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峰普濟方》~ 卷第十六 (12)
卷第十六 (12)
1. 氣
上為細末,水煮麵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七丸,以木瓜湯下,食後次加至十丸、十五丸。
木香散
治三焦不和,脾胃氣虛,關膈不通。
木香、人參、陳皮、甘草(各半兩),白朮、山藥(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後。
中和湯
調適陰陽,通流榮衛,養脾進胃,快飲食,治脅肋脹滿,止嘔逆噁心。
白朮(四兩),黃橘皮、厚朴、人參、甘草、茯苓(各二兩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
奔氣湯
治陽氣不足,陰寒上乘,奔搶膈中,迫寒胸痞,短氣喘急,膨痞悶凝,氣不宣行,厥逆便覺欲盡,腹內冷濕,腸鳴有聲,助陽退陰,散寒下氣,一方不用生薑。
甘草、人參、桂(各二兩),吳茱萸(六兩),生薑(一斤),半夏(六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二錢,生薑半兩,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前。
分氣煎丸
快胸膈,進飲食。
香附子(四兩),陳橘皮(二兩),木香(生)、丁香(各半兩生),薑黃(二兩生)。
上為細末,醋煮神麯糊丸如綠豆大,不以時,生薑湯下三十丸。
紫蘇子煎
治脾胃氣虛,飲食生冷過多,腹內脹滿,噫聞食氣,霍亂吐瀉,及上氣咳嗽。
紫蘇子、黃橘皮、良薑、桂心、人參(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食前酒服一丸。
青木香丸
寬中利膈,行滯氣,消飲食,治胸膈噎塞,腹脅脹痛,心下堅痞,腸中水聲,嘔噦痰逆,不思飲食。
牽牛粉(黑者十兩),補骨脂(七兩),蓽澄茄(四兩),木香(各一兩)。
上為細末,水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生薑湯下,食後臨臥,小兒加減服,妊婦勿服。
太一白丸
治八痞,兩脅積聚,有若盤盂,胸痛徹背,奄奄惻惻,裡急氣滿,項強痛極者,耳聾,消渴,泄痢,手足煩熱,或有流腫,小便苦數,淋瀝不盡,不能飲食,少氣流飲,時覺妨悶,小腹寒,大腸熱,恍惚喜忘,意有不定,五緩六急,食不生肌,面目黧黑。
狼毒、桂(各半兩),附子、烏頭、白芍藥(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下。
妙應丸
治氣虛有積。
大附子、破故紙、蓽澄茄、木香(各半兩),硇砂(半分)。
上為細末,和大麥麵裹藥同燒,候面黃焦,去面將藥為細末,煮麵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丸,米飲下(食後臨臥)。
丁香飲子
和氣。
丁香(三十個),肉豆蔻(一個),白茯苓、甘草(各一分),藿香(一字)。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後臨臥溫服。
草豆蔻散
草豆蔻仁、生薑、甘草、木香、人參。
上等分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
肥中丸
和胃進食,快氣。
藿香、人參、白朮(各一兩),半夏(半兩),陳粟米(二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滴水丸梧桐子大,用蜜一匙,姜三片煮浮溫服。
茯神湯
主五邪氣入人體中,見鬼妄語,有所見聞,心悸動搖,恍惚不定。
人參、茯神(各二兩),茯苓(三兩),赤小豆(四十個),菖蒲(三兩)。
白話文:
[氣]
一種藥丸,研磨成細末,用水煮成糊狀,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到七丸,用木瓜湯送服,飯後逐漸增加劑量,直到每次服用十丸或十五丸。
木香散:
治療三焦不和、脾胃氣虛、膈肌不通的藥方。
成分:木香、人參、陳皮、甘草(各半兩)、白朮、山藥(各一兩)。
用法: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加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渣後溫服,飯後服用。
中和湯:
調理陰陽平衡,疏通經絡,滋養脾胃,促進食慾,治療脅肋脹滿、嘔吐噁心的藥方。
成分:白朮(四兩)、黃橘皮、厚朴、人參、甘草、茯苓(各二兩半)。
用法: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加水一盞,加入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渣後溫服,飯前服用。
奔氣湯:
治療陽氣不足,陰寒上犯,氣血運行不暢,胸悶氣短,腹部冷濕,腸鳴的藥方。此方不用生薑。
成分:甘草、人參、桂枝(各二兩)、吳茱萸(六兩)、半夏(六兩)。
用法: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到二錢,加生薑半兩,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後溫服,飯前服用。
分氣煎丸:
疏通胸膈,增進食慾的藥方。
成分:香附子(四兩)、陳橘皮(二兩)、生木香、生丁香(各半兩)、生薑黃(二兩)。
用法:研磨成細末,用醋煮成的米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藥,隨時服用,用生薑湯送服,每次三十丸。
紫蘇子煎:
治療脾胃氣虛,飲食生冷過度,腹部脹滿,呃逆,嘔吐腹瀉,咳嗽的藥方。
成分:紫蘇子、黃橘皮、良薑、桂心、人參(各一兩)。
用法:研磨成細末,用蜂蜜做成彈珠大小的丸藥,飯前用酒送服,每次一丸。
青木香丸:
寬胸利膈,行氣消食,治療胸膈阻塞,腹部脅肋脹痛,心下堅硬痞塊,腸鳴,嘔吐痰逆,不想吃飯的藥方。
成分:牽牛子粉(黑色,十兩)、補骨脂(七兩)、蓽澄茄(四兩)、木香(一兩)。
用法:研磨成細末,用水和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生薑湯送服,飯後睡前服用。兒童酌減劑量,孕婦禁用。
太一白丸:
治療八種痞症,兩脅積聚,胸痛背痛,裡急氣滿,項強痛,耳聾,消渴,泄瀉,手足煩熱,浮腫,小便不利,飲食減少,氣短,腹部寒涼,大腸燥熱,神志恍惚健忘,心神不定,五緩六急,食慾不振,面色黧黑等症狀的藥方。
成分:狼毒、桂枝(各半兩)、附子、烏頭、白芍藥(各一兩)。
用法:研磨成細末,用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溫酒送服。
妙應丸:
治療氣虛積聚的藥方。
成分:大附子、破故紙、蓽澄茄、木香(各半兩)、硇砂(半分)。
用法:研磨成細末,用大麥麵包裹藥物一起燒烤,待麵變黃焦後,除去麵粉,將藥物研磨成細末,用水煮成糊狀,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到五丸,用米湯送服,飯後睡前服用。
丁香飲子:
和氣的藥方。
成分:丁香(三十個)、肉豆蔻(一個)、白茯苓、甘草(各一分)、藿香(一分)。
用法: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加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渣後溫服,飯後睡前服用。
草豆蔻散:
成分:草豆蔻仁、生薑、甘草、木香、人參(等量)。
用法: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二錢,加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渣後溫服,飯後服用。
肥中丸:
和胃進食,順氣的藥方。
成分:藿香、人參、白朮(各一兩)、半夏(半兩)、陳粟米(二兩)。
用法: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用蜂蜜一匙,生薑三片煮沸後溫服。
茯神湯:
治療五邪之氣侵入人體,出現神志錯亂,胡言亂語,心悸,恍惚不安等症狀的藥方。
成分:人參、茯神(各二兩)、茯苓(三兩)、赤小豆(四十個)、菖蒲(三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