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雞峰普濟方》~ 卷第十六 (10)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六 (10)

1.

上為細末,滴水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臨臥生薑湯下。

勻氣散

治氣滯不勻,胸膈虛痞,宿冷不消,心腹刺痛,除脹滿噎塞,止嘔吐噁心,常服調順脾胃,進飲食。

丁香(二十兩),藿香,甘草(各五斤),白豆蔻,白檀,木香(各二十兩),縮砂仁(二斤半)。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入鹽一字,用沸湯點服,不以時。

杏仁順氣丸

寬中順氣,破堅去積,逐痰水,行結氣,消除腹脹,通利痞,療肺氣壅滯,喘悶不快,胃中停飲,腹脹鼓痛,或嘔逆痰涎,呼吸短氣,或肋下牢滿,骨間刺痛,又治咳逆腫滿,背脊拘急,大便秘滯,便水赤澀等。

甜葶藶(三兩),杏仁(二兩),神麯(一兩),半夏,檳榔(各二兩),牽牛(四兩),皂莢(五鋌)。

上除葶藶、杏仁外,同為細末,後入上件藥二味,再研勻,調浸皂莢酒為麵糊,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溫生薑湯下。

黑神丸

治療在後。

乾漆(六兩半,生半熟,用重湯煮半日令香),神麯,茴香,木香,椒紅,丁香(各半兩),檳榔(四個,除椒外五物皆一半生一半炒)。

上為末,研和丸如彈子大,取茴香末十二兩鋪蓋陰地陰乾,候外乾,並茴香取器中極乾,乃去茴香,腎余,盲腸,膀胱,癖,七疝,下墜,五膈,血崩,產後諸血,滿下赤白,並一丸分四服,死胎一丸,皆綿灰酒下,難產炒葵子四十九個,搗碎酒煎下一丸,諸疾不過三服,風疾十服,膈氣癖瘕五服,血瘕三丸當瘥,凡婦人腹中有大塊如杯,名曰血瘕,服此即消。

七氣湯

主虛冷上氣七氣等。

半夏(一分半),人參,甘草,生薑,五味子,桂(各半兩),紫蘇子(一分)。

上㕮咀,以水二盞,煎至七分,去滓,臨臥溫服。

奔風湯

治男子婦人因驚悸憂恚,氣聚自臍腹動悸上行,或沖咽喉,腹中痛。

甘李白皮(一兩半),乾葛(半兩),半夏(四分),白芍藥(三分),當歸,芎藭,甘草(各二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後。

趁痛散

治臟腑積寒,脅腹脹滿。

蓬莪朮,桂(各一兩),檳榔(半兩),芫花,附子(各一分),細辛(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食前。

木香理氣丸

治脅下滿,氣逆,不妨於食,連年不除,此由風寒之氣,伏留而不散,聚於脅下,正氣不得行,謂之積聚。

青橘皮(一兩),桔梗,桂,檳榔(各半兩),木香,杏仁(各一分)。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梧桐子大,薑湯下二十丸,未知漸加至三十丸。

木瓜分氣丸

治胸腹脹滿。

乾木瓜,薑黃,陳橘皮,黑牽牛,蓬莪朮,蘿蔔子(各一兩)。

上為細末,水煮麵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漸加至三五十丸,陳橘皮湯下,食後臨臥服。

調中白朮煎

升降陰陽,宣通壅滯,調中順氣,款利三焦,治胸膈窒塞,噫氣不通,噎痞喘滿,食飲遲化,痰飲留滯,腹脅脹滿,傳道不勻,或秘或澀,脾胃易傷,心腹疼痛,霍亂嘔吐,食飲不下,恚怒氣逆,憂憊結氣,或作奔沖,胸脅刺痛,短氣好眠,全不思飲食。

白話文:

[氣]

勻氣散

治療氣滯不順暢,胸膈部脹滿不適,宿食積滯不消化,心腹部刺痛,消除脹滿、噎塞感,止嘔吐噁心。長期服用可以調理脾胃,促進食慾。

配方:丁香(20兩)、藿香、甘草(各5斤)、白豆蔻、白檀、木香(各20兩)、縮砂仁(2斤半)。

製法: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加入鹽少許,用沸水沖服,不拘時辰。

杏仁順氣丸

寬胸順氣,消除堅硬積滯,祛痰水,行氣,消除腹脹,通利痞塊,治療肺氣壅滯導致的喘悶不適,胃中停積飲水,腹脹疼痛,嘔逆帶痰涎,呼吸短促,肋下脹滿,骨骼間刺痛,以及咳嗽逆氣、腫脹、背脊拘緊、大便秘結、排尿困難灼痛等症狀。

配方:甜葶藶(3兩)、杏仁(2兩)、神麴(1兩)、半夏、檳榔(各2兩)、牽牛(4兩)、皂莢(5鋌)。

製法:除了甜葶藶和杏仁以外,其餘藥材研磨成細末,再加入甜葶藶和杏仁,研磨均勻,用皂莢酒調成麵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20-30丸,溫熱的生薑湯送服。

黑神丸

治療後續疾病。(配方及用法用量在後續說明)

配方:乾漆(6.5兩,生半熟,用重湯煮半日使其香味溢出)、神麴、茴香、木香、紅花椒、丁香(各半兩,除紅花椒外,其餘藥材一半生用,一半炒制)。

七氣湯

主治虛寒體質,上氣,七氣等症狀。

配方:半夏(1.5分)、人參、甘草、生薑、五味子、桂枝(各半兩)、紫蘇子(1分)。

製法:將藥材切碎,加水兩盞,煎至七分,濾去藥渣,睡前溫服。

奔風湯

治療男女因驚悸憂慮,導致氣鬱結於臍腹,並向上衝擊咽喉,或伴隨腹部疼痛的症狀。

配方:甘李白皮(1.5兩)、乾葛(半兩)、半夏(4分)、白芍藥(3分)、當歸、川芎、甘草(各2分)。

製法: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加水一盞,煎至七分,濾去藥渣,溫服,飯後服用。

趁痛散

治療臟腑積寒,脅肋腹部脹滿。

配方:蓬莪朮、桂枝(各1兩)、檳榔(半兩)、芫花、附子(各1分)、細辛(半兩)。

製法: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飯前服用。

木香理氣丸

治療脅肋下脹滿,氣逆,不影響進食,但多年不愈,此乃風寒之氣伏留不散,聚集於脅肋下,導致正氣運行受阻,形成積聚。

配方:青橘皮(1兩)、桔梗、桂枝、檳榔(各半兩)、木香、杏仁(各1分)。

製法: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用薑湯送服,每次20丸,可逐漸增加至30丸。

木瓜分氣丸

治療胸腹脹滿。

配方:乾木瓜、薑黃、陳橘皮、黑牽牛、蓬莪朮、蘿蔔子(各1兩)。

製法:研磨成細末,用水煮成麵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20丸,可逐漸增加至30-50丸,用陳橘皮湯送服,飯後睡前服用。

調中白朮煎

升降陰陽,疏通壅滯,調理脾胃,順氣,暢通三焦,治療胸膈部阻塞,呃逆氣不通,噎膈、喘滿,飲食消化不良,痰飲停滯,腹脅脹滿,腸胃蠕動不勻,便秘或排便困難,脾胃虛弱,心腹部疼痛,霍亂嘔吐,飲食不進,憤怒導致氣逆,憂愁導致氣結,或氣衝胸脅,胸脅刺痛,呼吸短促,嗜睡,完全不想吃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