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峰普濟方》~ 卷第十六 (11)
卷第十六 (11)
1. 氣
人參、白朮、乾薑、甘草、青橘皮、橘皮(各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溫酒下。
沉香養氣丸
治脾胃不和,膈脘痞悶,噫醋吞酸,口苦無味,食入遲化,心腹脹痛,中酒嘔吐,停滯不消,常服和氣調中美,進飲食。
沉香(二分)、木香(半兩)、香附子(四兩)、薑黃(二兩)、甘草(一兩半)、甘松(一分)。
上為細末,蒸餅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七丸,空心米飲下。
木香餅子
治男子婦人,脾胃不和,胸膈滿痞,心腹刺痛,兩脅脹滿,食不消化,寒痰嘔吐,噫醋吞酸,霍亂吐瀉,五膈氣病,咽喉噎塞,酒毒痰吐,不進飲食,妊婦老幼皆可服。
木香(二兩)、甘草(一兩半)、薑黃(二兩)、香附子(四兩)、縮砂仁、甘松(各一分)。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和丸,梧桐子大,捏作餅子,每服十餅子,細嚼溫水下,不以時。
養氣丸
治鼓脹。
丁香、胡椒、蓽茇、木香、乾蠍(各半兩)、蘿蔔子(一兩)。
上為細末,棗肉和丸,梧桐子大,米飲食前下三十丸。
蓽澄茄丸
治疝氣及下部濕冷,臍腹疼痛。
蓽澄茄、川楝子、茴香、木香、桃仁(各一兩)、蠍(一分)。
上為細末,酒煮麵糊和丸,如豌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溫酒或鹽湯下。
半夏散
治五膈噎氣,心胸不利,涕唾稠黏,飲食進退。
半夏、厚朴、枇杷葉(各一兩)、肉豆蔻(一個)、母丁香(二十五個)、青木香(一塊如棗大)。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八分一盞,煎至六分,和滓熱服。(葛仙公云:凡婦人諸疾,多緣憂恚,治須兼憂恚藥。)
正氣散
調順陰陽,祛寒正氣,治體虛客寒,陽氣內弱,中焦不和,寒熱相搏,頭痛昏倦,肢節煩疼,痰逆噁心,嘔吐冷沫,及療八般瘧疾,山嵐瘴氣,久不能除,時作寒熱,或暴冷內傷,霍亂吐利,或氣脈壅滯,手足虛腫,又治婦人但病頭痛,惡心,五種膈氣,食飲不下。
厚朴、人參、甘草、半夏、陳皮、藿香(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五片,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服。
九痛丸
治九種心痛:蟲心痛、疰心痛、風心痛、悸心痛、食心痛、飲心痛、冷心痛、熱心痛、生氣心痛。
附子、乾薑(各一兩)、人參、巴豆、生狼毒、吳茱萸(各一兩)。
上蜜為丸,梧桐子大,空心米飲下一丸。
集福丸
消食化氣,止泄瀉,腹中諸冷。
烏頭、桂、香附子、乾薑、陳橘皮、巴豆肉(麻油內熳火煎,自旦至午後,巴豆如皂子色即止,拭乾冷水浸兩日,換水浸研瓦上去油)。
上每巴豆霜一兩,用諸藥各以陳米一升半為末,水調成膏,直候微酸臭,即煮為硬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七丸,酒飲任下,一方硃砂為衣。
桃仁煎
治脅肋、臍腹氣結疼痛如錐刺,及氣奔上不下。
桃仁、茴香(各一兩)、木香(半兩)、硇砂、阿魏(各一分)、蠍梢(五十個)。
上為末,以桃仁膏和勻,以蔥白酒化下一棗大,空心,若氣大段不快,加檳榔三個,專主冷結膀胱。
乳香丸
消積冷,寬胸膈,進飲食,不宜多服。
乳香、巴豆(各一分)、丁香、木香、桂(各一分)、青橘皮(一兩)。
白話文:
[氣]
沉香養氣丸
治療脾胃不和,胸口鬱悶,打嗝帶酸味,口中苦味無味覺,食物消化緩慢,心腹部脹痛,飲酒後嘔吐,食物停滯不消化等症狀。經常服用可以調和氣血,增進食慾。
木香餅子
治療男女脾胃不和,胸膈滿悶,心腹部刺痛,兩脅脹滿,食物消化不良,寒痰嘔吐,打嗝帶酸味,霍亂嘔吐腹瀉,五膈氣(指胸腹脹滿之症),咽喉梗塞,酒毒導致的嘔吐,飲食不進等症狀,孕婦、老人小孩皆可服用。
養氣丸
治療鼓脹。
蓽澄茄丸
治療疝氣及下腹部濕冷、臍腹疼痛。
半夏散
治療五膈噎氣(指胸腹脹滿氣逆之症),胸悶不適,痰涎稠黏,飲食時好時壞。
正氣散
調理陰陽,祛除寒邪,治療體虛畏寒,陽氣不足,中焦不和,寒熱交加,頭痛昏沉,四肢關節疼痛,痰逆噁心,嘔吐冷水樣物,以及治療各種瘧疾、山嵐瘴氣等久治不癒的疾病,時發寒熱,或因暴寒內傷導致的霍亂嘔吐腹瀉,或氣血瘀滯導致的手足浮腫,也治療婦女頭痛、噁心、五種膈氣、飲食不下的症狀。
九痛丸
治療九種心痛:蟲心痛、疰心痛、風心痛、悸心痛、食心痛、飲心痛、冷心痛、熱心痛、生氣心痛。
集福丸
消食化氣,止瀉,治療腹部寒冷。
桃仁煎
治療脅肋、臍腹氣結疼痛如錐刺,以及氣上衝不下。
乳香丸
消積冷,寬胸膈,增進食慾,不宜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