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峰普濟方》~ 卷第十六 (9)
卷第十六 (9)
1. 氣
三稜(一兩),術(半兩),益智,烏藥,沉香,厚朴,黃橘皮,甘草(各一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後。
沉香烏藥煎
治胸脅氣痞臟腑疼痛。
沉香,烏藥,澤瀉,陳皮,赤茯苓,白朮,香附子(各半兩),麝香(一分)。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後煎橘皮湯下。
人參半夏散
廣濟賁豚氣在心,吸吸短氣,不欲聞人聲,心下煩亂不安,發作有時,四肢煩疼,手足逆冷。
桑根白皮(八兩),半夏(七兩),乾薑(四兩),茯苓(三兩),人參,甘草(各二兩),附子(一兩),桂(四兩)。
上切碎,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濾去滓,分作三服,忌生冷羊肉、餳、海藻、菘菜、油膩等,食後服。
麝香丸
治右脅下如覆杯,有頭足,久不已,令人發瘧,寒熱痞悶也。始得之因肺病傳肝,肝得傳脾,脾乘旺而不受邪,其氣留於肝,故結而為積,謂之積氣,其脈弦澀時結。
桂(一兩),當歸,人參(各半兩),細辛,川烏頭,巴豆(各分),麝香(一字),蓬莪朮(半兩)。
上為細末,水煮麵糊和丸,如綠豆大,米飲下三丸。
沉香丸
治胸中氣痞煩悶,飲食不下,或心下苦滿,噫氣吞酸,時聞食臭,大小便秘澀。此由憂思驚恐,寒熱動傷,其氣結於胸膈之間,經稱陽脈結謂之膈,此名膈氣。
丁香,木香,吳茱萸,茴香,沉香(各一分),青橘皮,肉豆蔻,檳榔(各二兩),黑牽牛二兩(醋浸令軟,連二味同炒,令牽牛熟去出)。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梧桐子大,生薑湯下十丸。
賁豚湯
治從小腹上衝心胸咽喉發痛,如豚之狀,發作欲死。其始得之由脾病傳腎,腎當傳心,心乘旺而不受邪,氣留於腎,其脈沉結,謂之賁豚。宜此藥及桂枝加桂湯(方在後)。
甘草,川芎,半夏,黃芩(各二兩),葛根(五兩),芍藥(三兩),甘李根皮(五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生薑五片,煎至一盞,去滓溫服,不以時。
安胃白朮散
治脾胃氣虛,胸膈膨悶,心腹脹滿,嘔逆噁心,噫氣吞酸,口淡無味,四肢倦怠,全不思食。
白朮(二兩),茯苓,藿香,厚朴,半夏,甘草,黃橘皮(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非時。
生氣湯
治男子婦人一切冷氣攻心,腹脅肋脹滿刺痛,噫醋吞酸,痰逆嘔吐,胸膈痞悶,飲食不美,又治五膈五噎一切氣疾,常服除邪冷,生胃氣。
丁香,檀香(各一兩),鹽(三兩半),乾薑,甘草(各二兩),丁皮(一兩),胡椒(一分)。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或一錢,沸湯點,不以時。一方有人參白芷。
蟧疰丹
治脾元虛冷,小腸氣發動疼痛,及痃癖冷氣腹痛。
茴香,木香(各一兩),硇砂,硫黃,乾蠍,白礬(各一分),附子(半兩,炮用)。
上為細末,酒煮麵糊和丸,如雞頭大,每服三丸,略嚼破一丸,燒綿灰二錢,酒調下。
順氣丸
寬胸膈,行滯氣,消痰飲,爽神氣。
黃牽牛(十兩,炒,別搗取面六兩),木香,青橘皮,檳榔,半夏曲(各一兩),紫蘇子(半兩),五靈脂(一兩半)。
白話文:
[氣]
沉香烏藥煎
治療胸脅部氣滯、痞滿、臟腑疼痛。藥方包含沉香、烏藥、澤瀉、陳皮、赤茯苓、白朮、香附子及麝香。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調和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飯後用煎好的橘皮湯送服。
人參半夏散
治療賁豚氣(一種氣逆上衝的病症)導致的心慌、呼吸急促、不想說話、心下煩悶不安、發作時間不定、四肢疼痛、手足冰冷等症狀。藥方包含桑根白皮、半夏、乾薑、茯苓、人參、甘草、附子及桂枝。將藥材切碎,加水煎煮,服用後需忌口生冷食物、羊肉、餳(一種甜食)、海藻、菘菜和油膩食物。
麝香丸
治療右脅下脹痛如覆杯狀,疼痛時間長,並伴有發瘧、寒熱、痞悶等症狀。此症是由肺病傳至肝臟,再傳至脾臟,脾臟功能旺盛而不能抵禦邪氣,導致氣滯於肝臟,形成氣積。藥方包含桂枝、當歸、人參、細辛、川烏頭、巴豆、麝香及蓬莪朮。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煮熟的麵糊調和成丸藥,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三丸,用米湯送服。
沉香丸
治療胸中氣滯、痞滿、煩悶、食慾不振、心下苦滿、呃逆、吞酸、聞食臭、大小便不通等症狀。這些症狀是因憂思、驚恐、寒熱等因素導致氣滯於胸膈之間所致。藥方包含丁香、木香、吳茱萸、茴香、沉香、青橘皮、肉豆蔻、檳榔和黑牽牛(需醋浸軟後與其他藥材同炒)。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調和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十丸,用生薑湯送服。
賁豚湯
治療從小腹上衝至心胸咽喉的疼痛,疼痛劇烈,如豚狀,發作時危及生命。此症是由脾病傳至腎臟,再傳至心臟,心臟功能旺盛而不能抵禦邪氣,氣滯於腎臟所致。藥方包含甘草、川芎、半夏、黃芩、葛根、芍藥及甘李根皮。將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加水和生薑片煎煮服用,不限時間。
安胃白朮散
治療脾胃氣虛導致的胸膈膨脹、心腹脹滿、嘔吐、噁心、呃逆、吞酸、口淡無味、四肢倦怠、食慾不振等症狀。藥方包含白朮、茯苓、藿香、厚朴、半夏、甘草及黃橘皮。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加水煎煮服用,不限時間。
生氣湯
治療男女一切寒氣入侵導致的心痛、腹脅肋脹滿刺痛、呃逆、吞酸、痰多嘔吐、胸膈痞悶、食慾不振等症狀。也治療各種氣滯引起的胸膈痞悶等症狀,常服可祛除寒邪,健脾胃。藥方包含丁香、檀香、鹽、乾薑、甘草、丁皮和胡椒。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或一錢,用沸水沖服,不限時間。
蟧疰丹
治療脾胃虛寒、小腸氣脹痛、以及痃癖(一種腹部腫塊)引起的腹痛。藥方包含茴香、木香、硇砂、硫黃、乾蠍、白礬和附子(炮製)。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酒煮熟的麵糊調和成丸藥,大小如雞頭,每次服用三丸,略嚼碎一丸,用燒綿灰和酒送服。
順氣丸
治療胸膈脹滿,氣滯不通,痰飲阻塞,神疲乏力等症狀。藥方包含黃牽牛(需炒制)、木香、青橘皮、檳榔、半夏曲、紫蘇子及五靈脂。
說明: 以上翻譯僅供參考,並非專業醫療建議。服用中藥前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根據自身情況調整用藥。 文中部分藥材名稱的現代名稱可能與古代有所差異,需根據實際情況判斷。 劑量單位「兩」、「錢」、「分」、「字」均為古代計量單位,需換算成現代單位使用,建議諮詢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