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雞峰普濟方》~ 卷第二十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四 (3)

1. 丹訣

雄黃九兩水磨為上,或研亦可,須選光瑩者上。入在一砂合子內,平實為度,入蜜六兩,浸蓋雄黃於其上。用防風六截子長短,滿合子面,用蓋子合定,膠土六斤,青鹽四兩,水化和泥,入紙筋(看多少入)。候泥熟軟,搓作索子,交加纏固,上用泥碗子裹合。蔭七日,通風處用篩子盛,候十分透干。

於地上作爐,深一尺五寸,闊一尺二寸,內坐丹合子,上用細桑柴灰(或無用松柴灰)一斗蓋之,令平。上用硬炭二十斤,作五遍燒,勘養一伏時(須旋旋添炭,使火氣勻為佳,炭少更添不妨,不得太過)。取出破合,如青色為上,紫色紅色為次。用油單裹於井中,離水一尺懸一伏時取出,極研細,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早辰面東,溫酒下一粒(更丸些歲小小者備小兒服)。

洞陽金丹法

好硃砂四兩,木炭三十斤,如炭軟更加五斤,黃土六斤,入鹽三兩,故紙數幅,以淨水和作熟泥。大挺甘鍋一個,將硃砂盛在鍋中,楮子在上蓋頭,用七個拍碎光。以紙二三重蓋鍋口,然後用泥捻作罨子蓋搭,下厚一寸以上,其紙與罨頭是廝著,無令空虛。盡將泥隨鍋勢,以淨灰二升,用醋和得所,自頭塗裹在半腰鍋頭及縫口,約灰泥一寸厚,余皆薄敷之。

用前件木炭著實墮排,自上發火燒,火盡用淨土罨蓋一宿取之。研細熟棗肉和丸,內有開說不盡,看前面方述。

伏火硃砂法

光明硃砂四兩,成塊者,用椽頭合一個。先入橘葉鋪一重,抄蜜一匙在上次入硃砂在內,又將橘葉安在上,更抄蜜一匙蓋遍。用鹽泥固濟候乾,用細灰五升為灰塚子,用灰一秤或二十斤,火煅盡為度,任意丸(楊安時傳)。

正一丹法

又曰來復丹,升降陰陽,補助正氣之緊藥。攻不可攻者之痞氣,破不可破者之陰氣,回不能回者陽氣,生不能生者胃氣。此藥復陽止汗,破痞退陰,生脈健胃。大治水火不交,陰陽隔絕,壓難解之煩熱,救欲脫之真氣。大虛中滿,暑濕伏留,服涼藥則利,服溫藥則壅。寒熱往來,煩渴嘔吐,四肢浮腫,小便如淋,大便溏泄。

胸膈喘急,咳不得眠,飧泄清穀,真氣暴虛,臍腹㽲痛上攻。心腹脅腸久痢,裡急後重,滑泄不常。寒疝入腹,引陰而痛,五損虛勞,咳逆唾血,喘鳴肩息,食黃肌瘦。停飲痃癖,腸鳴帶下,衄血蠱註,失血亡陽,崩漏脫血,產乳血渴。狂躁喜水,嘔逆食飲不下,蓐中百病並治之中。

腸發熱引飲過度,霍亂轉筋,宿冷殘疾淹延,或體熱狀若屍注,並皆主治。陰證傷寒,手足厥逆,自汗自利,嘔逆面青,一身盡痛,痛引小腹。或經下因作痞氣,咽痛息高,噫逆氣不宣和。或陽中伏陰,或陰隔於陽,渴不飲水,證候不一,脈息交錯,陰陽不分者服之即安。又主頭心厥痛立效。

小兒吐痢胃弱生風,或因轉瀉變成陰癇驚搐,證候危惡者,研細蠍稍湯調服必愈。有起死活人之功,無僭上躁下之性。善能升降陰陽,驅逐賊邪,安順中州,溫養脾元,至靈至妙。服之者須至心清淨,無損藥力,其驗如神。每服五十丸,甚者百丸,艾湯下,溫酒亦得。中暑新汲水下,早辰申時又一服。急病不計時候,日夜進五七服,量意加減如後。春分二月中,陰降中陽升,中陽進陰退也,宜用此法。

白話文:

丹訣

將九兩雄黃用清水研磨,或研成粉末亦可,務必選擇光滑明亮的雄黃。放入一個砂質容器中,填平壓實。加入六兩蜂蜜,將雄黃浸在蜂蜜中。再放入六截長短相同的防風,鋪滿容器表面,蓋上蓋子密封。用六斤黃土、四兩青鹽加水調成泥,拌入紙筋(根據需要添加)。待泥巴熟透柔軟後,搓成繩狀,交錯纏繞容器,並用泥碗包裹。陰乾七日,然後放在通風處用篩子盛放,待其完全乾燥。

