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雞峰普濟方》~ 卷第四 (8)

回本書目錄

卷第四 (8)

1. 迅補丸

治脾胃久虛,積寒在內,氣羸食少,食飲遲化,腹脹倦怠,服藥不能取效者,服之即愈,累經大效。

白話文:

繁體中文:

治脾胃久虛,積寒在內,氣羸食少,食飲遲化,腹脹倦怠,服藥不能取效者,服之即愈,累經大效。

現代白話文:

適用於脾胃虛弱已久,體內有寒氣積聚,氣虛食慾不振,飲食消化不良,腹部脹滿,身體疲倦,服用其他藥物無效者,服用此方可立即見效,屢試屢驗效果顯著。

舶上硫黃、陽起石鍾乳粉、礜石(各一兩,大火煅過,法在炮製門中)、川烏頭(四兩)。

白話文:

從國外進口的硫磺、陽起石、鐘乳粉、礜石(這些藥物各一兩,在大火中煅燒過,詳細方法在炮製的章節裡介紹)、四川烏頭(四兩)。

上為細末,水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硃砂為衣,每服十丸、十五丸,空心及晚食前溫米飲下。

白話文:

把藥材研磨成細末,再以煮過的水和麵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然後用硃砂做外衣。每次服用十到十五丸,在空著肚子和晚餐前,用溫米酒送服。

2. 覆盆子丸

治元臟虛弱,臍腹㽲痛,膝脛劣,百節痠疼,昏倦多睡,小便頻濁,頭旋痰唾,背脊拘急,飲食無味。常服溫順臟氣,補益丹田。

白話文:

治療元氣臟氣虛弱,以致臍腹內痛,膝蓋小腿無力,全身關節痠痛,疲倦嗜睡,小便量多且混濁,頭暈痰多,背部僵硬緊繃,飲食沒有味道。通常服用溫和順氣,補益丹田的藥物。

覆盆子肉蓯蓉黃耆(各一兩)、芎藭、當歸赤芍藥(各三分)、五味子(一兩)、補骨脂烏藥石斛澤瀉蓽澄茄沉香、巴戟(各二兩)、山茱萸(三分)、熟乾地黃、菟絲子(各二兩)

白話文:

覆盆子、肉蓯蓉、黃耆(各 30 克)、芎藭、當歸、赤芍藥(各 9 克)、五味子(30 克)、補骨脂、烏藥、石斛、澤瀉、蓽澄茄、沉香、巴戟(各 60 克)、山茱萸(9 克)、熟乾地黃、菟絲子(各 60 克)

上為細末,蜜丸梧桐子大,空心鹽湯下二十丸。

白話文:

細如梧桐子,空心鹽湯送服,一次二十丸。

3. 麋角丸

治真元虧耗,營衛勞傷,精液不固,大便不調,食少乏力,久服填骨髓,補虛勞,駐顏色,去萬病

麋角(鎊為屑十兩) 附子(一兩)

上為細末,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四十丸,空心米飲下

白話文:

鹿茸(研磨成細粉,重十兩) 附子(重一兩)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酒煮麵粉糊製成丸劑,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到四十顆,空腹時用米湯送服。長期服用可補充骨髓,補虛勞,改善氣色,消除各種疾病。

4. 鍾乳散

治六極虛寒晝瘥暮甚,氣短息寒,主百病,令人力強,能飲食,去風冷。

白話文:

治療六極虛寒,白天減緩,晚上加劇,氣短氣寒,能治療百病,令人力氣強壯,能進食,去除風寒。

鍾乳、乾薑桔梗茯苓細辛、桂心、附子人參(各二兩)、白朮(四兩)、防風牡蠣、栝螯(各十兩)。

白話文:

鍾乳石、乾薑、桔梗、茯苓、細辛、肉桂心、烏頭、人參(各二兩)、白朮(四兩)、防風、牡蠣、栝蔞(各十兩)。

上為細末,以酒服方寸匕,日三,漸加二匕,五十以上,可數服得方寸匕。

白話文:

將藥末用酒送服一茶匙,每日服用三次,逐漸增加為二茶匙。年齡五十歲以上者,可以多服幾次,直到服用一茶匙為止。

5. 五柔丸

治亡津液虛秘,大便不通,結燥後重,飲食不生肌肉,補虛損,調三焦

白話文:

原文:

虛損分津液元氣,元氣虛則津液枯,津液枯則元氣損,是虛損之根基也,大便不通,結燥後重,飲食不生肌肉,皆虛損也,乃三焦氣火兩衰,氣火衰則陽無生化之功,陰無蒸化之能,故津液枯竭,不能滋養臟腑,臟腑虛弱,不能化生精氣,故飲食不生肌肉,三焦氣火衰,則三焦氣血無升降之用,故大便不通,結燥後重。

翻譯:

虛損分為津液虛損和元氣虛損。元氣虛弱,則津液枯竭;津液枯竭,則元氣受損,這是虛損的根本原因。大便不通,乾燥堅硬,後重,飲食不能化生肌肉,都是虛損的表現。這是因為三焦的氣火兩衰,氣火衰弱,則陽氣沒有生化的功能,陰氣沒有蒸化的能力,所以津液枯竭,不能滋養臟腑。臟腑虛弱,不能化生精氣,所以飲食不能化生肌肉。三焦氣火衰弱,則三焦氣血不能升降,所以大便不通,乾燥堅硬,後重。

大黃(二兩) 前胡 半夏 蓯蓉 苦葶藶 赤芍藥 白茯苓 細辛 當歸(各一兩)

白話文:

大黃(80克) 前胡 半夏 蓯蓉 苦葶藶 赤芍藥 白茯苓 細辛 當歸(各40克)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溫水下二十丸,以通為度,漸漸加之。(重校定,此方大黃一味無分兩字,此方千金方內亦載之,大黃合用二兩。)

白話文:

中藥研磨成細末,然後加入蜂蜜做成丸藥,丸藥大小如同梧桐子。服用時以溫水送服二十丸,服用後如果覺得通暢即可,之後再慢慢增加服用量。(經過校定後,發現此方中只有大黃一味藥材,並沒有兩字。另外,此方也在《千金方》中提到,大黃總用量為二兩。)

6. 麝香鹿茸丸

益真氣補虛憊,治下焦傷竭,臍腹絞痛,兩脅脹滿,飲食減少,肢節煩疼,手足麻痹,腰腿沉重,行步艱難,目視茫然,夜夢鬼交,遺泄失精,精神不爽,陽事不舉,小便滑數,氣虛腸鳴,大便白痢,虛煩盜汗,津液內燥,並宜服之。

白話文:

增強人體正氣,補充虛弱疲憊,治癒下焦部位的損傷和精竭,連臍帶腹部劇烈絞痛,兩肋脹滿,飲食減少,四肢關節疼痛,手腳麻痹,腰腿沉重,行走困難,視線模糊,夜裡常夢見鬼怪交合,遺精滑泄,精神萎靡不振,陽痿不舉,小便滑利次數多,氣虛引起的腸胃蠕動有聲,大便白痢,虛熱煩躁盜汗,體內津液燥熱,這些症狀都適合服用這種藥。

鹿茸(七兩) 附子(四百枚) 蓯蓉(三斤) 熟乾地黃(十斤) 乾山藥(四斤) 五味子(三斤) 牛膝(一斤四兩) 杜仲(三斤半)

白話文:

鹿茸(350公克) 附子(2000顆) 蓯蓉(1500公克) 熟乾地黃(5000公克) 乾山藥(2000公克) 五味子(1500公克) 牛膝(700公克) 杜仲(1750公克)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用麝香為衣,每服二十丸,溫酒下,鹽湯亦可,食前。

白話文:

把上述草藥研成細末,用蜜做成丸,丸的大小就像梧桐子那樣,再用麝香塗抹丸的表面,每次服用二十丸,用溫酒送服,也可以用鹽水送服,在吃飯之前服用。