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雞峰普濟方》~ 卷第二十四 (15)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四 (15)

1. 丹訣

九陽丹過度,除前六味燒外,石燕子、紫石英、牡蠣研為細末,並鍾乳粉共四味,與鹿茸等藥不入火,後與燒者藥同研,以醋拌灰,羅過細,擁焙合子了,亦如塚子。先用火二三斤,遙熁,漸簇近,又添火籠蓋煅之,通可用火十斤許方得所。又須別備下醋拌灰二升,防被火罷風激縫開,即擁之,令不走。

玉倪丹,無所不主,尤補心益精血,愈瘻疾,壯筋骨,久服不死,大效。辰砂(二十八兩),檳榔仁,遠志,訶黎勒皮,甘草(各二大兩),桂(八大兩,一斤留蒸二十,砂拍覆藉研用)。

上用甘草等四味銼,以水二斗,大釜用細布囊盛丹砂,懸於釜中,著水和藥炭火煮之。第一日兼夜用陰火,水緩動。第二日兼夜用陽火,魚眼沸。第三日兼夜用木火,花沫沸。第四日兼夜用火火,泊泊沸。第五日用土火,微微沸。第六日兼夜用金火,沸乍緩乍急。第七日兼夜用水火,緩調令沸。先期泥二釜,一釜常暖水用,添煮藥釜水涸,即添暖水,常令不減二斗。

七日滿,即去丹砂於銀閤中蒸,其閤中先布桂肉一兩指厚,即勻布丹砂,又以余桂一兩覆之,即下合置甑中,先布糯米厚三寸,乃置合,又以糯米擁覆上,亦令厚三寸許,桑薪火蒸之。每五日換米換桂,其甑蔽可用光竹子為之,不爾蒸多甑墜下釜中也。甑下側開一小孔子,常暖水用,小竹筒子注添釜中,勿令水減。

第一五日用春火,如常炊飯兼夜。第二五日兼夜用夏火,猛於炊飯。第三五日兼夜用秋火,似炊飯,乍緩乍急。第四五日兼夜用冬火,暖於炊飯。依五行相生,用文武火助之。藥成,即出丹砂,以玉捶力士缽中研之,當不摻如面,即可服之。以榖子煎丸,梧桐子大,每日食上服一丸,每日三食服三丸,非時服三丸。煉或丹砂二年為一劑,二年服盡,每十年即煉服三兩。仍取正月一日起服至盡,既須每十年三兩,不可旋合,當宜頓煉取一劑貯之。

蜜煮硃砂煎丸,固中下,益脾胃,大效。光明成顆粒硃砂(每一兩管蜜三兩,先將硃砂用紗帛裹定,將蜜置銀器或垍器中,下硃砂於蜜內,以重湯煮三晝夜,取出用新汲水洗淨,又用溫熱水再洗蜜盡,火微焙乾,研令極細)。

上用蒸熟軟爛棗,去核研爛,絹帛裹棗裂,取棗肉,同稍硬清水煮麵糊同和,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粒,米湯下,忌羊血,空心食前日三服。

伏火丹砂,好辰砂五兩,用蜜拌了,以表裡黑紙裹了,又用砂合子一個,先入藥實築可一指厚,安丹砂在中,更入藥四邊並上實築,去合口可半指來,更鋪川椒末一重,更用墨紙蓋定,生油調蛤粉泯縫合定,外面用膠泥紙筋打相著,三分泥一分沙土相和,固濟合子可一指來。安在地上,周回用醋灰抱定合子,周迴倚炭可一秤來,上用熟火一斤燒至灰,翌日取之,更燒如此三遍,砂研令極細。

搗半夏末,打麵糊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丸,加至十丸、十五、二十丸。如心氣不足,用棗肉和丸,用藥如後。白附子、橘葉、川椒(令搗,各二兩)、枸杞子、地骨皮、天茄子(如無只用白附子一倍)、細辛、石葦(各三兩為末)。上將此八味都用蜜和就,固濟丹砂在中,上面用膠泥糊蓋,後用油蛤粉固口縫,此法極妙。

白話文:

丹訣

九陽丹製作過於複雜,除了前六味藥材燒製外,將石燕子、紫石英、牡蠣研磨成細粉,與鍾乳粉混合成四味藥粉。鹿茸等藥材不需經火燒製,之後與燒製過的藥材一同研磨,用醋拌和灰燼,過篩至細膩,再用火焙燒成藥丸,方法如同製作塚子一般。先用二三斤的火,遠距離烘烤,逐漸靠近,再添加火籠蓋住煅燒,直到大約使用十斤火才算完成。另需準備二升醋拌灰燼,以防火勢過猛,風力導致縫隙裂開,及時填補,避免藥物散失。

