫不同,陰陽兩感,表裡未辦,或內熱外寒,頭項腰脊拘急疼痛;發熱惡寒,肢節疼重;嘔逆,喘咳,鼻塞,聲重;及食飲生冷傷在胃脘,胸膈滿悶,腹脅脹痛,心下結痞,手足逆冷,腸鳴泄瀉,水穀不消,時自汗出,小便不利。亦名聖散子。
草豆蔻(十個) 豬苓 菖蒲 良薑 羌活 附子 麻黃 厚朴 藁本 白芍藥 枳殼 柴胡澤瀉 細辛 防風 白朮 藿香 半夏(各半兩) 甘草(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熱服。不以時。一方加朮、吳茱萸,治傷寒時行疫癘風濕溫不同陰陽兩感表裡未辦或內熱外寒頭項腰脊拘急疼痛,發熱惡寒,肢節疼重,嘔逆,喘咳,鼻塞,聲重,及食飲生冷傷在胃脘,胸膈滿悶,腹脅脹痛,心下結痞,手足逆冷,腸鳴泄瀉,水穀不消,時自汗出,小便不利。亦名聖散子。
白話文:
聖澤湯(又名聖散子)治療傷寒、流行性感冒、風濕溫病等各種寒熱夾雜的疾病。症狀包括:表裡不和,寒熱錯雜(例如內熱外寒),頭、頸、腰、背部肌肉拘緊疼痛;發熱畏寒,四肢關節酸痛沉重;嘔吐、噁心,咳嗽氣喘,鼻塞,聲音嘶啞;因進食生冷食物損傷胃脘,胸膈脹滿悶痛,腹部兩側脹痛,心窩部結塊痞脹,手腳冰冷,腸鳴腹瀉,飲食消化不良,時有自汗,小便不利。
藥方組成:草豆蔻(10個)、豬苓、菖蒲、良薑、羌活、附子、麻黃、厚朴、藁本、白芍藥、枳殼、柴胡、澤瀉、細辛、防風、白朮、藿香、半夏(各半兩)、甘草(1兩)。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4錢,用約150毫升的水煎煮至約75毫升,過濾藥渣後趁熱服用,不拘時辰。另有一方加白朮、吳茱萸,功效相同。
4. 五積散
一名異功散,治一切風疾,解傷寒及五勞七傷,頭痛目赤,咽喉痛澀,痰涎不利,勞疾咳嗽,及產前產後諸疾。
蒼朮(六十兩) 桔梗(三拾兩) 桂(九兩) 白芍藥(二兩) 白芷(九兩) 枳殼(十三兩) 厚朴(六兩) 茯苓 人參(各三兩) 當歸(六兩) 川芎(四兩半) 半夏(三兩) 甘草 麻黃(各九兩) 乾薑(六兩)陳皮(十八兩) 烏頭(二兩) 附子 天南星(各一兩) 木香(半兩名順元散)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生薑白水同煎,不以時,一服,以水一盞,煎七分。
白話文:
五積散
此方又名異功散,能治療各種風濕疾病,以及傷寒、過度勞累導致的各種疾病(五勞七傷),症狀包括頭痛、眼睛紅腫、咽喉疼痛不適、痰多咳嗽、產前產後各種疾病。
藥材組成:蒼朮六十兩、桔梗三十兩、桂枝九兩、白芍藥二兩、白芷九兩、枳殼十三兩、厚朴六兩、茯苓三兩、人參三兩、當歸六兩、川芎四兩半、半夏三兩、甘草九兩、麻黃九兩、乾薑六兩、陳皮十八兩、烏頭二兩、附子一兩、天南星一兩、木香半兩(此組方又名順元散)。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二錢,用生薑和清水煎煮,不限時間服用。每次用一碗水,煎煮至七分即可。
5. 木香丸
治瘴氣
檳榔、陳皮(各三兩)、木香、附子、人參、厚朴、羌活、獨活、芎藭、甘草、荊三稜、大黃、赤芍藥、乾薑、桂(各半兩)、黑牽牛(取粉四兩)、肉豆蔻(六個,止瀉方用)
上為細末,瓷器密盛之。臨服用牽牛末二兩,藥末一兩,研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心腹脹、一切風疾、勞冷氣、臍下刺痛、口吐清水、白沫、醋心、痃癖、氣塊、男子腎臟風毒攻刺四體及陽毒、腳氣、目昏頭痛、心間嘔逆及兩脅堅滿,服時橘皮湯下三十丸,以利為度。自後每夜二十丸。
女人血痢、下血、刺痛、積年血塊、胃口逆、手足心煩熱、不思飲食,薑湯下三十丸,取利,每服每夜更二十丸。小兒五疳氣、腹脹、氣口,空心溫湯下五七丸,小者減之。凡胸腸飽悶不消、脾泄不止,臨臥溫酒下,取利。食毒癰疽發背、嵐瘴氣,才覺頭痛、背膊拘急,便宜服之,決利為度。
常服可以不染瘴氣。凡瘴皆因脾胃實熱所致,常以涼藥解膈上壅熱,並以此藥通利,彌善。此丸本治嵐瘴及溫瘧大效。服訖灸氣海百壯,中脘三十壯,尤善。
白話文:
木香丸
此方治療瘴氣。藥材包括檳榔、陳皮(各三兩)、木香、附子、人參、厚朴、羌活、獨活、川芎、甘草、荊三稜、大黃、赤芍藥、乾薑、桂枝(各半兩)、黑牽牛子粉(四兩)、肉豆蔻(六個,止瀉方使用)。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瓷器密封保存。服用時,取黑牽牛子粉二兩,與藥粉一兩混合研勻,用煉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 適用於心腹脹滿、各種風濕疾病、勞倦受寒、臍下刺痛、口吐清水或白沫、胃酸、痃癖(腹部腫塊)、氣塊、男性因腎臟風毒侵犯四肢及陽毒、腳氣、頭昏眼花、心窩部嘔逆、兩脅脹滿等症狀。服用時,用橘皮湯送服三十丸,以通便為度,之後每晚服用二十丸。
女性血痢、月經過多、下腹刺痛、長期血塊、食慾不振、手足心煩熱、不想吃東西等症狀,可用薑湯送服三十丸,以通便為度,之後每晚服用二十丸。小兒五疳(小兒消化不良)、腹脹、消化不良,空腹溫水送服五到七丸,幼兒酌減。凡胸腹飽脹不適、脾胃虛弱泄瀉不止,睡前溫酒送服,以通便為度。食物中毒、癰疽(皮膚化膿性感染)、發背(背部癰疽)、瘴氣,初期頭痛、背部僵硬,皆宜服用,以通便為度。
經常服用可以預防瘴氣。所有瘴氣都是因為脾胃實熱引起的,常服用涼性藥物瀉去上焦壅塞的熱邪,再配合此藥通利腸胃,效果更佳。此丸藥主要治療瘴氣和溫瘧,療效顯著。服用後,灸刺氣海穴一百壯,中脘穴三十壯,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