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峰普濟方》~ 卷第十一 (7)
卷第十一 (7)
1. 婦人崩漏
內補黃耆湯
治婦人五勞七傷身體疼痛,小腹急滿,面目黃黑,不能飲食,並諸虛乏不足,氣少心悸不安。
黃耆、當歸、芍藥、乾地黃、半夏(各三兩),茯苓、人參、桂、遠志、麥門冬、白朮、澤瀉(各二兩),乾薑(五兩),棗(三十個),五味子、甘草(各一兩)。
上㕮咀,水一斗半,煮取三升,去滓,一服五合,日三夜一。
人參荊芥散
治婦人血風勞氣,胸膈不利,經脈滯澀,四肢拘急煩疼,心多忪悸,不能飲食,漸加羸瘦。
人參、荊芥、白朮、柴胡、生地黃、酸棗仁、羚羊角、鱉甲、枳殼、桂(各一兩半),當歸、防風、甘草、牡丹皮、赤芍藥、芎(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二大錢,水一盞,姜三片,煎至六分,去滓,食後服之。
保生丹
補宮臟氣虛,肢體瘦倦。
石斛、秦艽、熟地黃、貝母、糯米、防風、乾薑、甘草、細辛、桂(各半兩),當歸、川椒、黃芩、大麻仁(各一兩半),大豆卷、石膏(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白湯下,酒亦得,細嚼食前。
鍾乳澤蘭煎
補虛損。
鍾乳粉(二兩),澤蘭葉(二兩二錢半),防風(一兩三分),人參、柏子仁、麥門冬、熟乾地黃、石膏、石斛、芎、甘草、牛膝、山茱萸、乾山藥、當歸、白芷(各一兩半)。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溫酒下。
羌活散
治婦人血風虛勞冷,四肢羸瘦,不能飲食,面色萎黃,腹內時痛。
羌活、桃仁、鱉甲、熟乾地黃、牛膝(各一兩),白朮、白茯苓、續斷、川芎、附子、木香、當歸(各三分),防風、人參、白芍藥、桂心(各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生薑半分,煎至六分,溫服,去滓,不以時。
補陰丹
治婦人血臟諸疾,及諸淋病,及經脈不行,或產後餘血不盡,變成血瘕,皆治之。
好硃砂、硇砂、延胡索、半夏曲、芫花、木香、斑蝥(各半兩),海蛤、荊三稜、黑附子、蓬莪朮、川楝子、青皮(各一兩),肉豆蔻(二個),大檳榔(三個),茴香(一兩)。
上為細末,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丸,空心溫醋湯下。
牡丹散
治婦人血臟虛風,攻頭目不利,可思飲食,手足煩熱,肢節拘急疼痛,胸膈不利,大腸不調,陰陽相干,心驚忪悸,或時眩暈,身體勞倦,宜服。
牡丹皮、川芎、枳殼(各兩),桂、延胡索、京三稜、乾薑、羌活、半夏(各半兩),陳皮、木香、白朮、赤芍藥、訶子肉(各三分),當歸(一兩半),甘草(半兩)。(重校定此方內三味無分兩,此方靈苑方亦載之,納枳殼、川芎、牡丹皮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半盞,煎五七沸,食前溫服。此方婦人常服,益血海,退血風勞攻注,消寒疾,空脾胃,理血氣,攻剌及氣虛惡寒潮熱等病,至妙。
大勝金丸
治妊娠風冷氣血勞傷,頭旋體瞤,怔忪驚悸,寒熱往來,心腹脅痛,肢節煩倦,赤白帶下,胎氣不寧,保養衝任,順政子道,預服易產不痛,善除產後一切病,溫中益氣,進美飲食。
白話文:
婦人崩漏
內補黃耆湯
治療婦女因過度勞累或外傷導致身體疼痛、小腹脹痛、面色萎黃、食慾不振、全身虛弱、氣血不足、心悸不安等症狀。
人參荊芥散
治療婦女因血虛風寒導致胸悶、經絡不通、四肢拘攣疼痛、心悸、食慾不振、日漸消瘦等症狀。
保生丹
補益臟腑氣虛,改善肢體瘦弱疲倦。
鍾乳澤蘭煎
補益虛損。
羌活散
治療婦女因血虛風寒導致身體虛弱消瘦、食慾不振、面色萎黃、腹部間歇性疼痛等症狀。
補陰丹
治療婦女血虛導致的各種疾病,包括各種尿頻尿痛,月經不調,產後餘血未盡導致的血塊等。
牡丹散
治療婦女因血虛風寒導致頭暈目眩、食慾不振、手足心煩熱、關節疼痛、胸悶、大便秘結、陰陽失調、心悸、眩暈、身體疲倦等症狀。
大勝金丸
治療孕婦因風寒或氣血虧損導致頭暈目眩、心悸、寒熱交替、心腹脅肋疼痛、肢體疲倦、白帶或赤帶、胎動不安等症狀,亦可預防難產及產後諸病,溫補中焦,增進食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