玉倪丹,功效廣泛,尤其能補益心臟、精血,治療瘻疾,強健筋骨,長期服用可延年益壽,效果顯著。辰砂二十八兩,檳榔仁、遠志、訶黎勒皮、甘草各二大兩,桂八大兩(留下一斤,蒸製二十兩,拍碎研磨後使用)。

將甘草等四味藥材切碎,用二斗水,用大釜,以細布袋盛裝辰砂,懸掛於釜中,加入水和藥材,用炭火煮沸。第一天夜裡用陰火,水緩慢移動;第二天夜裡用陽火,水沸騰如魚眼;第三天夜裡用木火,水沸騰如花沫;第四天夜裡用火火,水沸騰聲響不斷;第五天用土火,水微微沸騰;第六天夜裡用金火,水沸騰忽急忽緩;第七天夜裡用水火,緩慢調節使其沸騰。提前準備兩個釜,一個釜常備溫水,用於隨時補充煮藥釜中水份,保持水量不低於二斗。

七天後,將辰砂取出,放在銀盒中蒸製。銀盒中先鋪上約一指厚的桂肉,均勻鋪上辰砂,再覆蓋一指厚的桂肉,然後放入蒸籠中。先在蒸籠底部鋪上三寸厚的糯米,再放入銀盒,上面也以三寸厚的糯米覆蓋,用桑木柴火蒸製。每五天更換一次糯米和桂肉。蒸籠蓋子最好用光滑的竹子製成,否則蒸製過程中,蒸籠蓋容易墜入釜中。蒸籠底部開一個小孔,用溫水隨時補充,用小竹筒注水,避免水量減少。

第一天到第五天用春火,如同平常煮飯,持續一整天一夜;第二天到第五天用夏火,火力猛於煮飯;第三天到第五天用秋火,如同煮飯,火力忽急忽緩;第四天到第五天用冬火,火力溫和於煮飯。依五行相生,運用文武火候。藥材煉製完成後,取出辰砂,用玉杵在力士缽中研磨,直到細膩如面粉,即可服用。用穀子熬成糊狀做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日飯後服用一丸,每日三餐各服用三丸,非飯點不可服用三丸。煉製辰砂需兩年為一劑,兩年服完,每十年煉製服用三兩。必須從正月初一開始服用至服用完畢。每十年服用三兩,不可重複服用,應一次煉製足夠一劑的藥量儲存。

蜜煮硃砂煎丸,能固護中下焦,益氣脾胃,效果顯著。(將每兩硃砂用三兩蜜糖,先將硃砂用紗布包裹好,將蜜糖放在銀器或瓷器中,放入硃砂,用重湯煮三晝夜,取出用新汲水洗淨,再用溫熱水洗去蜂蜜,小火焙乾,研磨成極細的粉末)。

將蒸熟軟爛的棗子去核研磨成泥狀,用絹布包裹擠壓,取棗肉,與稍硬的清水煮成麵糊狀,和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到七粒,米湯送服,忌食羊肉,空腹飯前每日三次服用。

伏火丹砂:取上等辰砂五兩,用蜂蜜拌勻,用裡外兩層黑紙包裹,放入砂質藥盒中。先在藥盒底部填實約一指厚的藥材,將辰砂放在中間,四周及上面填滿藥材,留下盒口約半指寬,再鋪上一層川椒末,用墨紙蓋好,用生油調和蛤粉填實縫隙,外面用膠泥和紙筋混合糊住,比例為三分泥一分沙土,將藥盒封固約一指厚。放在地上,四周用醋灰包裹藥盒,周圍放炭火約一秤重,上面用熟火一斤燒至灰燼,第二天取出,再如此燒製三次,將辰砂研磨成極細粉末。

將半夏研磨成粉末,用麵糊和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丸,逐漸增加至十丸、十五丸、二十丸。如果心氣不足,則用棗肉和成藥丸,用藥方法如後。白附子、橘葉、川椒(研磨,各二兩)、枸杞子、地骨皮、天茄子(如果沒有,只用白附子加倍)、細辛、石葦(各三兩研磨成粉末)。將這八味藥材用蜂蜜混合均勻,將丹砂放在中間,上面用膠泥糊封好,用油和蛤粉封固盒口縫隙,此法極為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