在地上砌一個爐子,深一尺五寸,寬一尺二寸,將盛有丹藥的容器放在爐子中央。上面用一斗細桑柴灰(或松柴灰)蓋平。再用二十斤硬炭分五次燒制,持續一個伏時(需不斷添加炭火,使火力均勻,炭少可繼續添加,但不可過量)。取出容器敲碎,顏色青綠者最佳,紫色紅色次之。用油紙包裹,放入井中,距離水面一尺,懸掛一個伏時後取出。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酒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早晨面向東方,溫酒送服一粒(可另製小粒藥丸供兒童服用)。

洞陽金丹法

取上等硃砂四兩,木炭三十斤(若炭質鬆軟則加五斤),黃土六斤,鹽三兩,舊紙數張,加淨水調成熟泥。使用一個大而厚的陶鍋,將硃砂放入鍋中,上面蓋上楮皮,用工具敲打七次使其碎裂光滑。用兩到三層紙蓋住鍋口,再用泥巴捏成蓋子蓋上,底部厚度在一寸以上,紙和泥蓋要緊密相連,不能留有空隙。將泥巴根據鍋的形狀塗抹,再用二升淨灰加醋調和,從鍋頭開始塗抹到鍋身一半以及縫隙處,厚度約一寸,其餘地方薄敷即可。

將準備好的木炭堆好,從上面點火燒制,火滅後用淨土封蓋一夜取出。研磨成細粉,用熟棗肉和成藥丸,詳細製作方法可參考前述丹方。

伏火硃砂法

取四兩光明硃砂,如為塊狀,則用椽頭製作一個容器。先鋪上一層橘葉,放一匙蜜,再放入硃砂,上面再鋪一層橘葉,蓋上一匙蜜。用鹽泥封固,待其乾燥。用五升細灰築成灰塚,再用一秤(約二十斤)灰,用火煅燒至完全乾燥即可,隨意製成藥丸(楊安時傳)。

正一丹法

又名來復丹,能升降陰陽,補益正氣,是治療頑固疾病的良藥。能攻治難以攻克的痞氣,破除難以破除的陰邪,回補難以回補的陽氣,生發難以生發的胃氣。此藥能回陽止汗,破痞退陰,生脈健胃。主治水火不交,陰陽隔絕,難以治療的煩熱,以及真氣將絕的危症。適用於大虛中滿,暑濕伏留,服用寒涼藥物則腹瀉,服用溫熱藥物則病情加重的症狀。寒熱往來,煩渴嘔吐,四肢浮腫,小便淋漓,大便溏瀉。

胸膈喘急,咳嗽難眠,飧泄清穀,真氣暴虛,臍腹脹痛上攻。心腹脅肋腸道久痢,裡急後重,大便稀溏不正常。寒疝入腹,引起陰部疼痛,五臟虛損勞累,咳嗽逆氣咳血,喘息氣促,消瘦無力。停飲積滯,腸鳴帶下,鼻衄血蠱,失血亡陽,崩漏脫血,產後血渴。狂躁喜飲水,嘔逆飲食不下,以及產後諸病。

腸胃發熱導致飲水過多,霍亂轉筋,宿疾纏綿日久,或身體發熱如屍僵一樣,都能治療。陰證傷寒,手足厥逆,自汗自利,嘔逆面色青黑,全身疼痛,疼痛牽引至小腹。或因經期不調引起痞氣,咽喉疼痛呼吸急促,噫氣不暢。或陽中伏陰,或陰邪阻隔陽氣,口渴而不願喝水,症狀不一,脈息錯亂,陰陽不分者服用即可見效。又能迅速治療頭頂心臟厥痛。

小兒吐瀉胃弱生風,或因腹瀉轉變為陰癇驚搐,病情危重者,研磨成細粉,用蠍子湯調服,必能痊癒。此藥有起死回生的功效,卻沒有峻猛的副作用。善於升降陰陽,驅逐邪氣,調和中焦,溫養脾胃,功效神奇。服用此藥者,須保持內心清淨,才能保證藥效,療效如神。每次服用五十丸,病情嚴重者可服用一百丸,用艾湯送服,溫酒亦可。中暑者用新汲水送服,早晨或申時再服一次。急症不限時間,一日可服用五到七次,可根據病情增減劑量。春分二月,陰氣下降陽氣上升,陽氣內進陰氣外退,宜用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